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最新章节!

    当我们考虑到前面提到的著作《论世界灵魂》的完整标题时,与费希特的整体关联以及那种补充的方式就同时显明了。《论世界灵魂,关于更高的物理学的一种假说,以澄清一般有机论(Organismus)。附及对自然之中的实在之物与观念之物之间的关系,或基于重力与光的原则之上的自然哲学之诸首要原理的发展的一种探讨》(1798)。

    这里要重视三重问题:(1)关于一般有机论的理念;(2)自然(“非我”)之中实在之物与观念之物之间的关系;(3)关于更高的物理学的假说。

    第二个问题

    我们从(2)出发,因为那里有某种众所周知的东西,这种关系正好是知识学的难题。知识学依照它在原则方面的发端方向,将这种关系看作了设置与对立设置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看作它们的综合。简言之:实在之物与观念之物之间的关系作为应当在自身中包含了整个实在性的自我之中的这样一种关系[133]。如今关注的则是:在自然之中的实在之物与观念之物之间的关系。由此就有了完全不同的一种发端方向。看起来知识学的起点和维度被放弃了。考察完全走出了自我之外;它对非自我性事物本身设身处地,虽说它从未将后者理解成多于非我性事物的东西(因而总是在与自我的关联中理解它),而是仅限于如此理解它。

    如今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如下问题,即这种做法在多大程度上成功了,以及它的成功使得知识学及其账册(Buch)都被放弃了,而仅仅致力于阐明这种提问方式的意图。

    这种提问方式希望将“考察”提高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自然的理念”。[134]此处表明,无机自然与有机自然之间的对立应当在这种考察中被否弃。长久以来阻碍了自然科学之进步的、机械论与有机论之间的那种对立,应当被抹掉了。依据谢林的看法,这是通过一般有机论概念而发生的。

    第一个问题

    机械论一般而言没有任何自为地持存的东西,而仅仅是对有机论的否定。在没有任何有机论的地方,也就没有任何机械论。相应地就产生了一项任务,即规定一般有机体(Organisation)的理念。

    谢林说:“我认为有机体一般而言无非是被截断的原因与结果之洪流。只有在自然没有阻断这条洪流的地方,后者才(按照直线)奔涌向前。在自然阻断了它的地方,它就(按照圆形)回到其自身之内。因而并非原因与结果的一切相续都被有机论概念排除了;这个概念仅仅指这样一种相续,它在某些界限之内闭合地回流到其自身之内了。”[135]

    谢林从原因与结果的某种连续出发,因而他这里还是存在着在某种意义上从形式上看很机械的自然概念:当不受阻断地沿着直线往前流动时,就是机械论;当被阻断并转回自身之内时,就是一种有机论。这种自然概念由此并未将原因与结果的一切相续都排除掉,这就是说,它绝不与机械论相矛盾。有机论是某一种特定的相续:在某些界限之内闭合,回流到其自身之内。

    但这里首先显明的却是谢林想要得到的东西————一般有机论————的反面。因为有机论如今恰恰是机械论的一种特例:那种被阻断的、回流到自身之内的机械论。

    但谢林说,要从哲学上证明,要无限地推进某种一般的机械论是不可能的;一种不受限制的机械论将在某种彻底失败(schlechthinnigen Mißlingens)的意义上自行毁灭,这就是说,只要没有了任何规定性与限制,就一无所成。世界只有在其有限性中才成为无限的。“世界”————自然之整体————必须被阻断,这就是说,它是一种一般有机物,并且如此一来,其本身就成了机械论的条件,因此也就成了机械论的肯定性因素。同一种原则将无机自然与有机自然连接起来。“生命”“就是有机物谋求其同一性的一场持续的斗争”。[136]古人的说法就是:作为“世界灵魂”。(重力与光。对生命的洞察————从内部来看是对立相向的————从外部来看[?] 是黑暗。[137])在这个原则下对自然的呈现,其主导思想乃是一种对立:吸引和排斥,否定————肯定。这个原则呈现出处在统一与冲突之中的奋进之力(die strebende Kraft)。————比较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年):一般的自然之学是存在论;特殊的自然之学(四个主要部分)包括运动学(Phoronomie)、动力学(Dynamik)(吸引力与反作用力)、力学(Mechanik)、现象学(Phänomenologie)(作为现象的运动之被给予性[Gegebenheit])。

    要表明下面这一点,无需进行什么广泛的讨论:这里谢林是将知识学的形式构架(das formale Gerüst)置于自然中了;很明显,谢林的自我-概念具有的形式结构就是设置————对立设置(设置————否定),而且这种结构并未被推进到无限,成为无规定的,而是受到了规定和限制。自我本身被它那种受到限制的、与非[我]的关联驱回到其自身之中去了。自我的统一性与同一性————同调性与冲突。(自然本身越是成为对立面,依照这种建构的可能性来看,下面这个问题就越是不会凸显出来,那就是,即便当对“自我”的解释很合理、也很必要时,这种解释是否充分,这种解释本身是否不仅仅是“逻辑的”。此在本身并不是完全由存在者支配的。既不是非我,也不是自在(Ansich);只有再对传统的那种对立进行反思:思维之物————广延之物。)

    从根本上讲,这一点是值得留意的,因为这种处理方式乃是谢林自然哲学的特征。更准确地说:谢林没有看到,即便在非常轻描淡写和大而化之的情况下,他是如何从费希特的自我概念的一种完全确定的、逻辑的(正如我们所知的)特征中,取来了作为有机物的自然之整个结构的。

    第三个问题

    谢林希望以这种建构赢获了更高的自然本身,而且是从这种建构本身之中赢获来的。在方法方面的比较之下,这就意味着:正如凭借知识学的第一个原理,整个自我性的本质从一开始就如此这般地被设置下来了一样,自然也应当在自身之内、且从自身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