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最新章节!

    这种[客观的活动]似乎在自我-本质中带来了某种困扰,因为它被联系到了非我之上。因而冲突的扬弃就=非我的扬弃了吗?但这将与整个知识学的第二个原理相悖,依照那个原理,对立设置归属于自我。因而应当扬弃的不是非我,而是作为理智的自我对于非我的依赖性。但是如果理智的本质保持为、而且必须保持住对非我的这种关联性,那么进行表象的自我对于非我的依赖性就只能这样来消除,即非我,如其本然的、进行表象的自我所依赖者,其本身是依赖于自我的。(扬弃如其本然的对……的表象活动的依赖性!然而这就意味着毁坏意向性了!因而不能这样做,而是要在维持意向性的条件下,仍然将如其本然的被表象者作为自我性事物揭示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和规定意向性。)

    但这就是说:自我本身必须规定那迄今尚未规定的非我————一种阻断被归于非我了。但这就是说:非我————联系作为受动者的理智性自我(das intelligente Ich)来看,非我在表象关系中恰恰应当成为原初-事情(Ur-sache)[125]、活动————作为受到规定者,现在其本身就应当成为一种受动,而且使得在它之中被否弃的那种实在性被设置到自我之中去了。如今非我应当成为作为绝对者的自我之产物。如其本然的非我,必须将活动委之于绝对自我。如其本然的非我是什么?进行抵抗者(Widerstehendes)。

    进行表象的自我的依赖性被扬弃了,这样一来,自我的绝对性与纯粹性,它的本质,也就被挽救了,此时那尚待表象的(vorzustellende)非我就直接受到自我规定,但那进行表象的(vorstellende)自我由此同样也间接地受到自我的规定,因而不是受到非我的规定。

    因而,化解冲突的要求就是,自我应当与非我建立因果性。这是由自我的本质而来的。这个要求肩负着化解冲突的任务,但它在其本身中就包含着某种冲突。与它形成对抗的一点是:自我无法与非我建立任何因果性。因为非我在那时恰恰会终止,而且本身会成为自我。但是,自我本身————第二个原理————将非我设置为与自我对立的了。因而这种非我就不能被扬弃,倘若应当保留自我的本质的话。

    因此,从自我的本质中就得出:一切都必须是自我;还得出:对立设置必须存在。因而,冲突就存在于自我-本质本身之内了。得遇上某种调解才能解决。在哪两方之间调解?在如今总是不断冒出来的、无限的、不受限制的自我,和有限的、受到限制的自我之间。

    倘若自我的无限被设置状态(die unendliche Gesetztheit)就是像它的有限被设置状态那种意义上的某种设置活动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就是不可化解的。因此就需要追问:自我在什么意义上是无限地被设置的,在什么意义上是有限地被设置的?鉴于单纯的自我设置行动,自我-无限-设置活动(Sich-unendlich-Setzen)与自我-有限-设置活动(Sich-endlich-Setzen)之间的区别何在?

    无限-设置活动:这样的设置活动并没有撞上某个终点(ein Ende),而是回到了作为主动活动者的其自身之中:纯粹的活动,它没有任何客体(Objekt);数学上的一个点,在那里没有任何方向存在,而且一般而言也没有任何要区分的东西(比较卷1,第273页)。

    有限-设置活动:撞上某种东西,在那里,设置活动有了一个终点,遭到了抵抗。这就意味着:设置对象,设置客体、客观之物。在客观活动(objektiven Tätigkeit)的本质中就包含了一点,即它遭到了抵抗。

    现在,这种活动在两方面————无限与有限、纯粹与客观————中应当保持为一;双方之间必然有“统一的纽带”存在。这只有在如下条件下才是可能的:自我通过纯粹的活动(reine Tätigkeit),将自身规定为客观的活动。自我规定(Sich-Bestimmen)为客观活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使得客观性成为可能了),本身成为客观的(自我规定为非我————抵抗的可能性)。纯粹自我在客观的意义上运作,客观的活动者也在客观的意义上运作,因而“在客观的意义上”就有了不同的意义,而且这就使得,这种差异性恰恰构成了双方之间的统一。

    这就意味着:无限的活动,在它的那种客观性的方式下,就是有限的设置活动的客观性活动的可能性条件。纯粹的活动就是关联活动(Beziehen)的条件,没有这种关联活动,就不可能有设置客观之物的任何活动。客体是进行抵抗者。因为纯粹活动也如此这般使得像一般抵抗者这类事物得以可能了。一般而言,当这种活动在其本身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时,它就只能被抵抗了。

    然而这种无限的活动作为无限的活动,还是可以不指向某种特定事物的。它不可受某个进行界定的他者规定,然而却可以进行设置,这样它即便不设置任何特定的事物,却还是使得一般对象(Gegenständnis)得以可能了。只有当无限的活动具有奋进(Strebens)的特征时,它才主导这种一般对象。(指向……,但不追求……;自身指向……,使得如其本然的所指向者恰恰在自身指向活动[Sichrichten]中形成。从自身出发,将自身规定为使得抵抗得以可能者,这就意味着:奋进;无限的奋进,向其本身奋进,纯粹只奋进!)

    自我的纯粹活动是无限的奋进。作为回到自身之中的绝对的活动,它也奋力保持其本身,这就是说,它奋力追求的是,一切都在自我之中、并作为自我而被设置。

    但只要无限的活动在奋进,那么在它之中就显示出一种非-等同、某个他种事物(Fremdartiges)。这种在奋进中对立存在,并应当在奋进中被克服的他种事物,抗拒着(widerstrebt)纯粹自我,亦即抗拒着纯粹自我的那种奋力追求————追求成为绝对同一的。

    作为奋进的纯粹活动,是一种设置活动。在此被设置下来的是什么?不是某种现实之物、确定之物、有界限之物,而是当一切实在性都绝对被设置在自我之中,亦即没有任何事物被对立于自我而设置的时候,将会存在的东西。(一种在绝对的意义上进行回避,或者准确地说对此漠不关心的事物,是绝不可能被触及的。相反,奋力追求的是:所指向者————尚未存在,又将会存在者,但只要自我在进行奋进,它又存在着。关键在于:尚未存在,又将会存在者;应当存在,但从不充分存在者。)

    但只要有某种事物在本质上对立于自我而被设置下来(第二个原理),那个在绝对的奋进中被设置下来的东西,就是当……的时候将会存在者,同时也是应当存在者————观念世界。

    无限活动的绝对的奋进将观念世界设置成这样一个世界,任何现实世界都应当与这个世界相一致。但现实世界本身却只能如此这般地存在,即作为这个特定事物,作为当一般自我无限向前地奋力追求时以抵抗的方式存在者。(自我是进行规定者。)

    纯粹活动的奋进乃是针对某个纯粹想象出来的客体而发生的,而有限的————客观的————活动针对的是某个现实的客体。由此,诸客观特征的种类上的不同也就得到了证明,但与此同时,双方之间的内在整体关联也得到了证明,亦即纯粹活动对于非我的绝对的因果性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