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呻吟语译注最新章节!

处也就难以发挥。因此,没有用的东西,是有用者的依靠;有用的东西,要靠无用者来发挥作用。善于烹调的易牙也不能没有人来帮厨,擅长铸剑的欧冶子也不能少了砧手,善做木工的鲁班也不能没有钻工帮忙。既然不能缺少,那就和有用者等同,为何还要认为它是多余的无用之物呢?

    2.坐井者不可与言一度之天。出而四顾,则始觉其大矣。虽然,云木碍眼,所见犹拘也,登泰山之巅,则视天莫知其际矣。虽然,不如身游八极之表,心通九垓之外。天在胸中如太仓一粒,然后可以语通达之识。

    【译文】坐在井里的人,不可和他谈广阔的天,等他从井里出来四下一望,才知道天的大。虽然如此,如果被云彩和树木遮住了视线,所看到的天空也会有所局限。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天空就不会知道它的边际在哪。即便如此,也不如亲身游历八方,心通九垓之外,然后才知天在胸中有如太仓的一粒米一样,这才可以和他谈论通达宇宙的大观。

    3.着味非至味也,故玄酒为五味先;着色非至色也,故太素为五色主;着象非至象也,故无象为万象母;着力非至力也,故大块载万物而不负;着情非至情也,故太清生万物而不亲,着心非至心也,故圣人应万事而不有。

    【译文】掺了调料的味道并不是最美的味道,所以白水反而是五味中最美的;上了颜色并非是最美的颜色,所以白色反而成了五色中的主色;装饰好的景象并非是最好的景象,所以无象反而是万象之母;用尽力并非是最大的力,所以大地承载了万物就好像没有负载一样;用了情并不是至真至纯的情,因此天地生成万物却不偏亲;用了心并不是真正的用心,所以说圣人处理万事万物心上却不留一点痕迹。

    4.凡病人面红如赭、发润如油者不治,盖萃一身之元气血脉尽于面目之上也。呜呼!人君富,四海贫,可以惧矣。

    【译文】如果一个病人到了面色变成红褐色、发润如油的程度,就无法治愈了。因为一身的元气和血脉都集中到了面目之上。唉!假如只有君王一个人富有,天下的百姓都很贫穷,那就让人感到担心害怕了。

    5.有国家者。厚下恤民,非独为民也。譬之于墉,广其下,削其上,乃可固也;譬之于木,溉其本,剔其末,乃可茂也。夫墉未有上丰下狭而不倾,木未有露本繁末而不毙者。可畏也夫!

    【译文】拥有国家的人,厚待下属,体恤民情,并不只是为了民众。这就好比修筑城墙,要使下部宽厚、上边窄小,这才会坚固;又如同种树,要浇灌根部,修剪树梢,才会茂盛。上宽下窄城墙没有不倒的,根部外露,树梢繁茂的树木没有不死的。这种情况真可怕啊!

    6.天下之势,积渐成之也。无忽一毫,舆羽拆轴者,积也;无忽寒露,寻至坚冰者,渐也。自古天下国家,身之败亡,不出“积、渐”二字。积之微,渐之始,可为寒心哉!

    【译文】天下的形势,都是渐渐积累而成的。不忽略一丝一毫,装载羽毛的车可能折断车轴,这是日积月累造成的。不要忽略寒冷的露水,不久就会出现坚冰,这是渐渐变化的结果。自古以来国家个人的败亡,都离不开“积、渐”二字。从细微之处积累的,从开始之初渐变,都可让人心中害怕啊!

    7.火之大灼者无烟,水之顺流者无声,人之情平者无语。

    【译文】烧火的人烧东西没有浓烟,顺流的水没有声音,情绪平和的人少言寡语。

    8.风之初发于谷也,拔木走石。渐远而减,又远而弱,又远而微,又远而尽,其势然也。使风出谷也,仅能振叶拂毛,即咫尺不能推行矣。京师号令之首也,纪法不可以不振也。

    【译文】刚从山谷吹出的风,可以拔起树木带走石块。吹远了风势就会减小,再远一点风势又变弱,再远就变得微弱,再远一点就会灭尽了,这是它的变化趋势。假如风从山里刮出来时,只能振动树叶,吹起羽毛,那它就不能吹多远了。京城是号令发出的首要之地,法纪要有威严震慑之力。

    9.人有畏更衣之寒而忍一岁之冻,惧一针之痛而甘必死之疡者。一劳永逸,可与有识者道。齿之密比,不嫌于相逼,固有故也。落而补之,则觉有物矣。夫惟固有者,多不得,少不得。

    【译文】有的人害怕换衣服时的寒冷而忍受一年的寒冷,因害怕扎针时的疼痛而心甘情愿保留那足以致死的疮。一劳永逸的道理,只能与那些有见识的人谈。牙齿紧密地排列在一块却不嫌互相逼压,是其本该如此的缘故。牙齿脱落了再补上,就觉得口中有了异物。只有保持原本应该存在的东西,不多不少就好。

    10.婴珠珮玉、服锦曳罗而饿死于室中,不如丐人持一升之粟。是以明王贵用物,而诛尚无用者。

    【译文】与其戴珠宝佩玉器,穿绫罗绸缎,却饿死在室内,倒不如像乞丐一样拥有一升小米。因此圣明的君王器重那些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而摒弃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11.以果下车驾骐骥,以盆池水养蛟龙,以小廉细谨绳英雄豪杰,善官人者笑之。

    【译文】用骐骥这样的高大良马去拉只能在果树下行走的小矮车,用盆池里的水来养蛟龙,用小廉细谨的规范来要求英雄豪杰,善于用人的人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12.水,千流万派,始于一源;木,千枝万叶,出于一本;人,千酬万应,发于一心;身,千病万症,根于一脏。眩于千万,举世之大迷也。直指原头,智者之独见也。故病治一而千万皆除;政理一而千万皆举矣。

    【译文】千万条径流都源于同一个源头;树木的千万枝叶都出自于同一个根本;人的各种应酬都发于他自己的内心;身上的各种病症都源于一个内脏。眩惑于万千景象,这是全天下人的执迷之处。直接找出它的源头,是聪颖智慧的人才有的独到见解。因此,治愈了一种病症,其他杂症也就随之消除了;治理好根本的政事,其他各种事物就都会兴盛起来。

    13.长戟利于锥,而戟不可以为锥;猛虎勇于狸,而虎不可以为狸。用小者无取于大,犹用大者无取于小。二者不可以相诮也。

    【译文】长戟比锥子锋利,但长戟不能代替锥子使用;猛虎比狸猫勇敢,但猛虎不可代替狸猫。作用小的不能代替作用大的,就同作用大的不能取代作用小的一样,二者不能够相互讥诮。

    14.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圣人则自照、自度、自称,成其为鉴、为尺、为权,而后能妍媸、长短、轻重天下。

    【译文】镜子不可以自照,尺子不可以自量,秤不可以自称,是物体本身有局限。圣人就能够自照、自度、自称。使自己成为一个活生生的镜子、尺子、秤,然后能衡量天下人的美丑、长短、轻重。

    15.锁钥各有合,合则开,不合则不开。亦有合而不开者,必有所以合而不开之故也。亦有终日开,偶然抵死不开,必有所以偶然不开之故也。万事必有故,应万事必求其故。

    【译文】锁和钥匙是配套的,相合就打得开,不相合就打不开。也有相吻合而打不开的,肯定有打不开它的理由。也有总能打开,偶尔卡死打不开的情况,肯定有它偶然打不开的原因。万事必然有其原因,处理万事一定要找出它的原因。

    16.窗间一纸,能障拔木之风;胸前一瓠,不溺拍天之浪。其所托者然也。

    【译文】窗户上糊的一层纸,能够阻挡能拔起木头的大风;胸口挂个葫芦,能够不沉溺于波涛汹涌的大浪中。这都是有所依托的缘故。

    17.海,投以污秽,投以瓦砾,无所不容;取其宝藏,取其生育,无所不与。广博之量足以纳,触忤而不惊;富有之积足以供,采取而不竭。圣人者,万物之海也。

    【译文】大海,把污秽的东西投进去,把瓦砾扔进去,都能容纳;挖出它的宝藏,猎取它养育的生物,它都会给予。它宽广报答的度量足以容纳万物,遇到忤逆它的事物而处变不惊;它富有的积蓄足以供给别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谓圣人,就是容纳万物的大海。

    18.镜空而无我相,故照物不爽分毫。若有一丝痕,照人面上便有一丝;若有一点瘢,照人面上便有一点。差不在人面也。心体不虚,而应物亦然。故禅家尝教人空诸有,而吾儒惟有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故有发而中节之和。

    【译文】镜子干于净净没有污痕,照物才能丝毫不差。如果有一丝尘迹,照出的人脸上就有一丝痕迹;如有一点瘢痕,照出的人脸上就有一点瘢痕,瑕疵并不在人脸上。假若人的内心世界不是干净虚无的,那他对事物做出反应也会这样。所以禅宗教导人万物皆空,而儒家却将喜怒哀乐寓于未发之中,所以发出时才能有道有节,顺乎中道。

    19.人未有洗面而不闭目,撮红而不虑手者,此犹爱小体也。人未有过檐滴而不疾走,践泥涂而不揭足者,此直爱衣履耳。七尺之躯顾不如一履哉?乃沉之滔天情欲之海,拼于焚林暴怒之场,粉身碎体甘心焉而不顾,悲夫!

    【译文】人洗脸时没有不闭上眼睛的,手弄脏了没有不立刻去洗的,这只是爱惜身体的一小部分而已。人没有经过滴水的屋檐不快走的,走在泥泞的道路上不踮起脚尖的,这只不过是爱护衣服和鞋子罢了。七尺的身躯难道还比不上一只鞋子吗?而那些沉醉于滔天的情欲之中,拼搏于暴戾、怒火交融之地,宁可粉身碎骨也不管不顾,那才真是可悲呀!

    20.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是可能也。鼻左受香,右受恶;耳左听丝,右听竹;目左视东,右视西,是不可能也。二体且难,况一念而可杂乎?

    【译文】左手画圆形,右手画方块,这是可行的。左边的鼻子闻香味,右边的鼻子闻恶臭;左耳听弦乐,右耳听管乐;左眼看东边,右眼看西边,都是不可能的。两个器官分开做不同的事都很难,更何况是一个意念怎能有杂念呢?

    21.掷发于地,虽乌获不能使有声;投核于石,虽童子不能使无声。人岂能使我轻重哉?自轻重耳。

    【译文】把头发扔在地上,即使是乌获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把桃核扔在石头上,即使是儿童也不能使它没声音。别人怎能看轻或看重我呢?只是自己把自己看轻或看重而已。

    22.日食脍炙者,日见其美,若不可一日无。素食三月,闻肉味只觉其腥矣。今与脍炙人言腥,岂不讶哉?

    【译文】天天吃美味佳肴,每天都要更美味的,好像一天也离不开它。吃三个月的素食,闻到肉味就会觉得它腥膻。如今和那吃美味佳肴的人去谈腥味,他怎么会不惊讶呢!

    23.钩吻、砒霜也都治病,看是甚么医手。

    【译文】钩吻、砒霜这样的毒草和毒药,都能治病,要看是什么医生。

    24.未有有其心而无其政者,如渍种之必苗,爇兰之必香;未有无其心而有其政者,如塑人之无语,画鸟之不飞。

    【译文】没有用心良苦而政事不明的,就好比给种子浇水会使它长出幼苗,焚烧兰草必然会散发出香气一样;没有不用心而政事清明的,就如雕塑的泥人不会说话,画出的鸟儿不会飞一样。

    25.齁鼾惊邻而睡者不闻,垢污满背而负者不见。

    【译文】鼾声惊动了周围的人,但睡觉的人自己却听不到;后背满了污垢,而背着污垢的人自己却看不到。

    26.爱虺蝮而抚摩之,鲜不受其毒矣;恶虎豹而搏之,鲜不受其噬矣。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

    【译文】喜爱毒蛇而抚摸它,很少有不被咬伤中毒的;厌恶虎豹而与它们搏斗,很少有不被它们咬伤的。和小人相处,要不远不近,把握好距离。

    27.千金之子,非一日而贫也。日胶月削,损于平日而贫于一旦。不咎其积,而咎其一旦,愚也。是故君子重小损,矜细行,防微敝。

    【译文】非常富有的人,不是在一天之内就变得很贫穷,而是日积月累造成的,平日里损耗,终有一天就变成了穷人。不归罪于平日的花费,而只归罪于这一天,那就是太愚蠢了。所以君子重视平日小的损耗,注重细言微行,防止出现微小的弊病。

    28.曳新屦者,行必择地。苟择地而行,则屦可以常新矣。

    【译文】穿上新鞋的人,走路必然会选择地方,若能够长期选择地方走路,那么鞋子就可以总是新的了。

    29.坐对明灯,不可以见暗。而暗中人见对灯者甚真,是故君子贵处幽。

    【译文】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就看不到黑暗的地方,而身处黑暗中的人能清晰地看见灯光下人。所以君子善于住在幽暗的地方。

    30.无涵养之功,一开口动身便露出本象,说不得你有灼见真知;无保养之实,遇外感内伤依旧是病人,说不得你有真传口授。

    【译文】没有涵养功夫的人,一张口说话、一起身行动就露出本来面目,不能说你有真知灼见;没有真正保养身体的人,遇到一点感染或小伤病症就会成为病人,不能说你真正学习传授了养生之道。

    词 章

    1.诗、词、文、赋,都要有个忧君爱国之意,济人利物之心,春风舞雩之趣,达天见性之精。不为赘言,不袭余绪,不道鄙迂,不言幽僻,不事刻削,不徇偏执。

    【译文】诗、词、文、赋,都要有为主分忧、热爱祖国的思想,有救济世人、兼利万物的心意,有自然天成、悠然自得的情趣,有通达天命、表现心性的境界;不包含不必要的言辞,不抄袭他人的思绪,不说鄙陋迂腐的见解,不道深幽怪僻的话语,不尖酸刻薄,不偏激固执。

    2.古今载籍之言。率有七种:一曰天分语。身为道铸,心是理成,自然而然,毫无所为,生知安行之圣人。二曰性分语。理所当然,职所当尽,务满分量,毙而后已,学知利行之圣人。三曰是非语。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以劝贤者。四曰利害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以策众人。五曰权变语。托词画策以应务。六曰威令语。五刑以防淫。七曰无奈语。五兵以禁乱。此语之外,皆乱道之谈也。学者之所务辨也。

    【译文】古今书籍所记载的言论,大体上有七种:一是天分语。这种言论的作者,身心都充满着道和理,完全是自然的,没有一丝人为的痕迹,他们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二是性分语。这种言论的作者,做理所当然的事,尽应该尽的职责,一定会竭尽全力,死而后已,他们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的圣人。三是是非语。这种言论的作者,认为行善的人是君子,作恶的人是小人,并且以此来劝诫使人成为贤良的人。四是利害语。这种言论的作者,认为行善会带来各种吉祥,作恶会带来各种灾祸,以此来鞭策众人。五是权变语。这种言论的作者,找各种托词和策划各种计谋来应对世务。六是威令语。这种言论就像用各种刑罚来防止违法的行为。七是无奈语。这种言论如同用各种武器来防止叛乱。除了这几种言论之外,都是些混乱视听的言论。学者应加以分辨。

    3.艰语深辞,险句怪字,文章之妖而道之贼也,后学之殃而木之灾也。路本平,而山溪之;日月本明,而云雾之。无异理,有异言;无深情,有深语。是人不诫,而是书不焚,有世教之责者之罪也。若曰其人学博而识深,意奥而语奇。然则孔、盂之言浅鄙甚矣。

    【译文】怪僻深奥的言辞,少见难解的字句,使文章怪异,这是损害道的贼人。它给后学者带来障碍,给印书者带来麻烦。路本来是平坦的,却要用山来阻断;日月本来是明亮的,却要拿云雾来遮盖。没有特别的道理,却要用特别的言词来表达;没有深厚的感情,却用深奥的语言来表达。对这样的人不加以警诫,对这样的书不予以焚烧,这是教化世人的人的罪过啊!如果说这样的人是学问大、见识远,意境深邃且语言奇特,那么孔子、孟子的语言岂不是浅显鄙陋了吗?

    4.圣人不作无用文章。其论道,则为有德之言;其论事,则为有见之言;其叙述歌咏,则为有益世教之言。

    【译文】圣人不写没有用的文章。他们谈论道时,用饱含德行的言论;谈论事时,用有见地的言论;叙述歌咏时,用有益于世俗教化的言论。

    5.真字要如圣人燕居危坐,端庄而和气自在;草字要如圣人应物,进退存亡,辞受取予,变化不测,因事异施而不失其中。要之,同归于任其自然,不事造作。

    【译文】楷体字要像圣人在自家正襟危坐,既端庄又充满和气;草体字要像圣人应对万物,知进退存亡、辞受取予,变化不测,随着事务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又能恰到好处。总之,就是要顺其自然,不刻意造作。

    6.诗词要如哭笑,发乎情之不容已,则真切而有味。果真矣,不必较工拙,后世只要学诗辞。然工而失真,非诗辞之本意矣。故诗辞以情真切、语自然者为第一。

    【译文】诗辞要像哭和笑一样,发自内心不能自已,这样才会真切有味。果真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感情,就不必计较文字的工巧拙劣。后人只要学习诗辞的创作。如果只会追求工巧反而容易丧失本真,这不是诗辞创作的本意。因此,诗辞的创作应以感情真切、言语自然为首位。

    7.古人无无益之文章,其明道也不得不形而为言,其发言也不得不成而为文。所谓因文见道者也,其文之古今工拙无论。唐宋以来,渐尚文章,然犹以道饰文,意虽非古,而文犹可传。后世则专为文章矣。工其辞语,涣其波澜,炼其字句,怪其机轴,深其意指,而道则破碎支离,晦盲否塞矣。是道之贼也,而无识者犹以文章崇尚之,哀哉!

    【译文】古人不写没有用处的文章,他们阐明道理时不得不表达,所以才有了言论。发表言论时不会说不成文的话,所以才形成了文章。这是通过文章来传道的,这与文章的古今工拙无关。唐、宋以来,人们逐渐崇尚文章,但更注重用道来修饰文章,他们的文章虽然不是古体,但仍旧传于后世。后人则是专门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了。他们更注重的是修饰文句,形成波澜壮阔的气势,苦心锤炼字句,使得开合转承奇巧玄妙,使文章的意旨深奥,道理则破碎支离,晦涩难懂。这样的文章,只能有害于道,但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仍然推崇这样的文章,实在是太可悲了。

    8.文章有八要:简、切、明、尽、正、大、温、雅。不简则失之繁冗,不切则失之浮泛,不明则失之含糊,不尽则失之疏遗,不正则理不足以服人,不大则失冠冕之体,不温则暴厉刻削,不雅则鄙陋浅俗。庙堂文要有天覆地载,山林文要有仙风道骨,征伐文要有吞象食牛,奏对文要有忠肝义胆。诸如此类,可以例求。

    【译文】做文章有八大要领:简、切、明、尽、正、大、温、雅。不简练则文字繁冗,不贴切则感情显浮泛,不明确则表意含糊,不详尽则有疏漏,不合正义就不能以理服人,不大气就失冠冕之体,不温厚就显得暴戾刻薄,不儒雅就显得鄙陋浅俗。庙堂文要有覆天载地的胸襟,山林文要有仙风道骨的气象,征伐文要有吞象食牛的气势,奏对文要有忠肝义胆的精神。诸如此类,可以类推。

    9.学者读书只替前人解说,全不向自家身上照一照。譬之小郎替人负货,努尽筋力,觅得几文钱。更不知此中是何细软珍重。

    【译文】学者们读书只为前人的文章作解说,全然不向自家身上对照。这就好比是小孩子替别人背货物,只顾用尽全身力气,挣几文钱,却不去想自己身上所背的到底是什么珍贵的宝物。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