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呻吟语译注最新章节!

    性 命

    1.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之器也。

    【译文】德性中以收敛沉着最为重要,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最为重要。一般说来,收敛沉着的人怕的是含含糊糊,怕的是高深阴险。浅薄轻浮的人看上去虽然光明磊落、明了通达,但不是能够修养高尚道德的人。

    2.真机、真味要含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1],无一些咀嚼处矣。

    【注释】[1]离披浇漓:往裂缝里浇水。披,裂缝。

    【译文】真机、真味要含蓄一些,不要轻易点破。这样,其中的奥妙就会无穷无尽,难以用言语表达。所以圣人从不夸夸其谈。真机、真味一旦点破,说一年都说不完,就像往裂缝里浇水一样支离破碎,没有任何耐人寻味的地方了。

    3.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1],曰入神[2],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馀,故其取数也常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注释】[1]达天:达到上苍所赋予的最高境界。[2]入神: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

    【译文】人的天赋本性不能有欠缺,因此它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穷理”、“尽性”、“达天”、“入神”、“致广大、极高明”。人的情欲不能过分地扩大,它表现出来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谨言”、“慎行”、“约己”、“清心”、“节饮食、寡嗜欲”。

    4.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英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

    【译文】深敛沉着、敦厚持重是第一等资质,光明磊落、豪迈雄健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机智、多才明辨是第三等资质。

    5.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是秋之气;沉藏固啬,是冬之气。暴怒是震雷之气;狂肆是疾风之气;昏惑是霾雾之气;隐恨留连,是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青天朗月之气。有所钟者,必有所似。

    【译文】一个人的气质光明博大、深厚含蓄,这是禀受了天地之气;温厚煦暖、心平气和,这是禀受了阳春之气;宽恕纵容、放任外物是禀受了夏天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这是禀受了秋天之气;深藏厚敛、顽固悭吝,这是禀受了严冬之气。凶暴横怒,是禀受了震雷之气;狂妄放肆,是禀受了疾风之气;昏弱迷惑,是禀受了霾雾之气;隐恨留连,是禀受了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禀受了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禀受了青天朗月之气。一个人禀受了什么气,必然表现出相似的气质。

    6.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

    【译文】每个人先天的气质,可以发扬的地方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然而,通过后天养成的气质必然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其实,修养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也还是靠原来那点儿先天气质做底子,如果一点先天的气质都没有,那就丝毫也不会增多。世间万物的形、色、才、情,各个方面都能验证这个道理。

    7.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1]沉毅,马援[2]矍铄,古诚有之,岂多得哉!

    【注释】[1]邓禹:人名,东汉光武帝时人。少时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友谊深厚。[2]马援:人名,东汉名将。他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仍旧能够率军出征。

    【译文】人的思想是随着身体气血的变化而变化的。四十岁之前具有奋发进取之心,这时虽然见识不多,但是敢于闯荡一番;到四十岁以后,人的心就逐渐稳定下来了,这时已经是见多识广,而且遇到事情都会斟酌一下;六十岁之后,人的思想就开始消极保守了,这时虽然见识广博,但是精力不够。虽然这种情况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但大体上都是如此。古代人们四十岁做官,六七十岁告老还乡,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人们中间也有年纪轻轻却思想消极,无所事事的,无精打采的就像一个垂死之人;也有一些年老之人,性情狂躁,喜欢多事,但这些都不合乎常理。如果把那些遇事风风火火的少年人当做是社会栋梁,而把那些意志消沉的衰老之人当做老成持重的话,那也是错误的。像邓禹年少时就深沉、坚毅,马援虽年老却精神矍铄的人,古代确实有过,但毕竟不是多数!

    8.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命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译文】人的命运本来是上天注定的。君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小人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君子用道义来对待命运,不做违反道义的事,自己的命运好坏不放在心上;小人因为自己的贪欲而去抗拒上天注定的命运,没有那样的命运却想得到它,命运不肯授予他。只是这里所说的君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因为他顺从了上天的安排;而所说的小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是他希望上天能够偶然改变他原定的命运。这就是君子的内心常常能够保持平静泰然,而小人的内心却是劳累的原因。

    9.气、习,学者之二障也。仁者与义者相非,礼者与信者相左,皆气质障也。高髻[1]而笑低髽,长裾[2]而讥短袂[3],皆习见障也。大道明,率天下气质而归之,即不能归,不敢以所偏者病人矣;王制一,齐天下趋向而同之,即不能同,不敢以所狃[4]者病人矣。哀哉!兹谁任之?

    【注释】[1]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2]裾:衣服的大襟,衣的前后均称裾。[3]袂:衣袖。[4]狃:习惯,拘泥于。

    【译文】气质与习见,这是做学问的人想要进步的两大障碍。仁与义这两者互相抵触,礼与信这两者互相违背,这都是气质所形成的障碍。梳高发髻的人讥笑梳两个低发髻的人,穿长衫的人讽刺穿短衫的人,这都是习见造成的障碍。大道光明兴隆,整个天下的气质都会归向大道,即使不归顺它,也不能用自己偏好的东西来指责他。王者的制度一旦统一,天下就会归向他并与他一致,即使不能一致,也不能用自己习惯的制度去指责别人。悲哀啊!使大道光明兴隆、王制统一这样的重任由谁来担当呢?

    10.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发肤还父母之初,无些毁伤,亲之孝子也;天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心性还天之初,无些缺欠,天之孝子也。

    【译文】父母将子女完好地生出来,临终时子女也应该再将自己完好地还给父母,头发身体应该和降生时一样没有损伤,这才算是父母的孝子;上天使人完整无缺地生出来,命终时人也应该将自己完好无缺地归还给上天,心性也和上天降生自己的时候一样,没有丝毫的欠缺,这才算是上天的孝子。

    存 心

    1.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

    【译文】人心要犹如一台天平。天平在称量物体的时候,物体被搬运个不停,而秤杆却安然自在,物体搬开后,仍然空悬在空中。人心如果能像天平那样处在静虚中正的状态,该有多么的自由自在啊!

    2.学者只事事留心,一毫不肯苟且,德业之进也,如流水矣。

    【译文】做学问的人,只要事事留心认真、一丝不苟,德行、学业的进步就会像涓涓流水一样不会终止。

    3.常使精神在心目间,便有主而不眩于客感之交,只一昏昏,便是胡乱应酬。岂无偶合?终非心上经历过,竟无长进。

    譬之梦食,岂能饱哉?

    【译文】常常使精神处在清醒状态,这样就可以有主见,而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只要神志稍微不清,便会随意应付。难道没有偶然巧合的?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出自内心,最终不会长久。就好像梦里吃东西,难道真的能吃饱吗?

    4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也。

    【译文】防御欲念好比牵挽逆水而行之船,刚一歇息,船就要向下游漂流;努力向善好比攀爬没有树枝的大树,刚一歇脚,身体就要下滑。因此,君子的内心无时无刻不是处在警惕之中。

    5.一善念发,未说到扩充,且先执持住,此万善之囤[1]也。若随来随去,更不操存此心,如驿传[2]然,终身无主人住矣。

    【注释】[1]囤:捕鸟时用来诱捕其他鸟的活鸟。这里是指原因。[2]驿传:古时传送公文以及来往官员中途住宿或换马的地方。

    【译文】一个好的念头一旦产生,如果能在它没有扩充之前好好地保持住,这就是孕育其他善良念头的开端。如果任凭好的念头任意来去,更不用心保持,就会像古代驿站那样,永远没有长期居住的主人了,也就是心里永远不会长期拥有美好善良的念头了。

    6.千日集义,禁不得一刻不慊于心,是以君子瞬存息养,无一刻不在道义上。其防不义也,如千金之子之防盗,惧馁之故也。

    【译文】即使千日养气集义,也抵挡不住片刻之间产生的私欲。因此,君子每时每刻都要进行修养,在道义上一刻也不放松。君子防止不义的行为,如同富有之家防盗贼一样不能松懈,因为怕丢失了,日后受穷挨饿。

    7.君子口中无惯语,存心故也。故曰:“修辞立其诚。”不诚,何以修辞?

    【译文】君子嘴里没有口头语,这是存心的缘故。所以说:“修饰言辞来表达诚心。”不诚心怎么能修辞呢?

    8.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译文】收敛一个出自私心的念头,各种善行就都会来;放纵一个出自私心的念头,各种邪恶就会乘虚而入。

    9.得罪于法,尚可逃避;得罪于理,更没处存身。只我底心便放不过我。是故君子畏理甚于畏法。

    【译文】触犯法律而犯罪,也许还可以逃脱;违背天理而犯罪,便没处藏身,就连自己的心也放不过自己。这就是君子畏惧天理比畏惧法律更厉害的原因。

    10.“静”之一字,十二时离不了,一刻才离便乱了。门尽日开阖,枢常静;妍媸尽日往来,镜常静;人尽日应酬,心常静。惟静也,故能张主得动,若逐动而去,应事定不分晓。便是睡时此念不静,做个梦儿也胡乱。

    【译文】“静”这个字,十二个时辰都不能丢开,只要丢开一刻便会乱套。门整天不停地开合,但门上的转轴永远是静的;美丽的和丑陋的人整天来来往往照镜子,但镜子永远是静的;人整天应酬,而心是静的。只有做到心静,遇事才能有主张,才能以静制动,如果心随事动,必然遇到事情不能恰当地处理。就是睡觉的时候心不静的话,那做个梦也一定是胡乱荒诞的。

    伦 理

    1.亲母之爱子也,无心于用爱,亦不知其为用爱,若渴饮、饥食然,何尝勉强?子之得爱于亲母也,若谓应得,习于自然,如夏葛冬裘然,何尝归功?至于继母之慈,则有德色、有矜语矣。前子之得慈于继母,则有感心、有颂声矣。

    【译文】亲生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是用心去爱,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这爱就像是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哪里会是勉强能做出来的呢?孩子从亲生母亲那里得到爱,就好像是理所应当得到的,就好像是习惯成自然一样,就好像夏天要穿麻布做的衣服,冬天要穿裘皮做的衣服一样,怎么会想到要归功于母亲呢?至于继母的慈爱,则会表现出有德行的样子,或对别人夸耀自己的功劳。如果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得到了继母的慈爱,就自然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会不由自主地说出赞美继母的话了。

    2.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长尊,则家治。若看得尊长不尊,如何齐他?得其要在尊长自修。

    【译文】如果在一个家庭之中,家长很有尊严那么这个家就会治理得很好。如果连长辈都没有尊严,那这个家还怎么能治理好呢?治理好家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