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元明清散曲选最新章节!

    陈铎

    陈铎(1465?——1521?),字大声,号秋碧,原籍下邳(今江苏邳县),迁居金陵。雎宁伯陈文曾孙。正德间以世袭官指挥。他为人风流倜傥,常和朋友谈宴于秋碧轩、七一居中,置正事于不顾。又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常常牙板随身,高歌一曲,被教坊子弟称为“乐王”。还工于诗词和绘画。散曲集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月香亭稿》、《可雪斋稿》、《滑稽馀韵》等,明汪廷讷辑为《陈大声乐府全集》。词集有《草堂馀意》。杂剧有《花月妓双偷纳锦郎》、《郑耆老义配好姻缘》。传奇有《纳锦郎》。

    陈铎散曲多写男女风情和闺怨相思,这大概是声色场中供歌妓们清唱的,因此缠绵幽怨,显得纤弱萎靡。不过艺术上却有相当成就:铺叙委婉细致,抒情哀艳浓冽,语言精致丽密。这些作品多是用南曲写的,故吕天成评为“南音嘹亮”,明人的南曲选本多所选录。他还有些抒写个人逸怀和写景咏物的作品,大都流丽自然,清新可读。

    陈铎在明代曲坛能取得较高的地位,是因为他创作了一卷《滑稽馀韵》,反映了当时城市生活的面影。它一共描写了六七十种手工业工匠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生活,三十多种店铺的经营,还揭露了大量的社会害人虫。其接触到的社会生活面之广,是词曲家中少见的。在描写劳动人民的时候,往往带着赞美和同情的态度,这又是难能可贵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采用当时的口语,通俗而又风趣地对各种人物、事物进行描写,直露而不迂曲,不事藻绘雕琢,可能是根据当时的“时调”写成的,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世界观的局限,这些作品中有些对下层人民态度冷淡,甚至揶揄和嘲弄,有的语言油滑。这些都影响了它们的成就。

    小令

    南中吕·驻云飞[1]

    丽情(四首选一)

    杏脸桃腮,展转思量不下怀。新月思眉黛[2],春草伤裙带[3]。嗏,独坐小书斋。自入春来,欲待看花,反被花禁害[4]。情思昏昏眼倦开。

    这首曲写一位书生因思念意中人而情思困倦的状态。“杏脸桃腮”的记忆,因“新月”、“春草”而引起的联想,勾勒了对方娇媚的形象,构成了曲子绮艳的色彩。

    北正宫·小梁州

    咏闺情(十二首选一)

    碧纱窗外月儿高,秋到芭蕉,和衣刚得眼合着。谁惊觉?花底一声箫。(幺)吹来总是相思调,把闲愁唤上眉梢。展转听,伤怀抱。粉香花貌,一夜为君消。

    作者的十二首〔小梁州〕《咏闺情》曲,都用“碧纱窗外月儿”起兴,分咏思妇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态。这一首写思妇秋夜被箫声唤起,触动愁怀,不能成寐,意境凄清。

    北中吕·满庭芳

    摇橹

    常依小艇,惊飞野鸟,荡散浮萍。几回欸乃风初静[5],雾渚莎汀。乱南浦波心月明,碎浔阳江上潮声[6]。记不得当年恨,篷窗酒醒,感起故乡情。

    明写摇橹,暗写旅人;飘泊之感,油然而生。画面苍凉寂寥。

    北双调·水仙子

    葬士[7]

    寻龙倒水费殷勤[8],取向敛穴无定准[9],藏风聚气胡谈论。告山人须自忖[10]:拣一山葬你先人,寿又长身又旺,官又高财又稳,不强如干谒侯门?

    这首曲拆穿葬士搞风水迷信的无稽。“告山人”以下,是诘问,也是讽刺。

    前调

    瓦匠

    东家壁上恰涂交[11],西舍厅堂初了[12],南邻屋宇重修造。弄泥浆直到老,数十年用尽勤劳。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13],都不如手镘坚牢[14]。

    这首曲赞美泥瓦匠的勤劳和他们给社会做出的贡献;并认为世家大族都不可靠,只有从事劳动是最靠得住的,表现了民主的观点。

    北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机匠

    〔雁儿落〕双臀坐不安,两脚登不办[15]。半身入地牢,间口荤饭[16]。 〔得胜令〕逢节暂松闲,折耗要赔还[17]。络纬常通夜[18],抛梭直到晚。捋一样花扳[19],出一阵酸汗[20]。熬一盏油干,闭一回瞌睡眼。

    明代中叶,我国江南一些城镇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一些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他们开设作坊,雇工劳动。而自己没有织机的机匠,则只好出卖劳动力,“计日受值”。这首曲描写了机匠们牛马般的生活,他们日夜坐在织机上工作,劳动强度很大,吃的东西却很差。“半身入地牢”,这是他们血泪凝成的辛酸话。作者对他们是充满同情的。

    北中吕·朝天子

    媒人

    这壁厢取吉,那壁厢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昧,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常带着不应罪。

    旧社会,媒婆是害人虫之一。她们利用青年男女不得私相接触、婚姻必须由媒人作介的封建习俗,到处乱点鸳鸯谱,不管缔姻双方的年龄、健康、性格是否合适————更不用说有无爱情了。因为在“盲婚”制度下,爱情是不可能在婚前产生的————只管自己赚取几文谢媒钱,害得许多人痛苦一辈子。因此从明代以来,小说、戏曲里就出现了不少丑恶的媒婆形象。这首曲,用挖苦讽刺的口吻,对媒人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漫画式的勾勒,富于散曲冷嘲热讽的辛辣味。

    前调

    搭材

    篾儿紧扎[21],木植儿巧搭[22],利脚手分高下[23]。一关一捩旋生发[24],就里工夫大。自己寻常,傍人惊怕,半空中难作耍。舍卫城建塔[25],蓬莱宫上瓦,不是我谁承架?

    这首曲歌颂搭棚工人手艺的高强,以及他们对建筑事业做出的贡献。用自叙口吻,充满自豪感。

    北正宫·醉太平

    挑担

    麻绳是知己,匾担是相识。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闲一日。担头上讨了些儿利,酒房中买了一场醉,肩头上去了几层皮。常少柴没米。

    这首曲写担夫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充满同情。曲词通俗流畅,明白如话,继承了元人本色当行的传统。

    套数

    北黄钟·醉花阴

    秦淮游赏

    〔醉花阴〕深浅荷花二三里,仿佛似王维画里。凉雨过,晚风微,小舫轻移,来往垂杨底。好风景,喜追陪,万斛尘襟皆荡洗。

    〔喜迁莺〕人生佳会,与词林三五相知,忘机。尽都是儒林布衣,睥睨乾坤更许谁[26]?湖海气,一会价藏阄赌令[27],一会价射覆分题[28]。

    〔出队子〕五陵佳气[29],笑谈间出众奇。一个个子瞻文藻许相齐,司马才华可并推,杜牧疏狂堪共比。

    〔幺篇〕东吴佳丽,水云乡事事宜。几行沙鸟傍人飞,数点征帆带雨归,一片渔歌花外起。

    〔刮地风〕多少兴亡残照里,锁苍烟禾黍高低。慨凄凉自古繁华地,物换星移。一处处古台幽砌,一丛丛野花荒荠。梁家争,晋家霸,你兴我废。从前不索题,笑呵呵且自衔杯。

    〔四门子〕列金钗十二云鬟立。绮罗交,珠翠围,秦淮十里南风醉。问仙姝来怎迟?金缕歌,象板催,乐陶陶尽拚沉醉归。锦瑟又弹,凤管又吹,一弄儿歌声润美[30]。

    〔水仙子〕将将将日坠西,见见见雪浪惊涛拍岸回。纷纷纷宿鸟飞还,闪闪闪残霞飘坠,呀呀呀两三家半掩扉,喜喜喜送黄昏远寺钟声碎,看看看灯火见依稀。

    〔尾声〕载酒重来是何日?重来时切莫相违。常言道闲处光阴能享几!

    这套曲写的是秦淮河上的游赏。写景抒情,随意挥洒;意境开阔,语辞清丽。特别是〔水仙子〕一曲,每一句都使用了叠字,配合精彩的景物描写,画境与声情并胜。

    秦淮是妓乐集中的地区,又是贵族子弟寻欢行乐的所在,作者在抒写他们的豪情胜概时,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 * *

    [1] 驻云飞:南〔中吕〕宫曲调。句式:四七五五、一五、四四五七。共十句八韵(第五、八句可不用韵)。第五句为单字句,多用感叹词“嗏”字,别有韵味。明清民间小曲也有此调,且极为流行。句式与南曲相同。

    [2] 新月思眉黛:《天宝遗事》:“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如横云、斜月,皆其名也。”宋末王沂孙《眉妩·新月》词,将新月比画眉,有“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之句。

    [3] 春草伤裙带:五代牛希济《生查子》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4] 禁害:苦恼,折磨。

    [5] 欸(ǎi 蔼)乃:行船摇橹声。

    [6] 浔阳江:指长江流经浔阳县境一段,在今江西九江市北。

    [7] 葬士:替人占看葬地风水的术士,即堪舆家。

    [8] 寻龙倒水:旧时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其起伏绵亘的脉络为龙脉,气脉所结为龙穴;寻龙即寻找龙穴。倒水,疑指避开地下水。

    [9] 取向敛穴:向,方向;穴,墓穴;敛,即殡殓。取向敛穴,即选取方向,以埋棺入穴,这是堪舆家的话。

    [10] 山人:旧时对卜卦、算命、看风水者的称呼。

    [11] 壁上:墙壁。涂交:涂抹完泥水交工。

    [12] (wà袜):通“瓦”,作动词用,盖瓦。

    [13] “金张第游糜鹿”二句:是说历史上富贵显赫的世家大族都已衰落。金张,汉宣帝时的显宦金日和张安世,两家后裔累世富贵,后借指世代显贵之家。王谢,六朝时王、谢两姓世为望族,后以为高门世族的代称。

    [14] 手镘:指从事瓦匠工作。镘,用泥土、石灰等物涂抹墙壁的工具,俗称“抹子”,一种小瓦刀。

    [15] 登:同“蹬”,踩踏。登不办,疑即蹬不动。

    [16] 间口荤饭:意说不能常吃到好饭菜。间(jiàn建),隔开、间断之意。(zhuānɡ庄),同“”,吃。荤,指鱼肉类食品。

    [17] 折耗:指原料亏损。

    [18] 络纬:把纬线绕在线架上。

    [19] 捋(luō罗阴平):用手把物脱下,这里意为扳动。花扳,指织不同花纹用的不同扳机。

    [20] (sōu馊):同“馊”,食物经久发出的酸臭味。

    [21] 篾(tán坛)儿:竹篾,薄竹片。

    [22] 木植儿巧搭:指用竹、木搭建筑棚。

    [23] 利脚手:疑指脚手架。

    [24] 一关一捩(liè列)旋生发:指用竹篾搭棚时翻来覆去的动作。关,正手折过来;捩,反手扭过去。生发,意即生成。

    [25] 舍卫城:古印度城名,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地河南岸,相传释迦牟尼曾居此。

    [26] 睥睨(pì nì僻逆):斜视,这里是小看之意。

    [27] 藏阄:即藏钩,一种猜别人手中藏物的游戏。赌令:即比赛酒令,宴会时助兴的一种游戏。

    [28] 射覆:酒令游戏之一,用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分题:酒席上众人分韵题诗。

    [29] 五陵:长安汉朝皇帝的五个陵墓,附近多居住豪门贵族。

    [30] 一弄儿:一派。

    沈仕

    沈仕(1488?——1565?),字懋学,又字子登,号青门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生于官宦之家,弱冠即有才名,却不愿参加科举考试,而喜欢到处漫游,足迹遍江淮、齐鲁、燕蓟、闽峤等地。性格疏放,常常一掷千金。

    沈仕的散曲原有《唾窗绒》一集,后来失传了。近人任中敏据明人选本辑得小令七十四首,套数十二套。这些作品,几乎全是写艳情的。这和从明代梁伯龙以来各家关于沈仕散曲的记述相符。在明代,他的散曲早就以“冶艳”出名,被称为“青门体”,仿效的人不少,俨然为“香奁”之宗,可说是开了明代中叶以后散曲向香艳发展的趋势。这样的作品,内容自然是比较庸俗的,少数还语涉色情淫秽。不过在艺术上,作者却时有巧思佳句,沁人心脾。

    沈仕也能诗,有《沈青门诗集》流传,写得苍凉慷慨,和他的散曲面目大不相同。他善画花鸟山水,绘画也有名。

    小令

    南南吕·懒画眉[1]

    春日闺中即事

    东风吹粉酿梨花,几日相思闷转加。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2]。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

    写春闺少妇的情态十分巧妙,连听到鹦鹉的声音都浑身兴奋,误以为是情郎的归来。

    前调

    春怨

    倚阑无语掐残花,蓦然间春色微烘上脸霞。相思薄倖那冤家,临风不敢高声骂,只教我指定名儿暗咬牙。

    通过“掐残花”、脸红、咬牙低骂的外部动作,表现封建时代思妇的内心活动,相当动人。

    * * *

    [1] 懒画眉:南〔南吕〕宫曲调。句式:七七、七五七,共五句五韵。曲调幽雅,宜于抒写闲适、幽艳心情。

    [2] 乍:冲动、兴奋的意思。

    常伦

    常伦(1492——1525),字明卿,号楼居子,山西沁水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大理寺评事,谪寿州判官,因得罪上司,弃官归。旋迁知宁羌州,不赴。醉中舞刀驰马渡水,马惊蹶,刀穿腹而死,年仅三十四岁。

    他多力善射,好谈兵击剑;又颖悟过人,自幼能诵书赋诗。性格疏狂,弃官后更纵情诗酒声伎,醉即自度新声,悲壮艳丽,步武元人。散曲现存《写情集》一卷,包括小令一百五十馀首,套数九套。内容多写颓放生活,思想与康、王相近,但才力不及;又多谈铅汞修炼,殊无谓。诗集有《常评事集》。

    小令

    南商调·山坡羊

    闷葫芦一摔一个粉碎[1],臭皮囊一挫一个蝉蜕[2],鸦儿守定兔窠中睡。曲江边混一回[3],鹊桥边撞一回[4]。来来往往,无酒也三分醉。空攒下个铜斗儿家缘也[5],单买那明珠大似椎。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6];飞飞,上的青霄咱让谁?

    表现超脱于世俗的豪放思想。功名、财富,甚至自身的肉体,都要来个“粉碎”和“蝉蜕”,而过那绝对自由的大解脱的生活,看来颇受庄子思想的影响。语言通俗本色,使作品增添了豪放恣肆的韵味。

    南商调·黄莺儿

    金勒玉骢骄,丝鞭过小桥[7],青莎芳草平沙道[8]。绿摇着柳条,红映着小桃,山光岚气纱笼罩。赏东郊,少年行乐,最称意是春朝。

    明媚的景色与轻快的人物相映衬,活画出一幅春郊行乐图。

    * * *

    [1] 闷葫芦:扑满的俗名,也叫闷葫芦罐儿。以此比喻难以猜透的世事。

    [2] 臭皮囊:指人的肉体,佛、道二家以其中藏有涕、痰、粪、尿等污物,故称。

    [3] 曲江:即曲江池,唐代长安城南的一个游览胜地。

    [4] 鹊桥:传说七夕乌鹊在天河所搭以渡牛郎织女的桥。

    [5] 铜斗儿家缘:意指巨大的家财。

    [6] 恢恢:宽广貌。

    [7] (duǒ朵):下垂。

    [8] 莎(suō梭):草名。

    黄峨

    黄峨(1498——1569),字秀眉,四川遂宁人。幼通经史,能诗文。二十岁嫁杨慎为妻。嘉靖三年(1524),杨慎谪戍云南;后二年,迎夫人至贬所。嘉靖八年(1529),慎父廷和死,她奔丧返新都。从此留在家乡,与丈夫分手达三十年。杨慎死后,她还寡居十年才死。

    黄峨善写散曲,有《杨夫人乐府》传世。她多情善感,与丈夫长年仳离,作品充满了相思的愁苦。这些饱含着身世悲哀的作品,与为文造情的无病呻吟是大不相同的,因而缠绵悲切,真挚感人。至于她其他的作品,也多写风情闺怨,宛转有情思,不脱妇女本色;文字亦清丽可喜。王端淑评为“幽思绮语,溅人齿牙”,不愧是曲中的李易安。

    小令

    北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雁儿落〕俺也曾娇滴滴徘徊在兰麝房,俺也曾香馥馥绸缪在鲛绡帐。俺也曾颤巍巍擎他在手掌儿中,俺也曾意悬悬阁他在心窝儿上。 〔得胜令〕谁承望:忽剌剌金弹打鸳鸯,支楞楞瑶琴别凤凰。我这里冷清清独守莺花寨,他那里笑吟吟相和鱼水乡。难当,小贱才假莺莺的娇模样;休忙,老虔婆恶狠狠做一场。

    这首曲以一位妇女的口吻,叙述她从前与丈夫的恩爱。后来丈夫移情别恋,使她独守空闺;因而痛恨那个“假莺莺模样”的“小贱才”————她丈夫的新欢。这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不平,不能简单地看作无聊的争风吃醋。风格爽利泼辣,抒情主人公情态如见。

    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仕女图

    〔骂玉郎〕一个摘蔷薇刺挽金钗落。一个拾翠羽,一个撚鲛绡,一个画屏侧畔身斜靠。一个竹影遮,一个柳色潜,一个槐阴罩。 〔感皇恩〕一个绿写芭蕉,一个红摘樱桃。一个背湖山,一个临盆沼,一个步亭皋。一个管吹凤箫,一个弦抚鸾胶。一个倚阑凭,一个登楼眺,一个隔帘瞧。 〔采茶歌〕一个愁眉雾锁,一个醉脸霞娇。一个映水匀红粉,一个偎花整翠翘。一个弄青梅攀折短墙梢,一个蹴起秋千出林杪,一个折回罗袖把做扇儿摇。

    这首曲是吟咏一幅“仕女图”的。每句都用数量词“一个”领起,组成二十四个排比句,分别描写了图画上二十四位女性的姿态,可谓穷形尽相,气象万千。它充分满足了读者视觉形象的要求,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个瑰丽多彩的世界。在行文上,它又打破了曲调不同的界限,一气呵成,使这由三支曲调组成的带过曲浑然融为一体,在音律上也产生特别协调的效果。像这样因难见巧的作品,在整个散曲史上也不多见,具见作者才情。

    南南吕·罗江怨[1]

    寄远

    〔香罗带〕空庭月影斜,东方既白,金鸡惊散枕边蝶[2]。长亭十里唱阳关也。 〔一江风〕相思相见,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这是黄氏寄给远谪的夫婿的一支曲。曲中回忆了别离的情景,抒发了相思的痛苦,当是初别之作。结句以鸳被冷与雕鞍热对举,分写闺中的长期孤寂与行人的长途跋涉,更见精警。

    南商调·黄莺儿

    苦雨

    积雨酿轻寒,看繁花树树残。泥途满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这是黄氏传诵的名篇。抒写她思念夫婿之苦,情景结合,感情真挚。

    * * *

    [1] 罗江怨:南〔南吕〕宫曲调,集〔香罗带〕、〔一江风〕二曲而成。句式:五四七八、四五五五七,共九句七韵(第二、五两句可不用韵)。〔香罗带〕结句末字照例用“也”字,如全曲不用“车遮”韵,则在其前一字押韵。

    [2] 金鸡惊散枕边蝶:鸡声把人唤醒。枕边蝶,用庄周梦蝶故事,谓梦醒。

    吴承恩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髫龄即有文名,但科举屡遭挫折,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始补岁贡生。以后曾作过短期的浙江长兴县丞。仕途困顿,长期过的是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所作诗文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并在民间传说和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完成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西游记》。诗文集有《射阳先生存稿》。散曲仅存小令五首,套数二套,文笔亦自不弱。

    小令

    北中吕·满庭芳

    春游

    山间水涯,莺迁乔木,燕剪香沙[1]。东郊过雨春如画,碧草丹霞。一壁厢驮红袖银鞍细马,一壁厢舞青旗茅店桃花。垂杨下,传杯弄斝,不醉也不归家。

    写春日郊野风光的明媚,游人的杂遝,色调鲜明,场景如画,同时表现了作者的豪情胜概。

    套数

    南南吕·梁州序

    咏雪

    〔梁州序〕连天一色,随风千变,六出是谁裁剪[2]?世间何物,比他皎洁轻纤?漫道是银龙坠甲[3],玉凤梳翎,粉蝶儿飞撩乱。素娥妆阁上,倚婵娟[4],错认杨花扑绣帘。(合)[5]清幽景,最堪恋,向销金帐底同欢宴,羊羔酒,美人劝[6]。

    〔前腔〕溪山如塑,园林如染,楼阁尽行妆点。凭高一望,白云铺满琼田[7]。见了些水晶宫阙,云母轩窗,莹彻琉璃殿[8]。更爱那疏篱茅店外,小桥边,斜压梅梢映画帘。(合前)

    〔前腔〕伴清光唯有残蟾[9],渐略约东风催转。笑远山微露,半痕眉浅。尚犹自鹤迷琪树[10],鹭隐冰沙,芦雁惊银箭[11]。渔翁江上晚,一蓑悬,闲载琼瑶压钓船。(合前)

    〔前腔〕对冰湖表里山川[12],正老子兴来非浅。漫试拈铁笛,倚空吹断。管甚么舟回剡曲[13],兵破淮西[14],□打卑田院[15]。灞桥驴背上,耸吟肩,风卷寒花扑帽檐[16]。(合前)

    〔节节高〕曾经祝向天,乞丰年。天公果肯从人愿,行方便,瑞气旋,占书验。一连三白黄金贱[17],遗蝗宿瘴消除遍。(合)不似春秋月和花,时节到了寻常见。

    〔前腔〕闲烹小凤团[18],扫来煎。一瓯香带余酣咽。尘襟换,展蜀笺[19],磨端砚[20],吴毫写入新诗卷,新诗教与山童念。(合前)

    〔馀音〕今宵醉醒怀同伴,共邹枚曾赏兔园[21],草就相如赋一篇[22]。

    这套曲描写雪景。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比喻和有关雪的典故,从不同的环境、角度,层层展开描写,展示了许多优美的画面。在这皎洁晶莹的琉璃世界里,有一个豪兴非浅的人物在,那就是作者自己。他时而倚空吹笛,时而烹茶赋诗,以欣赏、赞美的眼光,注视着这大自然的奇景。曲子的基调是明朗、轻快的。

    沈义父《乐府指迷》论咏物忌犯题字,说:“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如清真梨花及柳,何曾说出一个梨、柳字?梅川不免犯此戒,如〔月上海棠〕《咏月出》,两个月字,便觉浅露。他如周草窗诸人,多有此病,宜戒之。”这套曲连用了七支曲子,洋洋数百言,却通篇不用一个“雪”字,虽不一定说这就是掌握了咏物的三昧,却可见作者追求用字不露的努力。

    * * *

    [1] 燕剪香沙:写燕子在沙上飞过的姿态。燕尾形如剪刀,故称燕剪。

    [2] 六出:指雪花,因其成六角形。

    [3] 银龙坠甲:形容飞雪。宋·张元《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以下二句亦形容飞雪。

    [4] “素娥妆阁上”二句:指贵家妇女在妆楼上徘徊。素娥,本月中女神,此指贵家妇女。

    [5] 合:即合头。南曲中的同一曲调,如果连用二次以上,而最后几句相同的,称为“合头”。在第一次出现的合头上注一“合”字,以下出现的同调曲文即不再重出,仅注“合前”二字,意即谓“合头同前”。合头往往由数人合唱,但也有独唱的。

    [6] “向销金帐底”三句:北宋时太尉党进,每逢下雪天,就与家姬在“销金帐底,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

    [7] 白云铺满琼田:形容大地铺满白雪,遥望似一片白云。琼田,晶莹如玉的田地。

    [8] “见了些水晶宫阙”三句:形容大地上的建筑物尽为大雪所笼罩。

    [9] 清光:指雪的光辉。残蟾:指将西坠的月亮。这句写雪月交辉之景。

    [10] 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11] 芦雁:芦苇中的宿雁。银箭:指雪中的芦叶。

    [12] 冰湖:“湖”应作“壶”。“冰壶”,形容雪后的山川。

    [13] 舟回剡曲:即王子猷雪夜访戴事,见朱有燉〔中吕·珠履曲〕《咏剡溪棹雪》的说明。

    [14] 兵破淮西:指李愬雪夜下蔡州事。唐宪宗元和十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朝廷遣裴度宣慰淮西行营,以愬为邓州节度使,率兵讨伐。十二年,愬率师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淮西平。

    [15] □打卑田院:当指郑元和风雪卑田院事。元·石君宝《曲江池》杂剧写郑元和为鸨母赶出,曾于风雪天乞食。卑田院,乞丐收容所。

    [16] “灞桥驴背上”三句:写诗人雪中吟诗。唐·郑綮曾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

    [17] 三白:指雪。苏轼《次韵王觌正言喜雪》:“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

    [18] 小凤团:茶名。宋初在建州造团茶,置龙凤模,以供宫廷之用。

    [19] 蜀笺:四川所制之笺纸,唐宋以来甚为名贵,宋费著有《蜀笺谱》,载蜀笺种类甚详。

    [20] 端砚:以广东德庆县端溪产石所制之砚。自唐以来,即为人所重。

    [21] 兔园:见王磐〔北南吕·一枝花〕《久雪》注〔2〕。邹枚,邹阳和枚乘,二人均曾为梁孝王客。枚乘有《梁王兔园赋》。

    [22] 相如赋:谢惠连《雪赋》写梁孝王游兔园时,要司马相如作《雪赋》。

    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除户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中,擢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年四十罢归,家居近三十年。他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并称“嘉靖八才子”。诗文之外,更精于词曲。曾因事至西北,访王九思、康海于鄠、杜之间,赋诗度曲,彼此相见恨晚。家中藏书很多,而词曲尤富,有“词山曲海”之称。生平著述甚富,传奇有《宝剑记》,院本有《打哑禅》、《园林午梦》,诗文集有《闲居集》,散曲有《中麓乐府》、《中麓小令》,往往尚未脱稿,已为里巷传歌。时人认为“与东篱、小山并驱争先”。

    小令

    南仙吕·傍妆台[1](二首)

    其一

    雨丝丝,冲风跃马欲何之?闲游正喜风吹袂,况有雨催诗。休图云里栽红杏,好向山中觅紫芝[2]。磨而不磷,涅而不缁[3]。得随时处且随时。

    其二

    曲弯弯,一轮残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4]。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

    作者的〔傍妆台〕曲共一百首,即《中麓小令》,是他归田后写的。从表面看来,几乎全是“自了汉”的言语:举凡人情、世态、宦途、名利、是非、成败,都一举而空之;乐在逍遥散诞,诗酒烟霞;思想未免消极。但实际上官场的黑暗,人情的险恶,也就在这样的言辞中揭露出来了。作者自己说,这些曲子“中多悲愤之音,激烈之辞”,王九思认为“感情激烈,有正有谑”,都是不错的。

    这里选了两首。第一首写弃官归隐的乐趣:“闲游正喜风吹袂,况有雨催诗”,多么优游自在!结处引用《论语》表示耿介不移的话,而加以否定,好像是提倡“得随时处且随时”的“随大流”哲学,实际是借此发牢骚。〔傍妆台〕百首结句构造相同,很多都应作如是观。第二首写边关将士惊人的豪迈气概和辛勤地执行任务,直至破虏而还;而最后却以“得偷闲处且偷闲”来一笔勾销,也是一种“悲愤之音”。

    * * *

    [1] 傍妆台:又名〔临镜序〕,南〔仙吕〕宫曲调。句式:三七、五五、五五、三三七,共九句六韵(第三、五、七句不用韵)。

    [2] “休图云里栽红杏”二句:是说不要希望做官,最好还是归隐。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紫芝,道教徒所说的一种灵芝,据说服食后可以却病延年。

    [3] “磨而不磷”二句:《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磷,是说因磨而致薄损;涅,本指黑色染料,这里是说用黑色染料染物。缁,黑色。

    [4]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和内蒙古自治区接界处。

    张

    张(生卒年不详),字伯纯,嘉靖进士,官至湖南按察司佥事。有《经济录》、《太乙诗集》。他是康海的外甥,善作曲,有《双溪乐府》二卷,收小令一百九十多首,套数三十多套,大抵是“志忘驰鹜,景会幽便”之作,内容不脱悟世乐闲,间杂风情之篇。他的曲,有风格豪放接近康海的一面,但词句比较清丽、妥帖。

    小令

    北双调·沉醉东风

    阅世(三首选一)

    背地里瞒神吓鬼,向人前苫眼铺眉[1]。战兢兢捉虎心,恶狠狠牢龙计,讨别人多少便宜!百岁逢场闹几回,做不到卢生梦尾[2]。

    作者的《阅世》曲共三首,都尖锐地讽刺当日的世态人情。这一首揭露了那种当面装笑脸,背后放暗箭,专一损人利己者的嘴脸。最后两句讽刺他们“做不到卢生梦尾”,表面上说的是不能享尽富贵荣华,实际上是说他们没有好下场。

    北正宫·醉太平

    京邸寄友

    和风摆柳丝,细雨润花枝。客窗啼鸟梦回时,恨飘零浪子。高堂冷落斑衣事[3],幽闺想象回文字[4],兰亭辜负赏花诗[5]:为功名半纸。

    悔恨为功名而飘零在外,这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常有的思想状态。曲子写得比较真实朴素。中间三句鼎足对,淋漓酣畅,一结较含蓄。

    * * *

    [1] 苫眼铺眉:挤眉弄眼。见元·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注〔1〕。这里有故作热情友好之意。

    [2] 卢生梦尾:用《邯郸记》故事,参看王九思〔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注〔3〕。

    [3] 高堂冷落斑衣事:指不能侍奉双亲。斑衣,见汤式〔北仙吕·赏花时〕《送人应聘》注〔9〕。

    [4] 幽闺想象回文字:指让妻子在家中思念。晋·窦滔因罪徙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

    [5] 兰亭辜负赏花诗:指不能随意游赏。晋·王羲之曾与谢安等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传有《兰亭序》。

    金銮

    金銮(生卒年不详),字在衡,号白屿,甘肃陇西人。嘉靖、万历间侨寓南京,常与留都人士选胜征歌,命觞染翰;并往来淮扬、两浙间,结交四方豪士。他性情豪爽,洞解音律,酒酣据几高吟长咏,中节可听,四座忘疲。卒时年九十。有诗文集《徙倚轩集》。

    金銮是嘉靖间著名散曲家之一。散曲集《萧爽斋乐府》共收小令一百三十三首,套数二十四套。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摆脱一般曲家喜写闺情闺怨或隐居乐道的状况,而把题材扩大到即景抒情、忧时讥世、应酬赠答的领域,把散曲当作诗词一样来使用。风格比较多样,有萧爽俊逸的,有清丽绵密的;还有俳谐俚俗的嘲调小曲。何元朗评论他说:“南都自徐髯仙后,惟金在衡最为知音。”可见当时人对他的推重。

    小令

    北双调·沉醉东风

    忧旱

    我则见赤焰焰长空喷火,怎能够白茫茫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煿煮海煎河[1]。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2]。

    大旱望云霓,是老百姓的共同心愿;能够有这样的感受,在封建文人中是比较难得的。曲子写得本色通俗。叠字形容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前调

    风情嘲戏

    人面前瞒神吓鬼,我根前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