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元曲三百首最新章节!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1]。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阑[2]灯灭。

    〔乔木查〕想秦官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3]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4]。

    〔庆宣和〕投至[5]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6]计拙,葫芦提[7]一恁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8]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9],陶令白莲社[10],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11]探吾来,道东篱[12]醉了也。

    【注释】

    [1]嗟:叹词,在此指慨叹。

    [2]夜阑:夜很深了。

    [3]恁么:这样。

    [4]龙蛇:代指年份。

    [5]投至:乃至。

    [6]巢鸠: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7]葫芦提:糊糊涂涂。

    [8]蛩:蟋蟀。

    [9]裴公绿野堂:裴公指唐代的裴度,他曾在洛阳修了两座别墅叫做“绿野堂”,用来与诗人们饮酒赋诗。

    [10]陶令白莲社:陶令指陶潜,相传他曾参加晋代慧远法师组织的白莲社。

    [11]北海:指东汉的孔融,因他曾出任过北海相,后世称之为“孔北海”。

    [12]东篱:指因羡慕陶潜隐逸生活而自号为“东篱”的马致远本人。

    【鉴赏】马致远的散曲,写景物的、写爱情的、叙事的都有,而写隐居恬退生活的、发抒情感的,为数更多。这篇〔夜行船〕套数,是后一类的代表作品。这套套数表现了马致远的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粗粗看来,好像他在歌颂与世无争、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好像他十分旷达,其实他是要从恬退中解除痛苦,要借酒浇愁,跟那纨绔子弟极骄奢,尽富贵以满足耳目口腹之欲的享乐是根本不同的;作者是在愤世嫉俗,是在发牢骚呢!他们受统治者的压迫,抑郁苦闷,他们不满当时的社会,对统治阶级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不肯向他们屈服,所以他们跟那醉生梦死之徒是不大相同的。

    开头〔夜行船〕一支,作者主要是说,人生百年,犹如一梦,应该抓紧时间,饮酒享乐。这支曲子总领全篇。帝王有无上的权威,这是不是值得羡慕呢?作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王图霸业都没有用,秦宫汉阙到头来无非变成牧场,做渔父樵夫谈今论古的材料。纵使荒坟上有记载丰功伟业的断碑残碣,可是那字迹也不能清晰地留下来。帝王如此,那些英雄豪杰又如何呢?英雄豪杰辅佐帝王,南征北战,创成鼎峙的局面,功勋显赫,位极人臣。可是等到他们死后,坟墓变成狐兔之穴,功勋事业仍然不能保持多久。吴宫花草,魏晋江山,现在又在哪里?再说富人。富人有钱舍不得用。“好天良夜”,“锦堂风月”,本来应当珍惜地享用它,可是守财奴却白白地辜负了。帝王、豪杰、富人的结果是这样,作者在以下两支曲子里叙说了自己的处世态度。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时光飞快,今天眼看又过去了;明天呢,明天的容颜比今天更老。因此与其思前想后,愁得鬓添白发,还不如丢开一切,黑甜乡里枕酣睡。(曲文“晓来清镜添白雪”,或作“不争镜里添白雪”。“不争”有“与其”的意思。“上床与鞋履相别”,指睡觉。)斑鸩虽然自己拙得不会筑巢,可是它将就着住喜鹊的巢,那又有什么不好?这样看来,自己也马马虎虎地装呆吧。利与名无须争夺,是与非不必分辨。住在隔绝尘世的清幽去处,再好没有。

    就写作技巧方面来说,这套套数也是非常有名的。这套曲子,明、清曲家颇有和韵之作,但是都没有马致远原作写得好。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1]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2]。犬褪得毛苍,人搠[3]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4],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5]。他部从入穷荒[6],我銮舆返咸阳[7]。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8]。

    【注释】

    [1]迥野:辽阔的原野。

    [2]兔早迎霜:兔毛早已变成了白色。迎霜,指白色,迎霜兔是元人习用的一个词。

    [3]搠:戳,这里是两手朝前端起的意思。

    [4]糇粮:干粮,熟食。

    [5]携手上河梁:表示惜别之意。语出《文选·李少卿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河梁,河上的桥梁。

    [6]部从:部属随从。穷荒:遥远的荒野。

    [7]銮舆:皇帝的车驾。銮,指车上的銮铃。咸阳:秦故都,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渭水以北。汉元年曾改为新城、渭城。这里为押韵,用以代指长安。

    [8]高烧银烛照红妆:宋代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鉴赏】这一折戏,写汉元帝到灞桥为王昭君饯行。他虽然愁肠百结,与昭君难分难舍,但昭君终于还是落入番邦之手。汉元帝从欢乐的顶峰一步步地坠入痛苦的深渊。

    〔梅花酒〕、〔收江南〕,把汉元帝的这种心情作了传神的写照。给人以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感。它以简短急促的旋律、重叠交错的文辞,刻画了汉元帝恋念昭君,精神恍惚,悲凉凄楚的心境。从“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开始,一句一转,越转越深,以急促的音节和旋律,把读者带到了“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的回野悲凉境界。这一片深邃苍凉的深秋景象,本来是昔日“打猎起围场”的时节,但今天孤独的汉元帝却在这个萧索荒凉的舞台上同自己的爱妃诀别,眼看着昭君一步步地向着大漠深处走去,消失在遥远的天际,汉元帝的心情是多么痛苦、凄凉啊!在这里,作者用了四个五言句,描绘了汉元帝的无限伤怀心情,三个“他”字和三个“我”字在这里迭用,把汉元帝泣不成声的哽咽感伤情绪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出来。以下“返咸阳,过宫墙……绿纱窗,不思量”等句,运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后一个分句重复前一个分句,头尾衔接,层层递进,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接着,以〔收江南〕曲,转到对王昭君的怀念:“不思量,除非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用反衬夸张的手法,把汉元帝肝肠寸断的痛苦心情发挥描写得淋漓尽致。

    《汉宫秋》第四折

    〔上小楼〕早是我神思不宁,又添个冤家缠定。他叫得慢一会儿,紧一声儿,和尽寒更。不争你打盘旋,这搭里同声相应,可不差讹了四时节令[1]?

    〔幺篇〕你却待寻子卿、觅李陵[2]。对着银台,叫醒咱家,对影生情。则俺那远乡的汉明妃,虽然薄命,不见你个泼毛团,也耳根清净。

    〔满庭芳〕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3]。我只见山长水远天如镜,又生怕误了你途程。见被你冷落了潇湘暮景[4],更打动我边塞离情。还说甚雁过留声[5],那堪更瑶阶夜永,嫌杀月儿明!

    【注释】

    [1]“不争你”三句:意思是如果你在这里盘旋不前,雁群同声相应,简直让人把四时节令都弄糊涂了。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往南方。不争,假如。

    [2]寻子卿,觅李陵:子卿即苏武。苏武和李陵都是汉代官员,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在后贝加尔湖牧羊,不能返国;李陵领兵和匈奴作战,兵败投降。这两个人都在匈奴境内生活了一段时间。

    [3]“大古似”两句:意思是雁声凄苦,不那么动听。大古,大概。岩溜,岩石上的泉流。泠泠,山泉流动的声音。

    [4]“见被你”句:意思是现在雁儿盘旋不赶路程,使潇湘风景受到冷落。过去传说雁落平沙是潇湘八景之一。见,同“现”。

    [5]雁过留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当时成语。

    【赏析】第四折是整个《汉宫秋》悲剧故事的高潮。作者为了渲染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加重悲剧气氛,以十分强烈的抒情笔调,描绘了一幅“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的画面。

    这一折集中表现了杂剧的特定环境。这场戏一开始,就写深秋之夜,汉元帝独居汉宫,夜深人静,面对着冷衾孤灯,形影相吊,涌起了对昭君的无限思念之情。在恍惚入梦之际,忽见昭君飘忽而至。在汉元帝的梦境里,昭君从北地私自逃回,又被从后面赶来闯入汉宫的抓走。孤雁的哀鸣打破了这一寂寥的画面,把汉元帝从梦中惊醒。元帝本为这意外的幽会惊喜,希望做一个“团圆梦境”,但忽被天上嘎嘎的雁声所惊醒,于是他怒不可遏的愤懑情绪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来。“孤雁”的意象具有很深的含意,在第二折中就已出现,伴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预示了汉元帝的悲剧命运。剧中以孤雁之哀鸣惊醒汉元帝之梦,饱含隐喻之意。汉元帝痛失昭君,此时正像那失偶的孤雁,听到空中大雁的哀鸣,心中顿时产生同病相怜之感。

    接着,以拟人的手法刻画了大雁失群的孤零心情,抒发了汉元帝的满腹幽怨的缠绵之情。在〔满庭芳〕及以下〔十二月〕(本书未选)两支曲中,表现了汉元帝对这只孤雁的矛盾心情:既嫌它聒噪麻烦,又不忍赶它离去,因为它毕竟给汉元帝寂寥的心情带来了一丝慰藉,为他与昭君之间搭起了一座幽思恋念的桥梁。在这种强烈的哀怨声中,鲜明生动地突出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切思恋,刻画出一个痴情国君的形象。

    《汉宫秋》不仅文辞卓秀,文采熠熠,而且能把感情和环境描写融为一体,以独具一格的意境给人带来压抑和伤感,在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包含无尽的艺术魅力。

    赵孟頫

    〔黄钟〕人月圆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1]。缓歌金缕[2],轻敲象板[3],倾国倾城[4]。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5],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淡淡[6],秋水盈盈[7]。

    【注释】

    [1]消得唤卿卿:消得,即值得。卿卿,原为夫妻间的昵称,这里指对女子的倾慕。

    [2]金缕:指《金缕曲》。

    [3]象板:即象牙制成的拍板,一种乐器。

    [4]倾国倾城:代指美人。

    [5]红裙翠袖:指歌妓。

    [6]春山淡淡:形容女子的眉毛弯弯如静静的春山。

    [7]秋水盈盈:这里形容女子眼波清亮。

    【鉴赏】这首曲子分两个层次,抒发了作者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第一层写作者记忆中昔日的情景,着重从美人的风度情态上落笔。“一枝仙桂香生玉”一句,以玉之莹润比喻桂花的洁白晶莹,“香生玉”说明桂花的芬芳怡人。作者以这样一枝仙桂来比喻意中人,鲜活地刻画出其美丽可爱的姿态、超凡脱俗的气质,表现了作者对女子的倾慕。“缓歌金缕,轻敲象板”,描写美人唱歌时的风韵,也表明了她的歌妓身份。“缓”与“轻”表明美人的性情温和、柔顺。动人的风姿,悦耳的歌声,再加上美丽的容颜,足以令人为之倾倒。作者的重点在对于佳人难得的感慨上,虽然女子身为歌妓,作者仍视她为自己的心上人,足见对她的爱慕与深情。第二层写别后的相思。“几时……闲情”一句,表现作者与这位女子分别已久,故生出许多“闲情”,也就是相思之情。作者对女子思念不已,以致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她娇美的容颜。“想应……盈盈”,是对美人容貌的回忆,以春山润泽比喻女子眉毛的秀美,以秋水澄清比喻女子眼波的清亮,一静一动,更显女子的姣好面貌,表现了作者对她的一往情深。

    这首曲子,通过对女子容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女子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仙吕〕后庭花

    清溪一叶舟,芙蓉[1]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2]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3]。

    【注释】

    [1]芙蓉:荷花。

    [2]起:惊起、惊动。

    [3]休: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吧”。

    【鉴赏】这首曲子写女子采菱的场景,洋溢出浓郁的诗情画意与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羡慕和向往之情。“清溪……岸秋”一句,写了清澈的溪水、叶叶扁舟、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现了一幅动人、恬美的金秋图画。“清溪一叶舟”流露出作者逍遥自在的淡泊心境。“采菱……暮鸥”一句,表现一群采菱的姑娘们美艳动人,使眼前的美景更添无尽的韵致。她们悠扬的歌声,惊起了暮色中早已归巢的鸥鸟。接下来,“乱云愁”笔锋急转,刹那间乌云密布,带来“满头风雨”。突降骤雨,采菱女们没有带雨具,但是她们从容不迫,“戴荷叶归去休”,折下一片荷叶,戴在头上,荡着小舟,踏上归途,别有一番神韵。

    这幅明朗的采菱画,暗含着深刻的寓意。面对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作者由采菱女面对风雨处变不惊的坦荡,受到了启发,引发了他政治上的归隐之意。

    李寿卿

    〔双调〕寿阳曲

    切鲙[1]

    金刀[2]利,锦鲤[3]肥,更那堪玉葱[4]纤细!添得醋来风韵[5]美,试尝道甚生[6]滋味。

    【注释】

    [1]鲙:指切得很细的鱼肉。

    [2]金刀:指很名贵的刀。

    [3]锦鲤:鲤鱼的一种,色彩华美。

    [4]玉葱:比喻女子的手。

    [5]风韵:即风度。

    [6]甚生:什么样。

    【鉴赏】这首曲子表面上写“切鲙”,但实际上是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开头三句“金刀……纤细”,是说切鱼的刀既名贵又锋利,鲤鱼肥美,烹调之后,加上纤嫩的葱,味道鲜美无比。这三句既写“切”鱼,又暗含对切鱼女子的调笑,语意双关。“玉葱纤细”既指葱,又指人;“风韵美”,既指鱼味,又形容女子。后面两句,“添得……滋味”,是说在烹调鲤鱼时,再加上一些香醋,味道就会更加鲜美。“甚生滋味”既指这样鲜美的鲤鱼以前从未尝过,又指两人的关系是初见,不熟悉。作者在宴席上第一次见到这位美丽的女子,被女子的美貌所吸引,即兴口唱“更那堪玉葱纤细”,表达了爱慕之情。

    这首曲子前三句语言典雅华丽,后两句极近口语,活泼生动,自然明快。

    阿里西瑛

    〔双调〕殿前欢

    懒云窝自叙[1] (三首选二)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2]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3]。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

    懒云窝,客至待如何?懒云窝里和衣卧,尽自婆娑[4]。想人生待则么[5]?贵比我高些个,富比我松些个?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注释】

    [1]懒云窝:西瑛有居号懒云窝。

    [2]瑶琴:这里意指精美乐器。

    [3]南柯:意指升官发财的好梦。

    [4]婆娑:盘桓、逍遥、自由。

    [5]则么:即怎么。

    【鉴赏】阿里西瑛所居懒云窝,在吴城(今江苏苏州)东北隅。“懒云窝”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乐窝之居号。邵雍安贫乐道,“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日安乐窝”。作者“懒云窝”之号虽源于此,但特定含义与时代背景已有所不同。“懒云窝”,起唱三字,便好玩味。古人名其所居,多取雅洁字面,且一般曰堂、曰斋、日室、日庵。作者自称所居曰窝,略见玩世不恭的色彩。用懒云名窝,更见放纵不羁的个性。“懒云”二字,实无理而妙。云之为物,舒卷自如,逍遥自在。“懒云”二字,不仅为云传神,也暗暗为主人公传神。“醒时诗酒醉时歌”。醒时吟诗饮酒,醉时唱歌吟诗,醒与醉的循环,诗与酒的流连,便构成主人公的整幅生活。

    这是写其“自恣以适性情”,有如云之舒卷自如逍遥自在。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得清闲尽快活。”不求富贵则清,不争富贵则闲。唯有清闲,才能快活。得了清闲,便尽管快活。“瑶琴不理抛书卧”,连瑶琴也不想弹,连书也不想看,全抛在一边,只管一枕高卧。这是写其自恣适情,已到了懒的境地。“无梦南柯”一句,也用不着做什么富贵之梦,则是写其精神的自由,决不为世俗所累。这是作者的生活态度的正面叙述。

    下面两句:“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撺梭即穿梭。光阴似箭,人生如梦,富贵荣华不过如花开一时,转瞬便已凋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结微两句,歌唱快活的人生,才是珍惜美好的时光。这组散曲所写照的醒了醉、醉了醒、抛书卧、和衣卧之懒,固然不可取。不过,主人公的这种懒散,原是其放纵不羁到极致的体现。主人公的放纵不羁,实有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视富贵如浮云的精神。在元代,老庄思想成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调。这在中国诗史上是一特异现象。其社会背景,乃是元代政治极为黑暗,士人没有出路。阿里西瑛虽是回人,属色目人,但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才能引起当时诸名曲家的共鸣与合作。从西瑛此曲,也可以见到元代西域人接受汉文化之深。

    这三支曲为元曲名作,写出后多人作和。

    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

    山亭逸兴

    嵯峨[1]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2]樵父[3]。烂柯[4]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

    〔幺〕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5]买处。

    【注释】

    [1]嵯峨:形容山高之貌。

    [2]不唧 :即麻木,迟钝。唧,宋元俗语,指伶俐。

    [3]樵父:即打柴人之意。父,古时对男人的称呼。

    [4]烂柯:烂掉的斧柄,比喻时间过得快。

    [5]青蚨:代称钱。

    【鉴赏】这首曲子的主人公是一位樵夫,但他不是一位土生土长、精于采樵之业的樵夫。他中途迁居到此,“是个不唧樵夫”,对于采樵事业并不精通,显得有点笨拙糊涂,但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他的身份是樵夫,实际上并不从事辛苦的采樵工作,而是像神仙一样,在深山老林中的亭子里整日下着围棋来消磨时光。当然,樵夫的生活也并非无忧无虑,他没有猿鹤为伍,没有麋鹿为伴,没有山花野果,更没有丹崖壁洞,伴随着他的只有无花老树,落叶枯枝。“故人……休去。”是说在朝为官的老朋友得知他生活的凄苦寂寞,便招他回去。老樵夫在去留的问题上仔细权衡比较的结果是:“不如休去”。留在山林,固然清苦,但回到朝廷,官场险恶,也许痛苦更甚。“指门……买处”,写的是他指门前所望见的万叠云山,对着来山中招隐士的故人说:“你看,这里有无限的山林乐趣,不必用金钱去买,而且用金钱也不可能买到。”在他看来,山林隐逸之乐远远胜过荣华富贵。作者通过老樵夫的形象,表达了遗世弃俗、泊然名利的思想。

    这支散曲简洁精练,以极少的笔墨抓住士大夫隐于樵的形象特征,刻画了一个生动而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作者遗世弃俗的高洁品行。

    〔正宫〕鹦鹉曲

    农夫渴雨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1]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2]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3]南去。望[4]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注释】

    [1]懊恼:即烦恼。

    [2]渴煞:即渴望。

    [3]虹:古人以为虹霓主风雨。

    [4]望:即渴望的意思。

    【鉴赏】这首曲子写稻花开时农夫盼雨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农家生活和农民的思想情绪。前篇写农夫盼雨。农民对风霜雨雪最为敏感,他们一年四季辛苦耕作,总希望风调雨顺,而眼下稻苗肥壮,恰逢杨花吐穗,偏偏久旱不雨,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将要付之东流,农夫焦虑欲绝。[幺]写农民盼望的是及时雨,而天公偏不作美,只能看见不能作雨的残霞闲云,使人恨悠悠、望也休。由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农人情感体会真切,所以状物抒情,极为自然,绝无扭捏作态之迹。

    此曲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歌咏农民的疾苦,传达他们的心声。在手法上,作者以对立的两方结构全篇:农夫急切盼雨与天公不遂人愿,展示了农夫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读来牵动人心。

    〔正宫〕鹦鹉曲

    荣华短梦

    朱门[1]空宅无人住,村院[2]快活煞耕父[3]。霎时间富贵虚花,落叶西风残雨。

    〔幺〕总不如水北相逢,一棹木兰舟去。待霜前雪后梅开,傍几曲寒潭浅处。

    【注释】

    [1]朱门:指代豪门。

    [2]村院:即农夫的住宅。

    [3]耕父:农夫。

    【鉴赏】这首曲子通过对富贵短暂的书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遗世弃俗,隐居山林的高雅情怀。曲子开头“朱门……耕父”,以“朱门空宅”和“村院快活”的鲜明对比,表现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而粗茶淡饭、自耕自给的农夫却能够得到长久的快活。接着,“霎时……残雨”一句,是说富贵荣华如虚幻的鲜花,瞬间就会凋零。作者用“西风残雨”中的“落叶”比喻富贵之花的虚空和短暂,至此,标题“荣华短梦”四个字已被形象具体地描述出来,并且作者那视容华如短梦虚花的淡泊情怀,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幺〕“总不……舟去”,体现了作者的志趣,他追求的是邀几个志同道合的友人,乘着木兰舟,去追寻大自然的美。“总不如”三个字,将上下文进行比较,承上启下。“待霜……浅处”两句,具体写出了“一棹木兰舟去”的时间,作者要在寒冷的时节,在“霜前雪后”,在去清浅的水潭边观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的情怀。

    本曲语言疏淡雅洁,淳朴自然,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正宫〕鹦鹉曲

    野渡新晴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1]。说[2]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3]天边[4]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5]行春[6],问底是[7]青帘[8]舞处?

    【注释】

    [1]野叟、田父:在这里都是指种田的农夫。

    [2]说:奔走相告的意思。

    [3]碧:青绿色,有时用来形容草,有时用来描绘天。

    [4]边:尽头。

    [5]芒鞋竹杖:草鞋和竹手杖,为古人出行野外的装备。

    [6]行春:此处为春日行游之意。

    [7]底是:哪里是,哪有。

    [8]青帘:酒店门口的青布招子。

    【鉴赏】这首曲子写作者归隐村居后雨后春游的喜悦心情。曲子开头“孤村……田父”,描写了作者隐居的地点:一处小小的“孤村”,只有两三户人家,荒凉无比,居住的全是农夫,充分对应了标题中的“野”字。接下来“说今……新雨”,说明了原因: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幺〕开头两句“碧天……飞去”写顺势出门所见的春天的景色。抬头仰望,碧空万里,天高云淡,一行行白鹭悠悠上青天,令读者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如此美景,使作者不禁穿上草鞋,拿着手杖,踏着雨后松软的泥土,信步闲游。最后“青帘舞处”交代了地点,他要去乡村小店,喝点小酒,慢慢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首曲子语言清丽淡雅,景色充满乡土气息。

    〔正宫〕鹦鹉曲

    渔父

    沙鸥滩鹭缡依住[1],镇日坐钓叟纶父[2]。趁斜阳晒网收竿,又是南风催雨[3]。

    〔幺〕绿杨堤忘系[4]孤桩,白浪打将[5]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芦花浅处。

    【注释】

    [1]沙鸥滩鹭缡依住:沙、滩,都是指水边的陆地。鸥、鹭,都是食鱼的水鸟。缡,即相依、一块儿。

    [2]镇日坐钓叟纶父:镇日,即整日、整天。钓叟、纶父,在这里都指渔夫。

    [3]又是南风催雨:又是,说明水边经常有暮雨。“催”字,说明风雨来得快速、突然。

    [4]系:捆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