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元曲三百首最新章节!

    〔越调〕天净沙

    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1],绿树阴垂画檐。纱藤簟[2],玉人罗扇轻缣[3]。

    【注释】

    [1]水冷瓜甜:形容高楼上玉人的感受。

    [2]纱藤簟:,指古代一种像橱一样的帐子。藤簟,指用藤或竹制成的凉席。

    [3]玉人罗扇轻缣:玉人,佳人。轻缣,轻而薄的丝绢衣衫。

    【鉴赏】这是白朴在〔越调·天净沙〕曲调中,以四季为题,描写夏天景物的曲子。在这首曲子中,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勾勒出了一幅情趣盎然,充满生活气息的盛夏图景。“云收雨过波添”,写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河水荡漾,一派清新美好的气息。“楼高水冷瓜甜”,写雨后,楼屋里的人呼吸者清新的空气,吃着多汁而甘甜的西瓜,感到分外舒畅。“绿树阴垂画檐”,写屋前的景物,绿树成荫,枝蔓一直垂到了画檐前面,遮住了炎炎烈日。“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写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位穿着丝绢做成的轻薄衣衫的美人儿坐在那儿,轻摇着罗扇,享受着夏日宜人的时光。不管是写室外的景物,还是写室内的陈设和人物,都紧紧抓住了夏天的特色。

    这首曲子,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意象选取鲜明,营造了一种幽静、凉爽的氛围。文笔朴实清新,格调高雅。

    〔越调〕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1]。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1]飞鸿:往往会使人引发思念之情,这是古典诗、词、曲中常见的写法。

    【鉴赏】这是白朴四季风景图中最著名的一首。开头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鸦”,作者用并列的六组名词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斜晖映照着小村;炊烟袅袅,寒鸦辍立枝头,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一点飞鸿影下”,写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描写,打破了静景的观感,顿添生机,动静相融,浑然一体。“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而孤鸿的形象也正是作者流浪天涯、思念故乡的写照,抒情含蓄委婉。

    最后两句在视角上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秋山青,秋水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冷暖相间的色彩,为萧瑟冷清的秋天增添了几分生气,打破了惆怅孤寂之感。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章法上动静结合,构思精巧。

    〔越调〕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1],半亭新月黄昏[2],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3]。

    【注释】

    [1]一声画角谯门:这如人呜咽般的画角声,一下子打破了冬日的沉寂,给冬日的景色增添了活力。

    [2]半亭新月黄昏:黄昏时分细弯的月牙照亮半边庭院。

    [3]淡烟衰草孤村:指淡淡的炊烟,衰败的野草,孤寂的村落,一派荒凉落寞之景。

    【鉴赏】这是白朴四季风景图中的第四首曲子,描写冬天的景致。全曲句句写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一声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写黄昏时分,城楼上的亭子笼罩在初升的新月之下,悠长哀怨的画角声从轮廓模糊的谯门里传出。皑皑的白雪覆盖了山坡,山前的溪水在静静地蜿蜒流淌。“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写暮色里升起了几缕淡淡的炊烟,水边一座简陋的竹篱茅舍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孤村里枯草遍野,勾起人的哀思。

    全曲五句,通晓流畅,清新自然。一连描绘出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山、水、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十三种景物,组成了一幅冬景图。选取的这些意象典型准确,美感十足。开头的“一声画角”,是全曲的点睛之笔,将所描写的景物笼罩在一种寂静凄清的氛围之中,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双调〕驻马听

    吹

    裂石穿云[1],玉管宜横清更洁[2]。霜天沙漠[3],鹧鸪风里欲偏斜[4]。凤凰台上暮云遮[5],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注释】

    [1]裂石穿云:形容气势宏大的笛声。

    [2]玉管宜横清更洁:玉管,指吹奏乐器箫笛之类。宜横,指笛子宜于横吹。清更洁,形容笛声清亮雅正。

    [3]霜天沙漠:指笛音所描绘的艺术境界。

    [4]鹧鸪:形似斑鸠的一种鸟。

    [5]凤凰台上暮云遮: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城内西南方,六朝时宋所建,相传在建台之前曾有凤凰飞集于此,所以得名。暮云遮,极言凤凰集结之多。

    【鉴赏】开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两句概括描写高亢的笛音似乎可以裂石透云,不同凡响。三、四两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写美妙动听的笛声在听众的眼前展开了一片广袤的意境。在秋天广袤的沙漠里,鹧鸪也被这美妙的笛声深深吸引住了,进一步写出笛音的艺术魅力。五、六两句“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描写成群的凤凰听到笛音都为之倾倒,就连梅花也为之纷纷飘落。这里化用李白《黄鹤楼闻笛诗》中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句意,极言笛声之美。最后两句“人也静,一声吹落江楼月”,再进一步写笛声,夜深人静,江上明月为笛音所动,隐藏起了光辉,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笛音之美。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渡口[1],绿杨堤红蓼滩头[2]。虽无刎颈交[3],却有忘机友[4]。点秋江白鹭沙鸥[5]。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6]。

    【注释】

    [1]:一种多年生的水草。

    [2]蓼:一种慨红色或粉色小花的一年或多年生水草。

    [3]刎颈交:生死与共的朋友。

    [4]忘机友:彼此之间没有欺诈之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5]点秋江白鹭沙鸥:点,一触即起,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里还寓有与鸥鹭为友的意味。

    [6]烟波钓叟: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这里是作者自喻。

    【鉴赏】这首曲子写隐士心态,作者借以自况,抒发了向往清静无为、恬淡闲适生活的心境。“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以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开篇,写渔夫所面对的景致:岸边有黄色的芦花,渡口有白色的白,堤上绿杨成行,滩头红蓼鲜艳,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点出了渔夫的生活环境和季节时令。“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连用两个典故,写渔夫所接触的人和事,表现了渔夫与世无争的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心志。“点秋江白鹭沙鸥”,这个朋友就是秋江上的点点白鹭与沙鸥。与鸥鹭为友,暗示了作者自傲世间知音难觅,所以只有在大自然中寻找知交好友的无奈。最后,“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是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幽居生活的赞美。

    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作者借渔夫的生活乐趣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做一个隐士。

    杨显之

    《潇湘夜雨》第二折

    〔醉太平〕只为你人材是整齐,将经史温习,联诗猜字尽都知,因此上将女孩儿配你。这幞头呵除下来与你戴只,这罗襕[1]呵脱下来与你穿只。弄的来身儿上精赤条条的,张千,跟着我来。我去那堂子里把个澡洗。

    〔南吕·一枝花〕不甫能[2]蟾宫折桂枝,金阙蒙宣赐。则道是洞房花烛夜,金榜可兀的挂名时[3]。我为你撇吊[4]了家私,远远的寻途次[5],恨不能五六里安个堠子[6],我看了些洒红尘秋雨的这丝丝,更和我透罗衣金风瑟風。

    〔梁州〕我则见舞旋旋飘空的这败叶,恰便似红溜溜血染胭脂,冷嗖嗖西风了却黄花事。看了些林梢掩映,山势参差。走的我口干舌苦,眼晕头疪。我可也把不住抹泪揉眵,行不上软弱腰肢。我我我,款款的兜定这鞋儿,是是是,慢慢的按下这笠儿,呀呀呀,我可便轻轻的拽起这裙儿。我想起亏心的那厮,你为官消不得人伏侍,你忙杀呵写不得那半张纸[7]?我也须有个日头儿见你时,好着我仔细寻思。

    〔牧羊关〕兀的是闲言语,甚意思,他怎肯道节外生枝。我和他离别了三年,我怎肯半星儿失志。我则道他不肯弃糟糠妇,他原来别寻了个女娇姿。只待要打灭[8]了这穷妻子。呀、呀、呀!你畅好是负心的崔甸士!

    〔哭皇天〕则我这脊梁上如刀刺,打得来青间紫。飕飕的雨点下,烘烘的疼半时。怎当他无情无情的棍子,打得来连皮彻骨,夹脑通心,肉飞筋断,血溅魂消,直着我一疼来一痛来一个死。我只问你个亏心甸士,怎揣与[9]我这无名的罪儿?

    〔乌夜啼〕你这短命贼怎将我来胡雕刺[10]?迭配[11]去别处官司,世不曾见这等跷蹊事。哭的我气噎声丝,诉不出一肚嗟咨[12],想天公难道不悲慈?只愿得你嫡亲伯父登时至,两下里质对个如何是?看你那能牙利齿,说我甚过犯公私[13]?

    〔黄钟煞〕休休休,劝君莫把机谋使,现现现,东岳新添一个速报司。你你你,负心人信有之;咱咱咱,薄命妾自不是。快快快,就今日逐离此,行行行,可怜见,只独自。细细细,心儿里,暗忖思,苦苦苦,业身躯[14]怎动止?管管管,少不的在路上停尸。哎哟,天那!但不知那塌儿里把我来磨勒死!

    【注释】

    [1]罗襕:绫罗襕衫,古代儒生常穿的一种服装。

    [2]不甫能:即甫能。刚刚,好不容易。“不”,以反语见义,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3]“则道是”两句:只说新婚之夜、榜上提名的时刻是人生最高兴的时候。则道,只说。可兀的,句中衬字,无义。

    [4]撇吊:抛开,丢掉。

    [5]途次:行途中停歇的地方。

    [6]堠子:堠,古代在路旁堆土以为界碑或记里程,五里只堠,十里双堠。如今指界碑或里程碑。

    [7]半张纸:这里指书信。

    [8]打灭:消除,抛弃。

    [9]揣与:强加,捏造。

    [10]雕刺:古代向罪犯面部、臂部或他处刺刻标记的刑罚。

    [11]迭配:递配,即把罪犯押送往指定的地点充军。

    [12]嗟咨:冤屈,怨恨。

    [13]过犯公私:犯下公罪私罪。过犯,过失,罪过。

    [14]业身躯:意为受过拷打的身躯怎能经得住长途跋涉的折磨。业,即孽,此指受罪。

    【鉴赏】《潇湘夜雨》,又名《潇湘雨》,简名一作《临江驿》,全名为《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这里选的是第二折。写谏议大夫张天觉因触犯权贵被贬官,携女儿翠鸾乘船去江州,路上遇风翻船,父女二人失散。翠鸾被渔夫崔文远救起,收她为义女。崔文远之侄崔通(崔甸士)正要进京赴考,前来辞别伯父,崔文远便将翠鸾许配给他。崔甸士临行之际约好成名后就来迎接翠鸾。然而崔通中举做官后,情愿被试官赵钱招为女婿,携赵女赴任秦川县令。翠鸾听说崔甸士得了官,却总不见他回来迎接自己,便只身到秦川寻夫。翠鸾寻至,这时崔甸士已经变心,赵女又很凶悍善妒,崔通诬陷,便诬陷翠鸾为逃婢,把她发配沙门岛,受尽苦楚。当年翠鸾之父张天觉水中也得救,此时已升任刑廉访使,携御赐上方剑。翠鸾发配途中受尽千辛万苦,风雨之中艰难带枷赶路,与父亲在赴任途中相遇,翠鸾得到解救。张天觉听女儿诉说冤情,怒不可遏,将崔甸士和赵女绑缚治罪。崔文远及时赶到,向他求情,张翠鸾也认为自己没有再嫁之理,张天觉于是放了他们,将官还给崔甸士,让他与张翠鸾同赴任所,赵女则沦为婢妾。

    整出戏以风雨贯穿始终,衬托了翠鸾的悲惨命运。丈夫走后杳无音信,传说丈夫做了官也不来接妻子,不禁使妻子对丈夫产生怀疑。翠鸾的这种凄凉心情,和她在寻夫路上的丝丝秋雨、瑟瑟秋风,交织在一片迷迷茫茫的网里,渲染了翠鸾的凄惨命运。杨显之以简洁的笔墨,描写了一个遭遇不幸、命运悲惨、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路上翻船,父女失散,生死不知;婚后三年“寡居”,后被丈夫遗弃,并被丈夫打成死犯,流放海岛,受尽了拷打和折磨。翠鸾在丈夫加给的一系列打击之下,并没有逆来顺受,而是表现出一定的反抗精神。她骂崔甸士负心,揭发了他以前的山盟海誓,并且控诉崔甸士加罪无名,勇敢地要待崔甸士的亲伯父来时对质,当被立即押解时,她说崔甸士必然得到恶报,表现出了一位封建社会的妇女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抗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崔甸士的贪图富贵,喜新厌旧,负心毁约,在对主试官赵钱及其女儿的刻画中,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崔甸士的丑恶灵魂、卑劣行径和狠毒手段。

    姚 燧

    〔中吕〕满庭芳

    天风海涛[1],昔人曾此[2],酒圣诗豪[3]。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4]。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释】

    [1]天风海涛:形容风急浪高。

    [2]昔人曾此:指昔人曾在这里。

    [3]酒圣诗豪:这里指纵情豪饮后诗气凌人。诗豪,杰出的诗人。

    [4]隐隐迢迢:形容天高水远,隐约迷茫。

    【鉴赏】这首曲子境界开阔,景象壮观,胸怀豪迈超脱。“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写登高远眺时眼前的景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古情怀。“天风海涛”,写眼前之景壮阔无比,震荡人心,令作者顿生思古之情。“昔人曾此,酒圣诗豪”,面对浩瀚无垠出的天地自然,古人都是纵情豪饮,赋诗无数,无所羁绊。作者此时的心情无疑是激动而复杂的,他也想效仿古人,以酒诗来抒发他面对此情此景时的壮志豪情。下面两句“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说明是作者闲暇时来此登高望远的,悠然自得的心情使所见景物更加开阔。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这句写景,但又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宇宙浩瀚无垠,而处于茫茫宇宙间的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但作者并没有消极避世,接下来说“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人生并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作者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对功名利禄不做公然的决裂,对其中不如意之处,一笑了之。作者认为人应该追求功名,实现自我价值,但不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待到自我价值实现之后,“不待老僧招”,就主动辞官投入壮阔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来。

    〔中吕〕满庭芳

    帆收钓浦[1],烟笼浅沙,水满平湖。晚来尽滩头聚,笑语相呼。鱼有剩和烟旋煮[2],酒无多带月须沽[3]。盘中物,山肴野蔌[4],且尽葫芦[5]。

    【注释】

    [1]钓浦:可以供人们垂钓的水湾。

    [2]旋:立刻、马上。

    [3]沽:买酒。

    [4]山肴野蔌:用山中之物做成的菜肴。

    [5]尽葫芦:尽兴而饮。葫芦,在这里指用来盛酒的葫芦。

    【鉴赏】这首曲子描写傍晚渔民归来相聚喝酒的热烈场面,给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渔民豪放、乐观与朴素的生活态度。“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描写了渔夫归来后的自然环境,写得简洁、形象:傍晚时分,渔帆归来,此时已升起篝火,暮霭笼罩着浅滩,碧水如镜。这种宁静、温馨的环境,烘托出了渔夫劳作一天后的轻松心情。“晚来尽滩头聚,笑语相呼”,写渔民傍晚捕鱼归来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在岸边滩头相聚,饮酒闲话。他们因收获而欢乐,为相聚而高兴。“鱼有剩和烟旋煮,酒无多带月须沽”,写煮鱼、沽酒的忙碌景象;卖剩下来的鱼,可以自己享用,拿到还冒着浓烟的篝火旁,立即煮上;酒所剩不多,趁着夜色赶紧去买。渔民的生活虽紧张忙碌,但他们是乐观坚强、团结友爱的。结尾三句“盘中物,山肴野蔌,且尽葫芦”,写出了渔民生活的朴素,表现了他们的豁达与乐观。他们尽管每天吃的是野菜野味,但是内心却无比喜悦。作品展现了渔民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赞扬了渔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曲子通篇采用了排比和对偶句式,整齐流畅浑然天成,富有气势。

    〔中吕〕普天乐

    浙江秋,吴山夜[1],愁随潮去[2],恨与山叠[3]。塞雁来[4],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5]!

    【注释】

    [1]吴山: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2]愁随潮去:指愁情如潮水般汹涌而去。

    [3]恨与山叠:恨像重山叠积一样,极言恨之沉重。

    [4]塞雁:指从塞外飞到江南过冬的大雁。

    [5]宁奈些些:宁奈,忍耐,忍受。些些,些许,一点点儿。

    【鉴赏】此曲是一个秋雨之夜,作者在杭州一带送别友人之作。离别之情使一切景物大都带有一种凄凉忧郁的情调。“浙江秋,吴山夜”,交代了送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愁随潮去,恨与山叠”,抒发了作者的感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他的离愁比喻成钱塘江落潮时汹涌澎湃的潮水,不可阻挡;把他的别恨,比喻成吴山的峰峦叠嶂,无止无休,无比沉重,表现了对友人的无比深情。“塞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移情于景,以写景来抒发离别的苦痛。北雁南飞,叫声凄凉,听了使人哀愁;荷花枯零,满目凄怆,再加上秋雨潇潇,更加令人肝肠寸断。微弱的灯光,静寂的书房,越发叫人不知如何面对离别之苦。此情此景将离愁别恨渲染的极富感染力。“待离别怎忍离别”,采用了反问句式,更加突出了离愁别恨之苦,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是对友人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因为不知如何面对与朋友离别的痛苦,所以只能用醉酒来逃避。这三句更加表现出友情的炽烈深厚。

    〔中吕〕醉高歌

    感怀(四首)

    十年燕月歌声[1],几点吴霜鬓影[2]。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3],傀儡场头四并[4]。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5]。月明江上别湓浦[6],愁听兰舟夜雨。

    【注释】

    [1]十年燕月歌声:十年,指多年。燕月,这里“燕”指元大都。歌声,指朝朝暮暮的宴歌生活。

    [2]几点吴霜鬓影:吴霜,吴地的风霜。鬓影,鬃发身影。

    [3]荣枯枕上三更:人的福贵衰败犹如一场梦。荣枯,指宦海浮沉。枕上三更,指深夜做梦,或指半夜思想。

    [4]傀儡场头四并:傀儡,指以线操纵演戏的木偶人。场头,卖艺演出的地方。

    [5]一曲琵琶暗许:一曲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所弹之曲,曲中反映了那位琵琶女一生不幸的遭遇。暗许,私下应许,指作者自己认为,自己一生的经历也像琵琶女一样,充满着不幸和痛苦。

    [6]湓浦:水名,现在称龙开河,在江西九江市西。

    【鉴赏】〔醉高歌〕一共四首,第一首曲子抒发了作者身在官场的感慨,表达了厌官思归之情。“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写作者在京为官时常以歌舞取乐,渲染出了苍凉的气氛:自己在六十多岁时出任江东廉访使,几经宦海沉浮,两鬓多了许多白发,像染上了吴地的风霜一样。“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写自己如今已老,已厌倦了这种生活,见到秋风起,想起张翰的故事,于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张翰尚能辞官返乡,而自己虽已暮年,但还是身不由己。这首曲子语言凝练,感情真挚。第二首曲子也抒发了作者对宦海浮沉的感慨。“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写人生变幻无常,无论是富贵荣华还是贫贱失意,都是幻梦一场。人生就像演戏一样,自己就像一个被线操纵演戏的木偶人,从来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很难十全十美。这里包含着无限的感慨。“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写人生如梦,世事荣华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但如今,人们还是执迷不悟,苦苦争名逐利,充当统治者的傀儡。这首曲子,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希望自己可以远离是非官场,过自由平静的生活。第三首曲子是送别之作。“岸边柳烟苍苍,江上寒波漾漾”,点明送别的地点、环境。写景由近及远,岸边杨柳依依,仿佛也不舍友人离去;江上微波荡漾,很快就要带我的朋友远去,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但还是有乍暖还寒之意。“寒”字与人物凄凉的心境相契合,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也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点明了送别时的情绪。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时,作者为朋友轻轻吟唱起了《阳关曲》,之所以唱得轻一点儿,是怕自己的哀愁感染了朋友。这一细节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与关切。第四首曲子化用典故,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写自己平生的失意和苦闷。“十年书剑长吁”,言自己一生经历过很多的痛苦和失意,叹息自己的不得志。“一曲琵琶暗许”,借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一生不幸的遭遇,暗示自己平生的失意和苦闷。“月明……夜雨”,交代引发自己感慨的缘由:月明之夜,在湓浦江头,作者要离别友人,内心充满无限的怅惘。心中充满离愁别绪,再回顾自己不得志的一生,更是雪上加霜!

    姚燧的《感怀》四首,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中吕〕阳春曲

    笔头风月[1]时时过,眼底儿曹[2]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3],无日不风波[4]!

    【注释】

    [1]笔头风月:代指写作生涯。风月,即光阴。

    [2]眼底儿曹:指眼前的儿女们。儿曹,即儿辈。

    [3]人海阔:指人生如浮游在广阔的大海里。

    [4]风波:即波折,挫折。

    【鉴赏】此首〔阳春曲〕慨叹时光荏苒,人事复杂艰险。姚燧一生,做过秦王府文学,后又做过奉议大夫、翰林学士、太子宾客、太子少傅等官,主要与文学和仕宦联系在一起。“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是说自己手中的笔写过世间百态,而自己美好的年华就在自己的笔下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转眼已到暮年,眼前的儿女渐多。对仗工整,构思巧妙。上句说时光流逝,略带感伤,下句说儿女成群,转向欣慰。“有人问我事如何”,以一个设问过渡,有人问作者是否称心如意。结尾“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作者对上句的回答,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人世复杂艰险,自己仿佛天天都在惊涛骇浪中颠簸,时刻担心自己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短短八个字,将作者的感叹和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蓄而蕴藉。

    这首曲虽然写的是“笔头风月”,但并非是仅指“写作生活”,而是反映了当时官场上的“风波”,文坛上的斗争。作者身为高官,一生仕途通畅,但是面对元朝社会的黑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也不得不感叹处世不易和生活的艰辛。

    庾天锡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韩侯[1]一将坛,诸葛[2]三分汉。功名纸半张,富贵十年限。

    行路古来难[3],古道近长安[4]。紧把心猿系,牢将意马拴[5]。尘寰,倒大无忧患。狼山,白云相伴闲。

    【注释】

    [1]韩侯:指汉代的开国功臣韩信。

    [2]诸葛:指诸葛亮。

    [3]行路古来难:指自古以来就是仕途险恶。

    [4]古道近长安:越靠近长安(指朝廷),这种险恶的斗争就越明显、越激烈。

    [5]紧把心猿系,牢将意马拴:“心猿意马”为一成语,形容心思不专一,好动、不能控制,此处拆开来用。系、拴,即控制之意。

    【鉴赏】曲子开头两句“韩侯一将坛,诸葛三分汉”,对仗工整,写韩信和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然而后面两句“功名纸半张,富贵十年限”,是说功名是一张空纸,一文不值,富贵也不过是十年期限,过眼烟云。这两句将韩信和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一笔抹掉,流露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感慨。这是〔雁儿落〕一曲的内容。“行路古来难”以下为〔得胜令〕,“行路古来难,古道近长安”两句,紧承前一曲,形象地道出人世的艰险和功名的诱惑。七、八两句“紧把心猿系,牢将意马拴”,是作者对世人、也是对自己的劝告,表明自己隐居山林的坚定态度和对自由现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全曲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否定,表达了对历史虚无的反思,在及时行乐的闲情当中蕴含着对意志消磨的忧愤,虽然曲子的风格表面上显得闲适淡泊,但作者内心却充满了抑郁悲凉的情感。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荒荒[1]时务艰,急急光阴换。一局棋未终,腰斧柯[2]先烂。

    百岁霎光[3]间,莫惜此时闲。三两知心友,鲸杯[4]且吸干。休弹,玉人齐声叹。狼山,兴亡一笑间。

    【注释】

    [1]荒荒:形容“时世”黯淡,无边无际。

    [2]柯:指斧头柄。

    [3]霎光:即霎时间。

    [4]鲸杯:即大杯。

    【鉴赏】此曲为庾天锡〔雁儿落过得胜令〕叹世归隐组曲五首中的第四首,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情怀。曲子开头两句“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感叹光阴易逝,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三、四两句“一局棋未终,腰斧柯先烂”,紧承第二句,一局棋还未下完,斧头柄已烂掉了,具体说明了“急急光阴换”。这是〔雁儿落〕一曲的内容。“百岁霎光间”以下为〔得胜令〕,“百岁霎光间”一句,将〔雁儿落〕一曲的内容一笔概括,由“莫惜此时闲”一句过渡到对及时行乐的描写:“三两知心友,鲸杯且吸干”,表明时光一去不复返,自己无能为力,只有及时行乐。“休弹,玉人齐声叹”,“玉人”的哀叹造成了情感上的跌宕,最后以“狼山,兴亡一笑间”作结,抒发了纵情山水,笑傲人世的豪情。

    全曲结构严谨,气韵酣畅,通过夸张的描写将及时行乐的放诞之情宣泄无遗,叠字的使用又酝酿出了一种豪情和气势。

    马致远

    〔仙吕〕青哥儿

    十二月

    二月

    前村梅花开尽,看东风[1]桃李争春。宝马香车[2]陌[3]上尘,两两三三见游人,清明近。

    【注释】

    [1]东风:即春风。

    [2]“宝马”、“香车”:在这里均指马车。

    [3]陌:原指田间的小路,此处引申为路。

    【鉴赏】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