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陆游诗选最新章节!

    寓叹(三首选一)

    其三

    裘薄便冬暖,箪空畏午饥[1]。临成乞米帖,看入借车诗[2]。学古心犹壮,忧时语自悲。公卿阙自重,社稷欲谁期[3]?

    这首诗是绍熙元年(1190)冬陆游在山阴作。

    * * *

    [1] 箪(dān,音单):盛饭的竹器。

    [2] “临成”二句:乞米帖,唐书法家颜真卿乞米于李大夫帖云:“拙于生事,举家食粥而已数月,今又罄矣,实用忧煎。”帖即今书笺。借车诗,唐诗人孟郊有《借车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颜真卿乞米,孟郊借车,都是生活贫困的事例。陆游借用其事,以喻自己生活贫困的情形。

    [3]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天子、诸侯筑坛立庙以祭之,后来遂用为代表封建时代国家之称。期:希望的意思。

    晚秋农家(八首选一)

    其五

    我年近七十[1],与世长相忘[2]。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3]。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4],北斗垂大荒[5]。

    这首诗是绍熙二年(1191)晚秋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叙述了作者免官归家后,愿意致力农业和参加了一些劳动的情形。

    * * *

    [1] “我年”句:绍熙二年陆游已年六十七岁,故说近七十。

    [2] “与世”句:言与世人久不往来,对世事亦久不过问。

    [3] “扶衰”句:扶持衰老之身从事耕种和蚕桑。

    [4] 饭牛:即饲牛。

    [5] 大荒:遥远辽阔的野外。

    梅花绝句(十首选一)

    其十

    山月缟中庭[1],幽人酒初醒[2];不是怯清寒,愁蹋梅花影。

    这首诗是绍熙二年(1191)冬陆游在山阴作。

    * * *

    [1] 缟中庭:缟,白绢。缟中庭,谓月照庭中,明亮如白绢。

    [2] 幽人:作者自谓。

    梅花绝句(二首选一)

    其一

    幽谷那堪更北枝[1],年年自分着花迟[2]。高标逸韵君知否[3]?正在层冰积雪时。

    这首诗是绍熙二年(1191)冬陆游在山阴作。诗中赞扬在严寒季节开花的深谷中的梅花,其实亦是对不畏环境艰苦、坚持崇高气节的人的歌颂。

    * * *

    [1] 幽谷:深谷。北枝:向北的树枝。深谷内向北的树枝,不易见到阳光。

    [2] 自分:自己料定的意思。着花:谓树枝上花苞开放。

    [3] 高标逸韵:高尚的气节,俊逸的风度。

    叹俗

    风俗陵夷日可怜[1],乞墦钳市亦欣然[2]。看渠皮底元无血,那识虞卿鲁仲连[3]?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春陆游在山阴时作。诗中对当时丧失气节的人,直斥之为“无血”动物。

    * * *

    [1] 陵夷:衰颓的意思。

    [2] “乞墦(fán,音凡)”句:墦,坟墓。乞墦,谓向祭墓者乞食。《孟子·离娄篇》载的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人,他有一妻一妾,他每出去必吃得酒醉肉饱才回来。他的妻妾问他和什么人在一起吃饭,答说都是些富贵的人。后来齐人的妻子发生了怀疑,就悄悄跟着他,结果看到在他所到的地方,没有一个人肯理他,原来他是到东门外坟地里去向祭墓的人乞讨点剩余下的酒肉,这里讨的不够又到那里。他的妻子回来就在院子里痛哭,并且大骂。但是齐人不知道他的行径已被揭穿,仍然得意洋洋地从外边回来,对他妻妾的态度依然十分骄傲。钳市,以铁束颈游街。西汉楚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但元王常为他设醴酒。元王孙王戊嗣位后,起初还常设醴酒,后来有一次忘了设酒。穆生说:“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称病辞去。申公、白生却留下来不走。后王戊淫暴,与吴通谋,申公、白生谏之,王戊不听,反把他们二人联锁在一起,使他们穿上罪人的衣服,在市上杵臼碓舂。(见《汉书·楚元王传》)这句诗是借乞墦钳市二事,说明当时某些人为了富贵利禄,不讲操守,对于别人的侮辱,亦欣然接受,不以为耻。

    [3] 虞卿:战国时人。赵孝成王不听虞卿联合楚魏以抗秦的政策,大败于秦。赵王拟割六县于秦求和,虞卿反对,他认为割地求和不是好办法,秦国得了地还会再来进攻。于是他就说服赵王派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秦怕齐赵联合,遂赶快派人到赵国讲和。后来秦昭王拘平原君以索魏相魏齐的头,魏齐逃亡,见虞卿。虞卿遂弃万户侯、卿相之印,间行去赵,困于梁。后魏齐自杀,虞卿穷愁不得意,于是著书,以刺讥国政得失。(见《史记·虞卿列传》、《范雎列传》)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又称鲁连。好奇伟之策,而不肯仕宦。秦兵围赵邯郸,赵求救于魏,魏使将军辛垣衍劝赵王尊秦昭王为帝,以求解围。当时鲁仲连在围城中,听说这件事,就去见平原君,由平原君介绍见辛垣衍,阻止辛垣衍劝赵王尊秦王为帝,秦军听说这件事,退兵五十里。后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之,鲁仲连不受。平原君乃置酒,席间请以千金为寿。仲连笑说:“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见《史记·鲁仲连列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选一)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1],五千仞岳上摩天[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秋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先描写沦于金人的祖国雄伟的河山,然后述说陷区人民眼泪都已哭干,年年盼望南宋军队前来恢复国土,年年失望。

    * * *

    [1] 三万里河: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其长。

    [2] 五千仞岳:这里指西岳华山。岳,高大的山。五千仞,极言其高。

    秋日郊居(八首选一)

    其七

    儿童冬学闹比邻[1],据案愚儒却自珍[2]。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秋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刻画了当时农村的冬学先生的形象。

    * * *

    [1] 比邻:邻里,邻居。

    [2] 愚儒:指冬学的教书先生。自珍:自己珍惜自己,指下文闭门睡觉说。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1],酣宴军中夜连日[2]。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廐三万匹[3];华灯纵博声满楼[4],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5],屈贾在眼元历历[6]。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7]。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8]。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9]。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九月在山阴作。这是一首作者自述其创作成长和发展过程的诗。大意是说,早年虽已成名,但作品还不免有模拟的毛病。中年入蜀从戎以后,创作上才达到了独立的风格。而现在已年老,惟恐自己死后继起无人。

    * * *

    [1] “四十”句:作者从军南郑时已四十八岁,四十是举其整数。

    [2] 酣宴:宴饮尽欢的意思。

    [3] 阅马:检阅军马。

    [4] 华灯:华丽明亮的灯。纵博:尽情博弈。

    [5] 三昧:本是佛教用语,这里作要诀解。

    [6] “屈贾”句:屈,指屈原。贾,指贾谊。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辞赋家。历历,分明之意。这句是说好像清楚地见到了屈原和贾谊,也就是领会了他们创作的精神的意思。

    [7] “天机”二句:天机,指神话中的天上织女的织布机。云锦,谓织女所织的锦绣美如彩云。非刀尺,是妙手天成,不要凭借刀尺的意思。二句以制衣比作者善于利用材料,剪裁得当。

    [8] “秋毫”句:秋毫谓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细小而难见。全句略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意相当。

    [9] “放翁”二句:广陵散,古琴曲名。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善为此曲,后康为司马昭所杀,临死时,再弹一曲,叹说:“《广陵散》从此绝矣!”后世遂谓绝艺之失传者为《广陵散》。这二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死了倒不算什么,可是死后诗学要是失传了才真值得惋惜。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1]

    公卿有党排宗泽[2],帷幄无人用岳飞[3]。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4]。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陆游在山阴作。诗中是说南宋政权内部,投降派得势,抗战派被排挤,被迫害。中原沦陷区的遗民,虽然不应知道这些令人愤恨的事情,但他们毕竟清楚地意识到故国的政权已经抛弃了他们,所以每见南宋使者,多挥涕哭泣。

    * * *

    [1] 范至能:范成大,字致能,一作至能。已见《送范舍人还朝》诗注。揽辔录:书名,是范成大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时所作的日记。内载其过相州(今河南安阳)时,“遗黎(民)往往垂涕嗟啧,指使人云:‘此中华佛国人也。’老妪跪拜者尤多”。

    [2] “公卿”句:公卿,指宋高宗亲信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宗泽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屡次打击金兵。建炎元年(1127),宗泽任汴京留守。招募义兵守城并联络两河及陕西义军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呼为“宗爷爷”。当时各地义军大规模发展,宗泽部署诸军,准备渡河收复失地,前后共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请他还都开封,安定民心,振作士气。但是逃到扬州的宋高宗和黄潜善、汪伯彦等却积极向金人求和,不理睬宗泽的建议,反而怀疑他,派副留守监视。宗泽见恢复无望,忧愤成疾,于建炎二年连呼“过河”三声而卒。

    [3] “帷幄”句:帷幄谓军帐。全句是说当时南宋掌军权的人不肯任用岳飞。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曾为宗泽部属,屡破金兵。“岳家军”深得人民爱戴。绍兴十年(1140)岳飞任河北诸路招讨使,派部将渡黄河联络义军,并派部将收复洛阳、郑州等地。岳飞自率军大破金兀朮,进军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北中国各地义军准备与宋军会师。金军心动摇,自燕以南号令不行。然而高宗、秦桧为贯彻其投降阴谋,却严令岳飞迅速退兵。岳飞退兵后,河南各地又被金人侵占。绍兴十一年(1142),岳飞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高宗、秦桧投降派杀害。

    [4] 汉节:节谓使节,指宋使范成大等人。沾衣:泪水沾湿衣裳。

    书适(二首选一)

    其一

    老翁垂七十[1],其实似童儿。山果啼呼觅,乡傩喜笑随[2]。群嬉累瓦塔,独立照盆池。更挟残书读,浑如上学时[3]。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冬在山阴写的,在这首诗里,年近七十的老诗人,描写了他的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乡居生活,并且幽默地把自己比作儿童。

    * * *

    [1] “老翁”句:老翁,作者自谓。陆游这时年已六十八岁,故说将近七十。

    [2] 乡傩(nuó,音挪):古代乡间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谓之乡傩。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3] 浑如:完全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选一)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在山阴作。诗人在孤村深夜风雨之中,不是哀叹自己的境遇,却想着在这样的风雨之中去为国家戍守西北边疆。

    * * *

    [1]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轮台县。

    [2] “铁马”句:是想像梦中北征的情景。冰河,泛指北地封冻的河流。

    落梅(二首)

    其——

    雪虐风饕愈凛然[1],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2]。

    《落梅》诗是绍熙三年(1192)冬末在山阴作。这首诗歌咏“气节高坚”的梅花,同时也借以自赞。

    其二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3]。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4]?

    * * *

    [1] 饕(tāo,音涛):古凶兽名,这里借用形容风势凶猛。

    [2] 东君:这里指春神。

    [3] 桃李:桃李于春天梅花残落后始开,以比逢迎时势以求得意的人。

    [4] “向来”二句:是说严寒之时,百卉凋零,只有梅花不畏冰雪。除了梅花,还有谁能把春天扭转回来?斡,挽回的意思。

    稽山农余作《避世行》,以为不可常也,复作此篇[1]

    华胥氏之国[2],可以卜吾居[3];无怀氏之民[4],可以为吾友。眼如岩电不看人,腹似鸱夷惟贮酒[5]。周公礼乐寂不传[6],司马兵法亡亦久[7]。赖有神农之学存至今[8],扶犁近可师野叟。粗缯大布以御冬,黄粱黑黍身自舂,园畦剪韭胜肉美,社瓮拨醅如粥[9]。安得天下常年丰,老死不见传边烽;利名画断莫挂口,子孙世作稽山农。

    这首诗是绍熙四年(1193)正月在山阴作。在此诗之前,陆游写了一首《避世行》,抒写他因厌恶封建官僚间的倾轧而产生的一种避世隐居的情绪。但他以为避世究竟不是“常”法,于是随即就写了这首《稽山农》诗。此诗先对道家政治理想中的自由国度表示向往,次则赞述农村耕作的朴素生活,最后盼望天下太平,年年丰收,子孙世世务农,不涉名利。

    * * *

    [1] 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2] “华胥氏”句:华胥氏之国是古代寓言中的国家,道家借以阐明其政治理想。《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而梦逝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3] 卜居:选择住处。

    [4] “无怀氏”句:无怀氏,相传为上古帝号,在帝太昊之先。《路史·禅通记》说无怀氏之时,民“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意,形有动作,心无好恶,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是道家的政治理想。

    [5] 鸱(chī,音吃)夷:盛酒的革囊。

    [6] 周公礼乐: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殁,周公摄行政事,定出一些巩固王室政权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周的统治,故后世儒家称颂周公制礼作乐以兴太平。

    [7] 司马兵法:即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今存《司马法》一卷。

    [8] 神农之学: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始制耒耜,教民耕种,后世以有关农业的学问为神农之学。

    [9] 社瓮:瓮同“甕”,社瓮谓盛社酒的甕。醅(pēi,音胚):没有过滤的酒叫做醅。

    僧庐[1]

    僧庐土木涂金碧,四出征求如羽檄[2]。富商豪吏多厚积[3],宜其弃金如瓦砾。贫民妻子半菽食[4],一饥转作沟中瘠[5]。赋敛鞭笞县庭赤[6],持以与僧亦不惜。古者养民如养儿,劝相农事忧其饥[7]。露台百金止不为[8],尚愧七月周公诗。流俗纷纷岂知此?熟视创残谓当尔[9]!杰屋大像无时止[10],安得疲民免饥死[11]?

    这首诗是绍熙四年(1193)初春陆游在山阴作。诗中描写了南宋统治阶级推行佛教,修建佛寺,从而直接加重了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掠夺的情况。

    * * *

    [1] 僧庐:佛寺。

    [2] 征求:征求修造佛寺所需资财。

    [3] 厚积:资财蓄积丰富。

    [4] 半菽食:菽,豆类的总名。半菽食,谓人民穷困不能全食豆,尚须杂以野菜。

    [5] 沟中瘠:瘠,瘦。沟中瘠,指因饥饿转死沟壑中的人们。

    [6] 笞(chī,音吃):古代一种刑罚。宋时笞刑是用棍打。县庭赤:流血很多,染红了县府的公庭。

    [7] 劝相:劝是勉励,相是帮助。

    [8] “露台”句:露台是露天的凉台。《史记·孝文帝本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值)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何以台为?’”此用其事。

    [9] “熟视”句:熟视,看得清清楚楚。创残,谓被鞭笞受伤或成残废的人。创,受伤的意思。当尔,应当如此。

    [10] 杰屋:谓雄壮的寺庙。大像:高大的佛像。

    [11] 疲民:劳苦穷困的人民,指农民。

    读陶诗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1]。退归亦已晚,饮酒或庶几[2]。雨余锄瓜垄,月下坐钓矾[3]。千载无斯人,吾将谁与归[4]?

    这首诗是淳熙四年(1193)八月陆游在山阴作。

    * * *

    [1] 造其微:达到陶诗那样深远微妙的境界。

    [2] 庶几:相近,犹言差不多。

    [3] “雨余”二句:或在雨后锄瓜地,或在月下坐在水边钓鱼的石头上休息,这是作者自述其退归乡居的生活。

    [4] “千载”二句:与归,归从;有追随其后的意思。二句是说陶渊明死后再没有同调的人。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1]

    放翁病起出门行,绩女窥篱牧竖迎。酒似粥知社到,饼如盘大喜秋成。归来早觉人情好,对此弥将世事轻[2]。红树青山只如昨,长安拜免几公卿[3]?

    这首诗是绍熙四年(1193)晚秋陆游在山阴作。诗中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对于诗人的关怀;诗人极为珍视这种友情,并对官场的庸俗生涯表示轻视和冷淡。

    * * *

    [1] 迎劳(lào,音涝):接待,慰问。

    [2] 弥:愈,益。

    [3] “长安”句:与上句“红树青山”相应。意思是说,乡间一切仍是照旧;可不知京城里的官场中又拜免了几任公卿大臣,起了多大的变化。长安,我国古典诗文中常以长安作为国都之代称,这里指临安。拜免,任用和罢免。

    怀昔

    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增冰塞渭水[1],飞雪暗岐山[2]。怅望钓璜公[3],英概如可还[4]。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5];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6]。泽国气候晚[7],仲冬雪犹悭[8]。曩事空梦想[9],拥褐自笑孱[10]。胡星未地[11],大弓何时弯[12]?

    这首诗是绍熙四年(1193)冬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回忆作者在陕南军中时登临大散关,俯瞰关中失地的情形;记述了作者刺杀乳虎的事迹。而现在年老家居,尚盼有机会能参加战斗。

    * * *

    [1] 增冰:“增”与“层”古通用。增冰谓层厚的冰。

    [2] 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3] 钓璜公:即太公吕尚。《竹书纪年》:“太公钓于磻溪,得玉璜。”璜,佩玉的一种。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北流入渭水,相传太公钓于此而遇周文王。

    [4] “英概”句:是说姜太公的气概好像并没有消失,可以再回来的样子。

    [5] 殷:这里读yān,赤黑色。

    [6] “槁木”句:槁木是枯木。菅(jiān,音尖),草名,可以用作苕帚。全句形容自己衰老。

    [7] 泽国:多水之地。陆游所居绍兴三山地方临近镜潮,故曰泽国。

    [8] “仲冬”句:旧历十一月为仲冬。悭(qiān,音千),吝啬。谓十一月还没有雪,天很吝啬。

    [9] 曩(nǎnɡ,音囊上声)事:已往的事。

    [10] 拥褐:褐,粗衣。拥褐,围抱着粗布衣服。

    [11] “胡星”句:胡星即髦头星。“”与“陨”同,坠落之意。古代迷信的说法,以为某星是代表某人,某星陨落则其人死亡。这里胡星未地,即是说金人势力至今还未被驱逐。

    [12] “大弓”句:弯,射箭时挽弓弦使之弯。全句是说作者告老乡居,不再过戎马生活,故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再挽大弓去参加战斗。

    癸丑十一月下旬,温燠如春,晦日忽大风作雪[1]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