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陆游诗选最新章节!

    灌园[1]

    少携一剑行天下,晚落空村学灌园。交旧凋零身老病[2],轮囷肝胆与谁论[3]!

    这首诗是淳熙八年(1181)十月在山阴时写的。

    * * *

    [1] 灌园:灌溉田园。指农事说。

    [2] 凋零:原指草木凋谢零落,这里借喻人之死亡。

    [3] 轮囷(qūn,音逡)句:轮囷,屈曲的样子。肝胆,借喻心中之至诚。这句诗意思是说满腔郁结之情无人可与谈论。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

    孤云两角不可行[1],望云九井不可渡[2]。嶓冢之山高插天[3],汉水滔滔日东去。高皇试剑石为分[4],草没苔封犹故处。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5]。雪中痛饮百榼空[6],蹴踏山林伐狐兔。眈眈北山虎[7],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8],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9],吼裂苍崖血如注[10]。从骑三十皆秦人[11],面青气夺空相顾[12]。国家未发渡辽师[13],落魄人间傍行路[14]。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备征戍。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这首诗是淳熙八年(1181)十月在山阴写的。诗中因梦行南郑道中,回忆起在四川宣抚使幕时跋涉和猎虎的情形。到现在虽然衰老多病,但还是不忘杀敌报仇。

    * * *

    [1] 孤云、两角:都是山名,在今陕西南郑县及四川上元县之间。两山相连,其路险峻,有所谓“孤云两角,去天一握”的说法。

    [2] 望云、九井:望云,即望云滩。九井,即九井滩。两滩皆在广元县北,嘉陵江上游,水势险峻。

    [3] 嶓冢之山:嶓冢山在今陕西宁强县北,为汉水发源处。

    [4] “高皇”句:高皇,谓汉高祖。嶓冢山有高皇试剑石,传说汉高祖曾试剑于此。《剑南诗稿·偶怀小益南郑之间怅然有赋》诗自注:“嶓冢庙旁有高皇试剑石,中分如截。”

    [5] 长木铺:地名,当在今陕西沔县宁强县一带。

    [6] 榼(kē,音科):酒器。

    [7] 眈眈:虎视的样子。

    [8] 投袂:手振衣袖,奋发欲起之意。

    [9] “奋戈”句:是说奋勇持戈向前刺虎,虎跃起如人竖立之状。

    [10] 吼裂苍崖:老虎吼叫的声音很大,好像山崖都被震裂了。

    [11] 从骑(jì,音计):随行的骑士。

    [12] 气夺:胆气丧失。

    [13] 渡辽师:东汉明帝置渡辽将军,这里借以指伐金的军队。

    [14] “落魄”句:落魄即落泊,失意的意思。傍,接近;行路,行路之人,就是平常的人;傍行路,是说和平常的人一样。

    冬暖

    今年岁暮无风雪,尘土肺肝生客热[1]。经旬止酒卧空斋[2],吴蟹秦酥不容设[3]。日忧疾疫被齐民[4],更畏螟蝗残宿麦[5]。浓霜薄霰不可得[6],太息何时见三白[7]!老夫壮气横九州[8],坐想提兵西海头[9],万骑吹笳行雪野[10],玉花乱点黑貂裘[11]。

    这首诗是淳熙八年(1181)年底陆游在山阴作。诗人深以冬暖无雪,疾疫袭人,麦禾遭受虫灾为忧惧;并因盼望降雪,想像到乘雪行军北伐的情形。

    * * *

    [1] “尘土”句:这是说天久不降雨雪,气候干燥,尘土飞扬,使人觉得肺肝都感到燥热。

    [2] 经旬:经是经过,十天为一旬。

    [3] 吴蟹:吴,泛指江南。吴蟹,江南所出产的螃蟹。秦酥:陕西一带所出产的酥酪。

    [4] 疾疫被齐民:是说平民得中疾病。齐民,犹言平民。

    [5] 宿麦:秋冬栽种,次年长熟的麦子。

    [6] 霰(xiàn,音线):下雪前所降的雪珠。

    [7] 太息:长叹息。三白:下了三次雪。古谚:“要宜麦,见三白。”

    [8] 横:充满之意。

    [9] 西海:即青海,在今青海省东部。

    [10] 吹笳:笳本胡人一种乐器,卷芦吹之。古时军乐用笳。

    [11] 玉花:雪花。

    寄朱元晦提举[1]

    市聚萧条极[2],村墟冻馁稠[3]。劝分无积粟[4],告籴未通流[5]。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6]?征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7]。

    淳熙八年(1181)浙东大旱成灾,陆游对于灾情极为关怀。朱熹奉命赈灾,陆游寄诗给他,催促他快来赈济灾民,并放宽征科赋税期限。

    * * *

    [1] 朱元晦提举:朱熹字元晦,南宋大理学家。淳熙八年,他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奉命赈济浙东灾民。

    [2] 市聚:商肆聚集的地方。

    [3] 村墟:本乡村交易的场所,这里泛指农村。稠:犹言众多。

    [4] “劝分”句:是说劝有粮食的人分其余粮赈济饥民,但大家都没有积存的粮食。

    [5] “告籴(dí,音敌)”句:籴,买谷。这句是说向外地购买粮食,因遭禁阻,粮食不得流通。

    [6] 公:指朱熹。胡:为什么。

    [7] “征科”二句:征科谓征科赋税。这二句诗是说希望放宽征税期限,等到麦禾收获后再征。

    读书

    放翁白首归剡曲[1],寂寞衡门书满屋[2]。藜羹麦饭冷不尝[3],要足平生五车读[4]。校雠心苦谨涂乙[5],吟讽声悲杂歌哭。三苍奇字已杀青[6],九译旁行方著录[7]。有时达旦不灭灯,急雪打窗闻簌簌。倘年七十尚一纪,坠典断编真可续[8]。客来不怕笑书痴[9],终胜牙签新未触[10]。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初春于山阴故居写的。诗中记述了作者废寝忘食、辛勤读书的情景。

    * * *

    [1] 剡(shàn,音扇)曲:唐贺知章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曲,水回环曲折之处。

    [2] 衡门:衡与“横”通,衡门,横木为门,言其居处简陋。

    [3] “藜羹”句:藜羹,藜草做的羹汤;麦饭,麦子做的饭。藜羹麦饭,言其饮食粗恶。冷不尝,是说专心读书,饭菜冷了还不曾吃。

    [4] 五车:《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人以五车形容书多。

    [5] 校雠:校对,校勘。涂乙:抹去文字叫涂;勾改文字叫乙。

    [6] 三苍:古字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三苍》三卷,包括李斯《苍颉篇》、扬雄《训纂篇》和贾鲂《滂喜篇》。另说三苍为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和李斯《苍颉篇》。杀青:古时无纸,往往用火烤竹简使发汗,取其青而易书,谓之杀青。或说,杀青是削去竹简的青皮,而书于竹素之上。后来杀青就作写定讲。

    [7] “九译”句:道远之国,语言不通,必须经过多次转译,谓之九译。九是代表多数的意思。旁行谓外国或外族的横行文字。著录是登记在簿录上面。这句诗是说殊方异地的书都在收藏之列。

    [8] 坠典断编:坠典是散亡或埋没的书,断编是残缺不完全的书。

    [9] 书痴:犹现今所谓书呆子。

    [10] 牙签新未触:古时卷轴一端悬以牙签以便查检。牙签新未触,是说这些书只是收藏而并不曾阅读。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此暗用其语。

    洊饥之余,复苦久雨,感叹有作[1]

    道傍襁负去何之[2]?积雨仍愁麦不支[3]。为国忧民空激烈,杀身报主已差池[4]。属餍糠籺犹多愧[5],徙倚柴荆只自悲[6]。十载西游无恶岁[7],羡他汶下足蹲鸱[8]。予在蜀几十年,未尝逢岁歉也。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春在山阴时作。

    * * *

    [1] 洊(jiàn,音见)饥:一再饥荒。

    [2] 襁负:襁是缠裹小儿以负于背的用具。襁负,用襁包裹小儿负于背,指逃亡的灾民说。

    [3] 积雨:久雨。

    [4] 差池:即蹉跎,失时之意。

    [5] 属餍(yàn,音咽):饱食。籺(hé,音曷):麦糠里的硬屑。

    [6] 徙倚:犹徘徊。柴荆:柴门荆扉,言其居室简陋。

    [7] 十载西游:陆游乾道六年(1170)入蜀,淳熙五年(1178)东归,前后共经九个年头,十载是举其整数。

    [8] “羡他”句:汶下谓汶山之下。汶山,即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这句诗是说汶山之下所产大芋,可以足食,故羡慕之。《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

    夜观秦蜀地图

    往者行省临秦中[1],我亦急服叨从戎[2]。散关摩云俯贼垒[3],清渭如带陈军容[4]。高旌缥缈严玉帐,画角悲壮传霜风。咸阳不劳三日到,幽州正可一炬空[5]。意气已无鸡鹿塞,单于合入蒲萄宫[6]。灯前此图忽到眼,白首流落悲涂穷。吾皇英武同世祖[7],诸将行策云台功[8]。孤臣昧死欲自荐[9],君门万里无由通。正令选壮不为用,笔墨尚可输微忠[10]。何当勒铭纪北伐[11],更拟草奏祈东封[12]!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陆游在山阴写的。作者因观秦蜀地图,回忆起他自己在陕南从军时的勇武气概;并且感慨自己年老白首,不被皇帝信用,得不到为国效忠的机会;认为自己现在虽老,不能被选为国家效劳,但在文字方面还是能够出力的。

    * * *

    [1] 行省:犹今云行署,这里指汉中四川宣抚使司。

    [2] 急服:即军服。

    [3] “散关”句:谓大散关高可摩云,下可俯瞰金人的营垒。

    [4] 陈军容:陈,陈列。军容,指军队、武器、旌旗等。

    [5] “幽州”句:幽州,古州名。约相当于今辽宁省及河北一部分地区。全句是说占据幽州的金人可以用一把火烧光。

    [6] “意气”二句:作者自言当时豪气直可吞灭敌人。鸡鹿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匈奴单于来朝,汉遣董忠善等将骑兵送单于出鸡鹿塞。蒲萄宫,汉宫名,在长安。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单于来朝,曾住在蒲萄宫。以上二句诗是作者自言当时气概直可降服金人,故以匈奴朝拜汉皇帝之事比喻金国亦将降服于宋。

    [7] 世祖:指东汉光武帝。

    [8] 云台:在汉南宫。东汉明帝追念前世功臣,命画光武帝中兴二十八将邓禹等的像于云台。

    [9] 昧死:言冒昧而犯死罪,这是封建社会中臣下对帝王表示敬畏的习用语。

    [10] 输:表达之意。

    [11] 勒铭:刻铭于石,以纪功绩。

    [12] 祈东封:东封,谓封禅泰山。这是封建帝王祭天的大典,这里是说祈求皇帝在北伐成功后举行这个典礼。

    草书歌

    倾家酿酒三千石[1],闲愁万斛酒不敌[2]。今朝醉眼烂岩电[3],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4]。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5]。此时驱尽胸中愁,捶床大叫狂堕帻[6]。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7]。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秋季在山阴作。此诗可与前《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一诗参看。

    * * *

    [1] 倾家酿酒:晋何充能饮酒,刘惔每说:“见次道(何充字)饮,令人欲倾家酿。”见《晋书·何充传》。

    [2] 不敌:愁甚多,酒不足以解之,故曰不敌。

    [3] 烂岩电:谓眼光明亮如岩下闪电。晋王戎视日不眩,裴楷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4] “风云”句:是说草书飞舞驰骤,好像风云在胸,得到了大自然借助的力量。

    [5] “神龙”二句:形容草书奇伟迷离之状。《易经》坤卦象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昏雾腥,形容龙血战于野的激烈情况。太阴即月亮。

    [6] 帻(zé,音则):古时包裹头发用的巾子。

    [7] “吴笺”二句:是说吴地所产的名纸和蜀地所产的素帛写起来都还不足以快人心意,只有在那高堂的三丈墙壁上纵笔草书,才能尽量施展本领。

    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1]。老子犹堪绝大漠[2],诸君何至泣新亭[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4]。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5]。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秋陆游在山阴写的。诗中主要是说自己至老不忘北伐报国,也自信还有从军远征的魄力,而对于那些缺乏斗志只知悲泣的士大夫,予以尖锐的批评。

    * * *

    [1] “太息”句: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车骑将军窦宪追击北单于至此山,刻石勒功而还。这句用窦宪事,借喻南宋未能击败金人,因而叹息。

    [2] “老子”句:老子,犹言老夫。绝,横度。大漠,指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地方的大沙漠。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北绝大漠,击匈奴单于。这句作者用此事以喻自己北伐金人的壮志。

    [3] 泣新亭:新亭在今南京市南。公元37年晋政权南迁,北中国为西、北各族所分割占据。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周叹说:“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在座的人都相视涕泣。独有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见《晋书·王导传》)泣新亭事本此。

    [4] 无再青:是说鬓间发白了不能再恢复黑色,借喻人老了不能再返回少壮。

    [5] 新雁:新近从北方飞来的雁。汀:水岸平地。

    哀北

    太行天下脊,黄河出昆仑[1]。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哀哉六十年[2],左衽沦胡尘。抱负虽奇伟,没齿不得伸[3]。老夫实好义,北望常酸辛。何当拥黄旗,径涉白马津[4]?穷追殄犬羊,旁招出凤麟[5]。努力待传檄,勿谓吴无人!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秋作。

    * * *

    [1] “黄河”句:《史记·大宛传·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按黄河源出今青海巴颜喀拉山,此山是昆仑山之一支。

    [2] 六十年:自高宗建炎元年(1127)中原沦陷,至作此诗时已五十余年,六十年是举其整数。

    [3] 没齿:就言终身。

    [4] 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境。

    [5] 凤麟:凤凰麒麟,比中原豪杰义民。

    三江舟中大醉作[1]

    志欲富天下,一身常苦饥;气可吞匈奴,束带向小儿[2]。天公无由问,世俗那得知!挥手散醉发,去隐云海涯。风息天镜平[3],涛起雪山倾[4]。轻帆入浩荡,百怪不可名。虹竿秋月钩,巨鳌倘可求[5]。灭迹从今逝,回看隘九州[6]!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秋在山阴作。诗中说自己有使天下人都富足的志向,有吞灭敌人的气概,但却也有被迫向一些庸俗的人束带折腰的苦闷,因而就产生了远隐天涯的幻想。

    * * *

    [1] 三江:曹娥江、钱清江、浙江三水所会之处,谓之三江海口,去山阴县西北五十八里。

    [2] “束带”句:是说自己为了几斗米的官俸,不得不向一些庸俗的上司束带折腰。束带,参见上司时整束腰带,以示尊敬。小儿,指一些庸俗的人。陶渊明做彭泽县令,郡遣督邮到县。县吏说:“应该束带去参见他。”陶渊明叹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指县令月俸)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辞职而去。(见萧统《陶潜传》)束带句即用此事。

    [3] 天镜:江水平稳如镜,故曰天镜。

    [4] 雪山:谓浪白如雪,高涌如山。

    [5] “虹竿”二句:想像以垂虹为钓竿,秋月为钓钩,也许可以钓取到巨鳖。这是用李白的故事。李白尝自称海上钓鳌客,以虹蜺为丝,明月为钩。见赵德麟《侯鲭录》。

    [6] “灭迹”二句:迹是踪迹,逝谓隐去,隘是狭隘。这二句诗是说从此以后,将销声匿影,浪迹江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到那时回头一看,反觉得九州之大都太窄狭了。

    悲秋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1]。秋雨如漏壶,点滴连早暮。我岂楚逐臣[2],惨怆出怨句[3]?逢秋未免悲[4],直以忧国故。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5]。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6]?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秋陆游在山阴故居时作。诗中抒写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刻的忧虑:耽心军队长期不作战而衰老,同情人民沉重的征赋的困苦;并对南宋政府不积极图画北伐,只是长期派兵驻守江淮间的消极政策,表示反对。

    * * *

    [1] 熠(yì,音义)熠:光明的样子。

    [2] 楚逐臣:指屈原。

    [3] 怨句:指屈原的诗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4] “逢秋”句:楚辞中多有通过描绘秋天景物,以抒写诗人悲愁的诗句。《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游这里着重说明他自己之所以悲秋,只是因为忧虑国事的缘故。

    [5] 比屋:犹邻屋,即家家户户的意思。

    [6] 列戍:列是排列,戍是派兵防守。

    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1]

    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2]。上车移所天[3],父母为它门。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4]。下床头鸡鸣,梳髻着襦裙。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飧[5]。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6]。姑色少不怡[7],衣袂湿泪痕。所冀妾生男[8],庶几姑弄孙[9]。此志竟蹉跎[10],薄命来谗言[11]。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12]。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13]。君听姑恶声,无乃谴妇魂[14]。

    这首诗是淳熙十年(1183)夏季陆游在山阴时作。诗中描写了封建宗法制度之下,一个因为没有生男孩子而被离弃的少妇的不幸命运,表现了深切的同情。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前妻唐氏被遣而发。参看后面《沈园》诗注。

    * * *

    [1] 姑恶:鸟名。据苏轼《五禽言》诗自注,民间传说:这种鸟是被姑虐待致死的妇女变的,因而它发出像“姑恶”般的叫声。

    [2] “女生”二句:窥是偷看,藩即篱笆。这是说封建时代的姑娘,从小就需要遵从礼教,藏在深闺,不知墙篱外的事。

    [3] “上车”句:谓出嫁。所天,天在这里是一种尊称。封建礼教规定子以父为天,妻以夫为天。故谓女子出嫁为“移所天”。

    [4] 君姑:封建时代妇人称丈夫的母亲为君姑。

    [5] 盘飧(sūn,音孙):指菜饭。

    [6] “青青”二句:葵苋(xiàn,音现),是两种蔬菜名。熊蹯(fán,音凡),即熊掌。二句是说摘下葵苋作菜,恨不能搞得比熊掌还好吃。

    [7] 怡:愉快。

    [8] 妾:妇人自称。

    [9] 庶几:表示希望的意思。

    [10] 此志:指生男的愿望。

    [11] 谗言:诬害人的言语,指不宜子说。

    [12] “放弃”二句:是说不敢以放逐离弃为恨,反以辜负君姑的恩德为悲。这是描写封建礼教压迫下被离弃的妇女的心理。此二句以上是作弃妇自述语气,以下作作者语气。

    [13] “古路”二句:作者在夏夜舟中所见的情景。

    [14] 谴妇:被放逐离弃的妇女。

    月下

    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

    这首诗是淳熙十年(1183)秋陆游在山阴作。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五首选一)[1]

    其三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2],忧公遂与世相忘。

    这首诗是淳熙十年(1183)秋作。诗中批评朱熹只在山中讲学,不顾人民痛苦,忘了现实。

    * * *

    [1] 武夷精舍:朱熹于淳熙十年夏在福建崇安武夷山筑精舍讲学。精舍,即学舍。

    [2] 苍生:老百姓。

    长安道[1]

    千夫登登供版筑[2],万手丁丁供斫木[3]。歌楼舞榭高入云[4],复幕重帘昼烧烛。中使传宣骑飞鞚[5],达官候见车击毂[6]。岂惟炎热可炙手[7],五月瞿唐谁敢触[8]!人生易尽朝露晞[9],世事无常坏陂复[10]。士师分鹿真是梦[11],塞翁失马犹为福[12]。君不见,野老八十无完衣,岁晚北风吹破屋。

    这首诗是淳熙十年(1183)初冬陆游在山阴作。诗中讽刺了当时权贵们的腐朽生活及其气焰熏天的情况;最后并以野老的贫苦与之对比。

    * * *

    [1] 长安道:古乐府横吹曲名。

    [2] 登登:筑墙声。版筑:古时筑墙以两版相夹,故谓筑墙曰版筑。

    [3] 丁丁:在这里读zhēnɡ zhēnɡ,伐木声。

    [4] 榭:台上有屋为榭。

    [5] 中使:皇帝所派遣的宫廷中的使臣。传宣:传达宣布皇帝的诏命。飞鞚:鞚是马勒;飞鞚,形容骑马奔驰迅速。

    [6] 车击毂:毂是车轴;车击毂,车轴互相击撞,形容车马拥挤。

    [7] 炎热可炙手:谓其势力气焰逼人。炙,烧,烤。

    [8] “五月”句:旧历五月间江水大涨,瞿塘峡水势最险。故古语说:“淫预(按即滟滪)大如襆,瞿唐不可触。”此以瞿塘峡险急的水势比喻权贵的凶险恶毒。

    [9] “人生”句:晞是干的意思。这是说人生年寿短促,如同早晨的露水干得很快。

    [10] “世事”句:汉代汝南有鸿隙大陂,当地得享水利。成帝时,水溢为害。翟方进为丞相,以为其地肥美,决去陂水,省堤防费,且不会有水灾,于是就奏准毁掉鸿隙陂。至王莽时,汝南发生旱灾,当地人民追怨翟方进,有童谣说:“坏陂谁?翟子威(方进字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复,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见《汉书·翟方进传》)此用其事以喻现在任意施行的权贵将来也会像翟方进一样遭到人们的怨恨,他的措施也会被推翻。

    [11] “士师”句:士师,是古代的司法官。郑国有一个在野外砍柴的人,碰着一只受惊的鹿,就把它打死了。他恐怕被人发现,就赶快把鹿藏起来。忽而忘记把鹿藏在什么地方了,于是以为刚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就一边走一边讲说这件事。旁边有人听到他的话,就根据他的话找到了那只鹿。砍柴的人回来,并没有忘记了失鹿这件事。当天夜里他真梦到藏鹿的地点,又梦到取了他的鹿的人。于是就按他的梦找到了得了他的鹿的人。两个人打起官司来,士师断这件案子说:“请二分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