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陆游诗选最新章节!

    夜读兵书

    孤灯耿霜夕[1],穷山读兵书[2]。平生万里心[3],执戈王前驱[4]。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5]。成功亦邂逅[6],逆料政自疏[7]。陂泽号饥鸿[8],岁月欺贫儒[9]。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10]?

    这首诗是陆游参加礼部考试,被秦桧黜免后返回他的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居住期间写的,时间大约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陆游三十二岁。那时中原沦陷于金族之手,南宋政权对金投降妥协,置失地于不顾。诗中即事言怀,自述研读兵书,有恢复失地为国牺牲的决心;但壮志不得实现,故深为慨叹。

    * * *

    [1] 耿:照明。

    [2] 穷山:谓人迹罕到的深山。

    [3] 万里心:立功万里外的抱负。万里指边远的地方。

    [4] “执戈”句:是说拿起武器保卫国家。戈,古代兵器;前驱,在前面奔走。这里是用《诗经·伯兮》的“伯也执殳,为王前驱”之意。

    [5] 妻孥:妻子儿女。

    [6] “成功”句:邂逅,偶然碰上。全句的意思是说建立功业本来是靠碰机会的。

    [7] “逆料”句:逆料,预料;政与“正”同;疏,疏阔、迂阔。全句是说功名本来是没有把握的,如果一定要预料如何如何,那就未免迂阔而疏于事理了。有自叹功名未成的意思。

    [8] 陂泽:地低洼蓄水处。饥鸿:比喻饥饿的人民。

    [9] “岁月”句:是说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而自己功名未立,所以心中很为感伤,好像是受到了岁月的欺负。贫儒,作者自谓。

    [10] 长肤腴:皮肤丰满润泽,永不衰老。

    送曾学士赴行在[1]

    二月侍燕觞[2],红杏寒未拆[3];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4]。事贤要及时[5],感此我心恻。欲书加餐字[6],寄之西飞翮[7];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摇摇跋前旌[8],去去望车轭[9]。亭鄣郁将暮[10],落日澹陂泽。敢忘国士风,涕泣效臧获[11]?敬输千一虑[12],或取二三策。公归对延英[13],清问方侧席[14]。民瘼公所知[15],愿言写肝膈。向来酷吏横,至今有遗螫[16];织罗士破胆[17],白著民碎魄[18]。诏书已屡下,宿蠹或未革[19]。期公作医和[20],汤剂穷络脉[21]。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并乞谢诸贤[22],努力光竹帛[23]。

    绍兴二十七年(1157)四月,曾几自知台州任,应召赴临安,陆游写此诗为他送行。诗中前半写送别之情;自“敬输千一虑”句以下,则希望曾几见到宋高宗时,尽量反映人民在残暴统治之下所受的痛苦,促请朝廷改革弊政;最后并请曾几代为问候在朝的许多官员,勉励他们多做好事。

    * * *

    [1] 曾学士:即曾几,字吉甫,江西赣县人,是南宋初年的一位诗人,陆游年轻时曾受到他的指教和帮助,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他的影响。行在:古时称帝王出巡临时驻跸之地为行在。这里指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本来即位在当时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但不久即因畏避金族的侵略,逃往扬州,接着又逃往临安。所以南宋是以临安为都城。

    [2] 燕觞:宴饮,“燕”与“宴”通。

    [3] 拆:开拆。

    [4] “流年”二句:流年,年光如流水;贷,宽恕。俯仰,指很短的时间。昔是过去。这二句诗是说时间一去不返,对人毫不留情。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5] 贤:称誉曾几。

    [6] “欲书”句:是说要写信劝曾几多吃些饭,也就是劝他保重。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古人劝人加餐,有惜别忆念的意思。

    [7] 翮(hé,音合):鸟羽的茎,此泛指鸟说。

    [8] 跋前旌:跋是跟在后面的意思;旌是用旌牛尾或羽毛装饰在旗竿头上的东西,出行时用以前导,故谓前旌。跋前旌,跟在前旌的后面走。

    [9] 轭:车辕前端用以压在牛马肩上的东西。

    [10] 亭:即驿亭,是行旅休息的地方。鄣:通“障”,这里指在险要的地方所修筑的城堡。

    [11] 臧获:奴仆。

    [12] 输:贡献的意思。千一虑:虑,谋虑,即意见。古语:“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这里,千一虑,是一种谦逊的说法。

    [13] 延英:唐代宫殿名。唐德宗时常召宰相大臣于延英殿议事。这里借指宋宫殿。

    [14] 清问:详细询问。《尚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伪孔传》:“帝尧详问民患。”侧席:不正坐,表示尊重贤者。

    [15] 民瘼:人民的痛苦。

    [16] 遗螫(zhē,音蛰):遗毒。

    [17] 织罗:构陷的意思。

    [18] 白著:税外横取谓之白著,是一种超额的剥削。

    [19] 宿蠹:犹言积弊。

    [20] 医和:和是人名,春秋时秦国的良医。

    [21] “汤剂”句:汤剂,指药说;穷,透澈地研究;络脉,筋络和血脉。这句诗承上句,是说希望曾几为民解除痛苦,好比良医把人的疾病治好一样。

    [22] 谢:问候。

    [23] 光竹帛:古代书史多写在竹、帛(绢)上面,光竹帛,是说做了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则功纪竹帛,名垂不朽。

    溪行

    篷蒻鸣春雨[1],帆蒲挂暮烟[2]。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愁卧醒还醉,滩行却复前[3]。长年殊可念,力尽逆风牵[4]!

    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年(1160)正月离福州北返临安。此诗是在途中时写的。

    * * *

    [1] 篷蒻(ruò,音弱):船篷上搭以蒻草,故谓篷蒻。

    [2] 蒲:这里指用蒲草编成的席子,蒲席可以作船帆。

    [3] 却:谓船后退。

    [4] “长(zhǎnɡ,音涨)年”二句:长年,梢工;殊,甚。二句意思是说梢工在逆风中牵船前进,用尽了力气,颇为辛苦,作者对他们甚为关切。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1]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2]。诸公谁听刍荛策[3],吾辈空怀畎亩忧[4]!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5]。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这首诗约写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初。诗中送人赴当时接近前线的扬州,抒写作者对当前局势的焦虑。

    * * *

    [1] 七兄:指何人不详。扬州帅幕:扬州,州治在今江苏扬州;帅,帅司,即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是宋代掌管一路军事、政务的机关;幕,谓幕府。

    [2] “初报”二句:边烽,边界报警的烽火。石头,指石头城,即今南京城,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瓜州,即瓜州镇,在今江苏江都南长江滨,是当时的军事重地。胡马,指金兵。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金兵大举南侵,曾一度逼近南京附近,并攻占瓜州镇。当时北中国汉族人民纷纷起义。后来金兵失利,发生兵变,完颜亮被杀,金兵败退。

    [3] 诸公:指当时朝廷执掌大权的人。刍荛策:《诗经·板》:“询于刍荛。”刍荛指采薪的人;刍荛策,指普通人对政治的主张或意见。这里指作者自己的政见,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4] 畎亩忧:畎亩,即田间;畎亩忧,指在野的人的忧虑。这里指作者对国事的忧虑。

    [5] 危楼:高楼。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1],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2],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因曾极力鼓吹和支持隆兴年间(1163——1164)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当权的投降派的排挤,自隆兴(府治在今江西南昌)通判任罢官,回到山阴镜湖之三山地方居住。这首诗就是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乡间时写的。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当地农村的习俗风光,表现出作者对于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 * *

    [1] 春社:古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于此日祭社稷神以祈丰年。

    [2] 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出外闲游。

    霜风

    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1]。岂惟饥索邻僧米[2],真是寒无坐客毡[3]。身老啸歌悲永夜,家贫撑拄过凶年[4]。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5]。

    孝宗乾道三年(1167)十月,陆游在山阴三山居住,他这一时期生活贫困,诗中叙述了当时的情景。

    * * *

    [1] 铢(zhū,音朱):古时重量的单位,一黍的十分之一。又《汉书·律历志》:“二十四铢为一两。”

    [2] 索:求索。

    [3] “真是”句:唐郑虔为广文馆博士,杜甫赠诗云:“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里是变化杜句而用之,述说陆游自己的贫困情形。

    [4] 凶年:这一年两浙有水灾,故说是凶年。

    [5] 粲然:笑的样子。

    闻雨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1]。百年殊鼎鼎[2],万事只悠悠[3]。不悟鱼千里[4],终归貉一丘[5]。夜阑闻急雨[6],起坐涕交流。

    这首诗是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陆游在山阴写的。

    * * *

    [1] “蹉跎”句:蹉跎,虚度岁月的意思。古人以五行配四时,西方为金,其色白,以象征秋天季节,鬓已秋,是说鬓发已经变白了。又人老则鬓发凋零,犹草木入秋则摇落变衰,此又一义。

    [2] 鼎鼎:陶渊明《饮酒》诗云:“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时光极为短促。此句从陶诗化出。

    [3] 悠悠:眇远之意。万事悠悠,是说世事难料。

    [4] 鱼千里:黄庭坚《戏作林夫人欸乃歌》有云:“从师学道鱼千里。”按鱼千里乃陶朱公养鱼法。凡鱼远行则肥,池中养鱼恐其瘦,故于池中聚石作九岛,令鱼绕之,日行千里。此时作者家居不出,故言不解如游鱼之远行。

    [5] 貉(hé,音合)一丘:貉,兽名,与狐相似。《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本言古今同类,但此处却有贵贱贤愚同归于尽之意。

    [6] 夜阑:夜深。

    送芮国器司业(二首选一)[1]

    其二

    往岁淮边虏未归,诸生合疏论危机[2]。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3]。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还朝此段宜先及,岂独遗经赖发挥。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春。诗中追念六年前爆发的一次规模巨大的太学生爱国运动,希望芮国器去作国子监司业,要把领导学生发扬此种爱国精神当作首要任务,而不仅仅是讲讲学问。

    * * *

    [1] 芮国器:芮晔字国器,浙江吴兴人。国子监司业,是国子祭酒的副职,掌管太学事宜。

    [2] “往岁”二句:淮,即淮河。虏,指金兵。诸生,指太学生张观等。疏,奏疏皇帝。孝宗隆兴元年(1163),抗战派将领张浚率兵北伐,大臣汤思退等主张妥协投降,极力破坏抗战。次年十月,金兵渡淮河南侵。十一月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不顾禁令,上书论汤思退等排挤张浚,撤毁边防,贻误国家;请斩汤思退等,窜逐其党徒,任用主张抗战的人。二句事指此。

    [3] 士气峥嵘(zhēnɡ rónɡ,音争荣):士气,这里指当时太学生的气势、气派。峥嵘,山势高峻貌,这里用来形容士气高涨。

    投梁参政[1]

    浮生无根株[2],志士惜浪死[3]。鸡鸣何预人?推枕中夕起[4]。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流离鬓成丝[5],悲咤泪如洗[6]。残年走巴峡[7],辛苦为斗米,远冲三伏热[8],前指九月水[9]。回首长安城[10],未忍便万里[11]。袖诗叩东府[12],再拜求望履[13]。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14];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颇闻匈奴乱[15],天意殄蛇豕[16]。何时嫖姚师,大刷渭桥耻[17]?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复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18]。

    陆游于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被命为夔州(州治在今四川奉节)军州通判,次年闰五月自山阴起程入蜀。这首诗就是在乾道六年动身时写的。他在道途辛苦之中,仍然念念国事,希望能有在抗金战争中立功的机会。

    * * *

    [1] 梁参政:即梁克家,他在乾道五年至八年间任参政职。参政,参加政事的省称,是丞相的副职。

    [2] 浮生:言人生在世,踪迹无定,如萍藻飘浮水上。

    [3] 浪死:没世无闻的意思。

    [4] “鸡鸣”二句:《晋书·祖逖传》:“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按作者素抱恢复中原之志,故引祖逖鸡鸣起舞事,以示慷慨自励,发奋为雄之意。

    [5] 鬓成丝:鬓发斑白如丝。

    [6] 悲咤(zhà,音乍):悲叹。

    [7] 残年:陆游入蜀时年才四十六岁。残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巴峡:长江自巫山入巴东为巴峡,在今湖北巴东县。

    [8] 三伏:阴历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为末伏,总谓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9] “前指”句:指,指向之意。九月水,谓入峡当在九月间长江水落之时,舟行极为艰险。但这只是约略估计之词,事实上作者是那年十月初旬才到峡州,从此上溯诸滩的。

    [10] 长安城:我国古典文学中常以长安借指京师,此处借指临安行在。

    [11] 万里:谓此次入蜀行程遥远。

    [12] 东府:宋宰相府,即中书省。

    [13] 望履:《庄子·盗跖》:“孔子往见盗跖,曰:‘愿望履幕下。’”意思是说不敢正视盗跖,只是想看望他的履帐之下。这里截用“望履”二字,作为求见长官的谦词。

    [14] 黄纸:从前官吏每年终,主管部门考核其才行能否,定其优劣,报告皇帝后,将其姓名登记在黄纸上,由尚书掌管,以备考查成绩之用。

    [15] 匈奴:匈奴本古时中国北方塞外民族,此借指金国。

    [16] 殄(tiǎn,音舔):灭亡。蛇豕:这里借指金人。作者在一些诗里用“蛇豕”“犬羊”“小丑”等一类字眼来称呼金人,主要是由于对于金人侵略行为的仇视和鄙视。

    [17] “何时”二句:嫖姚师,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率大军攻打匈奴,大败匈奴单于。渭桥耻,渭桥有三,即中渭桥、东渭桥、西渭桥,在今陕西西安、咸阳附近。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二十余万入侵,渡便桥(即西渭桥)。代宗仓猝奔陕州,官吏六军皆逃散。郭子仪泣谕将士以共雪国耻,取长安,将士皆感激听命,遂击退吐蕃。这里渭桥耻借指南宋所受金人侵略的耻辱。二句是希望南宋能有像霍去病所率领的那样善于作战的军队,以洗雪国耻。

    [18] “复毡”二句:西魏时陈元康随高欢攻打稽胡部刘蠡升。当时天寒雪深,于是就举起毡子来,陈元康在毡下作军书,飒飒运笔,笔还来不及冻,就已经写满了好几张纸。这里陆游暗用其事,以说明自己献身报国之决心。

    宿枫桥[1]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2]。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3]。

    这首诗是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六月赴蜀路过枫桥时所作。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