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百年史最新章节!

    变法之诏书 拳匪之乱,京师失守,两宫出狩,几至不国。太后为收拾人心之计,用皇帝名义,于途中颁发罪己之诏,然于臣下犹多责备。及使团提出和议总纲,朝廷迫而承认,损失之重大,无以复加,乃下诏变法。其扼要之语曰:“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恃为牟利之符,公私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其主张则改革弊政,庶可富强国家,办法则饬朝臣疆吏各就所知,条陈以闻也。

    张之洞等奏请变法 变法之诏,盖为挽回人心之计,张之洞于二十七年(一九○一)电请各省长官合辞奏请变法,不得,乃与刘坤一会衔上奏,五六月间,连上三疏。第一疏言教育,主张参考古今,会通文武,创设各级学堂,变通科举,奖励游学日本。第二疏论立国之道,中国亟应改革弊端,其列举者凡十二端。第三疏请用西法,建议采用者,共十一端。就其内容而言,深切国中之需要。顾范围太广,难于一时实行,况太后尚无变法之诚意耶?朝廷为便利商议条陈起见,创设督办政务处。政务处大臣请裁书吏差役,太后许之,而部中仍袒吏。其困难之症结,则部员不习公事,奉之为师,不肖者且与之勾结也。即此一端,可见革除弊政之难,采用西法,固不可能。

    朝中无人 综之,近代国内所需要者,无过于领袖人才,或具有远见之政治家,辨别轻重缓急,而能主持变法之大计,切实执行也。太后之年已高,思想固定,于拳匪乱后,仍握大权。德宗于时待遇视前稍优,仍不得亲理政事。二十七年冬(一九○二),两宫返京,途中撤去溥俊大阿哥名号。太后既得安然抵京,每日临朝,坐于殿上,一如往日。德宗坐于其傍,当军机大臣商议国政之时,默坐无语。其时国内需要开明强有毅力之君主,而太后实非其人,大臣中亦无领袖人才。其负有时望者,如李鸿章、刘坤一,不幸病死,朝中无人,既不欲全用西法,其所进行者,偏于整理庶政,改革积弊,及教育人才也。兹略言之。

    整理庶政 关于政治,太后诏设督办政务处,筹议改革事宜,停止卖官,又因公约之规定,改总署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巡警部,合前六部计算,共有九部。朝廷于此败后,设立练兵处,另练新兵,直督袁世凯办理最有成绩。其时中英、中美、中日商约,载明中国改善司法,三国均可放弃领事裁判权。政府命员改订法律,以谋收回丧失之主权。

    革除积弊 革除积弊,可别为三:一废八股。八股为考试之文体,注重解说经文,题初限于《四书》、《五经》,后则出自《四书》,文体整齐,有一定作法,束缚作者之思想,文除应试而外,别无他用,识者久欲废之。德宗曾诏令改试策论,而太后于政变后,恢复旧制,至是,诏自二十八年(一九○二),改试策论,八股遂废。二谕放脚。女子缠脚,既极痛苦,又伤身体。教士创设天足会,力欲改变恶习,尝请太后禁止缠足,未有效果。二十八年,太后诏谕妇女放脚。三满、汉平等。满人于政治上享受特殊待遇,不与汉人通婚。至是,种族革命之宣传日甚。二十八年,太后诏许满汉通婚,俄命旗人犯罪,用法一如汉人,将军都统等官,原用旗人,乃亦选用汉人。

    教育 教育改变方针,太后诏令整顿翰林院,饬编修检讨以上各官,课以政书,复办京师大学堂,改各省城书院为大学堂,府及直隶州书院为中学堂,州县书院为小学堂,奖励学生出洋,并办留学生考试,予以进士出身。及两宫回京,管学大臣张百熙筹得大学堂经费,以前强学书局旧址为筹备所,附设编译所。更当附言者,诏废八股,办理经济特科,亦为教育方针改变之表示。八股已见于上,特科仿自博学鸿词科,倡自贵州学政严修,由三品以上京官及督抚学政举送所知,入京试以策论。德宗诏令举办,以政变而罢。二十七年,太后复令举办,然防康党进用,录选者固未大用。

    财政之一斑 凡此改革,一为新事业之创办,一为积弊之废除。废除积弊,无须经费,新事业之创办,如添设官署、创办大学堂、召练新军、购置军火、无不需款,而巨大赔款多数出自海关。各省亦有摊派。国内财政,拳匪乱前已极困难,政府未有整理统一之计划,至是,帝饬各省摊派赔款,富庶之省,多至百数十万,又办烟酒税,直隶奉天年各八十万两,江苏、广东、四川各五十万两,余或三十万、十万、三万,他如创办京师大学堂,各省亦有摊款。地方长官,究用何法增加收入?朝廷概置不问,乃或增加厘金税率,或创办新税,征及细物,人民未得改革之利益,反先增加担负,其困难之症结,则财政尚未统一,政府且无整个之计划也。

    变法之要求 朝廷变法,本非出自本心,乃以环境之转移,时势之压迫,终亦不得不积极变法矣。初俄军利用拳匪之乱,占据东三省,不肯撤兵,造成日俄之战。日本地小民贫,尝为国人所轻视,俄国地跨欧、亚,为世界强国之一,乃自战争以来,日本陆军海军无不胜利,自此战后,亚洲人士屈服自怜之心理全然改变。中国受此影响,士大夫争言变法,以为日本立宪,召集国会,上下一心,应付事变。俄虽地广人众,然为专制政府,战争期内,内乱迭起。日本文化初自我国传入,其领土人口不及我国之广多,乃能变法自强,战败俄国,四十年内,竟跃为东方强国。中国果能效法日本,亦将转弱为强。太后于此情状之下,既倾向于变法,内外臣工亦争言立宪。尤当注意者,国人向视政府漠然无关,时亦改变观念,兹举三事证明。

    人民之觉悟 一、俄国占据东三省,强迫中国承认其地位,并签定条约。青年有为之士于上海集会,到者数百人,倡言流血、自主、自由、仇俄等说,官吏闻而大惧,盖集会讲演,国内向不多见。留学生之在日本者,多加入革命党,谋以武力推翻政府。二、美国排斥华工为时已久,三十一年(一九○五),不待我国同意,竟禁华工入境,通商口岸之商人,议定抵制美货,作为报复,广州、上海、汉口、天津等地次第实行。美国严重抗议,朝廷谕其停止,长官出示劝阻,遂渐失效力。三、兴学育才极为时人所重视,私人兴学者,时有所闻。其为常人所难者,小贩出身之叶成忠、瓦匠出身之杨斯盛,均出巨款兴学也。叶捐校址并出银二十万两,创办澄衷学校,杨出二十余万,建设浦东中学,其精神令人钦佩,足以证明人民觉悟矣。

    筹备立宪 积极变法,朝野上下视为国内之急切需要,朝廷首先裁员,京中各省裁去之冗员甚多。三十一年(一九○五),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明年,五大臣归国,奏请仿行宪政。太后谕称民智未开,先从官制入手,诏饬王大臣议订官制,旋据覆奏,谕称军机处无庸更改,分设外务、吏、学、民政、度支、礼、陆军、法、农工商、邮传、理藩十一部,各部除外务部外,有一尚书及二侍郎,不分满、汉尚书、轮班入值,听候召对。又明年,臣下奏请立宪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