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百年史最新章节!

    反对教士之原因 朝廷大臣恨恶外人,而无如之何,民间则以宗教迷信,反对外人。慈禧于拳匪乱后,尚信教士挖眼取心之传说,知识浅陋之士大夫,亦信之不疑。教士之在内地传教也,劝人不拜偶像,教民不肯入祠祀祖,以及出钱修庙,唱戏谢神,又以婚姻引起争执,民间儿女婚嫁,均由父母作主,甚者指腹为婚。天主教徒家人皆须信教,不愿与教外人成婚,已订婚者遂成问题,教士往往予以协助,干涉诉讼。尤有进者,教士广收信徒,无赖亦得加入,乃时欺压良民,诉之于官,竟因干涉不能得直,仇恨转深。官吏多视教民为莠民,不能切实保护,酿成教案者。凡此误会,迄未设法除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祸根依然存在。

    会党之势力 平民一如散沙,未有组织团体暴动之企图。乃予秘密会活动之机会。北方旧有教匪,清代中叶,迭起为乱,清廷平乱,并未改变人民之理想,其潜伏之势力甚大。南方则有哥老会、三合会等。太平天国领袖利用会徒,成为大乱。平乱之官军,亦多会党投入。解散归农之湘军,不愿耕种,加入会党者尤众。顾其宗教或迷信色彩远不能及北方,盖南北生活不同,而知识观念亦各有别也。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安徽、江苏北部大刀会作乱,其领袖殆白莲教余党,地方官用兵剿平,山东亦有滋扰,延及直隶南部。直隶总督裕禄遣军弹压,捕其首要,解散胁从,而乱终未平定,明年,闯入开州为乱,官军杀其首要,团体迄未解散,又明年,利用时机,造成大乱。

    兴办团练 太后自再听政,诏废新政,恢复旧制,为所欲为,其不能如意者,一则康有为逃出,一则不能废立,二者均与外国有关,恨恶外人,而力无如之何,乃亟亟筹饷练兵,更办保甲团练。其办团练则欲更番训练人民,使皆知兵,足为缓急之恃也。大刀会究为团练,抑为土匪,解释各省不同,故处置方法亦有轻重之别,诏旨实有认为团练之意。山东巡抚毓贤且提倡之,山东遂为义和团发难之地。其徒深信神道,练习拳棍,手常持刀,故亦称大刀会,拳则旧称义和拳,及朝廷诏办团练,因称义和团焉。自言神附其身,不畏枪炮,并以扶中朝灭洋教为号召,及其势成,强迫教民烧香敬神,或劫掠其财物,教民不敢家居。

    祸乱之酝酿 山东不靖,地方官平乱者,毓贤反而将其免职,对于外人遣兵保护,但不许其开枪,义和团之势益盛。教士大为不安,报告公使。美使迭向总署警告,后请罢免毓贤,太后召之入京,袁世凯代为巡抚。会英教士卜克斯被杀,朝廷惩凶道歉,并出款建筑纪念教堂。英使尚不满意,美使则以未罚毓贤为憾。太后应外使请求,十二月,诏谕地方官辨别良莠。其辞曰:“会亦有别,彼不逞之徒,结党联盟,恃众滋事,固属法所难宥。若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联村众以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事。”诏中未列义和团及大刀会其人属于何者,殆不可知。外使要求严禁义和团、大刀会,交涉不如其意,明年,竟以军舰示威,乃由裕禄出示禁止,然亦不过具文。

    直隶拳民之活动 袁世凯官于山东,刊印反对义和团之文字,劝导绅士,境内日渐安宁。直隶则河间、深冀各属义和团之势日张,裕禄鉴于朝议之倾向,不肯将其剿平,反而信之,天津保定通州遂为其活动之中心。其首领曰老师祖,教以焚香习拳之法,谓神附体,不畏枪炮,其咒繁多,皆不可解,敬奉之神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团中尚有女子,红灯照即其例也。二十六年(一九○○)五月,直隶滋扰益甚,教民有被杀害者,乃多逃而避难。其数多者,据寨自卫,顾此多在乡村,城邑亦有义和团暴动,涿州即一明证。太后遣大臣往查,其报告反有利于义和团,公使得报告,要求严办匪徒。总署许之,而教堂铁路被毁之报告迭至,公使电召外兵入京保卫,至者四百八十余人。

    战争之开始 方外兵之将至也,义和团焚毁电杆,拆坏铁路,戕杀武官,谕旨饬拿匪首,而亲贵大臣信其神迹,以为天助之扶清灭洋也。诏旨迄未奉行,形势趋于严重。五月十三日(六月九日),英使急电海军大将西摩即日入援,西摩统率援军二千余人出发,途中被阻。义和团入京,火焚教堂商店,搜杀二毛子(教徒)。太后再谕认真办理,且曰:“遇有持械喊杀之犯,立即拿获,送交提督衙门即行正法,……城内设立坛棚,尽行拆去。”无如太后实袒护拳民,大员多其首领,从未执行命令,京中纷扰如故。西摩援军进至廊房,不能前进,退回天津。义和团于十八日入天津城。外军以二十日,要求交出大沽炮台,夜发炮互击,天明,炮台失守。裕禄于城上架炮轰击租界,彼此相持。

    御前会议 京中纷扰,太后无法维持治安,又以西摩援军将至,二十日,召集朝臣于仪鸾殿询问应付外兵之策。言者不一,载漪公然袒护拳民,太后之意亦然,乃遣大臣劝阻外兵入城。明日午后,太后收得照会,急诏大臣会议,宣读公使要求:一、指定一地皇帝居住,二、代管财政,三、代管军政,最后一条,则未提及,乃请太后逊位也。太后怒甚,坚决欲战,朝臣恽毓鼎述其语曰:“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若此重要之要求,公使先未提及,忽而提出,原可怀疑,竟无人注意,实则文乃载漪嘱其属员所为,借以激怒太后宣战也。二十二、三日,均有御前会议,大沽炮台之战报,时已到京,主战之气焰益盛。总署照会外使请其于二十四小时内出京,公使要求谒见亲王,而王未有覆书。德使克林德不顾劝阻,独乘轿往,途中被杀。其先日使馆书记生杉山彬亦为兵所害。于是外使决定固守待援,太后下诏宣战。

    北方之情状 公使不肯出京,拳民乱兵往攻使馆,城中入于战时状态,愚民苦力加入义和团者益众。乡民不敢入城,饮食必需之物,价极昂贵,外人之在京者多避难于使馆,教民亦有从之者,住于肃王府。天主教徒多避难于西什库教堂,人数约有四千,外兵保护之者,不足百人,教民迫而自卫,作战亦极勇敢。亲贵大臣力不能杀外人,乃悬赏杀之,男子五十两、女子四十两、儿童三十两。拳匪围攻使馆教堂不下,毁坏外人坟墓。直隶为拳匪集中之地,攻杀教民。教民多者,据村寨死守。全省入于纷扰之中,愚民自相惊扰,上山避难,妇女有自经者。北方长官奉宣战诏旨,杀害外人,山西教士死者甚多,其长官即养成山东拳匪之毓贤也。内蒙古教士亦多受害,东三省外人避居俄国保护区域。

    朝廷之态度 南方长官以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有名,三人均信拳匪活动将成大乱,然终无所补救。及宣战诏下,李鸿章称为矫诏,“宁断不奉”。刘、张二督亦保境安民,并与外国议订相安之章程,乃由李鸿章领衔,奏陈兵衅万不可开。上谕尚称现仍保护使馆,后再以之为言。六月七日(七月三日),朝廷颁发俄、英、日国书,请其调解,旋应疆吏奏请,诏饬保护外人,调查外人损失,剿办拳匪乱兵,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