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百年史最新章节!

    外交机关 德宗于一八七五年嗣位,国势不振,而外交上之问题益多。主持外交之机关,京中有总理衙门,大臣奉旨在署办事者,常在八九人以上,以王大臣为首。恭亲王奕䜣免职后,总署大臣或无兼任军机大臣者,办事不免增加困难。外交上重大问题,总署往往征问李鸿章之意见。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其意见常为朝廷所接受。驻外公使馆之成立,始于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公使驻于一国,兼理二国或二国以上之外交事务,盖其时事务尚少,政府且以人才难得,财政困难也。时人轻视出使外国,初则多不愿往,政府奖励备至,后乃视为仕途捷径,求充使馆属员焉。就外交问题而言,仍不出传教、商业及边疆藩属之范围,朝廷未有觉悟,觐见之争执即其明例。教案亦多出于民间之误会,及官吏之未切实予以保护,性质同于以前,无须多论。藩属则因列强之侵略,次第丧失。兹为便利之计,分言列强与中国之交涉。

    中、日台湾交涉 日本于同治末年,遣使订约,独不得享受商业上最惠国之待遇。钦使副岛种臣入京换约,深得不良之印象而归。其使命一为换约修好,一为询问琉球、朝鲜藩属问题。总署大臣不知其用心之深,口头上有推诿不问之意。日本武功派遂欲出兵征韩;初明治维新,日使迭至朝鲜,韩王以其违反旧例,不肯遣使至日,故武功派欲兴师伐韩。文治派自欧洲返国,坚持不可,作为罢论。武功派大臣相率去职,国内将有扰乱,政府乃出兵台湾。先是,琉球船于台湾遇难,水手为生番所杀害,日人视琉球为藩属,有倡出兵讨番者。台湾为中国领土,琉球且其藩属,固无须日人过问。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日兵渡台,战败台南番人。朝廷得报,对日抗议,遣兵渡台,战祸将起。日皇遣大使大久保利通入京,交涉久未进步,后赖英使调停,始得解决。其主要条件,则顾全日本体面,认其出兵为保民义举,中国出银十万两,抚恤难民家属,给银四十万两,作为补偿费,于是日兵撤退。

    李鸿章像

    琉球之丧失 台案解决,日本积极经营琉球。琉球名义上为中、日属国,实际上则内政外交均其国王自主。日本废藩为县,仍以琉王朝贡中国,至是,命其改用日历,干涉其内政。琉王遣使至闽乞援,中国抗议,日本推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反而改为冲绳县,交涉趋于严重。美前任总统格兰德出而调停,日本主张瓜分琉球,并请修改条约,其具体办法则二国商人各得享受最惠国之待遇也。总署大臣不可。会中、俄伊犁交涉案起,朝臣有请解决中、日悬案,免日本助俄者。日使乘机交涉,议定南岛归于中国,及添入最惠国待遇条款,将签字矣。朝臣忽有言其断不可者,李鸿章主张亦变,力言不可,且曰:“宁可屈志于俄,亦何必计及日本之有无扛帮耶?”由是朝议庞杂,前议无效。后日本别有建议,亦为朝臣疆吏所拒绝,乃以不解决为解决,琉球终并于日矣。

    中、日朝鲜交涉 其尤难于解决者,当为朝鲜之争执。朝鲜久列屏藩,朝贡甚勤。光绪元年(一八七五),日舰驶近其海岸,造成冲突。日使请求总署,发给护照,并派人前往。总署坚持不可,日使声称朝鲜为独立之国,其政府派员直接交涉,成立江华条约,否认朝鲜属于中国,朝鲜开放二港,并许日人享受领事裁判权。日、韩条约成立,俄国亦欲有所活动。中国劝说朝鲜与外国订约,后且为之订成韩、美商约,英、德诸国亦遣使订约。会朝鲜内乱,叛人杀害大臣,并及日本武官,焚毁使馆,日本出兵。中国亦遣兵舰至韩,捕送李昰应来华,韩王生父也。日本对韩,仍多要求,并得驻兵保护使馆。朝廷始乃改变政策,促进中、韩之关系。中、法战起,日使勾结亲日派为乱,刺死大臣,拥王自主,召请日兵入卫。中国亦有军队驻于韩京,出而平乱,日人颇有死伤。日、韩再订条约,和平解决。日皇遣重臣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订成《天津条约》。二国撤退驻韩军队,各不干涉朝鲜练兵,将来一国出兵朝鲜,须通知其订约国。约成,中、日邦交并无进步,问题尚多,终遂酿成战祸(其事详后)。

    伊犁交涉 新疆与俄国连接,及回人叛乱,俄兵进据伊犁。后左宗棠平定天山南路,总署向俄使索还伊犁,不得,朝廷命崇厚赴俄交涉。崇厚原未办理重要交涉,又不明知边疆地理,除索还伊犁城外,尽许俄请。中国丧失伊犁以西领土,及天山要塞,给俄五百万卢布(合银二百八十万两),让与陆路通商权利,此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事也。太后饬疆吏覆奏,覆奏多论其非,朝臣言尤激昂,甚者主持战议。崇厚奉旨革职治罪,定为斩监候。俄认斩杀崇厚,二国邦交,即行断绝,遣兵舰示威。总署始知廷议之非,识者亦言不可与俄启衅,乃筹挽救之策。朝廷招回左宗棠,诏曾纪泽使俄。曾纪泽出使英、法,负有能名,至是,奏言战守均不足恃,主张和平解决。其交涉方针,则力争割让之疆土,通商可酌更易,余宜许之。入俄之后,婉辞磋商,迟至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始能订成条约。中国收回一部分土地,允许勘定塔城及天山南路地界。新疆贸易暂不收税,肃州吐鲁番得置领事。中国给俄九百万卢布,合银五百万两。

    对俄交涉之失败 中、俄派员勘定边界,先后成立三约,一曰伊犁界约,二曰喀什噶尔界约,三曰塔城科布多界约,华官多应俄官之要求,丧失之土地甚广,有疆界先已划明,俄官复请改订者。俄官更商借巴尔鲁克山为俄人游牧十年。山在伊犁之西,草木丰盛,地扼险要。新疆之西为帕米尔高原,地为中、俄、英边防重地,中、俄先未派员于此勘界,英患俄人之逼,劝说中国收管其地。会俄兵入境,总署向俄抗议。俄兵旋去,其政府竟称中国拓土,要求撤卡,相持不下。值英属阿富汗兵侵入,俄兵亦至。总署照会俄国撤兵,俄以阿富汗为词,交涉久无进展。英、俄界约议定,中、俄争执仍未解决。后中、日战起,总署无暇兼顾,俄国据为己有矣。其在东北,俄人侵占珲春边界,并召韩人开垦。初奕山订约割让广大疆域之后,侍郎成琦会同俄使重定界约,至是,复订界约。中国无往而不处于失败地位。关于商业,边境百里以内之贸易概行免税,俄货运至天津或肃州者,按照海关税则减收三分之一。

    马嘉理案 英国在华商业最为发达,谋欲利用《天津条约》,修改条款,多得权利。新约成立,以商人反对而罢。修约之心,固未改变,后乃利用云南马嘉理案,订成《烟台条约》。云南地接缅甸,古有交通贸易之路。缅甸原为中国朝贡之藩属,但内政外交自主,缅王与英构衅,败而乞和,割让土地,变为英之保护国。清廷亦不之问,英人谋自缅甸探求入滇之路,途中被阻。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英探检队奉命往滇。译员马嘉理往迎,滇人疑之,明年,被杀,滇兵并阻探检队入境。英使威妥玛闻报,要求多端,总署坚持不应,独许英员观审。朝廷派湖广总督李瀚章查办。李氏有推诿之词,英使在津露有决裂之意,进而要求六项,中有与滇案无关者。李鸿章请酌许一二。英使更提出七项条件,交涉未有进展,威妥玛入京。

    《烟台条约》 英使在京交涉,李鸿章前已允许者,总署大臣亦持不可,乃率随员出京。会李瀚章入滇,交涉停顿,盖待其报告决定责任也。明年(一八七六),李瀚章奏称,马嘉理之死,系野人索过山礼不遂所杀。威妥玛已得印度长官之报告,谓为滇抚岑毓英所指使,要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