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近百年史最新章节!

    德宗入承大统 穆宗病死,尚未有子,两宫太后召集御前会议,慈禧主立醇亲王奕 之子载湉。载湉时年四岁,为慈禧之妹所出,可视如己子,且其年幼,可久专政。载湉嗣位,是为德宗,改元光绪,时一八七五年也。太后谕称“载湉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大行皇帝指穆宗而言,尚无嗣子,德宗承继文宗,朝臣有疑太后不为大行皇帝立后者,奏请立一铁券,载明皇帝生子,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接承统绪,竟奉旨申斥。光绪五年(一八七九),穆宗及皇后安葬,吏部主事吴可读尸谏,遗疏请皇太后明降谕旨,将来大统仍归承继大行皇帝嗣子。太后得奏,谕朝臣复奏,奏入,旨称吴可读之请,与本朝家法不合,皇帝日后生子,自能慎选元良,继承穆宗,问题方始解决。

    慈禧之专横 德宗即位,太后垂帘听政为当然之事,王公大臣循例奏请,懿旨许之,且曰:“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二宫太后听政既久,性情不同,慈安旋死,时光绪七年(一八八一)春也。慈禧欲矫向时敷衍政策,谋有所为,顾囿于环境及传统思想,不能决定大计,有所改革,徒寄耳目于言官。言官妄发议论,根据莫须有之辞,攻讦人私,或阻挠新事业之创办,反而有害于政也。

    亲王之重用 慈禧临朝,仍用亲王宦官,恭亲王奕䜣于同治中叶已为慈禧所恶,免去议政王大臣,后谏阻修筑圆明园为帝严责,改降郡王,及德宗嗣位,仍在军机处行走,兼办外交事宜。顾王多所顾虑,小心益甚,不敢再有所言,光绪十年(一八八四),驻防安南北部之兵败溃,太后斥其因循误公,开去差使,军机大臣同之去职者甚多。太后诏礼亲王世铎在军机处行走,贝勒奕劻在总署办事。二人皆为庸才,一无建树,其得重用者,盖善于逢迎,为太后所喜也。奕劻俄升至郡王,后且亲王矣。德宗生父奕 ,遇有国家大事,亦得有所奏请,或有建议。朝廷于中、法战后,深知海军之重要,奕 主持海军衙门,衙门组织近于军机处总署。宦官则总管太监李莲英最为太后所信,收贿招摇,均所不免,帝虽知之,亦无奈何。

    德宗之无权 德宗年幼入宫,宫中礼节繁琐,遂无母子之亲,又无昆季之爱,唯师傅翁同龢为其所亲昵。太后久握政权,而帝年龄已长,乃于十二年(一八八六)谕称明年正月举行归政典礼。识者知其意旨,争言不可。奕 奏曰:“将来大婚后,一切典礼规模,咸赖训教饬诫,即内廷寻常事件,亦不可少弛。前微臣愚以为归政后,必须永照现在规制,一切事件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军机大臣世铎等奏请太后“于明年皇上亲政后,仍每日召见臣工,披览章奏,俾皇上随时随事亲承指示,非第用人行政大端有所禀承,即现在一切变通整顿之事,及中外交涉一切机宜,皆得躬奉徽猷。备聆心法。”懿旨尚不之许,但称调护提撕,不容卸责。大臣再以为请,皇帝亦再四恳求,乃允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十五年(一八八九),德宗大婚,立那拉氏为皇后,慈禧侄女也,进朝臣长叙二女为妃,曰瑾妃珍妃。

    朝廷之软弱 太后听政,对于兴革大政,常无主见,疆吏之权益重。朝臣张观准奏称,乱后督抚每有便宜陈奏,朝廷往往曲为允从,积久疆臣建议多行,廷臣条奏仍交其酌议。道光以前(十九世纪初叶),各省有大用度,得奏方敢动用,惟赈饥可便宜行事。乱后于款用后,不过一报了事。此就一二端而言,大臣固欲矫正内轻外重之弊,无奈朝中无一远见之政治家,其所指摘者多属无足轻重之事,何能有所成功?实际上任用之人,多由军机大臣拟进,外臣引见亦由枢臣询问,其他位殆视前重要,惜其人不知利用时机,本于门户之见,互相忌嫉耳。其相争也,无一公开辩论,而唯阴谋相尚,秘密活动,无论对方人才若何,计划若何,徒从事于破坏而已。

    仕途之困难 各省吏治多因仕途之冗杂,无法整顿,正途出身者,任用亦遥遥无期。御史彭世昌奏曰:“正途到部者,求补一缺,动需一二十年。吏部虽有选班,亦非一二十年不能轮到。壮年通籍,则白首为郎,暮齿分曹,则半途求去,人才抑塞,欲进无由,”情状殊亦可哀!正途出身,以入翰林院为幸,散馆考试,名列高等者,例授编修检讨,次则分派,为六部属员,次则铨选知县。彭氏所言指各部候补官而言,多者一部数百,少者亦不少百数十员,故任用无期也。各省候补官员杂有武功及捐班出身,尤形拥挤,幸而得一官职或一差委,俸给又少,不得不营私舞弊,或受人馈遗。其人视官为营业,既欲获得花利,又顾及将来生活费用,不得不如此也。其治理一地,主要职守,则为征收钱粮,维持治安。境内获有匪盗,则用非刑拷问,其名目繁夥,言之心悸。人民无罪如为人作证,或因嫌疑羁候之人,例“无赡养明文,一入班房,生死即在胥吏之手。”讼狱为胥吏生财方法之一,官员亦可得贿致富也。

    财政状况 财政状况,视同治时为佳,其主因则内乱已平,军饷稍减,政府收入且因关税之增加,厘金局之创办,颇有增加。初清代中叶,收入年约四千万两,库有余金,其收入以田赋为大宗,约三千万两,盐税次之,约四五百万两,关税又次之,约三百万两,捐输虽非经常收入,开捐之年常在三四百万两之间。嘉庆而后,政府支出增加,始患入不敷出。咸丰朝内乱孔亟,收入只及往日十分之三四,乱平之后,江、浙诸省荒地甚多,田赋稍有减少。盐税捐输,未有重要之增减,关税则以国际贸易视前发达,海关税吏办事认真,香港澳门漏税问题次第解决,收入增达一千余万。厘金原为军兴创办之税,初欲于军事平定,即行废除,乃因征收日久,督抚视为地方重要收入,不肯裁撤,年约一千余万,合计年凡六千余万。支出以皇室经费及军政费为大宗,新设之机关如各省机械局福建船厂,创办海军等,需款甚巨,平日收入尚可足用,一遇战事,则借外债。顾自十四年(一八八八)后,户部采紧缩政策,不购军舰军火,收入尚有赢余,中日战争之年,外债几将还清。

    陆军 军队自内乱平定,可分为三,一曰旗兵,不堪战斗,无足轻重。二曰绿营,扰民有余,战斗力弱。三曰勇,湘军、淮军,皆其例也。勇丁饷银较厚,指挥得人,以勇敢善战,称著于时。顾其军器恶劣,勇丁未受严格之操练,实不足以称新军。外人操练之兵,人数无几,教官先后解雇,未有影响于时。其困难则新兵需款太巨,而朝臣疆吏又不信任外人也。国中军队凡六十余万,缺额甚多。左宗棠奉旨查覆湖广总督李瀚章参案,论及军队曰:“原奏湖北防军,每营虽称五百名,实仅三百名,口粮悉为营官侵蚀,火长夫银悉归统领侵蚀。所冒领之军器军装,变卖分肥。臣按言者所陈各情节,实各省通弊。臣就所历闽、浙、陕、甘等处言之,无不如此。”左氏所言,根据亲身经验,无可非议,此对外战争失败之一原因也。

    海军 关于海军,中国沿海诸省,多设水师,内乱平后,长江亦设水师。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