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鬼谷子译注最新章节!

    飞箝第五

    本篇导读

    《飞箝篇》详细论述飞而箝之的游说辩论技巧。在本书中,“飞”是飞扬激励,“箝”是挟持控制。飞箝就是以飞扬激励的言辞,直接抓住事情的要害部分去进行游说辩论,以挟持控制对方的言论思考,达到自己预先谋划好的目的。

    此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征求和吸引远近的人才来为君主办事,需要订立一套审度权变反应和衡量办事能力的准则。而如何可以去有效审度目标人才的权变反应和衡量其办事能力则事关重大。这里详细描述在审度和衡量的过程当中要考虑的重点和内容。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施行飞箝之术来审度目标人才权变反应和衡量办事能力的细节。使用的言辞一定要飞扬激励才可以挟持钳制对方,同时也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演绎方法,叫对方捉摸不定。但如果这样也达不到目的的话,就要先把目标人网罗在身边,然后再动用种种手段,摧毁对方的意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部分指出在国家政治层面上使用飞箝之术的话,首先需要审度对手的权变反应和衡量其办事能力。随后要详细审视国际形势,分析每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山川形势、人民优劣,国家领导人的性格、喜恶、思虑、欲望。这样才能够挟持控制对手所重视的事物来进行游说。

    第四部分解释如何把飞箝之术使用在挟持控制个人的言谈思考上以及应用在游说别人的交谈当中,并介绍两者所牵涉的不同技巧。使用在挟持控制个人的言谈思考时,关键在预先拿捏对方的个人智慧能力和影响力;应用在游说别人的交谈当中时,则以套取对方心中的实情,掌握双方交谈的主动权为最重要。

    凡度权量能[1],所以征远来近[2]。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3],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1] 度权量能:审度权变反应和衡量办事能力。

    [2] 征远来近:征引远近人才。

    [3] 隐括:隐藏及包括。

    译文

    凡是审度人的权变反应和衡量其办事能力,都是因为需要以此来为君主建立一套征求和吸引远近的人才的准则。想要树立有利的形势而同时制定如何办事的策略,一定要首先考察想招纳的人才的宗旨意向与自己相同和差异的地方,辨别出对方所说的话哪些是对和不对的;察觉到对方内心所想和说出来的言辞的分别,知晓对方所提供的数据哪些是有或者是没有的;然后判决关系到事情安危的计策,确定哪些是应该多亲近,哪些是应该疏远的事情,这样才可以去权衡考虑招纳什么人才。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有发现隐藏的人才,也可以公开征召、礼聘求取或立即任用。

    赏析与点评

    征求和吸引远近的人才来为君王办事,需要订立一套审度目标人的权变反应和衡量其办事能力的准则,在审度和衡量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和内容包括:考察目标人才的宗旨意向、辨别对方所说的话是对是错、察觉对方内心所想和讲出来的话的分别、分析对方所提供的资料。在获得这些实情的同时,也需要采用科学化的步骤来判决关系到事情安危的计策,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这样才可以权衡考虑招纳什么人才。但如果在过程当中发现难得的人才,也应该不拘一格地、灵活地先把他招为己用。

    引钩箝之辞[1],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2];或先重以累而后毁[3]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4],珠玉璧白[5],采色[6]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1] 钩箝之辞:引诱捕捉及挟持控制的言辞。

    [2] 重累:以危难、灾祸的谈话内容来使对方精神受重压。

    [3] 毁:摧毁。这里指摧毁对方的意志。

    [4] 琦玮:琦、玮,均是美玉的一种。

    [5] 珠玉璧白:泛指珍宝奇玩。

    [6] 采色:色彩缤纷的美丽东西。

    译文

    使用引诱捕捉及挟持控制的言辞时,要飞扬激励才可以挟持控制对方。引诱捕捉及挟持控制的言语,其当中的游说词句内容,要忽而相同一致,忽而却相异背逆。其中有些情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时,或者首先用方法征召对方前来,然后采用危难、灾祸的谈话内容来使对方精神受重压;或者首先采用危难、灾祸的谈话内容来使对方精神受重压,然后摧毁对方的意志;或者以危难、灾祸的谈话内容来使对方精神受重压已可以摧毁对方的意志,或者要摧毁对方的意志方可以使得其精神受重压。运用引诱捕捉及挟持控制的言语时,或者提供足够的财物美玉、珍宝奇玩、色彩缤纷的美丽东西来向对方试探;或者考察衡量对方的才能,晓以得失、因势利导来引诱捕捉对方;或者伺机等待,察见大的缝隙出现时才加以挟持控制,这时应该使用抵巇的技巧。

    赏析与点评

    本段详细介绍如何实施飞箝的游说辩论技巧。在施行飞箝之术时,所使用的言辞一定要飞扬激励,才可以达到挟持钳制对方言谈思维的目的。所采用的言辞内容则要飘忽,忽而相同一致,忽而却相异背逆,令人捉摸不定自己的真正意图。但如果这样也达不到目的的话,就要先使用方法把目标人物网罗过来,再以危难、灾祸的谈话内容来使得对方精神受重压,摧毁对方的意志,最终吐露实情,为我所用。在施行飞箝之术时,应该以财宝珍玩、高官厚禄为诱饵。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1]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1] 岨崄:山川险阻。

    译文

    欲要将飞箝之术在国家政治层面上使用,一定要审度对方的权变反应和衡量其办事能力,察见在政治上哪一个国家是强盛,哪一个是衰弱,掌握在地理形势上哪一个国家是土地广阔,哪一个土地狭小,山川险阻的交通往来哪一个国家是容易,哪一个是困难,每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出产和财富有多少,君主在交往上哪一些比较亲近或疏远,君主喜爱什么人、憎恨什么人,君主心情意念上的思虑和希望,审察君主的意向来获知其喜欢或不喜欢什么东西,于是就从其所重视的事情来进行游说,以飞扬激励的言辞来诱导对方透露出其所喜好的事物,然后挟持控制着这个事物来达到目的。

    如果要在国家政治层面上使用飞箝之术的话,首先需要审度对手的权变反应并衡量其办事能力,要做到既知己,又知彼。继而要详细审视国际形势,分析每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山川形势、人民优劣,国家领导人的性格、喜恶、思虑、欲望。建立在这些数据上,再挟持控制对手所重视的事物来进行游说,成功的机会便能大增。

    用之于人则量智慧、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1]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2],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1] 缀:缀,联结。此处解作运用和发挥。

    [2] 空往而实来:使用空洞无物之词来套取对方的实情。

    译文

    要将飞箝之术使用在挟持控制个人上,就要量度对方的智慧和能耐、权衡其才干和能力、评估其声势和影响力,这些都是关键重点。然后采用这些数据作为与对方接触的起点,随着对方说话的内容去灵活发展双方的交谈,再以飞扬激励的言辞来附和对方,以融洽的意念态度来与对方相处,这些就是飞箝之术的运用和发挥。把飞箝之术应用在与人的交谈当中,则可以使用空洞无物之词来套取对方的实情,可以联结游说的言辞而没有错失,并以此来探究对方言辞中的实情。可以挟持控制双方的交谈沿纵向发展,可以挟持控制双方的交谈沿横向发展,可以引导交谈向东西南北任何方向发展,可以引导双方再谈论以前讨论过的事情,可以引导双方的交谈朝破裂的方向发展。但破裂后又能够令交谈恢复,而不失去原来的节奏气氛。

    赏析与点评

    飞箝之术可以使用在挟持控制个人的言谈思考上,也能够应用在游说别人的交谈当中,但是,两者所牵涉的技巧各有不同。使用在挟持控制个人的言谈思考时,关键在预先拿捏对方的个人智慧和能耐、权衡其才干和能力、评估其声势和影响力。如果对方的整体能力和影响力对事情可以产生足够的影响的话,再向对方进行游说时施行飞箝之术。应用在向对方进行游说时,则先以空洞无物之词套取对方心中的实情,然后牢牢掌握主动权,灵活地引导双方的交谈内容和发展方向。

    忤合第六

    本篇导读

    《忤合篇》中的“忤”解作违逆,“合”则是聚集到一起。“忤合”在本篇的意思就是如何选择背叛和投靠。在选择背叛谁和投靠何人时,绝不能基于一时冲动或者是纯靠运气,而是要因应时局的态势和发展方向,预先详细地谋划,再施展飞箝之术,圆滑地使用适当合理的计策,才可以在各种政治形势下纵横驰骋。

    此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圣人在天下趋向合一或者是分崩离析的时候,会观察当时所发生的有关事物的态势和发展方向,预先详细地谋划,等待合适的时机,圆滑地使用适当合理的计策,从而灵活地驾驭世事。

    第二部分解释世间没有恒常高贵的东西,事情也没有恒常固定的发展模式。对于世事,一定要无所不关顾,无所不聆听。如果见到有其他君主办事成功而其背后的计策亦是切合实际的话,便要去和他发展关系,考虑向他投靠。也不要介意背上不好的名声,因为投靠彼方,必然会背离此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三部分指出擅长背弃和投靠,这样做不但不会背上不好的名声,反而是对时局有积极的贡献,更可以以此来追求自己的目的。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但数不胜数,这样做的人还被千古传颂,视为典范。

    凡趋合倍反[1],计有适合,化转环[2]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3]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1] 趋合倍反: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

    [2] 环:圆形的手镯。

    [3] 扬声明名:提高声望和知名度。

    译文

    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要使用适当合理的计策,变化转移计策时要像手环一样圆滑,各自应对不同的情形态势。事情可能会有反复的发展趋势而可相互补充,要因应事情的本质来制定处理方法。所以,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在树立身份和驾驭世事,对百姓施行教化来提高声望和知名度的时候,必定会根据事物汇聚在一起时的结果,观察合适的时机,相关原因所占分量的多少,以这些资料来预先知晓了解事情的本质,使得所施行的计策可以随着事情的发展而改换变化。

    赏析与点评

    纵观天下大势,都是分分合合,后浪不断掩盖前浪。当面对这种情势时,一定要根据事物演变时的规律,观察合适的时机,以圆滑的手段去施行适当合理的计策,才能趁机树立势力,建功立业。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1]。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2]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1] 反忤(wǔ):违逆。

    [2] 量身材能气势:衡量个人的才干、气度、所处形势。

    译文

    世上没有恒常高贵的东西,事情也没有恒常固定的发展模式。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常常注视着事情,无所不关顾,聆听事情时,无所不听。能促使事情成功而计策亦切合实际,就应以此形势为主轴去继续发展。与彼方相契合,但却背离了此方,因为计谋是不可以对彼、此两方都忠实的,所以必定会违逆其中一方。反合此方,就背离彼方;背离此方,就反合彼方,这是忤合之术的本质。把忤合之术在全天下施展,一定要根据全天下的实际情况来运用。把忤合之术在治理邦国时施展,一定要根据邦国的实际情况来运用。把忤合之术在管理家族时施展,一定要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来运用。把忤合之术用在个人身上,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才能、影响力、所处的形势来运用。无论是大的层面或者是小的层面,是进是退,它的使用技巧是一样的。一定要首先谋划考虑,定下计策,然后再以飞箝之术来进行。

    赏析与点评

    世上没有恒常高贵的东西,事情也没有恒常固定的发展模式。所以对世事要无所不关顾,无所不听。当发现有人非常成功而且他的策略是切合实际情况的话,就要和他发展关系,最终考虑向他投靠。这个手段在大至平天下、治理国家,小至管理家族、个人层面都能使用,但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的才能、影响力和认清楚自己身处的形势。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1]五就汤[2],五就桀[3],然后合于汤。吕尚[4]三就文王[5],三入殷[6],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7]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8]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1] 伊尹:商朝名相。名伊,尹是官名。

    [2] 汤:商汤王。商朝第一个君主。

    [3] 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施行暴政,为商汤所灭。

    [4] 吕尚:即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灭商。

    [5] 文王:周文王。周武王的父亲。

    [6] 殷:商朝的首都。

    [7] 达奥:通晓世界奥妙。

    [8] 忤合:背离或投靠。

    译文

    古代擅长背离和投靠的人,是可以协和四海,彻底了解及看清楚诸侯本人、诸侯所身处的令人背离和联合的处境后,施展计策使其变化转换,然后以这个过程来追求自己的目的。所以伊尹五次归顺于商汤,又五次归顺于夏桀,然后才与商汤相契合。吕尚三次归顺周文王,又三次前往商殷为臣,因不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志向,然后才与周文王相契合。这些都是知晓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坚持,所以对自己选择的归依没有疑虑。不是最高才能及品德和通晓这个世界奥妙的人不能治理天下。没有劳费心思苦苦思索,不能弄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尽心去发现真实情况,不能成就名声。才干素质不聪慧的话,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忠厚朴实没有获知真相的本领,就不能知人善任。所以,如何选择背离或投靠,必定要衡度自己的才干、能力、知识、智慧,估量自己的长短处,现在已掌握的和将来可以发展的条件,哪些能力不如别人,这样,就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在各种情形下纵横驰骋。

    赏析与点评

    擅长背弃和投靠,这样做不但不会背上不好的名声,反而是对时局有积极的贡献,更可以以此来追求自己的目的。在历史上,这样做的人不但数不胜数,还被千古传颂,奉为典范。伊尹、吕尚便是其中的最好例子。但是,只有通晓这个世界的奥妙和知道自己的才干、能力、知识、智慧、长短处的人,才有能力这样做。换句话说,如果自己本身是平庸的材料,那就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可能会惹火烧身,得不偿失。

    揣篇第七

    本篇导读

    《揣篇》中的“揣”是估量推测。全篇的主要论点是,在推行治国安民、平定天下的政策之前,一定要首先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详细周密地估量推测各个诸侯所处的国内外情势,这是所有谋略的最重要基础,亦是进行游说前要严格遵守的法则。

    本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古代擅长治理天下的人,必定会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详细周密地估量推测各个诸侯所处的国内外情势。这包括有关国家的一切资料,如君主、大臣、山川形势、政策、国民、出产等等。

    第二部分阐述详细周密地估量推测各个诸侯所处的国内外情势的方法。有关的实情当然最好是从局内人的身上获得。这就要首先掌握局内人的心理情绪,配以谈话技巧,再估量推测他们对有关事物的情感变化,便可以从这些人身上获得真情。

    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无论是谋划国家事务抑或是游说君主,在事前一定要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审察有关人士的感情欲望变化,然后去估量猜测实情。不这样,就无法获知隐瞒藏匿的实情,不会懂得在事情爆发之前采取相应行动。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1]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2],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 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3]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4]?』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

    [1] 揣:估量;推测。

    [2] 饶乏:充沛或缺乏。

    [3] 知睿:知识睿智。

    [4] 孰便:如何察知。

    译文

    古代擅长治理天下的人,必定会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而估量推测各个诸侯所处的国内外情势。量度及权衡天下的政治形势而不详细周密,不能知晓各种势力强弱和分量轻重。估量猜测各个诸侯所处的国情而不详细周密,不能知晓究竟有多少隐瞒藏匿的事情及个中不断的变化。什么叫作量度及权衡天下的政治形势?答案是:“量度国家总体力量的大小,其谋划策略有利于众多国民或者是少数贵族。计算对方有哪些出产和经济能力,估计其国民的人口数量多少、人才充沛或者是缺乏,其国家在各个领域有些什么是充足,什么是不足?辨别出其地理山川形势里哪些是险峻,哪些是平坦,对这个国家有利和有害的影响分别是什么?其谋划考虑有哪些是长处,哪些是短处?君主与哪些朝臣亲近,哪些疏远,哪一个是贤能,哪一个是不肖?身边谋士的知识睿智,哪一个少,哪一个多?观察现时的政治大势如何发展,找出谁是平安大吉,谁处于凶险境地?各个诸侯在亲近什么样的臣子,重用哪一个,不重用哪一个?国民的心里是想去掉什么,留下什么及其中的变化,哪些是安定的因素,哪些会导致危机?国民喜好什么事情,憎恶什么事情?国民想反对和倾覆的事情如何察知?”如果能够知晓以上情况的话,这才叫会量度及权衡天下的政治形势。

    赏析与点评

    欲治国平天下,必先要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和详细周密地估量推测国内外情势。这当中包括有关国家的一切资料及评估,如领导人、高级官员、山川形势、政策长短、人口多少、人才多寡、经济出产、民心向背等等。否则,你不能知道这世界究竟有多少隐瞒藏匿的事情,亦根本无从作出准确的决定和行动。这个原理,在个人层面上也是百分百适用的。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1]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2]。

    [1] 情变于内:情感在内心发生变化。

    [2] 测深揣情:检测深藏的心思和估量猜测实情。

    译文

    估量推测实情的人,必定看准对方处于非常开心兴奋的时候,使用方法令他的欲望膨胀到最高点。当对方心中充满欲望时,就不能够隐瞒实情。必定看准对方处于非常恐惧的时候,使用方法令他的厌恶祸害的情绪膨胀到最高。当对方心中充满厌恶祸害的情绪时,就不能够隐瞒实情,情感欲望变化波动时就会产生过失。当感觉对方情绪波动但察知不到其内心的变化时,就暂且放低对方,不与对方交谈,改为向和对方关系密切的人查问,以获知对方情感依托的根据。当对方情感在内心发生变化,就会有相关的外在形态显露。所以,必定能从对方经常可以看得出的情感变化中,来获知其隐瞒的实情,这就是所说的检测深藏的心思和估量猜测实情的方法。

    赏析与点评

    如何详细周密地获悉有用的讯息?最简单而准确的方法就是从局内人的口中获得。但要从这些人身上获得真实情况,就要首先掌握他们的心理情绪,然后趁他们感觉非常开心兴奋或极度恐惧的时候,运用谈话技巧,无限量地放大他们的兴奋或恐惧感觉,再从他们的口中或情感变化中估量猜测到实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1]。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2],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3]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1] 其数一也: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2] 谋之大本:谋略中最重要的基础。

    [3] 蜎:蚊子的幼虫。

    译文

    所以谋划国家事务的人,就应当审察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游说君主的人,就应当审察如何估量猜测实情。谋划考虑对方感情欲望变化的技巧,必定出于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可以对高贵或低贱的人使用;可以在重要或普通的事情中使用;可以在为对方带来利益或祸害时使用;可以在促成或败坏事情时使用,其中的计算都是一样的。所以,虽然拥有古圣君王的法则、圣人一样的智慧谋略,没有审察如何去估量推测实情,隐瞒藏匿的实情就无法获知。这是谋略的最重要基础,亦是进行游说的法则。人经常有事情藏匿在心中,有关的人却不懂得在事情爆发之前采取相应行动,因为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情。所以说:“估量推测实情是最难掌握的,因为,所有与对方的言谈都需要在掌握时局变化,及要与自己的谋略考虑有关的基础上进行。”故此,就算观察昆虫怎样在空中飞行或在陆地上蠕动,无不存在有量度利害,可以使所处理的事情得到好处的考虑。事情产生变化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细微的趋势。这种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辞或文章,而后才能进行游说应用。

    赏析与点评

    事情产生变化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细微的趋势,通过观察分析这种趋势,便能推测实情。所以,无论是谋划国家事务抑或是游说君主,在事前一定要量度天下的政治形势,审察有关人士的感情欲望变化。不这样,就无法获知隐瞒藏匿的实情,不会懂得在事情爆发之前采取相应行动。此种方法,可以对高贵或低贱的人使用,可以在重要或普通的事情中使用;可以在为对方带来利益或祸害时使用;可以在促成或败坏事情时使用,这是因为,其中所牵涉的计算道理都是一样的。

    摩篇第八

    本篇导读

    《摩篇》中的“摩”,解作接近并体察对方。本篇指出,接近并体察对方,是为了要探知了解对方的言行态度,然后加以估量推测。这样便可以从中察觉到一些相关的实情,再以此暗中谋划和安排,把事情办好。要注意的是,接近并体察对方的时候,必须要应其性格而灵活发挥,做到彼此情意相投。除此之外,更要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适当的时机,方能成功。

    此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接近并体察对方,方有机会探知并了解他的言行态度,加以估量推测。使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首先附和对方,待对方有所反应时,却又稍微抵制其欲望,使对方内心感情发生矛盾变化,影响其言行态度。这样的话,什么实情都可以探测到。

    第二部分介绍,善于接近并体察的人,亦善于在事情的背后暗中谋划,经常能在没有斗争、不耗费资源的情形下取得成功的结果。

    第三部分指出,接近并体察对方,可以运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十种方法。不过,这十种方法一定要灵活混合使用,方能成功。

    第四部分解释在接近并体察对方时,如果要令对方愿意听进去游说的言辞,首先必定要做到彼此之间没有缝隙。同时,更要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适当的时机,方能成功。

    摩[1]之,符[2]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3],隐貌逃情[4],而人不知,故成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1] 摩:接近并体察。

    [2] 符:探知并了解言行态度。

    [3] 塞窌匿端:窌,地窖。全句解作堵塞地窖,隐匿端倪。

    [4] 隐貌逃情:隐藏面貌,遮瞒感情。

    译文

    接近并体察对方,是要探知了解他的言行态度。内心情感变化而表露出来的言行态度,则是估量推测的主要对象。使用接近并体察的方法时要遵循正确的规律,这样的话,所使用的规律会是隐蔽而难以察觉的。稍微接近对方并体察他心中所想的欲望,继而对其进行测试以探究当中内情,其内心情感变化必会表现为相应的言行态度。当对方流露出相应的言行态度时,则必定可以从中察觉到一些相关的情形。这时,便要稍微抵制对方的欲望,这就好像是把地窖堵塞一样地去隐匿端倪,可以隐藏原来面貌和遮瞒真实感情,令别人无从知晓,所以能够成就事情而没有什么后患。一方面接近并体察对方,另一方面则探知了解其言行态度。两者互相呼应,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赏析与点评

    如果想探知实情,第一步是要去接近并体察当事人,方有机会探知并了解他的言行态度,而加以估量推测。接近并体察对方时,一定要首先附和对方的欲望,然后再稍微提出异议。这样的话,对方内心感情便会受到冲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言行态度,暴露其心中的实情。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1]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2]、不费[3],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1] 主事:谋划进行的事情。

    [2] 不争:没有战争。

    [3] 不费:不耗费资源。

    译文

    古代善于接近并体察对方的人,如同坐在深潭旁边操控着钓竿,把饵投下,一定会把鱼钓到啊。所以说,所主导的事情日渐成功而别人却毫不知晓;主导的战事日渐获得胜利而别人却不感到恐惧。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善于在背后暗中谋划,所以称为神,但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成功结果,所以称为明。所谓谋划进行的事情日渐成功,就会积聚国民都喜欢的效果,而国民在安享这些效果时,却不知这些有利的效果是如何产生的;那些积累起来的好事情,国民都会说出来,但却不懂得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好事情出现,而天下的人都把这些善于接近并体会对方的人比若神明。主导军事而常常取得胜利的人,经常能在没有战斗、不耗费资源的情形下去进行战争,而国民不用知晓为什么去服从,不用知晓有什么要去畏惧,而天下的人都把这些善于接近并体察对方的人比若神明。

    赏析与点评

    善于接近并体察的人,亦善于在事情的背后暗中谋划,经常能在没有斗争、不耗费资源的情形下产生成功的结果。这里更加指出,国民不用,也不会知道这些成功是如何达至的,因此没有烦恼或畏惧,但却都会乐于享受这些成功的结果。因此,国民都会把这些善于接近并体察的人奉若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1],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2]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

    [1] 名:注重扬名。

    [2] 发:发扬名声。

    译文

    接近并体察对方,可以运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方法。对方性格平和的话,就采用平静的言行去接近并体察对方;对方性格方正的话,就采用直率的言行去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欢喜乐观的话,就令对方喜悦,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容易发怒的话,就使对方激动,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注重扬名的话,就发扬对方的名声,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喜欢行动办事的话,就令对方的行动有所成,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清廉的话,就采用廉洁的言辞去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是守信用的话,就把对方放在大众都看到听到的明显位置,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感觉自己处于比起其他人有利的位置,就采用请求的言辞去接近并体察;对方自觉卑微的话,就予以谄媚,然后接近并体察。然而,看上去是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才晓得使用的这些技巧,其实很多人都懂得,但他们没有一个成功,因为他们用之不得其法。所以谋划事情没有比做到周详细密更困难,进行游说没有比事先已听取了有关事情的全部情况更困难,办事情没有比一定会办成功的信心更困难,有了这三样东西,然后才能够成功接近并体会对方,获知对方的心思。

    赏析与点评

    接近并体察对方时,除了要把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十种方法灵活使用外,更需要事先谋划周详细密、完全了解有关实情、心里充满成功的信心,方能准确地获知对方的心思。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1]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2]。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3]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1] 薪:用来煮食的干柴草。

    [2] 濡:浸润。

    [3] 几者:几,通机。几者,通晓隐微,见机行事的人。

    译文

    所以谋划事情必须先做到周详细密,必须选择可以与对方沟通的东西和方法来进行游说。要结交就要做到彼此之间没有缝隙。事情若要成功,所采取的行动必定要与正确的处理方法吻合,所以说,要同时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适当的时机,方能成功。进行游说时要对方愿意听进去,必定要大家情意相合。所以说,大家情意相合,对方才会听从所提出来的计策。这是因为事物都会归一到自己的种类,比如抱着柴薪向火靠近,干燥的部分会先燃烧起来;倒水在平地上,本来已经是湿的地方会先浸起来。这是同一类的事物会互相有感应,对于情势来说,更加是这样。同样的,内心的思维意欲和其从外面接近并体察到事物的反应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使用类似的事物来接近体察,岂有不互相感应?依据对方的意欲来接近体察,哪会不被听从采纳呢?所以说,这是一种只能自己单独施行的方法。能够通晓隐微,见机行事的人不会急于采取行动,而成功了亦不会居功自恃,把这些行为坚持不懈地实行,就会成就功业。

    赏析与点评

    在接近并体察对方时,为了让对方能听得进去游说的言辞,首先必定要做到彼此之间情意相合,没有缝隙。更要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适当的时机。另外,要能够通晓隐微,见机行事,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就算成功了亦不会居功自恃。这样做方能成就功业。

    权篇第九

    本篇导读

    《权篇》中的“权”,解作量权。量,即是根据所称的物体轻重而变换砝码;权,即是秤所用的砝码。在本篇,量权引申为在游说时,必须随着不同的情况而选择适当的说服方式。

    此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游说的本质就是拿自己的计策去劝说别人。而游说所牵涉的言语技巧又非常多,首先应当了解这些言语技巧的本质和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什么技巧,这样就可以应不同的情况来灵活发挥。

    第二部分强调,口是表达感情心意的关键器官,非常重要,但却不能单独运用,一定要和耳目一起调和配合,方能应情况而选择适当的说服方式。同样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游说事物,并在事前加以了解,方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的长处。

    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人的言辞可以分为五大类,一定要加以了解研究,使自己精通于这些言辞的奥妙。而在进行游说时则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哪一种言辞有利于发挥就使用哪一种。另外,人也是依据其性格和能力而分成不同类别的,不同类别的人就要沿着不同的主旨去与其交谈。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1];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2],明之也;明之者,符验[3]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4]也。佞言[5]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宜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6]者,反也。

    [1] 利辞:巧辩的言论。

    [2] 成义:有意义的言论。

    [3] 符验:符合应验事实。

    [4] 钓几:引诱对方以等待机会。

    [5] 佞言:花言巧语。

    [6] 窒非:责备非议自己的人。

    译文

    游说,就是劝说别人;劝说,就是以计策资助别人。修饰言辞,就是假借言辞技巧;假借言辞技巧,就是把事物的利害强调或淡化。应辩对答,是巧辩的言论;巧辩的言论,是轻率的言论。有意义的言论,能阐明真伪;能阐明真伪,是符合应验事实的。指责的话,是反对的言论;反对的言论,是引诱并等待对方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感情想法,从而找到机会。花言巧语,是用巴结奉承的话语以表现忠诚;谄媚讨好,是用繁复吹嘘的话语以表现智慧;平实言辞,是用果决的话语以表现勇气;忧戚言辞,是用进献权谋以获得信任;巧饰言辞,是自己不足但反而指责别人以争取胜利。预先猜测对方意思来说话,奉承他的欲望,这是谄媚;把繁复吹嘘的话语说成是道理,这是虚伪的广博;选择性地把一些策略当作计谋去进献,这是权变;大刀阔斧地舍弃不适宜的事物,这是决断;自己理据不够却去责备非议他人,这是反客为主。

    赏析与点评

    游说的本质就是拿自己的计策去劝说别人。而游说所牵涉的言语技巧非常之多,所以应当首先了解言语技巧的本质和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什么技巧。这样不单可以应不同的情况来灵活发挥,达成自己的目的,更能在对方企图施展这种技巧时将其识破,不受对方影响。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