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难经校注最新章节!

    三十七難

    提要:本難討論兩個問題:一、説明七竅各與五臟相通,七竅功能正常與否,關鍵在於與其相通之臟氣和與不和。二、經脈的氣血運行,根源於臟腑。臟腑受邪,使經脈氣血不和,隂陽之氣太盛而不相榮,則爲難治的關格之證。

    三十七難曰:五藏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

    然,五藏者,當上關於七竅也〔1〕。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白黑〔2〕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五藏不和,則七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爲癰。

    〔1〕 當上關於七竅也 “七”原作“九”。《靈樞·脈度》作“常内閲於上七竅也”。《集注》楊注:“七竅者,五藏之門户。”是楊(楊玄操或楊康候)所據本亦作“七”。按,既云“上關”,則當指頭面七竅。下文所舉亦均係上竅,可證。作“七”爲是。據改。下“七竅”同。

    〔2〕 白黑 即五色之意。《淮南子·修務訓》:“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晝夜,分白黑。”

    邪在六府,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藏,則隂脈不和;隂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隂脈盛矣。隂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1〕也,故曰關〔2〕;陽氣太盛,則隂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2〕。隂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3〕。

    〔1〕 不得相營 《句解》無“相”字,下兩句同此。

    〔2〕 故曰關 故曰格 原“關”“格”兩字倒。《素問·六節藏象論》、《靈樞·終始》、《靈樞·禁服》等并以陽盛極爲“格”,隂盛極爲“關”,合於醫理。徐大椿曰:“此篇自首至此,皆《靈·脈度篇》文,而止易數字,既無發明,又將關格二字隂陽倒置,開千古之疑案,不知傳寫之,抑真越人之擅易經文也。”今乙正。

    〔3〕 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句解》無。

    經言氣獨行於五藏,不營於六府者,何也?

    然,氣之所〔1〕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隂脈營於五藏,陽脈營於六府〔2〕,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3〕不覆溢。人氣内温於藏府,外濡於腠理。

    〔1〕 所 《集覽》本無。

    〔2〕 府 《集覽》本此下有“隂陽相貫”四字。

    〔3〕 其 《集覽》本作“而”。

    按語:一、孔竅與五臟的對應關係,亦爲藏象學説的内容,反映了中醫學的整體觀點。

    二、本難關格之概念,與本書三難之“關格”意義不同。此處所論是指隂陽氣太盛不得相營,三難則言脈。

    三十八難

    提要:本難討論“藏有五”“府有六”的問題。指出三焦主持諸氣,和有名而無形的功能特點。

    三十八難曰:藏唯〔1〕有五,府獨有六者,何也?

    然,所以府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别〔2〕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1〕 唯 獨也。亦作“惟”。《廣雅·釋詁三上》:“唯,獨也。”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惟,獨也。或作唯。”

    〔2〕 别 此下疑脱“使”字。本書六十六難云:“三焦者,原氣之别使也。”參閲六十六難注。

    按語:關於三焦問題,可參閲六十六難按語,及八難、二十五難、三十一難、三十九難、六十二難、六十六難等原文。

    三十九難

    提要:本難承上文臟惟有五,腑獨有六之説,繼續討論腑有五,臟有六的問題。指出腎有兩臟,故五臟亦即六臟。三焦不同於其他五腑,它不屬於五臟,所以六腑實爲五腑。

    三十九難曰:經言府有五,藏有六者,何也?

    然:六府者,正〔1〕有五府也。然五藏亦有六藏〔2〕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爲腎,右爲命門。命門者,謂〔3〕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

    府有五者,何也?

    然,五藏各一府,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屬於五藏,故言府有五焉。

    〔1〕 正 《評林》、《圖注》、《闡注》本并作“止”。按,“正”猶“止”。《詩·終風》:“見侮慢而不能正也。”毛傳:“正猶止也。”《論語·述而》:“正唯弟子不能勞也。”“正”亦解作“止”,即“僅”“只”之意

    〔2〕 藏 《太素·本輸》楊注引《八十一難》無。

    〔3〕 謂 《本義》本無。

    按語:本難以腎臟分爲左腎、右命門,而使五臟成爲六臟。内容與三十六難重複。以三焦不屬於五臟,可不列於六腑之中,其精神與三十八難基本一致。可參閲。

    四十難

    提要:本難以五行理論解釋鼻知香臭與耳能聞聲的問題。

    四十難曰:經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鼻者,肺之候〔1〕,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巳〔2〕,巳者南方火也。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2〕,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1〕 候 《説文·人部》:“候,伺望也。”作名詞解,引申爲監望敵情之哨所。《後漢書·光武帝紀》:“築亭候”。李賢注:“亭候,伺候望敵之所。”此處指人身孔竅,是伺望五臟活動外在表現之所。故亦稱“外候”。

    〔2〕 金生於巳 水生於申 《句解》李駉注云:“金長生在巳,水長生在申。”《難經經釋》徐大椿曰:“此以五行長生之法推之也。木長生於亥,火長生於寅,金長生於巳,水長生於申。以其相生,故互相爲用也。”這是五行學説中金生水、水生木……之外的又一種相生規律。金生於巳,水生於申,木生於亥,火生於寅。均爲隔四相生。故或稱“五行長生”。内容見《淮南子·天文訓》。該文云:“金生於巳,壯於酉,死於丑,三辰皆水也。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金也。故五勝,生一,壯五,終九。”據此,説明如下:將十二地支按東南西北順次排列,每隔四支(辰)即第一、第五、第九位,屬五行中同一行。故巳酉丑屬金,申子辰屬水,亥卯未屬木,寅午戍屬火,按生一、壯五、終九的規律,金的第一位爲已一,故金生於已。第五位爲酉五,酉是西方金的本位,故壯於酉。第九位爲丑九,故終於丑。同理,水的第一位爲申(一),故水生於申。第五位爲子(五),子是水的本位,故壯於子。第九位爲辰(九),故終於辰。餘依此類推。見下圖:

    按語:關於五臟與五色、五臭、五味、五聲、五液的特殊聯系,已於三十四難作了詳細論述。本難提出五臟對色、臭、味、聲、液五者又各有專主,兩者可相互補充。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的理論,在四十九難亦有應用。均可參閲。

    四十一難

    提要:本難以肝與東方春、木的相應關係,對人體肝獨有兩葉的問題,進行解釋。

    四十一難曰:肝獨有兩葉,以〔1〕何應也?

    然,肝者東方木也,木者春也。萬物始生,其尚幼小,意無所親〔2〕,去太隂尚近,離太陽不遠〔3〕,猶有兩心〔4〕,故有兩葉,亦應木葉也。

    〔1〕 以 通“與”。《經傳釋詞》卷一:“廣雅曰:以,與也。《詩經·大雅·皇矣》: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馬瑞辰《通釋》:“以、與,古通用,聲以色,猶云聲與色也,夏以革,猶云夏與革也。”

    〔2〕 親 《廣雅·釋詁三上》:“親,近也。”

    〔3〕 去太隂尚近,離太陽不遠 “太隂”,在此指冬季。“太陽”,在此指夏季。意即肝木應春,春季介於冬、夏兩季之間。

    〔4〕 猶有兩心 言春季既有冬季之寒意,又漸見夏季之温暖,未離乎隂,復漸於陽,故猶有兩心。丁德用曰:“猶有兩心者,爲離太陽,戀太隂,有此離戀,故言兩心也。”

    按語:對“太隂”“太陽”的解釋,有多種意見。如:一、指冬季、夏季。二、指七月、六月。三、指手太陰經、手太陽經。四、指脾與膀胱。五、指腎與心。六、指脾與腎等。從原文分析,所問是肝獨有兩葉與何者相應的問題。答語以草木甲坼之初,萌生兩葉等自然現象,以與肝有兩葉相比擬。則太隂太陽當指季節爲是。正如滑壽所云:“隆冬爲隂之極,首夏爲陽之盛,謂之太隂太陽,無不可也。”

    四十二難

    提要:本難論述人體五臟和從口腔至肛門整個消化道的解剖部位、形態、大小、長度、重量、容量、内容物等,指出神、魂、魄、意、志等分藏於五臟,説明五臟與精神意識的密切關係。

    四十二難曰:人腸胃長短,受水穀多少,各幾何?

    然,胃大〔1〕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横屈〔2〕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常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3〕,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4〕。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5〕,長二丈一尺〔6〕,受穀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7〕,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8〕,合受水穀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9〕,此腸胃長短,受水穀之數也。

    肝重四斤〔10〕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血,温五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11〕,凡八葉,主藏魄。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12〕,主藏志。

    膽在肝之短葉間〔13〕,重三兩三銖〔14〕,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二兩〔15〕,紆〔16〕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盛穀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3〕,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17〕,盛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大腸重二斤〔18〕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19〕,當齊右迴〔20〕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

    口廣二寸半,唇至齒長九分,齒以〔21〕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22〕,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九節。肛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