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难经校注最新章节!

    二十八難

    提要:本難論述奇經八脈的起止及其循行的路線。指出奇經猶如湖澤蓄洪引流,對十二經脈氣血的盛衰起調節的作用。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1〕也?

    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2〕,並於脊裏,上至風府〔3〕,入屬於腦〔4〕。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5〕,以上毛際〔6〕,循腹裏,上關元〔7〕至咽喉〔8〕。衝脈者,起於氣衝〔9〕,並足陽明〔10〕之經,夾齊上行,至胸中而散也。帶脈者,起於季脇〔11〕,廻身一周。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12〕。隂蹻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13〕,交貫〔14〕衝脈。陽維、隂維者,維絡於身,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15〕。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隂維起於諸隂交也〔16〕。比於〔17〕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18〕,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射之也〔19〕。

    〔1〕 何起何繼 《句解》“起”作“始”。《脈經》卷二第四“繼”作“繄”。孫鼎宜曰:“繼疑當作止。”

    〔2〕 下極之俞 有兩説:一説指尾閭下端之長强穴。如《集注》楊曰:“下極者,長强也。”一説指前後隂間之會隂穴或該部深處。如滑夀云:“由會隂歷長强。”加藤宗博云:“下極之俞,即兩隂間深處。”(《盧經裒腋》)按,原文未明言穴位名稱,而長强穴與會隂穴的深部,基本在同一部位。

    〔3〕 並於脊裏,上至風府 《脈經》卷二第四“裏”下有“循背”二字。《太素·督脈》楊注引《八十一難》作“並脊上行,至風府。爲陽脈之聚。”“風府”穴名,屬督脈經,在項後正中線入髮際一寸凹陷中。

    〔4〕 入屬於腦 《佚存》、《集覽》本“入”下并無“屬”字。《脈經》、《太素》楊注引并無“入屬於腦”四字。《甲乙》卷二第二引《難經》“腦”下有“上巔循額至鼻柱,陽脈之海也。”十二字。

    〔5〕 起於中極之下 《太素·任脈》楊注引吕廣所注《八十一難》有兩種不同内容。其一 “起於中極之下”同皇甫謐録《素問》經文,亦與本經同。其二云:“任脈起於胞門子户,俠齊上行,至胸中。”可見吕廣所注《八十一難》在當時已有不同傳本。楊上善云:“但中極之下,即是胞門子户。是則任脈起處同也。”“中極”穴名。在腹正中線臍下四寸。中極之下,當即胞門子户所在之處。

    〔6〕 以上毛際 《集覽》本“上”下有“至”字。

    〔7〕 關元 穴名,屬任脈經,在腹正中線臍下三寸。

    〔8〕 咽喉 原作“喉咽”。《集覽》本作“咽喉”。《集注》丁德用及虞庶注并作“至咽喉”。是丁、虞所據本亦作“咽喉”。《太素·任脈》楊注引吕廣所注《八十一難》本,一本作“至咽喉”,一本作“至胸中”。按任脈自下而上,“胸中”在下,“咽喉”在上。“至”爲終之意。故當以“至咽喉”爲是。今乙正。

    〔9〕 衝脈者起於氣衝 《太素·衝脈》楊注引吕廣所注《八十一難》“衝脈”二十三字作“衝脈起於關元,隨腹裏直上,至咽喉中”。“氣衝”穴名,一名氣街,屬足陽明胃經。在腹正中線旁開二寸腹股溝中與恥骨聯合上緣水平線交點動脈處。

    〔10〕 足陽明 《甲乙》卷二第二作“足少隂”。

    〔11〕 脇 《脈經》卷二第四作“肋”。

    〔12〕 風池 穴名,屬足少陽膽經,在項後枕骨下兩側凹陷處。

    〔13〕 至咽喉 《甲乙》卷二第二引《難經》作“入喉嚨”

    〔14〕 貫 《太素·隂陽喬脈》楊注引作“灌”。

    〔15〕 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 《太素·隂陽維脈》楊注引“環”作“還”,“灌溉”作“溉灌”,無“者也”二字。《脈經》卷二第四、《甲乙》卷二第二引“灌溉”作“溉灌”,無“諸經者”三字。“畜”通“蓄”。《易·小畜》“畜”釋文本又作“蓄”。《廣雅·釋詁三》:“蓄,聚也。”

    〔16〕 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隂維起於諸隂交也 《太素》楊注引“故陽維”十七字作“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則諸陽脈會也。隂維起於諸隂之交,則三隂交也。”按,“則諸陽脈會也”“則三隂交也”兩句,疑是楊氏注文。

    〔17〕 比於 《句解》無。

    〔18〕 入於八脈而不環周 《太素·隂陽維脈》楊注引 “入於”作“溢入”,“環周”作“還也”。

    〔19〕 砭射之也 “砭”古代用作針刺及外科醫療工具之石針、石片,稱爲“砭石”。《説文·矢部》:“(射),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射”引伸爲砭石刺入人身之俞穴。

    按語:關於奇經八脈的起止及循行部位,本難與《内經》略有出入。但本難所述内容簡明而齊全,後世多宗此。

    二十九難

    提要:本難討論奇經八脈的病變和主要證候。這些病變與證候,大多與各該經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有關。

    二十九難曰:奇經之爲病何如?

    然,陽維維於陽,隂維維於隂〔1〕,隂陽不能自〔2〕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3〕。陽维爲病苦寒熱,隂維爲病苦心痛〔4〕隂蹻爲病,陽緩而隂急。陽蹻爲病,隂緩而陽急。衝之爲病,逆氣而裏急。督之爲病,脊强而厥。任之爲病,其内苦結。男子爲七疝〔5〕,女子爲瘕聚〔6〕。帶之爲病,腹滿〔7〕腰溶溶若坐水中〔8〕。此奇經八脈之爲病也。

    〔1〕 陽維維於陽,隂維維於隂 《太素·隂陽维脈》楊注引《八十一難》“陽”下有“綱維諸陽之脈也”,“隂”下有“綱維諸隂之脈也”。按,兩句疑爲楊氏注文。

    〔2〕 自 《句解》、《脈經》卷二第四、《甲乙》卷二第二引《難經》、《太素》楊注引并無。

    〔3〕 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甲乙》引《難經》無此十二字。《太素》楊注引“志”下無“溶溶”二字,“自”下無“收”字。“悵”作“倀”。按“悵”“倀”并通。“悵然”,神思恍惚貌。吕廣注:“悵然者……善忘恍惚也。”“溶溶”,倦怠乏力貌。滑夀注曰:“溶溶,無力貌。”

    〔4〕 陽維爲病苦寒熱,隂維爲病苦心痛 “陽維”十四字原在“腰溶溶若坐水中”下,文義不貫,當係錯簡。今據《脈經》移此。滑夀云:“陽維爲病苦寒熱,隂維爲病苦心痛,諸本皆在腰溶溶若水中下,謝氏移置溶溶不能自收持下,文理順從,必有所考而然,今從之。”

    〔5〕 七疝 “疝”病名。《素問·骨空論》有七疝之稱,但未明確七疝的具體名稱。其他散見於各篇,有“衝疝”、“狐疝”、“疝”、“風瘕疝”、“?疝”、“癃疝”、“心疝”、“肺疝”、“疝瘕”、“厥疝”等。《諸病源候論·疝病》:“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狼疝。”

    〔6〕 瘕聚 指腹部氣聚成塊的一類病症。

    〔7〕 腹滿 《脈經》卷二第四“腹”上有“苦”字。

    〔8〕 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 《甲乙》卷二引作“腰腹縱容,如囊水之狀”。“溶溶”,寬緩貌。吕廣注曰:“帶脈者,廻帶人之身體,病則其腹緩,故令腰溶溶也。”

    按語:奇經之病除與循行部位有關外,亦與其生理功能不可分割。如陽維爲綱維諸陽之脈。陽主表,故其爲病苦寒熱。隂維爲綱維諸隂之脈,隂主裏,故其爲病苦心痛。兩蹻脈之病與肢體筋肉之緩急有關等。但奇經之病,不止於此。如《靈樞·大惑論》有陽蹻隂蹻與睡眠的關係。《素問·上古天真論》有“任脈虚,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靈樞·五音五味》有“衝任之脈,不榮口唇,故鬚不生焉……其衝任不盛,宗筋不成”等有關男女生殖生育方面的病變。這些内容,對後世婦科方面有重要指導意義。可參閲。

    三十難

    提要:本難討論榮衛的生成及循行。榮衛通過經脈,循環布敷於全身,榮行脈中,衛行脈外,隂陽相貫,周流不息。

    三十難曰:榮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

    然,經言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乃傳與五藏六府,五藏六府皆受於氣,其清者爲榮,濁者爲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榮周不息,五十而復大會,隂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知榮衛相隨〔1〕也。

    〔1〕 隨 《句解》作“從”。

    三十一難

    提要:本難敍述三焦的部位及其功能。上焦主納食,中焦主腐熟,下焦主排出。三焦謂水穀之通路,氣之所終始。同時提出主治三焦病變的穴位名稱和部位。

    三十一難曰:三焦者何禀,何主〔1〕?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2〕?可曉以不?

    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齊旁。下焦者,在齊下〔3〕,當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濁,主出而不内,以傳導也〔4〕,其治在齊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5〕一本曰衝〔6〕。

    〔1〕 主 原作“生”。據下文答辭“主内而不出”、“主腐熟水穀”、“主出而不内”,以作“主”爲是。“生”“主”形近而。今改正。

    〔2〕 許 處所。《經傳釋詞》卷四引李善《文選注》曰:“許,猶所也。”又曰:“許、所聲近而義同。”

    〔3〕 在齊下 原缺。《集覽》、《評林》、《俗解》、《圖注》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正義引《八十一難》、《太素·經脈之一》楊注引《八十一難》、《太醫局諸科程文》卷二墨義第二道引《難經》等此下並有“在齊下”三字。律以上文“在心下”、“在胃中脘”句文例,應有“在齊下”三字。今據諸本補。“齊”通“臍”。

    〔4〕 主出而不内,以傳導也 《本義》、《集覽》本“導”并作“道”。按“導”、“道”通。《傷寒明理論》卷一少腹滿第十七引《難經》無此九字。

    〔5〕 其府在氣街 《集覽》本“街”作“衝”。“府”,氣聚之處。《素問·脈要精微論》王冰注:“府,聚也。”

    〔6〕 一本曰衝 此四字原爲正文。《句解》“曰”作“云”。《本義》此四字作爲小字注。“曰”作“作”。《集覽》本無“一本”四字。《集註》楊曰:“一本曰衝,此非扁鵲之語,蓋吕氏再録之言,於義不可用也。”今從《本義》改爲小字注。

    按語:一、關於三焦的問題,詳見第六十六難按語。

    二、關於三焦“其府在氣街” 一句,滑壽認爲“疑錯簡或衍”,其理由是“三焦自屬諸府,其經爲手少陽,與手心主配,且各有所治,不應又有府也。”按,滑氏此説不可從。蓋此“府”字是氣聚的意思。並非六府之府。如徐大椿曰:“府,猶舍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