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佛学研究十八篇最新章节!

    《增一阿含经》五十卷[1]

    苻秦兜佉勒[2]国沙门昙摩难提等译《中阿含经》六十卷

    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等译《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杂阿含经》五十卷[3]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1] 明藏本作“五十卷”,丽藏本作“五十一卷”。

    [2] 原误作“佶”,今改正。

    [3] 原误作“五十五卷”,今改正。

    一、《阿含》与五百结集

    阿含,亦作阿笈摩,亦作阿含暮,译言“法归”,谓万法所归趣也(《长阿含经》序)。亦言“无比法”,谓法之最上者也(《翻译名义集》四),亦言“教”,亦言“传”,谓展转传来以法相教授也(《一切经音义》二十四)。本为佛经总名(吉藏《法华论疏》云“阿含”名通大小。《四阿含》等为小,《涅槃》称“方等阿含”,此即大也),今但以施诸小乘焉。

    吾研究佛经成立之历史,拟拈出四个观念以为前提。

    一、凡佛经皆非佛在世时所有,无论何乘何部之经,皆佛灭后佛徒所追述,其最初出者在佛灭后数月间,其最晚出者在佛灭五百年以后。

    二、佛经之追述,有由团体公开结集者,有由个人私著者,前者成立之历史可以确考,后者无从确考。

    三、佛经有用单行本形式者,有用丛书形式者,现存之十数部大经,皆丛书也。而此种丛书,性质复分为二,有在一时代编纂完成者,有历若干年增补附益而始完成者。

    四、凡佛经最初皆无写本,惟恃暗诵。写本殆起于佛灭数百年后,随教所被,各以其国土之语写焉。质言之,则凡佛经皆翻译文学也。

    《四阿含》者,则佛灭后第四个月,由团体公开结集一时编纂完成之四种丛书,历若干年后,始用数种文字先后写出者也。此次结集,即历史上最有名之“五百结集”。其情节具见于《四分律藏》(卷五十四)、《弥沙塞五分律》(卷三十)、《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善见律》(卷一)等书。今杂采略述如下:

    佛以二月十五日平旦,在俱尸那入灭。时大弟子大迦叶方在叶波国,闻变而归,既葬佛后,默自思惟,宜集法藏,使正法住世,利益众生。乃请阿阇世王为檀越,于王舍城外之毕波罗窟(亦名七叶岩)以六月二十七日开始结集,参与斯会者五百人。迦叶为上首,先命优婆离结集毗尼(亦作毗奈耶),此云律藏,所集者,则今之《八十诵律》是也。次命阿难结集修多罗(亦作素怛缆),此云经藏,亦云法藏,所集者则此诸《阿含》是也。

    阿难,佛之徒弟,为佛侍者二十五年,佛尝称其多闻第一,殆记性最强之人也。故结集经藏之大任,众以属之。结集时用极庄重之仪式、极复杂之程序,以求征信。阿难登高座,手捉象牙装扇,迦叶问:“法藏中《梵网经》何处说耶?”(案:即今《长阿含》中之《梵动经》,非单行本之大乘《梵网戒经》也)阿难答:“王舍城那兰驮二国中间王庵罗絺屋中说。”“因[1]谁而起?”“因修悲夜波利婆阇迦及婆罗门陀多二人而起。”如是问答本起因缘后,阿难乃诵出佛所说,首唱言“如是我闻”。诵已,五百罗汉印可之。如是次第诵他经,一切诵已,遂泐为定本,此《阿含》之由来也。

    何故将《阿含》结集为四耶?《增一》(卷一)序品云:“时阿难说经无量,谁能备具为一聚?或有一法义亦深,难持难诵不可忆,我今当集此法义,一一相从不失绪。”据此则似阿难既将诸经诵出后,虑其散漫难记忆,于是谋集为“一聚”,以丛书的格式总持之。序品又云:“契经今当分四段,先名《增一》,二名《中》,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此论四种次序,《分别功德论》(卷上)释之云:“分四段者,文义混杂。宜当以事理相认,大小相次。以一为本,次至十,一、二、三,随事增上,故名增一。中者,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事处中适也。长者,说久远事,历劫不绝。杂者,诸经断结,难诵难忆,事多杂碎,喜令人忘。”《弥沙塞五分律》云:“迦叶问一切修多罗已,僧中唱言:此是长经,今集为一部,名《长阿含》。此是不长不短,今集为一部,名《中阿含》。此是为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说,今集为一部,名《杂阿含》。此是从一法增至十一法,今集为一部,名《增一阿含》。”据此则四部分类命名之意,不过因文字之长短,略为区分,无甚义例。《法华玄义》(卷十)云:“《增一》,明人天因果。《中》,明真寂深义。《杂》,明诸禅定。《长》,破外道。”此说不免杜撰。《四阿含》虽云将诸经加以组织,然此种论理的分类法,似尚非当时所有,以今译本细按之,亦不能谓某种专明某义也。

    数何以限于四,或言仿《四吠陀》,此殆近之。但据《善见律》,则尚有《屈陀迦阿含》一种,是不止四矣。今锡兰岛所传巴利文《阿含》,确有五部,其第五部正名《屈陀迦》,然不过将《四含》之文摘要分类编辑(橘惠胜《印度佛教思想史》一二七页),恐非原本。吾窃疑此《屈陀迦》与大乘经典有关系,语在次篇。

    [1] 原误作“国”,今改正。

    二、《阿含》在彼土之传授

    《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有一事,甚可发噱,今节引之:

    “阿难游行,至一竹林,闻有比丘诵《法句》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语比丘:此非佛语,汝今当听我演(原文):‘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案此偈即出《阿含》中,在何部何卷,顷偶忘,待检)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言多错谬,不可信矣。汝今但当如前而诵。’”

    佛经以专恃暗诵、不著竹帛之故,所传意义,展转变迁,固意中事。乃至阿难在世时,已有此失。且虽以耆宿硕学如阿难者,犹不能矫正,此孟子所以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叹也。不惟转变而已,且最易遗失。《分别功德论》(卷上)云:

    “《增一阿含》本有百事,阿难以授优多罗,出经后十二年,阿难便般涅槃。其后诸比丘各习坐禅,遂废讽诵,由是此经失九十事。外国法师徒相传,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时所传者,尽十一事而已。自尔相承,正有今现文尔。优多罗弟子名善觉,从师受诵,仅得十一事,优多罗便涅槃。外国今现三藏者,尽善觉所传。”

    《增一》一经如此,他经可推。然则即今《阿含》,已不能谓悉为阿难原本。然印土派别既多,所传之本,各自不同。《顺正理论》(众贤造,玄奘译)云:“虽有众经,诸部同诵,然其名句,互有差别。”(卷一)此正如汉初传经,最尊口说,故诸家篇帙文句,时相乖忤,即以《增一》言,《功德论》又云:“萨婆多家(案即一切有部)无序及后十事。”然则萨婆多所传,固与善觉本异矣。而今我国译本,共五十二品,则既非阿难原来之百篇本,亦非善觉之十一篇本,又非萨婆多之九十篇本(或是此本而未译完,亦未可定),是知印土《增一》,最少当有四异本矣。吾所以喋喋述此者,非好为琐末之考证,盖当对诸部所释教理,有种种差别,虽同属一经,其某部所传之本,自必含有该部独有之特色,不仅如“水老鹤”等文字之异同而已。试以汉译《四含》与锡兰之巴利本相较,当能发见许多异义(记日本人所著书中有两译对照之文多条,忘出何书)。他日若有能将全世界现存之各种异文异本之《阿含》,一一比勘,为综合研究,追寻其出自何部所传,而因以考各部思想之异点,则亦学界之一大业也。

    我国《阿含》四种,并非同时译出,其原本亦非同在一处求得,则每种传授渊源,宜各不同。慈恩谓《四含》皆大众部诵出。法幢谓《增一》依大众部,《中》、《杂》依一切有部,《长含》依化地部(日本金子大荣《佛教概论》引,所引何书待查),未审何据。今于次节述传译源流,略考其分别传受之绪焉。

    三、《阿含》传译源流

    我国译经,最初所译为“法句类”,即将经中语节要抄录之书也。次即分译《阿含》小品,盖《阿含》乃丛书体裁,诸品本自独立成篇,不以割裂为病也。今举藏中现存《阿含》异译诸经为左表(佚本约两倍左〔下〕表,今悉不录):

    《增一阿含经》别出异译

    《中阿含经》别出异译

    《长阿含经》别出异译

    《杂阿含经》别出异译

    读右表者,可以了然于《阿含》之实为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