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佛学研究十八篇最新章节!

    世友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慈恩法师窥基述记

    (一)本论之价值及传译源流

    《异部宗轮论》者,世友菩萨叙述佛灭后五百年间,印土教团分裂蜕变之状态也。《述记》序论云:“人随理解,情见不同,别而为类,名为‘异部’。所主之法互有取舍,喻轮不定,故曰‘宗轮’。”命名之意,略具于是。佛教二千年来,循进化之公例,常为不断的发展,其最显著之迹,则由小乘而进为大乘也。大乘派别虽肇兴于印度,而实光大于中国,故治佛教史者多能言之。小乘派别,则虽在印度,所谓两部、四部、十八部、二十部等名称,虽散见群籍,然语焉不详,学者憾焉。既不审小乘蜕变之迹,则大乘发展之途径,绝无由说明。于是生出两种偏至之论:其一,则如中国相传旧说,谓佛在世时大乘教已圆满成立;其二,则如欧洲多数学者所倡“大乘非佛论”。两说各驰极端,而皆非其真也。吾以为欲对于佛教史为系统的研究,宜破除小乘、大乘名目,观其各派相互之影响,而察其教理蜕进之所由,而惜乎此类资料,缺乏已极也。本书虽极简略,不能使吾辈满足,且又为一派私言,持论不无偏至,然既别无他书能视此更完备者,则吉光片羽,其至可宝矣!

    造论者,世友菩萨,或译为天友(如世亲亦译天亲),或译音为婆须蜜,为伐苏蜜多罗,“禅宗”所谓西土第七祖者,即其人也。婆须蜜集序文称,其当继弥勒作佛,名师子如来,则其道行阶位之尊崇,可以想见。其所著书译出,今存藏中者,尚有《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二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此即有名的《六足论》之二足,说详次篇)、《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别有《众事分阿毗论》十二卷,则《品类足论》之异译也。《品类》、《界身》二足,为说一切有部之宝典,据此可知其为“有部”大师。但其年代,颇存异说。据《西域记》(卷三)言,迦腻色迦王结集《大毗婆沙》时,世友实为首座。兹事在西第二世纪初期,实佛灭六百年后矣!据《达磨多罗禅经》(卷上),则婆须蜜(世友)为优婆毱多之弟子,为僧伽罗叉之师。案毱多为阿育王师,罗叉为迦腻色迦王师,皆确有考证。两王相去三百余年,世友虽寿,断不容前后相及。彼若诚为毱多弟子,则当是西历纪元前百余年之人;若诚为罗叉师,则当是纪元后六七十年之人。今考《大毗婆沙》实解释迦多衍尼子之《发智论》,而《发智论》又似解释《六足》,然则著《品类》、《界身》二足之世友,决当为迦多衍尼之前辈,无缘参预《婆沙》之结集。故多罗那达氏之《印度佛教史》,疑为有先后同名之两世友(达氏[1]为十七世纪之西藏人,著《印度佛教史》一书,一八六九年译成德文,在俄京出版,欧人治印度学者甚重之)。以吾臆断,则《西域记》所言世友加入结集,不过一种神话,殆非事实(说详《读〈毗婆沙〉》条下)。但本论中述及佛灭四百年后事,则其能否逮事优婆毱多,亦成疑问(毱多为阿育王师,王以佛灭后二百十九年即位[2])。要之,世友必为西历纪元前之人,而为“说一切有部”之耆宿,可断言也。

    此书中国前后有三译本,今《大藏》中合为一卷,其目如下:

    第一译《十八部论》译者失名

    第二译《部执异论》译者陈真谛三藏

    第三译《异部宗轮论》译者唐玄奘三藏

    《十八部论》旧题为失译,但其颂文中有“罗什法师集”一语,其正文之“他鞞罗”三字下,又夹注五字云:“秦言上座部”也,据此则似出鸠摩罗什矣。但其发端冠以《文殊师利问经·分别部品》一篇,殆后人所羼增耶(《文殊问经》,梁僧伽婆罗译,远在罗什后,此所录者其第十五品也)。真谛之《部执异论》与《宗轮》内容全同,慈恩《述记》言所以再译之故,谓“昔江表陈代已译兹本……详诸贝叶。校彼所翻,词或爽于梵文,理有乖于本义。彼所悟者,必增演之。有所迷者,乃剪截之。今我亲教三藏法师玄奘,以大唐龙朔三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宫重译斯本”。盖谓真谛本有舛误也。其舛误处,《述记》具辨,今不引。

    《大藏》中只有论,而《述记》不存。唐代经录,亦未著录。惟日本有单行本,论文简略,不足餍心。慈恩躬承奘师,博极群籍,其所疏解,价值可推,翻刻流通,亦弘法者所当有事也。

    (二)二十部之叙述

    论中首叙佛灭后百有余年无忧王(即阿育王)时,佛教徒因议大天(摩诃提婆)所倡异论五事(下详),分为“上座”、“大众”两部,后即于此第二百年中(秦译作百余年),由大众部分出三部:(一)一说部。(二)说出世部。(三)鸡胤部(秦译作窟居部,陈译作灰山住部)。寻又分出一部,曰多闻部(秦译作施设部)。寻又分出一部,曰说假部(秦译缺,陈译作分别说部)。及第二百年满时,有一出家外道,亦名大天,重辩“五事”,因乖诤复分三部:(一)制多山部(秦、陈译皆作支提山部)。(二)西山住部(秦译作佛婆罗部,陈译阙)。(三)北山住部(秦译作郁多罗斯罗部,陈译作北山部)。此百余年间,为大众部分裂时期,共分八部,合本部共为九部(陈译无西山住部,又将“支提”、“北山”合为一,谓大众部所属共七部。其致误之由,盖缘旧说皆言有十八部而本论所举实二十部,真谛欲强合“十八”之数,故任意合并,不知十八部云者不计两本部,二十部云者,则并本部算入也。《述记》已详驳之矣)。上座部在佛灭后二百年中,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少乖诤,分为两部:(一)说一切有部,亦名说因部(秦译作萨婆多部)。(二)即上座本部,转名雪山部。未几从说一切有部分出一部,名犊子部(陈译作可住子部)。寻又由犊子部分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