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读书杂释最新章节!

    蓋割裂也

    《孟子》:「謨蓋都君,咸我績。」趙岐注云:「蓋,覆也。」《書·呂刑》:「鰥寡無蓋。」偽《孔傳》云:「使鰥寡得所,無有掩蓋。」《楚語》:「子高曰:『以謀蓋人,詐也。』」韋昭注云:「蓋,掩也。」按:此皆當作「害」字讀也。蓋、害古通用。《爾雅·釋言》:「蓋,割裂也。」《釋文》云:「蓋,舍人作『害』。」邵晉涵《爾雅正義》曰:「《君奭》云:『割申勸甯王之德。』鄭注《緇衣》云:『割之言蓋也。』蓋、割雙聲,義存乎聲。」而郭所未詳之義明矣。蓋字通害,割字亦通害。《釋名·釋天》云:「害,割也。如割削物也。」《廣雅·釋言》云:「害,削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偽傳云:「割,害也。」疏引《釋詁》文:「刀害為割。故割為害也。」《大誥》:「天降割於我家。」《釋文》云:「割,馬本作害。」據《爾雅》蓋、割為一義。又鄭《禮》注:「割之言蓋。」則「謨蓋都君,咸我績」即是「謨害都君,咸我績」,較蓋井之說為通脫矣。「鰥寡無蓋」即是「鰥寡無害」,「以謀蓋人」即是「以謀害人」,較掩蓋之說為明切矣。阮相國元曰:「害、曷、盍、末、未,古音皆相近,每加偏旁互相借,若以為正字,則失之。盍與曷同音,故『時日害喪』即『曷喪』。《呂覽》『葛天氏』即『蓋天氏』也。盍與末、未亦最近,故《襄二十七年·公羊傳》『昧雉彼視』,何休學:『昧,割也。』若曰有渝盟者,視此割雉也。」參觀諸說,可以得文字通之例矣。

    是則也

    《說文·彳部》:「彳是,彳是彳是行兒。從彳,是聲。《爾雅》曰:『彳是,則也。』」今作「是」,按此古今字也。

    縭糸委也

    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采輯舊注,折衷群言,近世治《爾雅》者無過兩家。邵明於義例,而考核不逮郝之精;郝則詳於經而或略於注。如《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縭,糸委。」《詩》疏引孫炎注:「褘,帨巾也。」義同毛傳。郭氏則云:「即今之香纓。」邵氏證以《說文》、《離騷》,謂孫非而郭是。郝氏證以《方言》、《釋名》,謂孫是而郭非。均詳博勝於邢昺原疏。然就其義考之,則郝氏之從孫炎,是矣。且此義亦見《詩·七月》疏,尋繹孔穎達之意,亦從孫炎。今讀《詩》疏而不知其義,由誤認孔疏所引郭注為疏文也。今就疏文判別之,則疏所雲郭注較今本《爾雅》郭注多四十七字。疏云:「郭璞曰:『即今之香纓也。褘,邪交絡帶係於體,因名為褘。糸委,係也。此女子既嫁之所著,示係屬於人,義見《禮記》。《詩》云:「親結其縭。」謂母送女,重結其所係著,以申戒之。說者以褘為帨巾,失之也。』」以上六十八字皆郭注也,疏又引《內則》云:「男女未冠笄者,總角,衿纓,皆佩容臭。」郭以「縭為香纓」,雲義見《禮記》,謂此也。此孔解郭注中義見《禮記》文也。疏又云:「《昏禮》言『結帨』,此言『結縭』,則縭當是帨,非香纓也。且未冠笄者佩容臭,又不是係屬也。郭言非矣。」此孔駁正郭注文也。又「義見《禮記》」句下「《詩》云『親結其縭』」云云,明是郭引《詩》證《雅》之文,無可疑矣。第《釋文》於「著」字、「重」字不作音,豈陸氏所見本亦奪此四十七字歟?邵氏、郝氏兩書亦未知此四十七字為郭注,惟阮元《爾雅校勘記》言之,此固當據補也。

    宛中宛丘

    按《爾雅》:「宛中,宛丘。」《詩》疏引李巡、孫炎注皆云:「中央下。」《元和郡縣志》引舊注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詩·宛丘》毛傳亦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舊無異說。惟郭注以宛為中央隆高,《詩》疏引郭注云:「謂中央隆峻狀,如一丘矣。」與今《爾雅注》文小異,而訓則同。蓋采《釋山》「宛中隆」之文,以為中央高也。《詩》疏駁之,曰:「上文備說丘形有左高、右高、前高、後高,若此宛丘中央隆峻,言中央高矣。何以變言宛中?」其說良是。郝氏懿行《爾雅義疏》據孔疏駁正郭誤,又引《釋名》曰:「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謂與《詩》傳、李巡、孫炎同。邵氏晉涵《爾雅正義》亦引《釋名》,則作「中央高曰宛丘」,謂與郭氏義同。今撿《釋名》一書,未有善本可校,鼒得臆說之曰:「宛丘」之說,自以《毛傳》、孫、李舊注為是,《釋名》之書當與郭氏義同。蓋「宛宛如偃器」,自當為中央高之形,若中央下,則與偃器不相似也。

    水草交為湄

    《爾雅·釋水》云:「水草交為湄。」郭注引《詩》曰:「居河之湄。」今本《小雅·巧言》章「湄」作「麋」。鼒按《左氏》「孟諸之麋」。《太平寰宇記》云:「虞城孟諸澤,俗呼為湄台。」又《釋名》曰:「湄,眉也。臨水,如眉臨目也。」蓋眉、湄、麋,古字通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注云:「古文眉作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鬚麋。」注云:「麋與眉同。」《方言》注云:「麋,猶眉也。」《漢書·王莽傳》:「赤麋聞之。」注云:「麋,眉也。古字通用。」

    蘋蓱其大者蘋

    《爾雅·釋草》云:「蘋,蓱。其大者蘋。」郭注云:「水中浮蓱,江東謂之薸。」又「蘋,蔌蕭。」郭注云:「今蔌蒿也,初生亦可食。」「蘋,蓱」,即《月令》「始生之萍」。「其大者蘋」,即《詩》所謂「於以采蘋,南澗之濱」之「蘋」。「蘋,蔌蕭」,即《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之蘋。物各異類,而字皆作「蘋」,故《毛傳》誤以「蓱」為鹿所食也。箋改為「蔌蕭」,是鄭義之優於毛者也。後人恐誤「萍」為「蔌蕭」,故於「蘋」字加水為「萍」,以別於「蘋」,此當自東漢始。《說文》云:「蘋,蓱也。無根浮水而生者。從艸,平聲。」又云:「蓱,蘋也。從艸,洴聲。」又云:「萍,蘋也。水艸也。從水、蘋,蘋亦聲。」一字而數易其體,則許氏之意可思也。

    荼苦菜

    《本草》:「苦菜為本經上品,並荼苦、苣苦、蕒為一。」又「白苣為一,萵苣為一。」李時珍曰:「苣有數種,色白者為白苣,色紫者為紫苣,味苦者為苦苣。萵苣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江東謂之萵筍也。」按《爾雅》、《毛傳》皆云:「荼,苦菜。」《太平御覽》九百九十七引蔡邕《月令章句》云:「苦菜,荼也。不榮而實,謂之秀。」又吳澄《七十二候集解》引蔡邕云:「苦,蕒菜。」據《廣雅》:「蕒,蘧也。」蘧,《說文》作「{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