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唐文选最新章节!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其先属鲜卑族拓跋部。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六世祖时移居长安。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元稹十五岁时,明经擢第,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署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上疏论政,不避权势,为宰臣所恶,出为河南县尉。四年,为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劾奏官吏奸事,名动三川。明年召还,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十年,返京,旋出为通州司马,十三年,转虢州刺史,再入为膳部员外郎。穆宗即位,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未几出为同州长史。三年,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次年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卒于镇。两《唐书》有传。元稹与白居易深交数十年,政治主张、诗歌理论均基本相同,又共同推动新乐府诗歌写作,世称“元白”。元稹文多贴近现实政治,一些祭文、墓志文颇有真情实感。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外集八卷传世。今人整理本有《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1]并序

    叙曰: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2]。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3]。是后诗人继作[4],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拾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5]。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6],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7]。秦汉以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俗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8]。逮至汉武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9]。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10]。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11],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12]。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13]。晋世风概稍存[14]。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15]。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16]。

    唐兴,学官大振[17],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18]。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19];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20]。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21],下该沈宋[22],古傍苏李[23],气夺曹刘[24],掩颜谢之孤高[25],杂徐庾之流丽[26],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27]!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28],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29]。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30],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31],况堂奥乎[32]?

    予尝欲条析其文[33],体别相附[34],与来者为之准[35],特病懒未就。适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36],襄祔事于偃师[37],次于荆[38],雅知予爱言其大父为文[39],拜予为志。辞不可绝,予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40]。

    系曰:晋当阳成侯姓杜氏[41],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42]。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43]。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44]。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率府曹[45]。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46]。岁馀,以直言失官,出为华州司功[47]。寻迁京兆功曹[48]。剑南节度使严武状为工部员外,参谋军事[49]。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50],旋殡岳阳[51],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52],父曰司农少卿怡[53],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54],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55],收拾乞丐[56],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57],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58],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山前[59]。呜呼!千岁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60]。

    《元稹集》卷五六

    祭亡妻韦氏文[61]

    呜呼!叙官阀[62],志德行[63],具哀词[64],陈荐奠[65],皆生者之事也,于死者何有哉?然而死者为不知也,故圣人有无知之论[66]。呜呼!死而有知,岂夫人而不知予之心乎?尚何言哉!

    且曰人必有死,死何足悲?死且不悲,则寿夭贵贱,麻哭泣[67],藐尔遗稚[68],蹙然鳏夫[69],皆死之末也,又何悲焉?况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70],借光而衣[71],顺耳而声[72],便心而使[73]。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74],将二十年矣,非女子之幸耶?逮归于我,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75]。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置生涯于濩落,夫人以我为适道[76];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77],隐于幸中之言[78]。呜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有夫如此其感也,非夫人之仁耶[79]?

    呜呼歔欷,恨亦有之。始予为吏,得禄甚微,愧目前之戚戚,每相缓以前期[80]。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81]。况携手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昔惨凄于少别,今永逝于终离。将何以解予怀之万恨?故前此而言曰“死犹不悲”。呜呼哀哉!惟神尚飨[82]。

    《元氏长庆集》卷六〇

    * * *

    [1]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作,时元稹为江陵士曹参军。杜君即杜甫,字子美。代宗广德二年(764),甫友人严武镇成都,表奏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称其“杜工部”。大历五年(770),甫卒于由长沙至岳阳途中,权葬于岳阳。至元和八年,甫孙嗣业迁其祖灵柩归偃师故土,请元稹撰此文。墓系铭,墓志铭别称。一般的墓志铭分序(同叙)、铭两部分,序为散文,写墓主姓名、家世及生平,铭为韵文。杜甫一生的重点,不在仕宦功业,而在其诗歌创作。所以元稹此文故作变体:“叙曰”以下,概括地叙述了唐前及唐代诗歌发展史,高度评价杜甫诗歌“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人之所独专”的集大成的艺术成就,构成全文的主干;“系曰”以下,简单叙其先世及生平大概;“铭曰”以下数句韵语,长短错综,近于散文,虽不整齐却寄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墓主的敬仰。全文叙议结合,见解精辟,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文献。

    [2] 总萃:会合、汇集。

    [3] “始尧舜”二句:《尚书·益稷》有尧舜君臣酬唱和诗的记载。赓(ɡēnɡ 耕)歌,酬唱和诗。

    [4] 诗人继作:此指《诗经》的作者。

    [5] “仲尼”三句: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是经孔子删定编成。仲尼,孔子字。《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6] “骚人”句:谓屈宋等《楚辞》作者兴起。怨愤,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中的怨愤之气。

    [7] “然犹”二句:谓《楚辞》内容与《诗经》尚比较接近。风雅,代《诗经》。《诗经》有风、雅、颂。

    [8] “秦汉”五句:谓秦汉以后,周代采诗的制度废除,但以《汉乐府》为代表的诗歌仍不断出现。采诗,周代采集诗歌的制度。《汉书·艺文志》:“周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 曲度嬉戏之词,可以配合曲调娱乐的歌词。

    [9] “逮至”二句:相传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在长安起柏梁台,置酒于其上,诏群臣赋七言诗登台,人各一句,每句押韵,号为“柏梁体”,是为七言诗之始。见《三辅黄图·台榭》引《三辅旧事》。

    [10] “苏子”二句:谓苏武(字子卿)、李陵(字少卿)工于五言诗。按,《文选》有苏、李五言诗数首,但后人多以为是伪托之作。

    [11] 雅郑之音:雅乐与郑声。古代儒家以雅乐为正声,以郑声为淫邪之声。

    [12] “自非”二句:称赞汉诗皆是有为而作。若无为,则不作。

    [13] “建安”六句:称赞建安诗歌抑扬怨哀悲离,极于古。建安,汉献帝年号,时天下战乱不止,曹氏父子(三曹)及“建安七子”的诗歌皆能反映当时战乱对社会造成的破坏。横槊赋诗,指在军旅征途中,马上横槊(长矛)赋诗,语出《南齐书·桓荣祖传》:“若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

    [14] “晋世”句:谓晋代诗歌尚存先秦汉魏诗之风概。

    [15] “宋齐”六句:意谓南朝宋、齐之间诗歌,由于教化失去根本,士人以简慢无礼、张扬个性、怠惰徐缓相崇尚,诗歌追求形式的华丽和文辞的华美,内容则追求放旷和精致清雅,大约都是抒写个人性灵、流连风光景物的作品,健康的思想和强劲的格调都放弃了。歙(xī 西)习,张扬放荡。

    [16] “陵迟”三句:意谓衰颓至南朝梁、陈间,诗歌浮艳雕琢,轻佻纤巧,短小的作品很多,甚至为宋、齐的作者所不取。陵迟,衰败、颓靡。小碎之词,指梁、陈间发展起来的篇幅短小的五言绝句之类。

    [17] 学官:官府所办的学校,如中央政府所办的国子监以及州县所办的地方学校。

    [18] “而又”数句:谓唐初沈佺期、宋之问精练于声律、形成格律严整的律诗。沈佺期(约656——713)、宋之问(约656——712),皆高宗、武后时著名宫廷诗人。顺稳声势,指协调声韵对仗工整。

    [19] “然而”二句:谓沈宋以后的诗人,凡好古体者则遗弃近体(律体),追求形式华丽(指律体)者则忽视了充实的内容。

    [20] “闲暇”句:义略同于“好古者遗近”,谓诗歌情致自然宽缓者则缺乏细腻华美的文采。

    [21] 上薄风骚 :论古已逼进《诗经》和《楚辞》。薄,迫近。

    [22] 下该沈宋:就近已具备沈宋的优长。该,具备。

    [23] 古傍苏李:五言古诗的成就已经接近了苏(武)李(陵)。

    [24] 气夺曹刘:诗歌的气势已压倒了曹(植)刘(桢)。按,曹植为“三曹”之一,刘桢为“七子”之一。

    [25] “掩颜谢”句:诗歌孤高的品格已经掩盖了颜(延之)谢(灵运)。按,颜延之(384——456)、谢灵运(385——433)均为南朝宋诗人。

    [26] “杂徐庾”句:诗歌具有徐(陵)庾(信)的流丽。按,徐陵(507——583)为南朝梁陈诗人,庾信(513——581)先在南朝梁,后入北朝。

    [27] “使仲尼”二句:意谓若让孔子来考查杜甫的诗歌,尚不知他是否以其诗歌之多为贵。按,孔子尝删定古代诗歌,故有此语。

    [28] “时山东”句:李白(701——762),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人,玄宗天宝间为翰林待诏,有大诗名于当时。李白尝定居于兖州(今属山东)所属瑕丘,古时称华山以东为山东,时人或以李白为山东人,杜甫在《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中亦有“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之句。

    [29] 差肩:并列、成就相等。

    [30] “至若”六句:称赞杜甫的长篇五言排律的艺术成就。铺陈终始,指诗歌自始至终能完整详备地铺叙陈述。排比声韵,指诗歌运用格律声韵的场面很大。属对律切,指诗歌对偶工整格律严整。

    [31] 藩翰:藩篱。比喻边界、边缘之处。

    [32] 堂奥:厅堂和内室。比喻深邃之处。

    [33] 条析其文:仔细分析其诗歌。

    [34] 体别相附:按体裁予以归类。

    [35] 为之准:作为标准。

    [36] 嗣业:杜甫次子宗武之子。

    [37] 祔:谓新死者附葬于先祖墓旁。偃师:地名,今属河南。杜甫先祖杜预及杜审言皆葬于偃师首阳山下。

    [38] 次于荆:住宿于荆州。唐时荆州治所在江陵。

    [39] 雅知:颇知、甚知。大父:祖父。

    [40] 系其官阀:排列其官职和门第。

    [41] 晋当阳成侯:谓杜甫十三世祖杜预。杜预(222——284),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为西晋名将,以灭吴功封当阳县侯。

    [42] “下十世”二句:依艺,杜甫曾祖,尝为巩县(今河南巩义)令,因定居于巩。

    [43] “依艺”三句:审言(约645——708),武后时著名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文章四友”,官至膳部员外郎(礼部属官)。

    [44] 奉天:今陕西乾县。

    [45] “甫字”七句:杜甫天宝五载(746)至长安,明年,诏天下通一艺者考试于长安,为奸相李林甫所排,无有第者。十载(751),玄宗为三大礼,甫上“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三载,甫复进《封西岳赋》,玄宗命宰相试文章,十四载授河西尉,不赴,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明皇,即唐玄宗。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世因称其为明皇。率府曹,即右卫率府胄曹,为东宫(太子府)属官,掌器械及公廨营缮。

    [46] “属京师”三句: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乱,此年六月攻陷京师长安。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是为肃宗。杜甫步谒行在所,肃宗授甫左拾遗。行在,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处。时肃宗驻凤翔(今属陕西)。左拾遗,门下省属官,为谏官。

    [47] “岁馀”三句:肃宗至德二载(757)十一月,宰相房琯与叛军战于陈陶斜,兵败,罢相。杜甫上疏,言房琯有才,救之,触怒肃宗,乾元元年(758)出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司功,即司功参军,州府僚属。

    [48] 京兆功曹:即京兆府功曹参军。按,代宗广德元年(763),诏补杜甫为京兆功曹参军,不赴。其时杜甫已入蜀三年,此处所记有误。

    [49] “剑南”二句:代宗广德二年,严武镇蜀,表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剑南,指剑南道,领成都、彭州、蜀州等三十馀州,治成都。严武(726——765),华阴(今属陕西)人,其父与杜甫有旧。

    [50] “旋又”三句: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严武幕,四月,严武卒,五月,杜甫辞成都携家沿江下至云安。大历元年(766)移居夔州,三年,甫自夔出峡,漂泊于荆湘间(今湖北、湖南一带),五年(770),病卒于湘水扁舟中。寓卒,寄居在外而卒。

    [51] 殡:死人入殓后停柩待葬。

    [52] 弘农:唐郡名,今河南灵宝。

    [53] 司农少卿:唐司农寺的副长官。司农寺掌仓储、农林、苑囿等。

    [54] 病不克葬:(宗武)因病而不能完成葬礼,即未能将父亲的灵柩返回旧籍安葬。

    [55] 无以给丧:犹言无钱办理丧事。

    [56] 收拾乞丐:犹言积攒并求人资助。乞丐,索求、求助。

    [57] 卒先人之志:完成了先人的遗愿。

    [58] 粤:语首助词。

    [59] 首阳山:在河南偃师西北。

    [60] 文先生:犹言文苑宗师。

    [61] 韦氏名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南)人,其父韦夏卿官至京兆尹、太子少保。韦氏贞元十九年(803)嫁元稹,元和四年(809)病卒,文即写于此时。韦氏秉性温婉,生前与丈夫感情甚笃,卒后元稹有多首悼亡之诗。祭文按常规以四言韵文居多,此文出于作者大悲之际,信笔为文,自然流淌,感人肺腑。

    [62] 叙官阀:排比官位门第。

    [63] 志德行:记录道德品性。以上是为死者撰墓志时所为。

    [64] 具哀词:撰写祭文。

    [65] 陈荐奠:陈设祭奠物品。

    [66] “故圣人”句:《论语·子罕》有“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的话,此处因语及死者有知、无知,随手引用《论语》。

    [67] 缞(cuī 崔)麻:粗麻布丧服。

    [68] 藐尔遗稚:(死后)遗留下幼小的孩子。藐尔,幼小貌。

    [69] 蹙然:愁苦貌。鳏夫:失去妻子的丈夫。

    [70] 选甘而味:选择味美的食物去品尝。按,此及以下数句,皆写韦氏未嫁前生活的优渥。

    [71] 借光而衣:选择光鲜的衣服穿。借,取、拿。

    [72] 顺耳而声:犹言听到的话都是顺耳的。

    [73] 便心而使:犹言所使用的都是称心如意的。

    [74] 可其求:满足她的要求。

    [75] “逮归”四句:谓自嫁于元稹后生活开始贫困。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有“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之句,与此义同。

    [76] “置生涯”二句:意谓自己不善谋生计,而夫人却认为丈夫能遵正道。濩(huò或)落,败落、沦落。

    [77] “捐昼夜”二句:意谓自己把时间都耗在与朋友的宴饮上,夫人却认为丈夫能亲近贤人。捐,弃、浪费。狎,亲近。

    [78] “隐于”句:意谓当安适中不经意间说出以上的话。

    [79] “有夫”二句:意谓有此令人不满意的丈夫,却能宽恕他,岂非夫人的仁慈吗?感,通憾,不满意。

    [80] “愧目前”二句:意谓自己从前因眼前的穷困而抱愧时,就说些将来会好起来的话宽解她。

    [81] “纵斯言”:意谓纵然当初的话现在可以兑现,其奈夫人已经死去了。

    [82] 尚飨:祭文结束时的套话,意思是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渭南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登书判拔萃科,次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周至尉,二年任翰林学士,三年为左拾遗,以亢直敢言和写作讽喻诗为权豪嫉恨。十年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穆宗即位,为主客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历仕杭州、苏州刺史。文宗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定居洛阳,历河南尹、太子少傅等,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侍郎致仕,卒。两《唐书》有传。白居易诗名早著,与元稹推动“新乐府运动”,诗亦齐名,并称“元白”。亦工于文。其文如诗,自然平易,文笔流畅。有《白香山集》七十一卷传世。今人整理本有《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

    草堂记[1]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2]。山北峰曰香炉[3],峰北寺曰遗爱寺[4],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5],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6],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7],一称心力[8]。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9];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10]。木斫而已,不加丹[11];墙圬而已,不加白[12]。砌阶用石,幂窗用纸[13],竹帘纻帏[14],率称是焉[15]。堂中设木榻四[16],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17],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18]。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19]。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20];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21],低枝拂潭,如幢竖[22],如盖张[23],如龙蛇走[24]。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25]。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26],嵌空垤堄[27],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28],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29],就以烹[30]。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31]。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32],夜中如环珮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33],自簷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34],春有锦绣谷花[35],夏有石门涧云[36],秋有虎溪月[37],冬有炉峰雪[38]:阴晴显晦,昏旦含吐[39],千变万状,不可殚纪[40]。缕而言[41],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42],今我为是物主[43],物至致知[44],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45]。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46]:从幼迨老[47],若白屋[48],若朱门[49],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50],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51],来佐江郡[5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53],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54]。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55],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56]。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57],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58],具斋施茶果以落之[59],因为《草堂记》。

    《白居易集》卷四三

    养竹记[60]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61],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62]。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63];竹心空,空以体道[64];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65]。竹节贞[66],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67],夷险一致者[68]。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69]。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70],始于长安求假居处[71],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7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73],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74],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75],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76],篲箒者刈焉[77]。刑馀之材[78],长无寻焉[79],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80],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81],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82],除粪壤[83],疏其间[84],封其下[85],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犹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86]。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87],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集》卷四三

    冷泉亭记[88]

    东南山水,馀杭郡为最[89]。就郡言,灵隐寺为尤[90]。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91]。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92],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93],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94],风泠泠[95],可以蠲烦析酲[96],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97],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98],心舌之垢[99],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100],可胜言哉?斯所以最馀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101],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102],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103],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104],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105],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106]。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107]。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白居易集》卷四三

    与元九书[108]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109]: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110],凡枉赠答诗仅百篇[111]。每诗来,或辱序[112],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今俟罪浔阳[113],除盥栉食寝外无馀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114],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115],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116]。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117]:天之文,三光首之[118];地之文,五材首之[119];人之文,六经首之[120]。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121],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122];缘其声,纬之以五音[123]。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124],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125]。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126],垂拱而理者[127],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128]。

    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129]。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13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131],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洎周衰秦兴[132],采诗官废[133],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134],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135]。

    国风变为骚辞[136],五言始于苏、李[137]。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138];泽畔之吟,归于怨思[139]。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140],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141]。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

    晋、宋以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142];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143]。江、鲍之流,又狭于此[144]。如梁鸿《五噫》之例者[145],百无一二焉。于时六义寖微矣,陵夷矣[146]。

    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147];“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148];“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149];“采采芣苢”,美草以乐有子也[150]。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151]、“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152],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153],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154]。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155]。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至于贯穿今古,缕格律[156],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15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158],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夫!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159],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160]。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161],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162]。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163],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164]。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165],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166]。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167],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168]。自登朝来[169],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170],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171]。仆当此日,擢在翰林[172],身是谏官[173],手请谏纸[174],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175]。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176],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177],众面脉脉[178],尽不悦矣。闻《秦中吟》[179],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180],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181],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名[182],号为诋讦[183],号为讪谤[184]。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185]。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而鲂死[186]。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187]。其馀则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188]。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189],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190]。除读书属文外[191],其他懵然无知[192],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193],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194],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195],张空拳于战文之场[196]。十年之间,三登科第[197],名入众耳,迹升清贯[198],出交贤俊,入侍冕旒[199]。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日者,又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200]。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201],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202],欲聘倡妓[203],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204],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复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205],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206]、佛寺、逆旅[207]、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208],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209],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哉!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210]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已为造物者[211],肯兼与之乎[212]?今之迍穷[213],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迍剥至死[214];李白、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215]。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216];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217]。彼何人哉!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逮彼。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218],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数月来,检讨囊袟中[219],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220]。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221],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222],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223],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224]、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25]仆虽不肖,常师此语[226]。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227];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228]。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其馀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229],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230]。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231],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千百年后,安知复无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232],小穷则以诗相勉[233],索居则以诗相慰[234],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235],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236],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馀,樊、李在旁[237],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238],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239]。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馀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240],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241],李二十新歌行[242],卢、杨二秘书律诗[243],窦七、元八绝句[244],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元白往还诗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245],不数月而仆又继行[246],心期索然[247]。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叹息矣。

    又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248],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249],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250],粗为卷第[251],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在何地,溘然而至[252],则如之何?微之微之,知我心哉!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微之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白居易集》卷四五

    荔枝图序[253]

    荔枝生巴峡间[254],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殻如红缯[255],膜如紫绡[256]。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257]。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258],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集》卷四五

    * * *

    [1] 元和九年(814),淮西吴元济反,十年正月,朝廷发十六道兵讨淮西。六月,藩镇遣刺客刺死主战宰相武元衡。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急上疏请捕刺客,执政者认为他“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政治态度由急进转为消极的转折点,司马又是闲职,无具体职事,于是白居易遍游江州古迹,流连风景,并在庐山筑草堂。十二年三月,草堂成,四月,为此记。记中备写庐山香炉峰北、遗爱寺南一带风景,流露出政治失意后乐天安命的思想。文章叙事舒缓自然,景物描写多妙趣,间以议论,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一些选本题前或加“庐山”二字。

    [2] “匡庐”二句:谓庐山风景为天下第一。匡庐,庐山别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刘昭注引释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遁潜居其下,受道于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甲,第一。

    [3] 香炉:在庐山西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谓:“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4] 遗爱寺:即东林寺,东晋时僧慧远居于此。

    [5] “太原”句:白居易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故自称“太原白乐天”。

    [6] 面峰腋寺:面对着香炉峰,紧挨着遗爱寺。

    [7] 广袤丰杀(shài 晒):指(堂)宽窄大小。广,东西距离。袤,南北距离。丰,宽大。杀,窄小。

    [8] 一称心力:完全按自己心意。

    [9] “洞北户”数句:意谓敞开北边的门,引来北风,以防止夏天的暑热。徂(cú 促阳平)暑:开始盛暑。

    [10] “敞南甍”数句:意谓高敞南面的屋栋,让阳光进来,以预防冬日的寒冷。虞,预料、忧虑。祁寒,极寒。

    [11] “木斫(zhuó 浊)”二句:所用的木材,只是砍削而已,不涂油漆。斫,砍、削。丹,红色油漆。

    [12] “墙圬”二句:墙壁只是涂泥,不加粉刷。圬,用泥涂墙壁。

    [13] 幂(mì 密)窗:以纸糊窗。幂,遮、盖。

    [14] 纻(zhù住)帏:麻布做的帐子。纻,同“苎”。

    [15] 率称是焉:大率都是这样(俭朴)。

    [16] 榻:狭长而矮的坐卧用具。

    [17] 自辰及酉:犹言从早到晚。辰、酉,时辰名。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名之,辰时相当于今七时至九时,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

    [18] “俄而”二句:意谓不久景物好似在招引自己,而自己亦与景物相应,于是外感舒适,内觉和顺。

    [19] “三宿”二句:意谓过了三宿后,觉得疏散自由,亦不知竟怎样成了如此。颓然,极形容其疏散。嗒(tà 踏)然,形容释去物累。

    [20] 轮广:长宽。

    [21] 修柯戛云:高枝触及天上的云。

    [22] 如幢竖:好似经幢竖立在那里。幢,指经幢,佛寺前竖立的石柱,刻佛经于其上。此以形容树干。

    [23] 如盖张:此谓古树树冠高大宽广。

    [24] 如龙蛇走:此形容古树枝条四散铺开。

    [25] “松下”五句:谓松下灌木枝叶缠绕遮蔽,日月之光不能穿透,盛夏气候如八九月时。萝茑(niǎo 鸟)叶蔓,萝和茑的叶茎。承翳,承接日月之光。

    [26] “据层崖”句:谓在层崖旁堆积石头(成假山)。

    [27] 嵌空垤堄(dié nì 碟逆):谓假山土石相间,或突起,或凹下。嵌空,凹陷。垤堄,用土堆积。

    [28] 朱实离离:红色果实累累。离离,多貌。

    [29] 植茗:种植的茶树。茗,茶。

    [30] 烹(chǎn 产):烹茶而饮。,烧、煮。

    [31] “好事者”二句:意谓喜欢新颖事物的人,在此可以消磨终日。

    [32] 练色:白色。练,白色的绢。

    [33] 脉分线悬:形容剖竹承水如脉络之分布,如细线悬空中。

    [34] “其四傍”句:意谓草堂四面视听可及、可以行走到达者。傍,同“旁”。杖屦(jù 巨),手杖、鞋履。

    [35] 锦绣谷:庐山有锦绣峰,其下为锦绣谷。

    [36] 石门涧:庐山马耳峰下有巨石,中空如门,俗称石门。石门下有涧水,称石门涧。

    [37] 虎溪:在东林寺旁。据说慧远法师居东林,每送客至此,辄有虎鸣,因称为虎溪。

    [38] 炉峰:即香炉峰。

    [39] 昏旦含吐:形容云气时现时敛,如含如吐。

    [40] 殚纪:尽记。

    [41] 缕:备述、详说。此处用概述意。

    [42] “凡人”数句:谓一般人能有一宽大房屋,有一华丽席子,起居于其间,都会产生一种骄矜之态。箦(zé 责),竹席。

    [43] 是物主:此物的主人。是物,指草堂。

    [44] 物至致知:意谓草堂四周景物开启了我的智慧。语出《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

    [45] “昔永”三句:东晋时,慧远建东林寺,谢灵运为凿池植白莲,慧远遂与僧俗十八人结社诵佛,号称莲社。永谓释慧永,宗、雷谓儒者宗炳、雷次宗,皆莲社中人。

    [46] 矧(shěn 审):况且。

    [47] 迨:及、到。

    [48] 白屋:茅屋。指贫寒之家。

    [49] 朱门:红漆大门,指富贵之家。

    [50] 篑(kuì 溃)土为台:倾土垒台。篑,盛土的竹筐。

    [51] 蹇剥:遭遇不好。蹇、剥,《易经》中六十四卦之一,皆艰难之兆。

    [52] 来佐江郡:指为江州司马。唐时司马为州郡长官之佐。

    [53] “郡守”句:谓江州刺史以宽容待我。《旧唐书·白居易传》谓白居易出游庐山,“或经时不归,或逾月不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

    [54] “尚以”数句:意谓即使如此,仍旧因为担任司马一职,不免有所牵累,或往或来,没有充裕的时间居住在草堂。冗员,指州司马一职。

    [55] 岁秩满:任职年限满。

    [56] “清泉”二句:是指着清泉白石发誓,意思是清泉白石可以为我作证。

    [57] “与河南”句:河南,即今河南洛阳。范阳,故址在今北京附近。南阳,今属河南。元集虚、张允中、张深之,白居易友人,皆无官职。元集虚元和末曾受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之辟,为协律郎。

    [58] “东西”句: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长老,对僧人的敬称。凑、朗、满、晦、坚,皆二寺僧人。

    [59] “具斋”句:准备斋饭及茶果等以庆贺草堂落成。落之,落成。

    [60]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作,时白居易为秘书省校书郎。文借竹的生长形态“似贤”生发有关个人品德修养的议论,又由人皆爱惜竹而归于人材的培植和使用,皆有为而发。时作者初入仕途,此文既是励志之作,也包含有对个人前途的美好期待。

    [61] 竹本固:谓竹根牢固。

    [62] 善建不拔:语出《老子》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晋王弼注:“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不拔,不可拔除,不可动摇。

    [63] 中立不倚:语出《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孔颖达疏:“中立独立,而不偏倚,志意强哉,形貌矫然。”

    [64] 体道:躬行正直。

    [65] 虚受:语出《易·咸》:“君子以虚受人。”孔颖达疏:“君子……空虚其怀,不自有实,受纳于物,无所弃遗。”

    [66] 竹节贞:谓竹节端方正直。

    [67] 砥砺名行:磨砺名声与品行。

    [68] 夷险一致:无论平坦与险阻,皆能保持一致。

    [69] 庭实:原指陈列于朝堂的贡献物品。此指庭院中供人观赏者。

    [70] “贞元”三句:白居易贞元十六年第进士,十八年登书判拔萃科,次年授秘书省校书郎。拔萃,即书判拔萃,唐选举科目之一。进士科为常科,每年举行;书判拔萃为制科,不定期举行。校书郎,掌典籍校勘与刊布,属秘书省。

    [71] 假居:租屋而居。

    [72] 常乐里:长安坊名。关相国:即关播(709——787)。播字务元,卫州汲(今属河南)人,天宝间进士,为河南府兵曹、滁州刺史,德宗建中三年(782)拜相,旋因荐人不当罢,不久去世。

    [73] 履及:步行到。

    [74] 殄瘁(tiǎn cuì 舔翠):凋谢枯萎。

    [75] 捐馆:抛弃馆舍,是对人死亡的婉饰说法。

    [76] 筐篚者:做竹筐的人。筐篚,盛物竹器,方为筐,圆为篚。

    [77] 篲箒者:做笤帚的人。篲箒,即笤帚。刈:割。

    [78] 刑馀:指遭砍伐后的竹。

    [79] 长无寻焉:长不及八尺。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80] 菶茸(běnɡ rónɡ 绷容)荟郁:草木茂密繁盛。菶茸、荟郁,都形容草木茂盛。

    [81] 见贱俗人:被俗人所轻贱。见,被。

    [82] 芟(shān 山)蘙荟:铲除杂草。

    [83] 粪壤:秽土。

    [84] 疏其间:清理其间隔。

    [85] 封其下:培土于其根。

    [86] “竹不能”四句:意谓竹不能使自己区别于杂草,只有人可以使它脱颖而出;人不能使自己区别于常人,只有用贤者可以起用他。

    [87] 贻:赠。

    [88] 穆宗长庆三年(823)作于杭州。冷泉亭,在杭州西飞来峰下。前一年,白居易为中书舍人,上疏论事,不听。时国是日荒,朋党倾轧,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文章写冷泉亭怡人景致,是其倦于朝政心情的反映。

    [89] 馀杭郡:即杭州。唐天宝时曾改杭州为馀杭郡。

    [90] 灵隐寺:在杭州西灵隐山中,建于晋。

    [91] “而撮奇”三句:意谓冷泉亭所处之地,撮取地形优势之要,聚集诸多美景,周围山水景致尽皆显露,无所隐蔽。

    [92] 薰薰:温暖和煦貌。

    [93] 导和纳粹:导引和顺,吸纳精华。

    [94] 渟渟:水平静貌。

    [95] 泠泠:清凉貌。

    [96] 蠲(juān 捐)烦析酲(chénɡ 成):弃去烦恼,解除酒病。

    [97] 矧(shěn 沈):况且。

    [98] 眼耳之尘:犹言看到与听到的烦心之事。

    [99] 心舌之垢:犹言思想与口舌带来的祸患。

    [100] 潜利阴益:不知不觉间有所补助增益。

    [101] 四封:四面的疆界。

    [102] 相里君造:即相里造,唐代宗大历间为杭州刺史。复姓相里,名造。虚白亭:相里造所建,具体所在已不详。

    [103] 韩仆射皋:即韩皋,唐代宗贞元二十一年(805)为杭州刺史。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候仙亭:韩皋所建,具体所在已不详。

    [104] 裴庶子棠棣:即裴常棣,“棠”为“常”之误。裴常棣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为杭州刺史,其后官至太子(右)庶子。观风亭:裴常棣所建,具体所在已不详。

    [105] 卢给事元辅:即卢元辅,元和八至十年(813——815)为杭州刺史。其后官至给事中。见山亭:卢元辅所建,具体所在已不详。

    [106] 右司郎中河南元藇:元藇元和十五年至长庆元年(820——821)为杭州刺史,即白居易前任。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其后官至尚书省右司郎中。

    [107] 述而不作:意谓自己继任杭州刺史,为此文而不再建新亭。

    [108] 元九即元稹,稹行九。宪宗元和十年(815)冬作,时白居易为江州司马,元稹为通州(即今重庆达州)司马。元和二年至六年(807——811),白居易在朝为拾遗、翰林学士,以亢直敢言自任,又大量写作新乐府诗,干预时政,讥刺权贵,为贵幸所嫉恨。六年丁母忧,服阙,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秋,因上疏言事被贬江州。江州之贬使白居易政治热情大受挫折,况且司马职闲无事,在流连山水之馀,白居易遂有意对个人诗歌创作经历及诗歌理论予以总结,旋因元稹寄赠诗作而发为此书。书中,他总结了自《诗经》以来到唐代的诗歌进步理论,结合时代需要,对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的社会作用,都予以明确地阐述。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作者认为文学应该积极反映社会生活,从而提出了有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关于诗歌的社会作用,作者认为诗歌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用“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以概括自《诗经》以来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着《诗经》六义的标准和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要求,书中评述了历代诗歌的兴衰发展,对既往的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历代诗歌中价值最高的是《诗经》,对晋宋以还至梁陈间“嘲风雪,弄花草”的诗歌,则予以全盘否定。作者最推崇的当代诗人,是杜甫及其反映现实的诗歌。对于自己的诗歌,白居易最看重的是富于美刺兴比的讽喻诗,原因在于讽喻诗反映了国计民生,对政治可以发生美刺作用。当然,陷于时代的局限,《与元九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过分强调反映现实的诗歌而忽视了诗歌抒情的特点,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社会作用严重认识不足,对李白、陶渊明等伟大诗人的评价,显然也有失公允。总的来看,白居易在书中的理论主张,是富有战斗性的,在唐代进步的诗歌理论中有重要的意义。

    [109] 微之:元稹字。

    [110] “自足下”句:元和五年(810),元稹因与宦官发生争执,贬江陵(今属湖北)士曹参军。

    [111] “凡枉赠”句:指元稹自江陵寄赠诗给自己。枉赠,是客套话。仅,此处作“多至”解。

    [112] 辱序:犹言委曲您在诗前写序。辱,表示谦虚的客套话。

    [113] 俟罪浔阳:指自己为江州司马。俟罪,即待罪。这是对自己遭贬的婉曲说法。浔阳,江州又称。

    [114] “因览”句:元和十年(815)正月,元稹自江陵奉诏回朝,旋又调任通州司马。

    [115] 愤悱:谓其积思求解。《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116] 一省(xǐnɡ 醒):一览。

    [117] 三才:指天地人。

    [118] 三光:指日月星。

    [119] 五材:指金木水火土。

    [120]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尚书》、《礼》、《易》、《乐》、《春秋》。

    [121] 愚(aí 挨):愚笨。

    [122] “经之”句:犹言以六义对《诗》加以镕裁。下句“纬之”同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前三者是《诗经》的体裁,后三者是《诗经》的表现方法。

    [123] 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纸)、羽。《诗经》皆可以歌唱,五音表示歌唱时声音的清浊高低。

    [124] “于是乎”二句:意谓《诗经》包孕博大而蕴含深厚,能贯通至事物微小细密之处。

    [125] “上下通”二句:意谓《诗经》沟通了上自天子下至庶民,于是天地之气可以交通,百姓忧乐相合,心志和乐。泰,通。熙,和乐。

    [126] 五帝:古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皇:指伏羲、女娲、神农。

    [127] 垂拱而理:垂衣拱手而治,即无为而治。此因避高宗李治讳,以治为理。

    [128] “揭此”二句:犹言举此以为根本,明确此以为大法。揭,举、举起。决,判断、明确。“此”皆代表《诗经》的言和声。

    [129] “故闻”二句:相传虞舜在位时,天下大治,舜与其臣子皋陶唱和作歌,其中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之句,见《尚书·皋陶谟》。“元首明,股肱良”犹言君王明,臣子良。

    [130] “闻五子”二句:传说夏君太康(启之子)政荒,不恤民事,为羿所逐,失去权位。太康兄弟五人待其于洛水边,不见太康,于是作歌哀伤。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洛汭(ruì 锐),洛水曲处。

    [13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132] 洎(jì 记):待到,等到。

    [133] 采诗官:周朝有采诗制度,设官自民间采诗。《汉书·艺文志》:“孟冬之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所说“行人”即采诗官。

    [134] 谄成之风:颂扬成绩的风气。

    [135] 刓(wán 完):缺损,不全。

    [136] 骚辞:《离骚》和《楚辞》。

    [137] “五言”句:《文选》收有苏(武)李(陵)五言诗,被认为是五言诗之始。

    [138] “故河梁”二句:谓苏李诗主题仅限于感伤离别。河梁,《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有“携手上河梁”句。

    [139] “泽畔”二句:谓屈原赋的主题仅限于怨思。泽畔之吟,《楚辞·渔父》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之句。

    [140] “故兴”句:指苏李赠答诗以凫雁之类起兴。《古文苑》苏武《别李陵》诗有“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之句。

    [141] “讽君子”句:谓屈原赋中屡以善鸟香草配忠贞,以恶禽秽草喻佞人。

    [142] “以康乐”二句:谓谢灵运诗多写山水。康乐,指谢灵运,灵运封康乐公。

    [143] “以渊明”二句:谓陶渊明诗多写田园。陶渊明,东晋诗人。

    [144] “江鲍”二句:谓江淹、鲍照诗题材范围又小于陶谢。江淹,字文通,南朝齐梁间诗人。鲍照,字明远,南朝宋诗人。

    [145] 梁鸿: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人,《五噫》为其代表作。梁鸿有感于政局腐败,愤而出关,作《五噫》之歌,歌曰:“陟彼北邙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146] 寖微、陵夷:皆衰败零落之意。

    [147] “设如”二句:“北风其凉”为《诗·邶风·北风》中一句,《诗序》云:“《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148] “雨雪”二句:“雨雪霏霏”为《诗·小雅·采薇》中一句,其《序》云:“《采薇》,遣戍役也。”

    [149] “棠棣”二句:“棠棣之华”为《诗·小雅·常棣》中一句,其《序》云:“《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

    [150] “采采”二句:“采采芣苢(fú yǐ浮以)”为《诗·周南·芣苢》中一句,其《序》云:“《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151] “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为南朝齐诗人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二句。

    [152] “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为南朝宋诗人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二句。

    [153] 陈子昂:初唐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武后时为右拾遗,直言敢谏,力陈时弊,为权贵所忌,辞职还乡后为县令段简所害。子昂主张改革诗风,提倡汉魏风骨,为诗刚健质朴,有《感遇》诗三十八首。

    [154] 鲍防:玄宗天宝至德宗时诗人,字子慎,襄州(今属湖北)人。鲍防天宝间有《感遇》诗十七篇。

    [155] 李杜:李白、杜甫。李白字太白,郡望陇西,长于蜀中,天宝初应诏入京,待诏翰林,后出京,漫游齐鲁及江南各地,代宗宝应初(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杜甫字子美,祖籍京兆(即今陕西西安),出生于巩(今属河南),肃宗时为左拾遗,后流寓蜀中,为工部员外郎。代宗大历初出蜀,卒于江湘舟中。

    [156] (luó罗)缕格律:曲尽格律之妙。缕,委曲周备。

    [157] “然撮其”句:《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皆杜甫安史乱中反映现实之作。

    [15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二句。

    [159] 不可一二而言:犹言不能一点两点地说清楚。

    [160] 左右:表示对对方尊敬的客套话。

    [161] 无字之字:按:“无”字或当作“亡”字。“亡”字一音“忘”,如“逃亡”;一音“无”。音“无”时其义同“无”。“亡”字行、草书与“之”字极相似,故乳母指示幼儿辨识。或因形近后世传抄致误。

    [162] 识(zhì 志):记。

    [163] 课赋:以赋为攻习之功课。此下“课”字义同。

    [164] 不遑:顾不上。

    [165] 胝(zhī 知):皮厚成茧。

    [166] 乡赋:即乡贡。唐代士人先须参加本乡(本州)考试,始能获取到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

    [167] 科试:指制科考试。唐代士人得中进士科后,尚不能立即做官,还须参加吏部举行的制科考试,通过后,乃可以分派官职。制科考试名目很多,如“博学宏词”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书判拔萃”科等。

    [168] “其实”句:谓虽然作品不少,但尚达不到真正的作者境地。作者,指前文所称道的诗人。

    [169] 自登朝来:指其任职翰林学士、左拾遗以来。

    [170] 皇帝:指唐宪宗。

    [171] 访人:即访民。唐避李世民讳,以民为人。

    [172] 翰林:指其为翰林学士。白居易为翰林学士在宪宗元和二年(807)。

    [173] 谏官:指左拾遗。

    [174] 谏纸:提供给谏官书写谏言的纸张。

    [175] “上以”五句:解释前文行为的目的,“上”(第一点)就皇帝而言,可以扩大圣听;“次”(第二点)就职守而言,可以尽谏官的职责;“下”(第三点)就个人平生志愿而言,可以酬壮志。宸,北极星所居,即紫微垣,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帝王的代称。副忧勤,对皇帝忧民勤政予以协助。副,帮助、协助。

    [176] 《贺雨》诗:白居易讽喻诗篇名,诗写久旱得雨,其末劝谏皇帝改善百姓生活。

    [177] 《哭孔戡》诗:白居易讽喻诗篇名。孔戡,尝从军山东,后西归,居闲职,郁郁而死。诗为孔戡不得其用而鸣不平。

    [178] 众面脉脉:众人默默相视。脉脉,此处作怒目相视解。

    [179] 《秦中吟》:白居易著名讽喻组诗,共十首,一首一事,题材广泛。

    [180] 乐游园寄足下诗:题作《登乐游园望》,为白居易讽喻诗篇名。诗写登高下视,徒见车马满眼而伤感亲者或死或贬。

    [181] 《宿紫阁村》诗:白居易讽喻诗篇名,题一作《宿紫阁山北村》。诗写神策军挟宠臣中尉(宦者)威风,鱼肉百姓事。

    [182] 不相与者:不相识、不相来往者。

    [183] 诋讦(jié 节):诋毁攻击。

    [184] 讪谤:嘲笑毁谤。

    [185] “则如”句:意谓将遭到牛僧孺那样的境遇。牛僧孺,中唐文人、政治家,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贞元二十一年进士,元和三年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牛僧孺等指陈时政,语言激烈,为宰相李吉甫所恶,考官受处分,牛僧孺仅授伊阙尉。

    [186] “有邓鲂”三句:邓鲂,籍贯不详,白居易同时人,举进士不第,至三十岁不仕而逝。白居易有《邓鲂张彻落第》及《读邓鲂诗》诗。

    [187] “有唐衢”三句:唐衢,籍贯不详,白居易同时人,好哭,“应进士,久而不第,能为歌诗,意多感发,见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讫必哭,涕泗不能已”(《旧唐书·唐衢传》),约卒于元和五至十年间。白居易有《寄唐生诗》、《伤唐衢》等诗。

    [188] “足下”句:谓元稹命运亦多舛。按元稹元和五年因与宦官争执贬江陵士曹参军,十年召还,旋出为通州司马。困踬,困顿颠仆。

    [189] 六义四始:风、雅、颂、赋、比、兴为六义,风、小雅、大雅、颂为四始。

    [190] 关东:函谷关以东。白居易祖籍太原,因而自称“关东一男子”。

    [191] 属(zhǔ 主)文:作文章。

    [192] 懵然:无知的样子。

    [193] 接群居之欢:犹言可以借以交结友朋。

    [194] 缌麻之亲:较为疏远的亲戚。缌麻,古代“五服”中最轻的丧服。

    [195] 蹇步:跛足之步。利足之途:功名利禄之途。此指科第之途。

    [196] 战文之场:凭借文章取胜的场所,即科试之场。

    [197] “十年”二句:白居易于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贞元十八年应吏部“书判拔萃”科再得第,宪宗元和元年(806)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三次得第。

    [198] 迹升清贯:置身于清要的官员之列。按,元和三年,白居易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职衔虽然不高,但可以参与朝政,接近皇帝,职位很清要。

    [199] 冕旒:古代皇帝冠上的装饰。此代指皇帝。

    [200] 私试赋判:指其准备应试或参加考试时所作的赋及判词。准的:标准。

    [201] 恧(nǜ女去声)然:惭愧貌。

    [202] 高霞寓: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时为邠宁节度使。

    [203] 娼妓:歌妓。唐时官吏家中可以置女乐。

    [204] 通州:即今重庆达州。元和十年,元稹为通州司马。

    [205] 汉南:汉水以南。约当今湖北北部一带。白居易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时途经此地。

    [206] 乡校:唐时州县以下设乡校。

    [207] 逆旅:旅店。

    [208] 多:看重、重视。

    [209] 渊、云:即王粲、扬雄。王粲字子渊,扬雄字子云。

    [210] “古人云”数句:语出《庄子·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公器,天下所共用。

    [211] 造物者:指天,或主宰人间世者。

    [212] 兼与之:犹言名与利兼而与之。

    [213] 迍(zhūn准阴平)穷:困顿穷困。迍,通“屯”,《易》卦名,艰难貌。

    [214] 迍剥:困厄。迍,通“屯”。迍、剥,《易》二卦名。屯谓艰难,剥谓剥落。

    [215] “李白”二句:李白虽暂为翰林待诏,然并无具体执掌,不过侍从文学而已。孟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玄宗时著名诗人。浩然开元间尝一至长安应试,落第,归山,赋诗有“不才明主弃”之句,自此终生为布衣。穷悴,穷困憔悴。

    [216] “近日”二句: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屡试不第,德宗贞元十二年始得一第,年近五十始授溧阳尉,不久弃官。宪宗元和元年郑余庆拜河南尹、水陆转运使,辟孟郊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协律郎,唐太常寺职官名,正八品上。试协律郎是孟郊水陆转运从事的兼衔,又非正式任命,故称“试”。

    [217] “张籍”二句:张籍,字文昌,和州(今属安徽)人,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宪宗元和元年官太常寺太祝。太祝,唐太常寺职官名,正九品上。

    [218] 官品至第五:唐制:上州司马从五品。

    [219] 检讨:检寻。囊袟:书箧之类。

    [220] 分为卷目:以类划分为卷,标以目。

    [221] “又自”二句:武德,唐高祖年号;元和,唐宪宗年号。“自武德讫元和”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反映时事的起讫时间。《新乐府》,白居易著名讽喻诗组诗,共五十首,因事立题,一事一题。

    [222] 退公:公事了结,退职归家。

    [223] 知足保和:生活及名誉地位上知足,保养其精神元气。

    [224] 长句:唐人称七言绝句以外的七言诗为长句。此处“长句”指七言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225] “穷则”二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意谓不见用则做好自我修养,见用则为天下人谋福。

    [226] 常师此语:以此语为师,即奉行此语之意。

    [227] “时之来”五句:意谓机会来到,就如云龙,如风鹏,勇往直前,奋力而进。云龙,古人以为云生龙,龙生云,龙乘云雾可以为所欲为。风鹏,即《庄子·逍遥游》中乘风而上的大鹏,可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28] “时之不”五句:意谓机会未曾到来,就成为云雾中的豹,高空中的鸿,忍耐寂寞,全身而退。雾豹,典出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者也,故藏而远害。”后以喻怀才畏忌而隐居不出者。

    [229] 铨次:编选。

    [230] “夫贵耳”三句:语出隋炀帝《赐史祥》诗:“贵耳唯闻古,贱目讵知今。”意谓人皆相信传闻而不相信亲眼所见事实,又以古为荣而以今为陋。

    [231] 韦苏州:指盛唐诗人韦应物。韦应物,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尝官苏州刺史,人称“韦苏州”。歌行,一般指七言长篇诗歌。

    [232] 小通:官运顺利。

    [233] 小穷:与“小通”相反,指官运不顺。

    [234] 索居:独居、散处。此指二人不在一处。

    [235] 新艳小律:辞藻华丽的律诗。小律,与“长律”(六韵以上的律诗)相对而言。

    [236] 皇子陂:地名,在长安城南。昭国里:长安坊名,白居易尝居于此。

    [237] 樊、李:樊宗宪与李景信,元、白的朋友。一说是樊宗师与李建。

    [238] 骖鸾鹤、游蓬瀛:意谓驾鸾鹤游仙山。蓬瀛,即传说中海上仙山蓬莱、瀛洲。

    [239] “此吾”三句:犹言此(醉心于诗歌创作)正是我与足下可以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的原因之一啊。外形骸,以形骸为外物,即随心任意之意。脱踪迹,摆脱与世俗人的往还。傲轩鼎,蔑视富贵。轩,高车;鼎,古时王侯盛放食物用。轻人寰,轻视人间世俗生活。

    [240] 悉索还往中诗:尽量索取与友人交往中之诗。

    [241] 张十八:指张籍。

    [242] 李二十:指李绅。李绅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间著名诗人,官右拾遗。新歌行:指李绅当时写作的新题乐府诗。

    [243] 卢、杨二秘书:指卢拱、杨巨源,二人时皆任秘书郎。卢拱籍贯不详。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244] 窦七、元八:指窦巩、元宗简。窦巩字友封,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元和间为节度使府掌书记。元宗简字居敬,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元和间任侍御史。

    [245] 足下左转:指元稹左迁通州司马。

    [246] 仆又继行:指自己贬江州司马。

    [247] 心期索然:心情乏味。

    [248] 其间妍媸:指诗文的好坏优劣。

    [249] 有公鉴无姑息者:有公正的鉴赏力而不姑息宽贷者。

    [250] 各纂诗笔:各自编辑其诗与文。笔,指文。

    [251] 粗为卷第:大致编好卷次。卷第,卷次。

    [252] 溘然而至:死期来到。溘然,忽然死去。

    [253]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时,为工吏所画荔枝图而作。唐李肇《国史补》卷上:“杨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宋苏轼《荔支叹》云:“永元(汉和帝年号)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忠州与涪州相邻,可知此文非仅为图形荔枝而作。文中所谓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讥刺之意尤为明显。

    [254] 巴峡:巴州、峡州。泛指今重庆三峡一带。

    [255] 缯:丝织品总称缯。帛之厚者亦称缯。

    [256] 绡:薄丝。

    [257] 醴酪:糖粥。此形容甘甜。

    [258] 南宾守:南宾太守,即忠州刺史。忠州隋开皇间称南宾郡。

    舒元舆

    舒元舆(789——835),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宪宗元和八年(813)举进士第,授鄠县尉。穆宗长庆三年(823)为兴元节度掌书记,以文檄豪健,为时推许。文宗大和初入朝为监察御史,五年(831)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八年,为御史中丞,兼判刑部侍郎,不久以本官同平章事。与李训谋诛宦官,事败,死于“甘露之变”。两《唐书》有传。元舆以文才自负,工诗文,颇有传诵之作,《牡丹赋》时称其工。原有集,已佚。

    牡丹赋[1]并序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2]。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遇焉[3]!天后之乡西河也[4],有众香精舍[5],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6]。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7]。今则自禁闼洎官署[8],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9],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10]。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11]。或曰:“子常以丈夫功业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12]?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13]。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耳,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而退,余遂赋以示之。

    圆玄瑞精,有星而景,有云而卿[14]。其光下垂,遇物流形[15]。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锺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16]。

    我研物情,次第而观。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17]。动荡支节,如解凝结[18]。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色披开,照曜酷烈[19]。美肤腻体,万状皆绝[20]。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21];坼者如语,含者如咽[22];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23],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24]。初胧胧而上下,次鲜鲜而重叠[25]。锦衾相覆,绣帐连接[26]。晴笼昼薰,宿露宵浥[27]。或灼灼腾秀[28],或亭亭露奇[29];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30];或带风如吟,或泣露如悲;或垂然如缒[31],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32];或山鸡已驯,或威凤将飞[33]。

    其态万万,胡可立辨[34]!不窥天府[35],孰得而见?乍疑孙武,来此教战。其战谓何?摇摇纤柯[36]。玉栏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窠。西子、南威,洛神、湘娥[37]。或倚或扶,朱颜已酡[38]。角衔红,争颦翠娥[39]。灼灼夭夭,逶逶迤迤[40]。汉宫三千,艳列星河;我见其少,孰云其多[41]!弄彩呈妍,压景骈肩[42]。席发银烛,炉升绛烟;洞府真人,会于群仙[43]。晶荧往来,金列钱[44];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惊旱莲[45]。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46]。遑恤终日,一言相夸[47]。列幄庭中,步障开霞;曲庑重梁,松篁交加[48]。如贮深闺,似隔窗纱。仿佛息妫,依稀馆娃[49]。我来睹之,如乘仙槎[50]。脉脉不语,迟迟日斜。九衢游人,骏马香车[51]。有酒如渑[52],万坐笙歌。一醉是竞,孰知其他?

    我案花品[53],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比栉[54]。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55]。皆让其先,敢怀愤嫉?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之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56]?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全唐文》卷七二七

    长安雪下望月记[57]

    今年子月月望[58],长安重雪终日[59]。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60]。门高出绝寰埃,宜写目放抱[61],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62]。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63],见冱云驳尽[64],太虚真气,如帐碧玉[65]。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66],不见辙迹。至乙夜[67],帖悬天心[68]。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69],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直前终南[70],开千叠屏风,张其一方。东原接去,与蓝岩骊峦,群琼含光,北朝天宫[71]。宫中有崇阙洪观,如甃珪叠璐,出空横虚[72]。此时定身周目,谓六合八极,作我虚室[73]。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觉我五藏出濯清光中[74],俗埃落地,涂然寒胶;莹然鲜著,彻入骨肉[75];众骸跃举,若生羽翎,与神仙人游云天汗漫之上[76],冲然而不知其足犹蹋寺地[77],身犹求世名。二三子相视,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今之从何而遁。不讳言,不嘻声,复根还始,认得真性[78]。非天借静象[79],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

    且冬之时凝冱有之矣[80],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81],如今夕或寡。某以其寡不易会,而三者俱白[82],故序之耳。

    《全唐文》卷七二七

    录桃源画记[83]

    四明山道士叶沈[84],囊出古画[85]。画有《桃源图》[86]。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87]。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88]。其水趣流[89],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90]。

    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91]。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92],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93]。

    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94],云磴五色[95],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96]。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97],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98]。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99]。

    其高处有坛,层级沓玉冰[100]。坛面俄起烬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101]。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102],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103],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104]。

    坐少选[105],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106],遂染笔录其名数[107],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全唐文》卷七二七

    养狸述[108]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109]。其体趫,其文斑,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110]。尝观虞人有生致者[111],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112]。

    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竅[113]。穴之口光滑,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114]。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嚇,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115],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116]。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缸续晨[117],与役夫更吻驱呵,甚扰神抱[118]。有时或缸死睫交[119],黑暗中又遭其缘榻过面[120],泊泊上下[121],则不可奈何。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122],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翦,始二三十日间未果[123]。颇患之,若抱痒疾[124]。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125],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126],似得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竖瞳迸金,文毛磔班,张爪呀牙,划泄怒声[127]。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或目抉牙截,尾捎首摆[128],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缸潜窥,室内洒然[129]。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130],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131]。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痏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132]。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133],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134]?

    呜呼!覆帱之间[135],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136],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137],纣朝鼠多而王子比干剖[138],鲁国鼠多而仲尼去[139],楚国鼠多而屈原沈[140]。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141],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142]!

    某因养狸而得其道,故备录始末,贮诸箧内,异日持谕于在位之端正君子。

    《全唐文》卷七二七

    * * *

    [1] 牡丹盛于唐,唐代的牡丹诗也很多。唐人的咏物赋非常发达,而赋牡丹者,惟舒元舆与李德裕。舒元舆称牡丹“近代文士……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则舒之作,又在李作之前。此赋形容牡丹盛开之状,连用二十馀“如”字、十馀“或”字,颇能淋漓尽致。其后又以孙武教战、汉宫三千、洞府真人大会群仙等作比,更是妙于想象。全篇句式虽然整齐而少变化,但语言劲拔而不纤弱,藻饰华丽而不繁缛,诚为中唐咏物赋名篇。

    [2] “古人”二句: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牡丹,前史中无说处,惟《谢康乐集》中言‘水际竹间多牡丹’。成式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前集卷一九)除此处引谢灵运一句之外,唐前典籍确未曾见有言牡丹者。

    [3] “花则”句:犹言花何时才有遇合呢?

    [4] 天后:指武则天。西河,汉郡名,辖境不断有所变更,至东汉顺帝永和间,辖境当今山西中部一带。武则天故乡为唐并州(即太原府,今属山西)文水,在此范围以内。又县名,唐上元元年(760)改隰城县置,为汾州(今山西汾阳)治所。

    [5] 众香精舍:即众香寺,在汾州。精舍为寺院别称。按,此赋以武则天故乡为汾州,与史籍不符。

    [6] “天后”二句:按,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蓟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前集卷一九)与此所载武则天移牡丹于长安不同。

    [7] 寝盛:逐渐兴盛。

    [8] 禁闼(tà 踏):宫禁之中。洎:至、到。

    [9] 四渎:古以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四渎。

    [10] “每暮春”数句:唐遨游之士赏牡丹,唐代笔记所载甚多。如李肇《国史补》:“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就观为耻。人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11] 按,唐李德裕亦有《牡丹赋》。李德裕与舒元舆时代相同,舒之作当在李之先。

    [12] 张荆州:指开元名相张九龄。参见前吕温《张荆州画赞》注。

    [13] 张九龄《荔枝赋》今存于《张曲江集》中。

    [14] “圆玄”三句:意谓上天祥瑞,凝聚而为景星卿云。景星,德星、瑞星,古谓出现于有道之国。《史记·天官书》:“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卿云,即庆云,祥瑞之云。

    [15] “其光”二句:意谓景星、卿云之光下照于地,遇万物而成种种形状。

    [16] “拔类”二句:意谓牡丹超乎群类,甚至压倒了国香兰花。国香,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此指兰花。兰花有国香之称。《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17] “暮春”数句:形容牡丹当暮春之际开始生长,花苞已经形成,晚间的清露伴它安卧,清晨的阳光催动它生长。绿苞,花苞。韶光,早晨的阳光。

    [18] “动荡”二句:形容牡丹抽动枝条,迅速生长。

    [19] “百脉”数句:形容牡丹如同脉络舒畅,枝叶蓬勃成长,其势不可阻挡;花朵开放,明艳非常。淑色披开,谓牡丹开放。

    [20] “美肤”二句:形容牡丹如美人,千姿百态,美艳绝伦。

    [21] “向者”二句:意谓正面的花朵如笑迎来人,背面的花朵却似与人诀别。

    [22] “坼(chè 彻)者”二句:意谓开放者如与人相语,含苞未放者如吞声呜咽。坼,裂开。指花开。

    [23] 亚者:低垂者、俯首者。

    [24] 惨者:指花色浅而淡者。

    [25] “初胧”二句:形容牡丹从初开时不分明到盛开时鲜艳重叠。胧胧,不分明貌。

    [26] 锦衾、绣帐:皆形容牡丹花开硕大而颜色鲜艳。

    [27] “晴笼”二句:意谓昼日有阳光照耀,夜晚有露水滋润。浥,湿润、滋润。

    [28] 灼灼:鲜亮夺目貌。

    [29] 亭亭:一枝挺出貌。

    [30] “或飐(zhǎn展)”二句:意谓有的花朵迎风摇摆如同向人招手,有的则凝重不动若沉思。飐然,风吹摇动貌。

    [31] 缒(zhuì 坠):以绳系物下坠。

    [32] “或迎”二句:形容石阶旁、水池畔牡丹开放。拥砌,簇拥着石阶。照影临池,在水池里留影。

    [33] “或山鸡”二句:形容花朵小者温顺若山鸡,花朵大者若凤鸟将飞。威凤,旧说凤凰有威仪,故称。

    [34] 胡可:岂可、怎么能。

    [35] 天府:此指京师园林。古有长安为天府之国的说法。

    [36] “乍疑”数句:以孙武教练吴宫美女形容牡丹花开繁盛。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时军事家,吴王阖闾请其教练宫中美女以显示阵法。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纤柯,形容花枝纤细如美人。

    [37] 西子、南威,洛神、湘娥:皆美女名,此处用来比喻牡丹。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南威,春秋时晋国美女,亦称南之威。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见《战国策·魏策二》。洛神,传说中洛水之神。见于曹植《洛神赋》。湘娥,传说中湘水之神。见于屈原《九歌·湘夫人》、《湘君》。

    [38] 酡:醉酒面色红貌。此处形容花色。

    [39] “角衔”二句:形容园圃四角花朵如灯笼,满园花朵如争艳的美女。,灯盏。颦,皱眉。传说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里中人以为美。翠蛾,即眉。翠是画眉颜色。

    [40] “灼灼”二句:形容花开繁盛,美艳非常。灼灼、夭夭,皆鲜明美盛貌。逶逶迤迤,即逶迤,亦作委佗,佳丽美艳貌。

    [41] “汉宫”数句:以后宫佳丽喻牡丹,意谓牡丹远超过三千之数,仍不觉其多。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42] 压景:遮住光影。景,同“影”,日光。骈肩:形容多。

    [43] “席发”数句:意谓花朵繁盛,犹如在银烛明亮、香烟缭绕的宴席间,洞府真人在与群仙聚会。洞府,道教称仙人所居为洞府。真人,仙人。

    [44] “晶荧”二句:写洞府真人聚会时情景。晶荧,形容牡丹花朵颜色。金列钱,形容牡丹排列成行如金钱。《汉书》班固《两都赋》:“金衔壁,是为列钱。”注:“谓以黄金为,其中衔壁,纳之于壁带为行列,历历如钱也。”金,宫室壁带(壁间横木露出如带)上的环形装饰物,以金为之,谓之金。金一字排开,如同金钱。

    [45] “未及”二句:意谓旱莲被牡丹的艳丽所惊。旱莲,荷花之一种,因不生长于水中,故名。牡丹形似旱莲,未经雨,表示亦不在水中,故能惊旱莲。

    [46] “公室”数句:谓公室侯家纷纷前来观赏牡丹,一诺万金,购买牡丹。咳唾万金,犹言开口就是万金。

    [47] “遑恤”二句:意谓终日侍弄牡丹,向人总是夸示自己的牡丹。遑,闲暇。恤,顾及、顾念。

    [48] “列幄”数句:写牡丹主人百般保护牡丹。列幄,排列帐幕。步障,屏障。帐幕、屏障皆用来遮蔽牡丹,免受日光照射及风雨侵蚀。曲庑,原意指曲折的走廊,此指为牡丹遮阳搭建的廊屋。重梁,屋梁重叠。松篁,用来给牡丹搭建廊屋的材料。篁,竹子。

    [49] “如贮”数句:意谓如同对待美女一样,将其深藏起来。息妫(ɡuī 规),春秋时息国的美女,亦称息夫人。妫姓,故称息妫。楚文王灭息国,虏其为妻,后世称为桃花夫人。见《左传·庄公十四年》。馆娃,即西施。吴王得西施,为筑馆娃宫,故名。

    [50] “我来”二句:意谓我来看花,如同乘槎上天一般。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居海渚,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乘槎浮海至天河,见织女、牵牛。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〇所载。槎,竹筏、木筏之类。

    [51] 香车:用香木作的车子。泛指豪华的车。一般为妇女所乘坐。

    [52] “有酒”句:谓酒很多。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渑,指渑水,在今山东境内。

    [53] 案:考察。

    [54] 比栉(zhì 志):形容花朵密集如栉。栉,梳、篦的总称。

    [55] “玫瑰”数句:谓多种名花皆逊于牡丹,甘居下风。踯躅,杜鹃花的别名。朱槿,即扶桑花。

    [56] 昌然:兴盛、盛大。

    [57] 本篇作年不可确知,大约在作者第进士(元和八年,813)之前。大雪以后,周天寒彻,又逢皓月临空,玉宇澄清,当此之际,作者登高四望,心情之畅美可想而知。文章将这一心情备细写出。作者笔下的长安月夜雪景,气象壮阔,又体察细致,极富感染力。

    [58] “今年”句:“今年”不知何年。子月,十一月。旧历以十一月建子。月望,月中。

    [59] 重(zhònɡ 众)雪:大雪。

    [60] 青龙寺:在长安城东南。

    [61] 写目放抱:犹言纵目观赏,舒展怀抱。

    [62] “惟长”二句:意谓长安高处甚多,我不能一一登临。

    [63] 偶立:并肩而立。

    [64] 冱(hù 互)云:冻云。驳:退。此谓天空放晴。

    [65] “太虚”二句:意谓宇宙间空气清澈,如为碧玉之帐所笼罩。

    [66] “辗碧”句:谓月亮东升。碧玉,指天空。

    [67] 乙夜:指二更天。一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

    [68] “帖悬”句:谓月亮当天中。

    [69] 望舒:传说中月神之御。此指月亮。

    [70] 终南:终南山。此指秦岭当长安南之一段。

    [71] “东原”四句:意谓终南山向东延伸而去,与蓝田山、骊山相接,如群玉闪烁着光芒,与北边的天宫连接。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东。骊山,在今陕西临潼西。天宫,此指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在长安北。

    [72] “宫中”三句:意谓宫中楼阁台殿,如玉砌叠翠一般,横在空中。崇阙洪观,指宫中建筑。甃(zhòu 宙),用砖砌。珪、璐,美玉。此处形容被雪覆盖的宫中楼台如白玉一般。

    [73] “此时”三句:意谓此时定下身子四望,觉得六合八极之内成为我的空屋子。六合,上下四方。八极,四面八方。虚室,无遮蔽障碍的空屋。

    [74] “峨峨”四句:意谓巍峨皇都一片冰雪世界,如白玉之京,乃觉我五脏皆在清光中清洗而出。白玉之京,即白玉京,原指天帝所居之处。此处形容雪后长安。五藏,即五脏。藏,同“脏”。

    [75] “俗埃”四句:形容通体经彻骨严寒和清新空气洗濯后的感受。俗埃落地,谓世俗尘埃落地。涂然寒胶,谓寒冷如同胶漆一般附着在身。

    [76] “众骸”四句:意谓骨骼似将飞跃,腋下若生羽翼,与神仙人游于云天无涯际之处。羽翎,翅膀。汗漫,无边无际。此指天空。

    [77] 冲然:谦恭貌。

    [78] “复根”二句:佛家语,谓恢复本根,认识自己真性。

    [79] 静象:静谧的景象,指雪、月之夜。

    [80] 凝冱:冻结、冰冻。

    [81] “中零”句:谓在雪、月之间有零星清霜。零,雨雪徐徐落下。按,酷寒天气不当再有霜。或者是被风扬起的雪粒,作者指以为是霜。

    [82] 三者:指雪、霜和月。

    [83] 将一幅构图颇为复杂的图画叙述清楚,既要精整,又要参错,颇为不易。此文佳处,即在精整中求错综,简而明,质而不失其雅致。又时时以个人感慨作陪,是为难得。

    [84] 四明山:在今浙江东南部。道士叶沈:身世不详。

    [85] 囊出:从布袋中取出。

    [86] 《桃源图》: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诗》诗意作的画。

    [87]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88] 《仙记》:不详为何书,或者是作者对某部道家之书的简称,如旧题为汉刘向所撰《列仙传》、旧题晋葛洪撰《神仙传》等。灵洞三十六: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89] 趣流:急流。

    [90] “绿者”句:形容水清澈如落下之镜。绿,指水清。

    [91] 舒颜:颜面舒展。

    [92] 衿:指鸟翅。

    [93] “毛傞(suō缩)傞”句:谓画中金色狗形态。傞傞,飘动貌。亭亭,直立貌。间而立,谓狗在人或物中夹杂而立。

    [94] 霞槛:红色栏干。缭转:形容栏干随山势隐现。

    [95] 云磴:高入云间的台阶。

    [96] “雪冰”二句:谓画面上人物体貌及服装。雪冰肌颜,语出《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衣裳皆负星月文章,谓人物衣裳绘有像星月的图画。

    [97] 虹玉:彩色美玉。此以拟神仙人物形貌服色。又,《江表录》谓“首阳山有晚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类说》卷四〇引《稽神异苑》),或为此处所本。

    [98] 角发:即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

    [99] “若云”三句:形容画中人物行动飘忽若云彩,忽然而生,忽然而逝。

    [100] “层级”句:意谓台阶净洁如玉、冰重叠。沓,重叠。

    [101] “坛面”四句:此即所谓丹灶,道士用来炼丹。传说道士炼丹以五色石,故有五色云气。烬灶,烧火的灶。

    [102] 鼓短枻(yì 易):划短桨。

    [103] 骨戛清玉:用清澈的清玉之声形容骨骼的轻举出尘。敲冰戛玉,敲击冰和玉,原意是比拟歌声的清脆圆润。

    [104] 眇然:高远貌。高谢之志:高举远引、告别人间之志。

    [105] 少选:一会儿。

    [106] 无路得请:此后没有机缘再得一睹。得请,请求得到。

    [107] 录其名数:犹言记录下它的细部。

    [108] 狸,也叫山猫。本文指被人驯养的山猫。“述”略同于“记”,类似于杂记文中的人事杂记,故而前幅记人叙事。但后幅则承以议论,可知本文写作目的不在记事,而在于议论。叙事部分非常生动,鼠的可憎可怖,使人如身临其境,可感而知。后幅的议论部分不但不牵强,且因叙事的生动增强了议论的力度,是本文一大特点。

    [109] “憎鼠”句:犹言狸猫天性憎鼠而善讨人喜爱。

    [110] 正且勇:勇敢而具有正义。

    [111] 虞人:古代掌山泽苑囿的官。此指猎人之类。生致:活捉。

    [112] 新昌里:长安坊名。

    [113] “墉堵”二句:谓墙体地面,鼠穴甚多。墉堵,墙。

    [114] 暴耗:大祸害。

    [115] 黾侻跧(měnɡ tuì quán 猛退蜷)缩:如蛙之畏人,暂时蜷伏退缩。黾,蛙的一种。侻,退的通假字。跧缩,踡伏。蛙鸣时,有其他动静,即不鸣。此以形容鼠。

    [116] “其穿”二句:谓鼠咬坏衣服、咬穿衣箱之事每日都有。晷,日光。

    [117] 留缸续晨:夜里留着灯光,直到天亮。缸,同“”,灯。

    [118] “与役”二句:意谓与仆人轮流发声驱赶老鼠,非常伤神。抱,人体胸腹间的部位。此指胸怀、心情。

    [119] 缸死睫交:灯火灭,眼睛闭住(睡着了)。

    [120] 缘榻过面:顺着床榻爬上,经过脸面。

    [121] 泊泊:象声词。形容鼠声。

    [122] 椟:箱子、柜子。

    [123] 欲掘地诛翦:意欲挖掘地面直抵鼠穴灭杀它们。

    [124] 痒疾:疾病。痒,忧思过度所成的心病。

    [125] 阖关实窦:关住门,塞住洞口。

    [126] 轩首引鼻:昂首伸出鼻子。

    [127] “狸忽”数句:写猫见老鼠发怒形状。竖瞳迸金,瞳孔竖起,眼露金光。文毛磔(zhé 折)班,形容猫发怒耸身,浑身皮毛好像折断一样。磔,分割、折断。班,同“斑”。划泄怒声,大声吼叫。划泄,象声词。

    [128] “狸遂”二句:写猫搏击老鼠之状。目抉,用目光震慑。牙截,用牙齿撕裂。尾捎,用尾巴击打。首摆,头部摆动。

    [129] 洒然:清静、安静。

    [130] 韫椟服物:用箱、柜储藏衣物。韫,藏。

    [131] “微狸”数句:意谓倘无狸猫,则鼠不但毁我衣物,且将要咬伤我的身体。微,假若没有。

    [132] “鼠本”数句:意谓鼠本来属于阴性动物,与虫的活动规律相同,应该昼伏夜出,害怕人类。

    [133] 甘醲鲜肥:指美味食品。甘醲,味道醇厚。

    [134] “虽乏”二句:谓鼠虽无人之智,但人却没奈何它。

    [135] 覆帱(dào到)之间:犹言天地之间。覆帱,覆盖。《礼记·中庸》:“譬如天地……无不覆帱。”

    [136] 端人:正直的人。

    [137] “故桀”句:意谓夏桀时坏人多因而斩了关龙逢。桀,夏朝末代君主。关龙逢,夏桀时贤臣。夏桀无道,为酒池肉林,关龙逢极谏,夏桀不听,囚而杀之。事见《庄子·人间世》。

    [138] “纣朝”句:意谓商纣坏人多因而杀害了比干。纣,商朝末代君主。比干,纣的叔父,官少师。纣无道,比干屡次劝谏,被纣剖心而死。事见《史记·殷本纪》。

    [139] “鲁国”句:意谓鲁国坏人多因而孔子离开了鲁国。仲尼,孔子字。

    [140] “楚国”句:意谓楚国坏人多因而屈原遭到流放被迫沉江自杀。

    [141] 五行:金木水火土。七曜: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

    [142] 岂直:岂只是、岂止。

    令狐楚

    令狐楚(766——837),字殼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其先敦煌(今属甘肃),自言为唐初十八学士中令狐德棻之后裔。五岁能做文章,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初为太原府从事,自掌书记迁至节度判官。元和年间又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历任宣武、天平、河东等节度使,大和七年(833)入为吏部尚书,转太常卿,进左仆射,封彭阳郡公,开成元年(836)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于任。两《唐书》有传。令狐楚擅长笺奏制令,每一篇成,人皆传诵。《旧唐书》本传称其“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原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已佚。《全唐文》存其文五卷。

    刻苏公太守二文记[1]

    大和五年春三月[2],兖海节度副使李员外虞致本府书币[3],修好于我。卒事返命[4],且以故太守苏源明集中小洞庭宴籍及序二首见寄[5],请余立一贞石[6],识其故处云[7]。

    余为之考寻图牒[8],询访耉老[9],自五六日至于旬时[10],茫然曾不得回源亭涡泊依稀仿佛者[11]。从天宝十二载而下[12],及兹八十年[13],源明有盛名于朝,遗爱在郓[14]。尝与五太守会集,宴游之所,形于文字,冏若金石[15]。若良二千石好事君子接武而来[16],纵不恢张增饰之[17],必当思人爱树[18],存为此州故事[19]。悲夫!恩泽之外,四纪有馀[20],自荡平而还,三政相继[21]。不铦锋摩刃,以战斗为务;则长臂利爪,而攫拾是谋[22]。视嘉山水好风月,如越人之髢、瞽者之鉴[23],非惟无用,又从而仇之[24]。

    余以为不可使中行子之文无传于此地[25],乃于溪亭作金石刻[26],引而记之[27],亦李志也[28]。

    秋七月二十七日,天平军节度等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彭阳县公令狐楚记[29]。

    《唐文粹》卷九六

    * * *

    [1] 此文作于大和五年(831),乃令狐楚为苏预二文刻石纪事而作。文章语言自然清雅,却又时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伤,慨叹时局,虽点到为止,然其惜景伤时之情已跃然纸上。苏公,指苏预,字源明,参看《秋夜小洞庭离宴序》作者小传。二文指苏预的《小洞庭五太守宴集序》和《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2] 大和五年:唐文宗年号,大和五年为公元831年。

    [3] 兖海:唐方镇名,辖兖、海、沂、密四州,治所在今山东兖州。李虞:人名,生平不详。员外:即员外郎,唐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有员外郎一人,位居郎中之下。致:送给。本府:作者自称,时作者为天平军节度使,故称“本府”。书币:信件与礼品。币:本为缯帛,古时以帛为赠送宾客的礼物,故亦泛指赠送礼品。

    [4] 卒:终,尽,完成。返命:回去复命。

    [5] 苏源明集:《新唐书·艺文志》载有《苏源明集》三十卷,今已亡佚。见:助动词,表示他人的行为及于己。

    [6] 贞石:本指坚固之石,多用作碑石的美称。

    [7] 识(zhì志):同“志”,标记、标识。故处:指苏预当时的宴游之处。

    [8] 考:考察。图:地图。牒:指记录下来的文书。

    [9] 耉(ɡǒu苟)老:老年人。《国语·晋八》中有“吾闻国家有大事,必顺于典型,而访咨于耉老,而后行之”。

    [10] 旬时:十天。

    [11] 茫然:模糊不清,迷蒙不明。涡泊:停船之处。

    [12] 天宝十二载:天宝为唐玄宗年号,天宝十二载为公元753年。而下:以后,往后。

    [13] 及:到。兹:现在。

    [14] 遗爱:指官员有仁德、仁政传于后世。郓:即郓州,辖今山东东平、梁山、郓城、巨野等地,治所在须昌县(故址在今山东东平西北)。

    [15] 冏(jiǒnɡ迥):明亮。金石:金指钟鼎,石指碑碣,古人常在上面镌刻文字以颂功纪事寓戒。

    [16] 良:贤能。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俸禄等级均为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此处指太守。好事:喜欢多事,此处指关心地方掌故。接武:原指足迹前后相接,后泛指人或事前后相继。武:足迹。

    [17] 恢张:扩展、扩大。增饰:增修。

    [18] 思人爱树:周召公奭在甘棠树下听讼,后人追念他,也连带思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此处指思念苏源明亦当保护其宴集处之风物,如回源亭等。

    [19] 故事:旧事、旧物,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文物”。

    [20] 恩泽:朝廷的恩惠。此处指朝廷。纪:古以十二年为一纪。《尚书·毕命》中有“既历三纪”,传曰:“十二年曰纪。”

    [21] 荡平:扫荡平定,此处指唐宪宗削平藩镇割据势力。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北方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历五十馀年,方有唐宪宗平藩镇,使统一局面暂时恢复。三政:指唐宪宗李纯之后的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三个皇帝。

    [22] “不铦(xiān先)锋摩刃”四句:意谓割据的藩镇只知道从事战争和搜刮财利。唐穆宗时,河北藩镇复叛,藩镇割据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死灰复燃。铦,锐利,此处用作动词,磨利。摩,通“磨”,磨砺。攫(jué绝),用爪抓取。拾,捡取。

    [23] 视:看待。嘉:美、善。越人之髢(dì弟):典出《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古越人有断发之俗,故不需假发。髢,假发。瞽者:盲人。鉴:镜子。

    [24] 从:聚集。

    [25] 中行子:意谓有德君子,此指苏源明。中行,即中庸,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如《易·泰》:“得尚于中行”。《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也!”

    [26] 作金石刻:即立碑刻字之意。

    [27] 引:文体的一种,如序而稍短。

    [28] 志:志愿,愿望。

    [29] 检校:诏除而非正名的加官,故“检校”后面所列的官职皆非实职。

    刘宽夫

    刘宽夫(生卒年不详),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元和时登进士第,宝历年间任监察御史,转左补阙,颇有直言进谏之举,大和年间迁起居郎。两《唐书》有传。

    竹记[1]

    左史院迩宸居之正地,直日华之东偏[2]。俗尘不飞,人意自远。邃幽阒[3],似非官曹[4]。有竹一丛,翠接阶所。其虚中洁外之操,荫座祛烦之能[5],紫微郎高公尝赋之,固以备尽[6]。然而岁月滋久,蔓衍浸淫[7],大小相依,高下丛茂。俾日光不透[8],阴气常凝。暝色为之早来,阳春为之减煦[9]。四序不正[10],一庭常昏。蚊虻曹飞,雀自遂[11]。披图散帙[12],观览不快。

    二年冬[13],侍轩之暇,载笔之馀[14],偶步庭除,病其蔽翳[15]。因命斤斧,将治其芜[16]。沉吟即时,乃用申诫[17]。且谓其徒曰:“砺尔器用,端尔瞻视,谨尔操执,慎尔区分[18]。有其质微而叶环苯者去之[19],从风而不能自正者去之,大而倚者去之,聚而曲者去之,窍而不能备笙簧之用者去之[20],挺而不能栖鸾凤者去之[21]。其有群居不乱,独立自持[22];振风发屋,不为之倾[23];大旱干物,不为之瘁[24];坚可以配松柏[25],劲可以凌雪霜[26],密可以泊晴烟[27],疏可以漏宵月[28];婵娟可玩[29],劲挺不回者[30],尔其保之。”

    既而芟翦毕功[31],繁芜立尽[32]。去者存者,邪正乃分。不浃旬[33],扶疏一林,历历可见[34]。有清风澡虑之效,皦日明奸之机[35]。檀栾风生,韵合宫徵[36]。君子是以知竹箭之美,尚科别之功,即其他不俟言而详矣[37]。或以斯为小,可以伸之[38]。因记一时之妙,笔而述之[39]。

    《唐文粹》卷七七

    * * *

    [1] 此文作于大和二年(828),其时朋党之争以及朝臣与宦官的斗争愈演愈烈,政局日趋混乱。作者不满于这种现实,遂写了这篇象征性的文章。全文句法整齐又流畅生动,以左史院中丛竹象征朝廷,暗喻朝堂之上已是蚊虻群飞,不见天日。继而借命人整治,以求“去者存者,邪正乃分”,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ɡuǒ果):《玉篇》:“割也。”此指修剪整理。

    [2] 左史:即起居郎,属门下省,高宗武后时曾两度改称左史,中宗神龙年间复为起居郎。门下省位于大明宫宣政殿东的日华门外,左史院当在其中。迩:接近。宸居:皇帝的居所,此指大明宫内常朝所在地宣政殿。直:临。日华:即日华门,位于宣政殿前东廊。

    [3] (bì必)邃幽阒(qù去):幽深寂静。,神秘、幽深。邃,幽深。阒,寂静。

    [4] 官曹:即官府、衙署。

    [5] 荫:树荫,此处指遮蔽。祛:除去。

    [6] 紫微郎:指中书省的郎官,中书省曾于开元元年改称紫微省。高公:即高(yì意),字翘之,曾为校书郎,后拜中书舍人,为官无党,其所作赋已佚。尝:曾经。备:完备。

    [7] 滋:愈、益。蔓衍:犹蔓延,向外滋长延伸。浸(qīn亲)淫:渐相亲附,渐次接近。

    [8] 俾(bǐ比):使。

    [9] 暝色:指夜色。煦:阳光的温暖。

    [10] 四序:四季。

    [11] 虻(ménɡ萌):牛蝇。曹:群。雀(yàn艳):麻雀、黄雀等的通称。自遂:自得。

    [12] 披图散帙:指开卷读书。披、散皆指打开。帙(zhì志):书套。

    [13] 二年: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14] 侍轩:唐制,皇帝临朝时起居郎分立殿下,记录皇帝及朝臣的言论与行为。暇:空、闲。载笔:携带文书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有“史载笔,士载言”。此处当指修纂起居注。

    [15] 庭除:庭前阶下,即院内。除,台阶。病:恨。蔽翳(yì义):遮蔽、遮盖。翳,障蔽。

    [16] 斤斧:斧头。芜:杂乱。

    [17] 沉吟:指深思。申:申述,言明。诫:教令。

    [18] 砺:磨砺。器用:指斤斧。端:正。瞻视:指眼光。谨:谨慎。操执:指手里的工具。操,拿着。

    [19] 质微:指竹竿细微。质,本体,竹之本体即竿。苯(běn zǔn本撙):草茂盛的样子,此处指竹叶丛生杂乱的状态。

    [20] 窍:孔、洞。笙簧:管乐器。簧,《唐文粹》作“篁”,据《全唐文》改。

    [21] 鸾:凤凰之类的神鸟。

    [22] 自持:自我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

    [23] 振风:指狂风、暴风。发屋:把房顶掀开。

    [24] 瘁:困病。

    [25] 配:匹对,媲美。

    [26] 劲:坚强有力。凌:冒着,引申为不畏。

    [27] 泊:停留。晴烟:指晴日里的轻烟薄雾。

    [28] 宵:夜晚。

    [29] 婵娟:形态美好。玩:观赏。

    [30] 劲挺:指刚劲挺拔。回:此处指屈曲。

    [31] 芟(shān山)翦:即剪除、割除。芟,除草。毕功:完功。毕,结束、完成。

    [32] 繁芜:指杂乱的竹子。繁,繁杂。芜,杂乱。立:即刻。

    [33] 浃(jiā家)旬:十天。十天为一旬。

    [34] 扶疏:高低疏密有致的样子。历历:分明可数。

    [35] 澡虑:洗去忧虑。皦(jiǎo皎)日:白日。明奸:明察奸邪。机:功能。

    [36] 檀栾:秀美的样子,多用于形容竹。韵:和谐的声音。宫徵(zhǐ纸):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略称。

    [37] 竹箭:细竹,此处泛指竹。尚:贵、重视。科别:区别。科,品类、等级。俟(sì四):等待。详:知悉,知道。

    [38] “或以斯为小”二句:是说有人认为这是小事,但其意义可以扩大引申。或,有的。斯,此、这。

    [39] 笔:书写,记载。

    殷侔

    殷侔(生卒年不详),大和年间曾任魏州书佐,其他事迹不详。

    窦建德碑[1]

    云雷方屯[2],龙战伊始[3],有天命焉,有豪杰焉[4],不得受命,而命归圣人[5]。于是玄黄之祸成,而霸图之业废矣[6]。

    隋大业末[7],主昏时乱[8],四海之内,兵革咸起[9]。夏王建德,以耕甿崛兴[10],河北山东,皆所奄有[11]。筑宫金城,立国布号[12],岳峙虎踞[13],赫赫乎当时之雄也[14]。是时李密在黎阳[15],世充据东都[16],萧铣王楚[17],薛举擅秦[18],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19],皆未有及建德者也。唯夏氏为国,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已[20],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行军有律[21],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22]。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23]!

    或以建德方项羽之在前世,窃谓不然[24]。羽暴而嗜杀[25],建德宽容御众[26],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兮雄兮[27],指盼备显[28],庶几孙长沙流亚乎[29]。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30],故使失计于救邻,致败于临敌[31]。云散雨覆,亡也忽然[32]。嗟夫!此亦莫之为而为者欤[33]。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34],则太宗龙行乎中原[35],建德虎视于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36]!

    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37]。圣唐大和三年[38],魏州书佐殷侔过其庙下[39],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40],夏王之称,犹绍于昔[41]。感豪杰之兴奋[42],吊经营之勿终[43],始知天命之莫干[44],惜霸略之旋陨[45]。激于其文,遂碑[46]。

    《全唐文》卷七四四

    * * *

    [1] 此文作于大和三年(829),形式虽为碑文,但重点在颂美窦建德。作者从“主昏时乱”的时代背景历述窦之仁德贤明,并通过与同时人物、历史人物的对比进一步突出其爱民得众的特点,甚至将其与唐太宗并举。文章最终以窦建德死后二百馀年仍受人民祭祀收笔,透露出作者对明君、仁政的期望。窦建德(573——621),漳南(今山东武城西北漳南镇)人,隋末河北起义军领袖,公元618年称夏王,建都乐寿(今河北献县),筑金城宫,年号五凤,后迁都洺州(今河北永年),武德四年(621)于虎牢之战中被李世民击败生擒,解往长安处斩。事迹见两《唐书》本传。

    [2] 云雷方屯:《易·屯》:“云雷屯(zhūn谆)。”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即云雷相交而灾难降临之意。此指隋末大乱。

    [3] 龙战:《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本指阴阳相战,后指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伊始:开始。

    [4] 天命:此指天命所归者。豪杰:才智出众者,此指争夺天下的群雄。

    [5] 圣人:对帝王的尊称。

    [6] 玄黄之祸:指战败身亡。玄黄,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代指流血。霸图:称霸的雄图。废:停业,中止,引申为失败。

    [7] 大业:隋炀帝年号(605——617)。

    [8] 主昏:皇帝昏乱。此处指隋炀帝杨广屡行暴政。昏,迷乱、糊涂。

    [9] 兵革:即军备,代指战争,兵为武器,革为甲胃,此处指各地的义军与反隋势力。咸:皆,都。

    [10] 耕甿(ménɡ萌):农民。甿,同“氓”,田民,农民。

    [11] 河北:指黄河下游以北的地区。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奄有:占领。奄,覆盖,包括。

    [12] 金城:《资治通鉴·唐纪一》高祖武德元年:“建德定都乐寿,命所居曰金城宫,备置百官。”布号:颁布年号。《资治通鉴·唐纪二》:“有大鸟五集于乐寿,群鸟数万从之,经日乃去。窦建德以为己瑞,改元五凤。”

    [13] 岳峙:如山岳耸立一般。岳,泛指高峻的大山。峙,耸立。踞:蹲或坐。

    [14] 赫赫乎:显赫盛大的样子。

    [15] 李密(582——618):字玄邃,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杨玄感起兵反隋时曾为谋主,后投瓦岗军,据洛口,称魏公,后为王世充所败,降唐复叛而被处斩。黎阳:在今河南浚县,武德元年(618)六月,李密曾率瓦岗精锐在此大战宇文化及。事迹见两《唐书》本传。

    [16] 王世充(?——621):原为隋将,被隋炀帝派往东都以拒李密,武德元年击败李密后晋封郑王,次年四月自立为帝。武德四年,李世民攻破洛阳,王世充降唐,后被仇人所杀。事迹见两《唐书》本传。东都:隋唐以洛阳(今属河南)为东都。

    [17] 萧铣(xiǎn显)(?——621):南朝梁皇室后裔,隋末割据今两湖、江西一带,武德元年自立为梁帝。武德四年被李孝恭、李靖所率唐军击败,投降被杀。王(wànɡ望):称王。楚:指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

    [18] 薛举(?——618):隋末金城(今甘肃兰州)富豪,乘乱割据陇西,自称秦帝。武德元年准备东攻长安时病死,其部亦为唐军所破。擅:占有。秦:秦人先祖始封于今甘肃天水一带,薛举以天水为都,故称“擅秦”。

    [19] 创割:开创、割据。模略:指所占疆土。模,规模。略,疆界、地域。

    [20] “唯夏氏为国”五句:是说窦建德重仁义、敬忠贤、恤下民,生活俭朴,没有暴行。史书中对此也多有记载,《资治通鉴·唐纪四》称其“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

    [21] 律:纪律。

    [22] 谏:直言规劝,用于以下对上,以臣正君。拒:拒绝。拂:违逆。

    [23] 拓疆:开拓疆土。

    [24] 方:比拟。项羽(前232——前202):名籍,祖上世为楚将,秦末为义军领袖,曾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战败自刎。前世:佛教以过去的一生为前世。窃:谦称自己。

    [25] 羽暴而嗜杀:项羽残暴好杀,如坑秦降卒、西屠咸阳等,参见《史记·项羽本纪》。

    [26] 御:治理,统治。

    [27] 迹:考核、推究。英兮雄兮:即英雄。

    [28] 指盼备显:指挥观察周到而清楚。盼,看。备,完全。显,明显。

    [29] 庶几:相近,差不多。孙长沙:即孙坚(156——192),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汉灵帝时曾任长沙太守,为东吴开国打下了初步基础。流亚:同一类的人物。

    [30] “唯天有所勿属”二句:意谓天命不属于他而归于唐。

    [31] “故使计于救邻”二句: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率军围攻洛阳,王世充不支,求救于窦建德,窦建德欲收渔利,遂率十馀万人前往,李世民率精锐三千五百人据虎牢,与窦建德相持四十馀日,待夏军饥渴疲倦时发兵猛攻,夏军大溃,建德受伤被俘。

    [32] 忽:迅速、突然。

    [33] “此亦”句:意谓窦建德之败实属天意。

    [34] 向令:假使。运:天运。统:统一。时:时势。割分:分裂割据。

    [35]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49年在位。

    [36] “相持”二句:是说双方僵持争斗,胜败怎么会在短时间内就见分晓呢?须臾,片刻。辨,分辨、辨别。

    [37] 及人者:指深入人心的善政。及,及于、达到。

    [38] 大和三年:大和,唐文宗年号,大和三年为公元829年。

    [39] 魏州: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大名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大名、魏县、馆陶,河南南乐、清丰、范县,山东冠县、莘县等地。

    [40] 骏奔:急速奔走。《诗·周颂·清庙》中有“骏奔走在庙”之句。仪:法度、标准。

    [41] 绍:继承。

    [42] 兴奋:兴起。

    [43] 吊:悲伤、怜悯。经营:规划创业。

    [44] 莫干:不能强求。干,求取。一说“干”意为抵触,“莫干”意为不能改变,亦可通。

    [45] 旋:顷刻。陨:坠落、破灭。

    [46] 文:美、善,《礼记·乐记》:“以进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此指窦建德的善行、善政。一说“文”指祭祀仪式,或指原有碑文。碑:撰写碑文,一说为立碑刻石。

    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因祖居长安城南之樊川,故世称“杜樊川”,后人又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曾长期在外地府署中担任幕职。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两《唐书》有传。杜牧工诗文,且于艺术上均有其独创性。其诗清新俊爽,于拗峭中见风华;其文则承古文一路,有为而作,气雄笔健,尝自云“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在文坛骈文复炽之时独树一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别集》各一卷。有今人整理本《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

    阿房宫赋[1]

    六王毕,四海一[2]。蜀山兀,阿房出[3]。覆压三百馀里,隔离天日[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5]。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7];各抱地势,钩心斗角[8]。盘盘焉,囷囷焉[9],蜂房水涡[10],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3]?高低冥迷,不知西东[1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16]。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7];绿云扰扰,梳晓鬟也[18];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9];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0]。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1]。缦立远视[22],而望幸焉[23]。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4]。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5],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26];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8]。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1];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3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33];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35],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3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7]!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38],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3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40],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4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樊川文集》卷一

    《李贺集》序[43]

    大和五年十月中[44],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45]。某曰:“必有异[46],亟取火来[47]!”及发之[48],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49],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50],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51],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52],凡若干首[53]。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54]。今夕醉解,不复得寐[55],即阅理箧帙[56],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57],一日夕,一觞一饭[58],显显焉无有忘弃者[59],不觉出涕[60]。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61],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62]。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63]。”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64],明日就公谢[65],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66]。居数日,某深惟公曰[67]:“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君意[68],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69]。”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序,然其甚惭[70]。

    皇诸孙贺[71],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72]。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73];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74];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75];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76];风樯阵马[77],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78],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79],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80],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81],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82]。《骚》有感怨刺怼[83],言及君臣理乱[84],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85]?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86]、《补梁庾肩吾宫体谣》[87]。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迳间[88],亦殊不能知之[89]。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90]。”

    贺死后凡十五年,京兆杜某为其序[91]。

    《樊川文集》卷一〇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92]

    佛著经曰:生人既死,阴府收其精神[93],校平生行事罪福之[94]。坐罪者,刑狱皆怪险,非人世所为,凡人平生一失举止,皆落其间。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穷亿万世,无有间断,名为“无间” [95]。夹殿宏廊,悉图其状[96],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97]。佛经曰:我国有阿阇世王[98],杀父王篡其位,法当入所谓狱无间者,昔能求事佛,后生为天人[99]。况其他罪,事佛固无恙。梁武帝明智勇武[100],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况下辈,固惑之[101]。为工商者,杂良以苦[102],伪内而华外,纳以大秤斛[103],以小出之,欺夺村闾戆民[104],铢积粒聚[105],以至于富。刑法钱谷小胥[106],出入人性命[107],颠倒埋没[108],使簿书条令不可究知[109],得财买大第豪奴[110],如公侯家。大吏有权力,能开库取公钱,缘意恣为[111],人不敢言。是此数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求救[112],日月积久,曰:“我罪如是,贵富如所求,是佛能灭吾罪,复能以福与吾也。”有罪罪灭,无福福至,生人唯罪福耳,虽田妇稚子,知所趋避[113]。今权归于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114],交手相付。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115],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116],冀佛之助,一日获福[117]。若如此,虽举寰海内尽为寺与僧[118],不足怪也。屋壁绣纹可矣[119],为金枝扶疏[120],擎千万佛[121],僧为具味饭之可矣[122],饭讫持钱与之[123]。不大、不壮、不高、不多、不珍奇瓌怪为忧[124],无有人力可及而不为者。

    晋,霸主也[125],一铜鞮宫之衰弱,诸侯不肯来盟[126],今天下能如几晋,凡几千铜鞮,人得不困哉?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127]:“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128],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129],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130]。武宗皇帝始即位[131],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132],冠其徒几至十万人[133],后至会昌五年[134],始命西京留佛寺四[135],僧唯十人,东京二寺[136]。天下所谓节度、观察、同、华、汝三十四治所得留一寺[137],僧准西京数[138],其他刺史州不得有寺。出四御史缕行天下以督之[139],御史乘驿未出关[140],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刓之[141]。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万五百[142]。其奴婢十五万,良人枝附为使令者[143],倍笄冠之数,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口率与百亩[144],编入农籍。其馀贱取民直[145],归于有司[146],寺材州县得以恣新其公署传舍[147]。今天子接位[148],诏曰:“佛尚不杀而仁,且来中国久,亦可助以为治。天下州率与二寺,用齿衰男女为其徒[149],各止三十人,两京数倍其四五焉。”著为定令,以徇其习[150],且使后世不得复加也。

    赵郡李子烈播[151],立朝名人也[152],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153]。钱塘于江南,繁大雅亚吴郡[154],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155],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156]。三笺干丞相云[157]:“涛坏人居,不一锢[158],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善。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159],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160]。佛炽害中国六百岁[161],生见圣人[162],一挥而几夷之[163],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在城东南隅[164],宏大焕显[165],工施手目,发匀肉均,牙滑而无遗巧矣[166]。江平入天,越峰如髻,越树如发,孤帆白鸟,点尽上凝。在半夜酒馀,倚老松,坐怪石,殷殷潮声[167],起于月外。

    东闽、两越[168],宦游善地也[169],天下名士多往之。予知百数十年后,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170],睹南亭千万状,吟不辞已[171],四时千万状,吟不能去。作为歌诗,次之于后[172],不知几千百人矣。

    《樊川文集》卷一〇

    * * *

    [1] 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是杜牧的成名作,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谓:“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少年即位,贪声色,昵群小,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杜牧此文针对现实,借古讽今,以秦之盛衰论天下之兴亡,指出掠民财、贪享乐者必将失民心而归于覆灭。文章先极写阿房宫之宏大富丽,想象丰富,奇笔纷出,气脉流动,音韵铿锵,继而笔锋陡转,将宫室之奢华与人民之苦难对比,夹叙夹议,直泻而下,终至卒章显志,昭示鉴戒。全文波澜起伏又组织严密。语言生动,气势恢弘。据《唐摭言》记载,此文甫一问世即受追捧,并对杜牧登进士第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阿房(ē pánɡ婀旁)宫: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大古城村一带,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开始营建,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