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唐文选最新章节!

    李邕

    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父善,以注《文选》称。邕少知名,武后长安初,召拜左拾遗。中宗时,复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迁户部员外郎,以事贬崖州。玄宗开元初擢户部郎中,复谪括州司马。十三年(725),征陈州刺史。后以赃下狱,减死贬钦州遵化县尉。累转括、淄、滑三州刺史。又为汲郡、北海二太守。邕有大名,李林甫素忌之,诬以罪,遣酷吏于郡决杀之。以官终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性毫奢,不拘细行,文名满天下,尤长碑颂,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持金帛往求其文。工书,行草尤著名。两《唐书》有传。《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其《狄仁杰传》三卷、《金谷园记》一卷,文集七十卷,俱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谏郑普思以方技得幸疏[1]

    盖人有感一餐之惠,殒七尺之身[2],况臣为陛下官,受陛下禄,而目有所见,口不言之,是负恩矣。自陛下亲政日近[3],复在九重[4],所以未闻在外群下窃议,道路籍籍[5],皆云普思多行诡惑[6],妄说妖祥[7],惟陛下不知,尚见驱使,此道若行,必挠乱朝政[8]。臣至愚至贱,不敢以胸臆对扬天威[9],请以古事为明证。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0]陛下今若以普思有奇术,可致长生久视之道[11],则爽鸠氏久应得之[12],永有天下,非陛下今日可得而求。若以普思可致仙方,则秦皇、汉武久应得之[13],永有天下,亦非陛下今日可得而求。若以普思可致佛法,则汉明、梁武久应得之[14],永有天下,亦非陛下今日可得而求。若以普思可致鬼道,则墨翟、干宝各献于至尊矣[15],而二主得之,永有天下,亦非陛下今日可得而求。此皆事涉虚妄,历代无效,臣愚不愿陛下复行之于明时。惟尧舜二帝,自古称圣,臣观所得,故在人事[16],敦睦九族,平章百姓[17],不闻以鬼神之道理天下[18]。伏愿陛下察之,则天下幸甚。

    《全唐文》卷二六一

    * * *

    [1] 郑普思以方伎受到中宗崇信。神龙初,中宗墨敕授郑普思秘书监,时大臣多谏之者,李邕为其中之一。文中以古事为例,说明郑普思诡行妄说之荒诞,奉劝中宗效法尧舜,注重人事,不要轻信妖妄之说。《旧唐书·李邕传》载,“及中宗即位,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李邕上书谏曰”,下即引本文,则此文之作,当在神龙元年(705)。

    [2] “盖人有”二句:一餐之惠,一顿饭的恩惠。《后汉书·孔虎传》:“一餐之惠必报。”又,《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或为作者语之所本。殒,死亡。

    [3] 亲政日近:亲政,皇帝亲理朝政。按,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以羽林兵迎太子李显即位,十一月,则天死,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故自中宗即位至亲政间当有一段时间,所谓“亲政日近”,当谓此。

    [4] 九重:指天子所居之宫殿。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

    [5] 籍籍:众口喧腾的样子。

    [6] 诡惑:蛊惑,惑乱。

    [7] 妖祥:凶兆与吉兆。

    [8] 挠乱:扰乱。

    [9] “不敢”句:谓不敢以自己的臆测来上奏皇帝。胸臆,此指臆测。天威,帝王的威严。此指皇帝。

    [10] “诗三百”句:语见《论语·为政》。诗三百,即《诗经》,以其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先秦称之曰“诗三百”。思无邪,取自《诗·鲁颂·》,意谓思想纯正,无邪念。

    [11] 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不老之术。《老子》五十九章:“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视,活着。

    [12] “爽鸠氏”句:爽鸠氏,相传为少暤氏的司寇。《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侯与晏子对话,云:“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凌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孔颖达疏:“自古者其无死,爽鸠至今犹存,则此齐地是爽鸠氏得而乐也,君不得为齐君。不死之事,此乐爽鸠氏之有,非君所愿乐也。”这里暗用此事,意谓人若得不死,爽鸠氏至今当存。

    [13] 秦皇、汉武:秦始皇、汉武帝。二者均希冀长生,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秦始皇求长生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武帝求长生事见《史记·封禅书》。

    [14] 汉明、梁武:即汉明帝刘庄、梁武帝萧衍。汉明帝曾派人去天竺求佛法,为佛教流传中国之始。事见《后汉书·明帝纪》;梁武帝在位则以佞佛著称,数次欲舍身佛寺。事见《梁书·武帝纪》。

    [15] “则墨翟”句:墨翟(前468?——前376?),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有《墨子》传世。干宝,字令升。详见前刘知几《烦省》注〔4〕。《墨子》中有《明鬼》篇,干宝有志怪小说《搜神记》,二者都涉及鬼神,并相信鬼神的存在。至尊,国君。

    [16] 人事:人的作为。

    [17] “敦睦”二句:使九族之间关系融洽,使百官平和而彰明。《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安国传:“九族,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百姓,百官。言化九族而平和章明。”

    [18] 理:即治。唐时避高宗讳改。

    姚崇

    姚崇(651——721),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后时,以字行,玄宗时以避开元尊号更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少倜傥,尚节气,长乃好学。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迁夏官郎中、侍郎。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侍郎。中宗时,出为亳州刺史,转常州刺史。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迁中书令。以触太平公主,贬申州刺史、同州刺史等。玄宗即位,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进封梁国公。开元四年(716),罢知政事。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文贞。两《唐书》有传。崇三居相位,励精图治,尤为玄宗所信重。亦善诗文。《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尝著录其《六诫》一卷、文集十卷,俱佚。《全唐文》录其文一卷。

    执秤诫[1]并序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2],君子执之以平其心[3]。夫衡,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4]。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

    圣人为衡,四方取则。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用于天官,铨综斯得[5]。行于里闬[6],纷竞以息。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厘。使锱铢不惑[7],轻重无疑。智不能矫[8],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9],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10]。其身既正,不令而行[11]。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苟至公,人将大同[12];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嗟尔多士[13],钦哉勉旃[14]。庶以观则[15],同夫佩弦[16]。

    《全唐文》卷二六〇

    * * *

    [1] 宰相之职,总揽国政,统领百官,辅佐皇帝,燮理天下,而持平则为执政要义之一。姚崇为开元名相,任紫微令期间,励精图治,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本文以执秤为喻,阐述为政之道,强调“志守公平,体兼正直”,并以此诫勉臣僚,从中可见其为政理念。诫,亦称“戒”,古代文体之一。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按《字书》云:‘戒者,警敕之辞,字本作诫……其词或用散文,或用韵文。”

    [2] “秤者”句:前一衡指衡器,后一衡意为衡量、比较。

    [3] “君子”句:谓君子执秤,是用以平衡自己的心。《北堂书钞》卷三七三引诸葛亮《杂言》:“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4] “夫衡”二句:谓衡在天上平衡七政,在人间衡量万事万物。“夫衡”之“衡”,指玉衡,乃古代天文仪器部件,形如横管,用以观测日月星辰。七政,诸说不一,依《尚书》孔颖达疏,指日月与五星。《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疏:“玑衡者,玑为运转,衡为横萧,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5] “用于”二句:谓将之用于吏部,就可以公平地铨选官员。天官,《周礼》记古职官,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此以天官代吏部。

    [6] “行于”二句:谓以之行于乡里,百姓就可以平息纷争。里闬(hàn翰),乡里。

    [7]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说法不一。或谓一锱为六铢,或谓为八铢,或谓为六两,或谓为八两。多从六铢说。锱铢,喻微小的数量。

    [8] 矫:假,诈。

    [9] 无偏无党:犹言公正无私。《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10] “法者”二句:谓法律是国家公有之物,官员应是百姓学习的对象。公器,众人共有之物。《庄子·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得。”庶人,平民,百姓。

    [11] “其身”句:《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语本之。

    [12] 大同:是儒家理想中天下为公的社会。这里指人与人之间和谐而无隔阂。

    [13] 多士:众多的贤士。《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孔颖达疏:“济济之众士,谓朝廷之臣也。执行文王之德,谓被文王之化,执而行之,不使失坠也。”

    [14] 钦哉勉旃:犹言谨慎对待,努力行之。钦哉,敬慎。《尚书·尧典》:“帝曰:往,钦哉!”孔安国传:“敕鲧往治水,命使敬其事。”旃,之,焉。

    [15] 庶:希冀之词。

    [16] 佩弦:犹言以为警策。《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警。”

    宋璟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文词。弱冠中进士,调上党尉,又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中宗时,迁吏部侍郎,兼谏议大夫,寻拜黄门侍郎。睿宗立,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贬楚州刺史,历兖、冀、魏三州刺史、河北按察使等。玄宗开元初,为京兆尹,进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后征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丞相。封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卒,赠太尉,谥文贞。璟为相,随才任人,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与姚崇并称贤相。亦工诗善赋,少即以《长松赋》、《梅花赋》知名一时。两《唐书》有传。《新唐书·艺文志》曾著录其文集十卷,已佚。《全唐文》卷二○七存录其文十八篇。

    梅花赋[1]并序

    垂拱三年[2],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3],随从父之东川[4],授馆官舍[5]。时病连月,顾瞻圮墙[6],有梅一本,敷蘤于榛莽中[7],喟然叹曰:“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8]?若其贞心不改,是则可取也已。”感而成兴,遂作赋曰:

    高斋寥阒[9],岁晏山深[10],景翳翳以斜度[11],风悄悄而龙吟[12]。坐穷檐以无朋[13],命一觞而孤斟[14],步前除以踯躅[15],倚黎杖于墙阴[16]。蔚有寒梅,谁其封植[17]?未绿叶而先葩[18],发青枝于宿枿[19],擢秀敷荣[20],冰玉一色。胡杂遝于众草[21]?又芜没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羌洁白其何极[22]?若夫琼英缀雪[23],绛萼著霜[24],俨如傅粉,是谓何郎[25]。清香潜袭,疏蕊暗臭[26],又如窃香,是谓韩寿[27]。冻雨晚湿,夙露朝滋[28],又如英皇[29],泣于九疑[30]。爱日烘晴[31],明蟾照夜[32],又如神人,来自姑射[33]。烟晦晨昏,阴霾昼[34],又如通德[35],掩褎拥髻[36]。狂飚卷沙,飘素摧柔[37],又如绿珠,轻向坠楼[38]。半含半开,非默非言,温伯雪子[39],目击道存[40]。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慎子,正容物悟[41]。或憔悴若灵均[42],或欹傲若曼倩[43],或妩媚如文君[44],或轻盈若飞燕[45]。口吻雌黄,拟议难遍[46]。彼其艺兰兮九畹[47],采蕙兮五柞[48],缉之以芙蓉[49],赠之以芍药[50],玩小山之丛桂[51],掇芳洲之杜若[52]。是皆物出于地产之奇,名著于风人之托[53]。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54];盛于夏者,未冬已萎。或朝华而速谢,或夕秀而遄衰[55],曷若兹卉[56],岁寒特妍[57],冰凝霜冱[58],擅美专权[59]。相彼百花[60],谁敢争先?莺语方涩,蜂房未喧[61],独步早春,自全其天[62]。至若栖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廛[63],甘遁岩穴。江仆射之孤镫向寂,不怨凄迷;陶彭泽之三径长闲,曾无愔结[64]。谅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乎君子之节[65],聊染翰以寄怀[66],用垂示于来哲。从父见而勖之曰[67]:“万木僵仆,梅英再吐。玉立冰姿,不易厥素[68]。子善体物,永保贞固[69]。”

    《全唐文》卷二七〇

    请停广州立遗爱碑奏[70]

    臣伏见韶州奏事云[71],广州与臣立遗爱颂[72]。但碑所以颂德纪功,披文相质[73],臣在郡日[74],课无所称[75],纵恭宣政理,幸免罪戾[76],一介俗吏,何足书能?滥承恩私,见在枢密[77],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广府即停。

    《全唐文》卷二七〇

    * * *

    [1] 此是宋璟应举落第后所作的一篇咏物赋。圮墙之下、榛莽丛中一本盛开的寒梅,引起了他的注意,此梅虽托非其所,然却冲寒怒放,清香潜袭,素雅高洁,坚贞不移。作者因感而赋之。赋中作者既着力描摹梅之外美,又强调其幽独不群的内质,并以多种手法来刻画其独特的神韵与品格,吐词婉丽而格调高雅,堪称赋梅佳作。

    [2] 垂拱三年:即公元687年。垂拱(685——688),武则天执政年号。

    [3] 战艺再北:犹言科场又一次失利。战艺,以文艺参与竞争,指科举考试。北,失败。

    [4] “随从父”句:从父,伯父、叔父之通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未载宋璟伯父、叔父,故不详其名。东川,唐有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今四川三台),管梓、绵、剑、普、荣、遂、合、渝、泸等州,其地约当今四川东部。据《旧唐书·地理》,剑南东川节度使乃唐肃宗至德后设立,故有以此疑赋非宋所作者。不过,此处云“东川”,或为川东地区之泛称,似不必拘于“东川节度使”。

    [5] 授馆官舍:谓宿于官舍行馆。《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舍则授馆。”贾公彦疏:“馆则道上庐宿,市所馆舍。”

    [6] 圮(pǐ譬)墙:残垣断壁。圮,坍塌。

    [7] 敷蘤(wěi 纬):犹开花。蘤,花的古字。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

    [8] 别:犹言区分辨别。

    [9] 高斋寥阒(qù去):高雅静谧的书斋。寥阒,寂寥静谧。

    [10] 岁晏:岁末。

    [11] “景翳翳”句:黄昏暗淡的日光斜照下来。景,同“影”,日光。翳翳,昏暗不明貌。

    [12] “风悄悄”句:龙吟,似龙的啸鸣声。《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李善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

    [13] 穷檐:空寂的屋檐。

    [14] 觞:古代饮酒用酒器。

    [15] 前除:庭前的台阶。踯躅:徘徊。

    [16] 黎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黎,通“藜”。

    [17] 封植:犹种植。《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杜预注:“封,厚也;殖,长也。”按,封植同“封殖”。

    [18] 葩(pā 杷):花。此用为动词,意为开花。

    [19] 宿枿(niè蘖):老枝。枿,老株经砍伐后新生的枝条。

    [20] 擢秀敷荣:谓含苞开花。擢秀,草木生长欣欣向荣。刘宋沈演之《嘉禾颂》:“擢秀辰畦,扬颖角泽。”敷荣,开花。嵇康《琴赋》:“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既丰赡而多姿,又善始而令终。”

    [21] 杂遝(tà踏):众多而杂乱。

    [22] “匪王孙”二句:谓若非为有教养的人所发现,这洁白的梅花还不知默默无闻到何时呢。王孙,贵族子弟。《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夫之《楚辞通释》:“王孙,隐士也。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这里为作者自指。羌,句首语气词。

    [23] 琼英:似玉的美石。此喻梅花。

    [24] 绛萼:红色的花萼。

    [25] 何郎:指三国魏之何晏。何晏美姿容,喜修饰,面至白,而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见《世说新语·容止》及《三国志·何晏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6] 暗臭:谓幽香。臭,香气。《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颖达正义:“言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

    [27] “又如”二句:用晋贾充女与韩寿事。韩寿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为掾属,充每宴宾僚,其少女贾午辄窥之,见寿而悦焉。后潜通之,并盗取帝赐其父之西域奇香以赠寿,充僚属闻香以告充,充知其女与寿通,秘之,遂以女妻寿。见《晋书·贾充传》。

    [28] 夙露:早晨的露水。滋,润。

    [29] 英皇:指女英与娥皇。乃尧之二女,嫁于舜,为二妃。相传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望苍梧而泣,挥泪于竹,竹尽斑。见张华《博物志》。

    [30] 九疑:即苍梧山。九疑,亦写作九嶷,在今湖南宁远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

    [31] 爱日:冬日之日。《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32] 明蟾:指月亮。古代神话传说谓月中有蟾蜍,故常以明蟾代月。

    [33] “又如神人”二句:《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此用其事。

    [34] 阴霾昼:谓被阴霾笼罩的白昼。(bì 必),掩蔽。

    [35] 通德:即樊通德,汉代伶玄的妾。

    [36] 掩褎拥髻:谓以袖掩面,捧持发髻。伶玄《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通德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褎,同“袖”。

    [37] 飘素摧柔:谓白色的梅花飘落而下,柔弱的枝条摧折。

    [38] “又如绿珠”二句:用晋石崇妾绿珠坠楼亡身事。石崇有妾名绿珠,美而艳,善吹笛,石崇甚宠之。时赵王伦嬖臣孙秀与崇有憾,既贵,向崇求绿珠,崇不许,秀怒,因劝伦诛崇。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事见《晋书·石崇传》。

    [39] 温伯雪子:《庄子》中的人物。《庄子·田子方》:“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成玄英疏:“姓温名伯,字雪子,楚之怀道人也。”

    [40] 目击道存:意谓只用目光一接,就领略到道之所在。《庄子·田子方》:“仲尼见之(按,指温伯雪子)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成玄英疏:“击,动也。夫体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运动而玄道存焉,无劳更事辞费,容其声说也。”

    [41] “东郭慎子”二句:东郭慎子,当为“东郭顺子”之讹误。东郭顺子,《庄子》中的人物,魏人,田子方之师。《庄子·田子方》:文侯问子方,“曰:‘子之师谁也?’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二句意谓,像东郭顺子一样,遇到与道不合之事与邪僻之人,自正容仪,旷然清虚,令其晓悟,祸乱之意自然消除。

    [42] “或憔悴”句:灵均,屈原字。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又,《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43] “或欹傲”句:欹傲,犹兀傲。欹,倾斜。曼倩,即东方朔。朔(前160?——?)字曼倩,汉武帝时人,为人诙谐滑稽,尝待诏金马门。《史记·滑稽列传》及《汉书》皆有其传。

    [44] 文君:即卓文君。西汉时蜀中富翁卓王孙女,貌美,寡居在家,司马相如以琴调之,因与相如私奔。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5] 飞燕:即赵飞燕。汉成帝宫人,善歌舞,身轻如燕。后立为皇后。《汉书·外戚传》有传。

    [46] “口吻雌黄”二句:意谓梅花之美,难以用语言形容。雌黄,一种矿物质,柠檬黄色。古人书写用黄纸,因以雌黄制成颜料,书写有误,则以之涂抹改写。后引申为评论、品藻。

    [47] “彼其”句:艺兰,种植兰草。畹(wǎn碗),古代地积单位。或云三十亩为一畹,或云十二亩为一畹,或以三十步为一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48] 蕙:一种香草。古人以兰蕙为佩,取其香洁。五柞:山名。传说尧时仙人方回隐于此。见《列仙传》、《云笈七签》卷一八〇。

    [49] “缉之”句:语本《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缉,集,团合。芙蓉,荷花的别名。

    [50] “赠之”句:《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语本之。芍药,植物名,花大而美,根可入药。

    [51] “玩小山”句:小山,淮南小山。汉代淮南王刘安一部分门客的总称,作有《招隐士》。王逸《招隐士》序:“《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丛桂,淮南小山《招隐士》中有“攀援桂兮聊淹留”句,故云。

    [52] “掇芳洲”句:《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语本之。掇,摘取。杜若,香草名。

    [53] “是皆”二句:谓以上所述,都是植物中的奇花异草,其名字都出现于诗人托物咏怀的作品中。地产,土地所产物品。《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郑玄注:“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此指植物。

    [54] 零:凋落。

    [55] 遄:快,迅速。

    [56] 曷若兹卉:哪里比得上此花。曷若,怎么比得上。兹卉,此指梅花。

    [57] 妍:美好,美丽。

    [58] 冱(hù 互):冰冻,冻结。

    [59] 擅美专权:犹言将美独占。

    [60] 相:看,审察。

    [61] “莺语”二句:指早春时节。此时黄莺的叫声还不够清亮圆润,蜂儿还没有飞出蜂房嗡嗡喧闹,故云。

    [62] “独步”二句:谓此时只有梅花独一无二地开放,保全着自己的天性。

    [63] 市廛:犹市井、闹市。廛,卖东西的店铺。

    [64] “江仆射”四句:谓有梅花做伴,即使孤灯寂寞的江总也不会因凄清而哀怨烦乱,归隐闲居的陶渊明,也不会心中忧郁。江仆射,江总。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诗人,曾官尚书仆射,故称。江总《和张记室源伤往诗》有“空帐临窗掩,孤灯向壁燃”句,故句中“向寂”疑当作“向壁”。陶彭泽,陶渊明。渊明(365——427)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宋间诗人。因其曾官彭泽令,故又称陶彭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愔结,疑当为“慉结”。慉结,忧郁、郁结。《艺文类聚》卷九三引汉应玚《慜骥赋》:“牵繁辔而增制兮,心慉结而槃纡。”

    [65] “谅不移”二句:料想梅花不会改变其本性,这样才能和君子的节操相配。俪,成对,匹配。

    [66] 染翰:犹言执笔为文。翰,毛笔。

    [67] 勖(xù畜):勉励。

    [68] 不易厥素:不改变其本性。厥,其。素,素心,本性。

    [69] “子善”二句:意谓你既然善于体察物情,那就请永远保持梅花那样坚贞不移的品性吧。

    [70] 开元初宋璟任广州都督,其善政曾惠及当地百姓。后官居中枢,广之民怀惠感念,欲为之立遗爱颂碑。此文即是其闻说此事后给玄宗的奏事,呈请玄宗下诏予以制止。文长不过八十馀字,而一代名相黜浮尚真,清正自律的风节灼然可见。

    [71] 韶州:唐属岭南道,治曲江(故址在今广东韶关西南)。奏事,向皇帝上奏陈事。

    [72] “广州”句:广州,唐属岭南道,治南海(今广东广州)。遗爱颂,也即遗爱碑。是古代为颂扬官员德政而立的碑。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州司以状奏闻,恩敕听许,然后建之,故谓之颂德碑,亦曰遗爱碑。”据此,唐时此类碑,须经奏请方可树立。

    [73] 披文相质:是就文辞与内容而论,意谓文当植根于事实,读文可以得到真实情况。披文,文饰。质,指内容。《文选》陆机《文赋》:“碑披文以相质。”李善注:“碑以叙德,故文质相半。”

    [74] 郡:此指广州。广州旧为南海郡,故称。

    [75] 课无所称:犹言无突出的政绩。课,古代对官员任职期间履职情况的考核。唐时官员考课,有四善二十七最,以为黜陟标准。见《旧唐书·职官二》、《新唐书·百官一》。

    [76] 戾:乖违,违误。

    [77] 枢密:中枢官署的总称。据两《唐书》本传,宋璟自广州都督入京,先后历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丞相等,俱为中枢要职,故云。

    张说

    张说(667——731),字道济,一字说之。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东,后迁居洛阳(今属河南),因称洛阳人。弱冠中举,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授太子校书,累迁凤阁舍人。以不附张易之、张昌宗,坐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即位,召拜兵部员外郎,累转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即位,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后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转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又除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卒谥文贞。两《唐书》有传。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文精壮俊丽,堪称一代宗匠。时朝廷制诰多出其手,许国公苏颋与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其诗亦风格朴实遒劲,初具盛唐特征。有《张说之集》三十卷传世。

    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1]

    维唐御天下九十有八载,苍生贲乎海隅[2],元泽漫乎荒外[3],天子念穷乡之僻陋,徼道之修阻[4],吏或不率不驯[5],人或不康不若[6],乃命旧相广平公宋璟[7],镇兹裔壤[8],式是南州[9],笃五管之政教,总三军之旗鼓[10]。幅员万里,驯致九译[11],诏书下日,靡然顺风。曷由臻斯[12]?威名之先路也[13]。公曩时执白简[14],登琐闼[15],推诚謇谔[16],不私形骸[17],忤英主之龙鳞,蹹奸臣之虎尾[18]。挫二张之锐[19],则声怛寰域[20];折三思之角,则气盖风云[21]。由是极有四星,维帝之辅[22];地有五岳,维天之柱[23]。其入宰也,君之股肱[24];其出守也,人之父母[25]。至于此邦之长人也[26],饮食有节,衣服有常,清心而庶务简,正色而群下一。瑟兮兮,赫兮喧兮[27],固以不怒而威,不言而信。虽有文身凿齿,被发儋耳,衣卉麫木,巢山馆水[28],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29]。其率人版筑,教人陶瓦。室皆斁塈,昼游则华风可观;家撤茅茨,夜作而灾火不发。楝宇之利也自今始[30]。祖国之舶车,海琛云萃[31],物无二价,路有遗金。殊裔胥易其回途,远人咸内我边郡[32]。交易之坦也有如此。故能言之士,举为美谈。盖微子去殷,以后王者[33];襄公伐楚,将得诸侯[34]。尚书东汉之雅望,黄门北齐之令德[35],宋氏世名,公其济美[36],《诗》所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37],广平有焉!若夫往者屈也,来者伸也,往来相召,而哀乐继之[38]。鸿飞遵渚,于汝信处[39],龙章衮衣,以我公归[40]。郁陶乎人思,嗟叹之不足[41],广府司马谭瓌、番禺耆老某乙等[42],相与刻石[43],传徽斯文[44]。予《春秋》之徒也,岂将苟其辞哉[45]?雅敬宋公王臣之重,次嘉谭子赞德之义[46],遥感耆旧去思之勤[47]。越裳变风,知周公之才之美[48];吉甫作颂,见申伯于藩于宣[49]。观政将来,恶可废也[50]?颂曰:

    降王宰兮远国灵[51],歌北户兮舞南溟[52]。酌七德兮考六经,政画一兮言不再,草木育兮鱼鳖宁[53]。变蓬屋兮改篱墙,鱼鳞瓦兮鸟翼堂。洞日华兮皎夜光,火莫炖兮风莫飏[54],事有近兮惠无疆[55]。昆仑宝兮西海财[56],几万里兮岁一来。舟如鸟兮货为台,市无欺兮路无盗,旅忘家兮扃夜开[57]。越井冈兮石门道,金鼓愁兮旌旆好[58]。来何暮兮去何早?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59]。

    《全唐文》卷二二七

    * * *

    [1] 本文是作者给广州地方官为宋璟树遗爱碑所作的碑文,因是赞颂性文字,故称“碑颂”。文章由序文与颂词两部分组成,这种写法,是碑铭类文的正体。文中对朝廷任命宋璟为广州都督及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一职的背景、原因,宋璟的人品、个性,宋璟在广州任职期间的善政,宋氏家族的显赫历史以及自己作此文的因由等,作了简切的叙述与说明,行文庄重而典雅。文中称宋璟曰广平公,据颜真卿《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宋之被封为广平郡公,在玄宗开元八年。又,张说开元九年九月入朝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则此文之作,或当在开元九年张说入朝后。

    [2] 贲,犹布。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用宏兹贲”:“《大诰》敷贲,亦谓敷布此美绩也。”海隅:海角,海边。此指广州。

    [3] 元泽:德泽,恩惠。荒外:八荒之外。常指边远地区。

    [4] 徼道:巡逻警戒的道路。此言道路。修阻:漫长而多险阻。

    [5] 不率不驯:不顺从,不服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