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铁流最新章节!

p; “哈哈,是吗!……对不起,请让我也送给你两部书吧!”他说着就随手把桌上放的新出的他的全集中的三卷小说————《一九〇五年》《旧俄罗斯》和《在炮烟里》等取过来,拿起笔在每卷的扉页上写着:

    《铁流》中文译者曹同志存念

    绥拉菲摩维支于休养林中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日

    写罢递给我。我们又握了手。

    到早餐的时候了。门口楼梯旁的平台上,靠窗放着餐桌,摆着早餐。

    “请去吃早餐吧,曹同志!”

    “谢谢!我在车上吃过了,绥拉菲摩维支同志!”

    “不行!不行!得去吃!这是法律!”他连说带笑地把我推出去了。

    在吃早餐的时候,他说他现在看一本《划船术》。问我会划船不会。他说他要学划船,对这很感兴趣呢:

    “去年夏天我同萧洛霍夫在顿河划船。真有趣,把衣服都溅湿了。划够了的时候,就到岸上生起火来,烘着衣服……”

    “最近在《十月》杂志的预告上,知道《铁流》的续篇《斗争》,将在该杂志上发表,这是苏联文坛上的一件大事,苏联国内外的读者,读了《铁流》之后,恐怕都一心希望着《斗争》呢!这部作品脱稿了没有?预备从哪一期开始发表呢?”

    “是的,从哪一期发表,还说不定。还没有写起呢。”他答道。

    “你目前在写什么呢?”我又问道。

    “现在应广播电台的邀请,把《铁流》缩写起来,准备录音用,全书大约一小时播完。”

    我又问他爱哪些苏联作家。他答道:

    “萧洛霍夫、李昂诺夫、伊凡诺夫……尤其是萧洛霍夫。我很爱他的《静静的顿河》。他是一个有天才的青年作家,前天《文学报》上发表了他的新的长篇《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片段,即此片段,也显出了作者的风格是向新的前途迈进的。”

    “近两年来的苏联作品,你喜欢哪些?”我又问道。

    “《布鲁斯基》 1 很好。伊里茵珂夫的《主动轴》也写得很好,我很爱。我现在要写一篇文章来评论这部小说。”

    “你的论文将在哪里发表?”我忙着问道。

    “在莫斯科《真理报》上,”他继续说,“这是一部生动而真实的作品。我们好多作品都失之单调、公式化……作者都把生活的辩证法忽略了,把作品的主人公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都写成是走直路的。实际并不如此,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人,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多半都是迂回曲折的:有时主人公对革命不了解,有时踌躇,有时犯错误……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经过了好多曲折,才走到革命道路上来。在作品里也要真实、生动、细致地把这些变化、成长过程都表现出来……我们处在极有意义的时代,人类史上没有的伟大时代,群众的思想、情感,都神速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着……可是反映这些转变的真实的好作品却不大多。时代跑到前边去了……”

    最后他又问道:

    “听说汉字很难学,是不是?有没有人在提倡用拉丁字母拼音来代替,使文化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呢?”

    ……

    大约两点钟了。我说了告辞的话以后,他说:

    “好,咱们一块走,我也要进城呢。”

    他亲自拣了两件衬衣,用细绳扎起,装到书包里。那细绳是用过的旧绳子,但他都舍不得随手抛弃,却把它整整齐齐地卷成一小卷,放在书桌顶下边的抽斗里,以备不时之需。

    看来,事无巨细,他都是亲手料理的。他的生活俭朴、整洁,有条不紊。

    我们一同回到城里了。一下火车他就说:

    “曹同志!等一等!你是不是回寓所去,我打电话叫‘苏维埃’汽车来,十分钟就有了,我用汽车把你送回去。”

    “多谢多谢!只怕你很忙,耽误你的事情。”我不好意思,可是又不便谢绝地说。

    ……

    莫斯科变相了!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在市中心,在莫斯科河岸上,在大“石桥”的桥头,两三年前,从中山大学门口,隔河朝夕相望的废墟上,现在屹立着黑灰色的十层楼的大厦,这是“政府大厦”,是政府人员的住宅,这里就住着《铁流》作者绥拉菲摩维支同志。

    到了我临时寓所的门口了。

    “多谢!多谢!再见吧,绥拉菲摩维支同志!”我同他握了手,下着车说。

    “不客气!再见!你晓得我的家,不走的话,再上我家里谈好了!我们以后常常通信吧!……”汽车慢慢儿开快了,他在车上说着。最后的一句话,几乎被沙沙的轮转声吞没了。

    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日于列宁格勒

    注解:

    1即潘菲洛夫的《磨刀石农庄》。

    出版说明

    《铁流》为苏联著名作家绥拉菲摩维支于1921——1924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译成中文。

    作为我社2017年即将推出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精品书系”之一,本书采纳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本,由鲁迅、瞿秋白亲自审校,曹靖华先生最后修订。为了便于读者更深刻了解原著创作背景和该书的思想价值,本书收入了作者的《序中译本〈铁流〉》《我怎么写〈铁流〉的》,格·涅拉陀夫的《序言》《作者传》,鲁迅先生的《编校后记》,以及曹靖华先生的《不尽铁浪滚滚来》《到赤松林去》。

    为尽可能保持作品原貌,全书(包括注释)除对已经不再使用的异体字、错别字及个别不符合现行语言规范之处进行必要的订正外,均按原文排版。

    曹靖华先生毕生为推动、发展中俄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恰逢曹靖华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逝世30周年,我社重新出版此书,也借以表达广大读者对他的深切怀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