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学的国文教授最新章节!

p;第二三四學年,分兩種:

    (甲)古文選本,從《老子》、《檀弓》到姚鼐、曾國藩,每一個時代的重要作者,都應選入;於選本之中,包括古文文學史的性質。

    (乙)自修的古文書,一個中學畢業生應該看過下列的幾部書:

    (A)史書:《資治通鑒》,或《紀事本末》等。

    (B)子書:《孟子》,《墨子》,《荀子》,《韓非子》,《淮南子》,《論衡》,……

    (C)文學書:《詩經》之外,隨學生性質所近,選習兩三種專集,如陶潛,杜甫,王安石,蘇軾等。

    (2)古文教授法:

    (甲)教員分配分量,學生自己去預備。

    (乙)講堂上沒有逐篇逐句講解的必要,只有質疑問難,大家討論兩項事可做。

    (丙)教員除解答疑難,引導討論外,可以隨時加入參考的材料。

    以上是我三年前的主張。這個理想的計畫,到現在看來,很像是完全失敗了。教材的分量,早就有人反對了;教授古文,注重自修,大家也覺得難以實行。但這種失敗,我還不肯認為根本的失敗。我至今承認我當年主張的理由(看《文存》卷一,頁三一五————六)沒有什麼大錯。我以為我的主張此時所以不能不失敗,只為了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相當的設備。

    三四年前普通見解總是愁白話文沒有材料可教;現在我們才知道白話文還有一些材料可用,到是古文竟沒有相當的教材可用。我曾說,“那幾本薄薄的古文讀本是決不會教出什麼成績來的”。這話我至今認為不錯。但除了那本古文讀本之外,還有什麼適當於教科的書籍嗎?我提倡學生自讀古書,但是有幾部古書可以便於自修呢?我曾舉《資治通鑒》,但現行的《資治通鑒》,————宋本,百衲本,局本,石印,————那一部可以供普通中學學生的自修呢?我又說過各種“子書”,但現在的子書可有一部適用的嗎?就拿最簡短的《老子》來說罷,王弼本與河上公本是最通行的了;然而清朝古學大師對於《老子》的校勘訓詁,————如王念孫、俞樾等————至今沒有人搜集成一種便於自修的“集注”。究竟“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二句應該讀“常無”、“常有”為兩小頓呢?還是讀兩個“欲”字作小頓呢?“常”字還是作“常常”解呢?還是依俞樾作“尚”字解呢?

    我又說過《詩經》,但是《詩經》不經過一番大整理是不配作教本的。二百年來,學者專想推翻朱熹的《詩集傳》,但朱《傳》仍舊是社會上最通行的本子。現在有幾個中學國文教員能用胡承珙、馬瑞辰、陳奐一班漢學家的箋疏呢?有幾個能用姚際恒或龔橙的見解呢?究竟毛《傳》,鄭《箋》,孔《疏》,朱《傳》……那一家對呢?究竟齊詩,魯詩,韓詩,毛詩,的異同,有沒有參考比較的價值呢?究竟“關關雎鳩”一篇是泛指“後妃之德”呢?還是美文王的後妃呢?還是刺她的曾孫媳婦康王后呢?還是老老實實的一首寫相思的詩呢?這一部書,經過朱熹的整理,又經過無數學者的整理,然而至今還只是一筆糊塗帳;專門研究的人還弄不清楚,何況中學學生呢?若我們也糊裡糊塗的把朱熹的《詩集傳》做課本,叫學生把《關雎》當作“後妃之德”的詩,那就是瞞心昧己,害人子弟了!

    總之,我說的“沒有相當的設備”,是說古書現在還不曾經過一番相當的整理。古書不經過一番新式的整理,是不適宜於自修的,我們不看見英美學生讀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嗎?莎士比亞生當三百年前,他的戲劇若不整理,也就不好懂了。我們試拿三百年前刻的“四開”(Quarto)“對開”(Folio)的古本《莎士比亞集》,比較現在學校用的那些有詳序,有細注,有校勘記的本子,方才可以知道整理古書在教學上的重要了。

    整理古書的方法,現在不能細說,只可說幾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1)加標點符號。

    (2)分段。

    (3)刪去繁重的,迂謬的,不必有的舊注。

    (4)酌量加入必不可少的新注————這兩條,我且舉一個例。

    《詩經》的第一首,舊序與舊注都可刪去,但注下列的幾處:

    (a)“關雎”是什麼?

    (b)“洲”字,“述”字,“芼”字。

    (c)“荇菜”是什麼?

    (d)“左右流之”的“流”字,下有“之”字,明是外動詞,與“水流”的“流”不同,故應加注。

    (e)“思服”二字,應酌采諸家之說,定一適當之注。

    (5)校勘 用古本善本校勘異同,訂正訛脫。

    (6)考訂真假 如《書經》的《古文》一部分是二百年來經學大師多認為假的了。如《莊子》的《說劍》,《讓王》,《盜蹠》諸篇,是宋人就認為假的了。

    (7)作介紹及批評的序跋 每書應有詳明的序跋,內中至少應有下列各項:

    (a)著作人的小傳。

    (b)本書的歷史 如序《書經》,應述“今古文”的公案。

    (c)本書的價值 如序《詩經》,應指出他的文學價值。

    有了這一番整理的工夫,我們就可以有一套《中學國故叢書》了。這部叢書的內容,大概有下列各種書:

    (01)《詩 經》 (02)《左 傳》 (03)《戰國策》 (04)《老 子》

    (05)《論 語》 (06)《墨 子》 (07)《莊 子》 (08)《孟 子》

    (09)《荀 子》 (10)《韓非子》 (11)《楚 辭》 (12)《史 記》

    (13)《淮南子》 (14)《漢 書》 (15)《論 衡》 (16)《陶 潛》

    (17)《杜 甫》 (18)《李 白》 (19)《白居易》 (20)《韓 愈》

    (21)《柳宗元》 (22)《歐陽修》 (23)《王安石》 (24)《朱 熹》

    (25)《陸 遊》 (26)《楊萬里》 (27)《辛棄疾》 (28)《馬致遠》

    (29)《關漢卿》 (30)《元曲選》 (31)《明曲選》……

    (這不過是隨便舉例,讀者不可拘泥。)

    有了這幾十部或幾百部整理過的古書,中學古文的教授便沒有困難了。教材有了,自修是可能的了,教員與學生的參考材料也都有了。教員可以自由指定材料,而學生自修也就有樂無苦了。到了這個時候,我可以斷定中學生的古文程度比現在大學生還要高些!大家如不相信,請努力多活幾年,讓我們實驗給你們看!

    (附記)這篇前三段是用楊君的筆記,末一段是我後來重做的。

    十一,八,十七

    (原載1922年8月27日至28日《晨報副鐫》)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