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日本与日本人最新章节!

    引言

    在前面有一章中,说到了东方人对于妇女的特别心理态度。此地则是另外一种说明,可以见出东方人和西方人思想的途径来。

    “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或说人生惟一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一味的欺哄了别人赚钱,或者费尽了精力以求得年老时的空誉,还是不过将一个人的自我培植起来,达到可能的更好地位,而享受着这样圆满的生存呢?最后的一条,在我看来,似乎要格外合理,合道德些,也似乎有些是日本的思想。那末这个灵魂先在和轮回的信条,————同时它应许着将来的出生,保证着走入阴间(Meido)的无惧,一个人只带着一二滴眼泪旅行到不论那里去,就好像向西方或向南方,万里长征,作海外游,比了平常稍为长久些,————在人生上加添了多少美妙的影响呀!”〔录自致张伯伦教授的信中。1891年8月27日,在美保关村。〕

    “诸位弟兄,果有一比邱(Bihku)思将已往种切,————一世二世,三,四,五,十,二十,三十,五十,一百,或一千,或十万诸世,————按其情形,按其事实,————回忆之,愿彼心境平安,————愿彼参透究竟,愿彼格外放弃纠缠。”

    ————AKadkheyya经

    一

    大板车

    三人拉着一车货物,下坡的时候后面的一个人是最辛苦的。

    倘使我问到一个在佛教的空气中住过数年,而能反省的西方人,东方思想和我们自己的思想中间,有些什么特别差异的基本观念,我断定他要回答说:“就是灵魂先在的观念。”就是这个观念,比了任何别的观念,格外的渗透了远东人民的全部心理。它真像空气激荡的那样普遍:它染上了每一种情绪;它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了差不多每一种行动。它的象征是永远看得见的,就是在艺术的装饰中也看得见;日间或夜间,时时有它所发出来的回声,不期然而然的飘浮到人的耳朵里来。人们的种种言语,————他们家庭的说话,他们的格言,他们虔敬的或亵渎的呼喊,他们忧愁、希望、喜乐,或失望的宣告,————都是和它有关系的。它同样的适应了恼恨的表白或爱感的说辞;“因果”这一个名词,就自然的当作一种说明,一种安慰,或一种咒骂,从每一个人的口边落出来。乡农在巉峭的路上,觉着手车的重量在拉扯着他的根根筋肉,他便要忍耐的微语着:“既然这是因果,也只有吃苦的。”仆役们吵架了,要彼此问着说:“为了什么因果,我必须和你这样一个人同住着?”无能的或不良的人也要被别人用他的因果来斥责着;圣人或贤人遭遇了不幸,也用这一个佛教名词来作解释。犯法的人认罪时,要说:“我所做的事情,我做时便知道是不对的;不过我的因果比了我的心还要来得刚强。”生离的情人,为了相信他们这世里的结合是被他们前世里的罪孽所耽误的,便双双情死;受冤枉的人,自己相信一定曾做过了什么不记得的错事,所以按着事物的永久程序,现在应该要受报应,想藉此将他自然的愤怒压下去。……因此,同样的,甚至是对于灵魂的将来种种极平常的指证,也含蓄着灵魂的已往的这个普遍信条。母亲要警告伊那些顽耍着的小孩子,说明妄作妄为在他们来生,作别人儿女时的影响。游方的或叫化子,接受你的施舍时,必定要祝祷你来世的幸运。年老的“隐者”(不问世事之老人),耳目都已无用了,却很高兴地讲说着他不久就要变成一个年青力壮的人。表示佛教的需要观念的“约束”;表示前生的“前世”;表示退让的“悔心”;在日本人通常的口头禅中是时时有得发现的,正像通常的英语中“是”和“非”这些字眼一样的多。

    相扑

    相扑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日本国粹的地位,一名成功的相扑大力士,在日本会享受到英雄一样的荣誉。

    你在这种心理学的媒介中勾留得长久了,你便会觉得他已经贯穿了你的思想,已经在你思想里面引起了许多变化。含蓄在灵魂先在观念中的种种人生概念,————虽然用了同情心研究着而起初一定使你觉得很希奇的种种信仰,————你终必不会再觉得它们如小说的那样离奇虚幻,而能见出它们相当的究竟来。它们能将许多的事情,解释得非常合理;而用十九世纪的科学思想来测量它们,便格外能觉得它们的合理。不过要公平的来判断它们,那我们就必须先将西方的轮回观念,扫除干净。因为在西方人对于灵魂的旧概念,————例如毕沙古拉(Pythagoras)氏或柏拉图(Plato)氏的概念,————和佛教的概念中间,并没有什么相像处;而且就为了这种不相像,所以日本的信仰格外能证明它们自己是合理的。关于这事,在西方的古思想和东方思想之间的大分别,便是因为佛教中是没有那种习惯的灵魂的,————没有那种单独、柔弱、战栗、透明,在内心的人或鬼的。东方的“己”并不只是一个个人。它也并不像古时基督教哲学(Gnostic)的灵魂说,有什么一定的多数。它是复杂无穷的集合体,————是杳杳冥冥中许多古人的创造思想的总数目。

    传统制伞

    伞的骨架已经完成了,工人用浆糊把纸伞面粘上,还要刷上麻油晒干。

    二

    佛教的解释力,和它的理论与现代科学事实的合一,在斯宾塞称雄的心理学的王国中,显出了它们的特点。我们心理学上的生活,由那些西方神学所从来解说不出的感情组织起来的,实在不在少数。这些就是使无言的婴儿,会见了什么面目就哭,或见了什么人就笑的感情。这些就是初见陌生人时立时发生的喜欢或不喜欢,称之为“初感”的迎或拒,为灵巧的儿童所容易发表出来的感情,在他们的心里,并不相信:“人不可以貌相”的教训。称这些感情是本能的,或直觉的,在科学的本能和直觉的意义中,并不能解释什么————不过使人生的神秘中,格外发生之疑问,正像是特创的臆说。以个人冲动或情绪为复杂的观念,即使不是为魔鬼所迷,老式的正教,也仍旧是当它为妖异的邪说的。可是现在却可以确定了,我们较深的感情,大都是超乎单独的,————我们当作情热的和我们称为高尚的都在内。恋爱热情的单独性是科学所绝对不能赞同的:一见既能生情,一见当然也能生恨:两者都是超乎单独的。春来春去,发出了游移不定的冲动,秋浅秋深,经验了多少感慨,————这些都是人类因时季变更而迁移的时代,或竟是人类出现以前的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残痕,————都无非这个道理。谁在大平原或草原上住过多年,一旦看见了白雪皑皑的高峰而感觉到的情绪;或者谁在大陆上的内地里生活过若干年,一旦看见了汪洋大海,听见了如雷的潮音而接触到知觉,不必说,它们也都是超单独的。时常和肃然之心混在一起,而为伟大的景色所引起来的喜悦;或者和说不出的忧郁搅在一处,而为热带夕阳的灿烂所创造出来的无言赞美,————都是永久不能用单独的经验来说明的。心理学的分析,的确已指出这些情绪既是非常的复杂,更和许多种个人经验错综着;可是在任何情形中,较深的感情之大浪,是永不会单独的;这是从我们出生的,海一般的祖先生命中轩然而起的大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西塞罗(Cicero)以前就扰乱人心,而现在格外扰乱人心的感情,大概也是属于这同样的心理学事项的,————那便是初到一地,忽有旧地重游的感情。对于陌生镇市的街道,或者陌生地方的景色,心里自会微微的震动起来,似乎是个旧相识,要苦苦的忆念着,以求解释。偶然的,同样的感觉的确是为前尘影事所勾起的;可是我们要想用单独的经验来解说,而它们完全的神秘不可测,这样的事实也正有许多。就是在我们最普通的感觉中,也有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所永不能解决的谜语存在着,他们只知所有的感情和认识,都是属于单独的经验的,而初生的婴儿只是一张白纸。为花香为色彩,为乐声,所激起来的悦乐;为危险或恶毒生物的初见所引起来的不自然的厌恶或恐怖;甚至是梦幻中说不出的慌张,————都是老式的灵魂臆说所解说不来的。这些感觉中,有些都是深深的渗入了民族的生命里,亚伦(Grant Allen)在他的“心理学的美学”,和他对于“色感”的名著里,曾将香味和颜色的悦乐,说得非常的亲切动人。不过在这些文章未写之前,他的老师,那位最伟大的心理学家,早就清楚的证明,经验上的假设,要来解释心理学上的许多种现象,那是完全靠不住的。斯宾塞说:“倘使是可能的,这在情绪方面就比了在认识方面,要格外的没有头绪了。有一种说法,以为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情思,都是由各个人的经验产生出来的,这话显然和事实不合,我只有觉得希奇,怎么竟有人会相信它的。”这也是斯宾塞告诉我们的,所谓“本能”,“直觉”这些名称,在旧时的说法上并没有什么意义;此后它们必须要当作另外的意义用。在现代心理学的说话中,本能这个名称的意义,乃是“有组织的记忆”,而记忆的本身却就是“最初的本能”,————就是在生命的连续中,要为下一代的个人所遗传着的种种印象的总数。因此科学是承认遗传的记忆的:不是说能记忆到从前人种种事实的意思,乃是说在遗传的神经系的组织中,起了微微的变化,对于心理学的生活上,多了微微的加增。“人的头脑,在人生的进化中,或说在人类机体藉之达到的种种机体的进化中,是无数经验的登记处。这些经验最一致,最时常的结果,却会连本带利的遗传下去;慢慢的成为了高等的理智,那理智是潜伏在婴儿的脑筋里的,————婴儿后来要将它活动起来,或者加以力量,使之更为复杂的,————得了一些增加,婴儿要将它传之将来的诸代的。”(Principles of Psychology:The Feelings。)因此,我们对于灵魂先在的观念,和“己”为多数的观念,就有了心理学上坚固的根据了。在各个人的头脑里,掩藏着先代许多头脑所受到的无穷经验的遗传记忆,那是一定的。不过这种将从前的自我,作科学的确定,乃是没有物质的意义的。科学是唯物观的破坏者:它已经证明物质的不可思议;它承认人心的神秘是不能解决的,即使逼它去假定感觉的最后单位,也是不可能。人类所有的情绪和性质,的确都是从简单感觉的许多单位中发达出来的,这些单位比了我们要古老数百万年。在此,和佛教调和的新学,承认了复合的“己”,而且也像佛教,用古人的心理经验,来解说了今人的心理之谜。

    女子表演团

    三

    在许多人看来,一定要以为“灵魂”是无穷多数的观念,在西方人的意想中,总不能发生出什么宗教观念来;那些保守着旧式神学概念的人,一定要想像着,以为即使在佛教的国家里,即使不必管佛经的证据,普通人们的信仰,的确是根据灵魂为真正单独的观念的。可是日本国内,却在相反的方面,供给了大可注意的证明。他们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平民,最贫苦的乡下人,从来没有研究过佛教的形而上学的,却都相信自我是个复合体。格外可以注意的,乃是在原始的信仰神道教中,有着一种相类的教旨;这信仰的种种方式似乎都显出了中国人和高丽人的特色来。这些远东人民,似乎都是以灵魂为复杂的,不问是在佛教的意义中,或在神道教所代表的(鬼魂分散成多数的)原始意义中,或在中国星相学的荒诞意义中。在日本,我完全满足了我自己,这种信仰是普通的。在此不必引证什么佛经上的话,因为普通或流行的种种信仰,只要不是一种信条的哲学,便能单独的证明,宗教的情热是和复合的灵魂观念相合而不相反的。的确,日本农民的思想那心理上的“自我”,并不和佛教哲学所思想的那样复杂,也不像西方科学所证明的那样复杂。可是他思想他自己总是多数的。在他内心里善恶冲动的斗争,照他解说起来,乃是结成他那个“自我”的种种魂魄在冲突着;而他灵性上的希望,乃是要将善的自我和恶的自我脱离开来,————只有将他内心里最善的保存起来,才能得到“涅槃”,或极乐。因此他的宗教可说是根据着心理进化的自然知觉的,并不和我们的平民习惯的灵魂观念一般,和科学思想差离得那样的远。当然,他对于这些抽象事项的观念是浮泛不定而无系统的;不过那些观念的普通性格和趋向是不会错误的;因此对于他信仰的热烈,或者对于那信仰在他伦理生活上的影响,便不能发生什么疑问。

    在智识阶级中有信仰存在的地方,同样的观念便得到了定义和综合。我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录两节出来,以作例证,写这些文字的学生,大约都是二十三至二十六岁的人。也许我可以选录数十节;不过下面两节也足够说明我的意思了:————

    “没有比说灵魂不灭的事再愚策的了。灵魂是一个复体;虽然它的分子是永远的,我们却知道它们决不能再照恰正的原样结合起来。所有的复体,都必须变更它们的性格和它们的地位。”

    “人生是复合的。种种精力的结合,造成了灵魂。一个人死了,他的灵魂或者不变更,或者就按着结合它的东西而变更了。有些哲学家说灵魂是不死的;有些人却又说是死的。他们都不错。灵魂的死或不死,都须按着造成它的种种结合有无变更而定。构成灵魂的根本精力的确都是永远的;可是灵魂的天性却须由精力贯注进去的种种结合的性格来决定。”

    在这些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在西方的读者初看起来,一定要当作无神派的。可是它们却实在是和最诚挚,最深刻的信仰相谐合的。这就是英文“灵魂”这字的用处,他们并不像我们那样的看待这个字,这个字给我们发生了假印象。在这些少年作文者所用的意义中,“灵魂”就是种种善恶趋向的一种无穷结合,不单为了它是一种复体,也为了那灵性进步的永久律,终必要分散的一种复体。

    四

    数千年来,在东方的思想生活中,已成为一种极大原动力的观念,一直到现在,在西方是不得发展的,这样的事实,西方的神学解说得很明白。不过要说神学已经将灵魂先在的观念,在西方人的心理中铲除干净了,那也不见得会准确。虽然基督教的教旨,主张每一个灵魂是无中生有来适合每一个新的身体,不相信灵魂先在的,而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