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英国人的特性最新章节!

    这里人杰地灵。谁来到这块充满魔力的土地,谁都会脱胎换骨。

    这样一个民族,它的存在完全就像一件工艺品————一个原本是寒冷、贫瘠的北极小岛,被建设成为了整个世界上最盛产、最奢侈、最威风的国度。

    他们的思维不会自我迷失,而是专注在结果上。

    英国人眼界开阔,他们能握着很多股丝线却不会让它们缠绕在一起。他们讲究规律,井然有序;他们逻辑分明,绝对不会混淆轻重;他们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他们胸怀坦荡,海纳百川————这是一个“度”的科学。

    撒克逊人和挪威人都属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我们无从知晓这两个名称的使用界限,但从居住在法国的这两个民族中的部分人群以及那片伟大土地对他们血统和习性的影响中,我们可看到这么一条规律:在英格兰,诺曼人一般用来代表贵族,而撒克逊人则代表平民。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是由这两种人组成。不过我们在使用这两个名称时总是带有点神秘色彩:一个是指劳动者,一个是指享受者。

    这个岛屿是对卓越种族的一个奖赏,曾有许多种族在这里轮流坐庄,对它实行统治。腓尼基人、凯尔特人和哥特人曾捷足先登,后来罗马人在其鼎盛时期也来统治过该岛。罗马人眼瞪瞪地看着这个后来又取代了他们的新种族。罗马军团登陆后,在岛上设营扎寨,但不久,意大利就传来噩耗,并每况日下,最后,他们不得不把建好的公路和城墙拱手相让,便匆匆离开了。而撒克逊人凭着日耳曼人的真诚和坚韧,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下来,他们修屋建房、开垦土地、张网捕鱼,并开展贸易。后来丹麦人又来了,与他们划界而治。最后,诺曼人,也就是法籍丹麦人,到了这里,才算正式地征服、侵占和统治这个国家。一个世纪以后,才知道,撒克逊人在这片土地最为牢固也最长久,他们不仅仅使征服者使用这里的语言、接受被统治者的律法和行为规范,而且还迫使贵族们向诺曼国王陈述撒克逊人的办事规矩,并一步一步地创建和稳固了国民自由的基本保障。这一功绩来自于这个种族和这片土地的聪明才智。这个岛屿是属于自由劳动者的,其他人都不配拥有它。这个种族拥有如此非凡的智慧,致使一切封建王朝和军事政权都随着战争而灰飞烟灭。尽管撒克逊——丹麦人的力量在战争中受到了彻底的重创,以至于英国人的名字成了佃农的代名词,但这里的人民一直坚强不屈,迫使国王通过了民主宪章。一个理性和经济的社会必须由理性和经济来统治。银行家以7%的利率可以把贵族赶出城堡;皇家军队不能镇压具有精明科学意识的群体;斯蒂芬森和布鲁内尔为那些拥有蒸汽机的纺织厂主和一群魁梧的利物浦商人设计火车机头和圆管构桥,而血统联姻来对付他们又有何意义呢[1]?

    大卫·劳的漫画

    英国人勤劳、坚忍、自信,但同时也有着不可一视的自大。

    正在工作的工厂工人

    这幅壁画描绘的是英格兰北部纽卡斯尔港区工人努力工作的情景。

    这些撒克逊人是人类的双手,他们对勤劳情有独钟,他们厌恶享乐和无所事事,即便收获十分渺茫,也同样感到喜悦。凭借各自独特智慧的打拼,他们成了财富的创造者。撒克逊人酷爱劳动,或者说是为自己而劳动,他们为了设法让自己去从事劳动,为了在这块贫瘠的不列颠土地上使自己惊人的价值展现出来,所有的羞辱、烦恼以及障碍都得清除干净,然后开始大展宏图。

    斯堪的纳维亚人幻想自己的周围都是巨人————一种神通广大的怪物,有超强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艺,也许他们就是超凡的搬运工、木匠、收割者、铁匠和泥瓦匠等,他们会迅速地用金钱来回报他们所获得的每一次善行。通观英国历史,这一梦想在不断地实现。一些善变而聪明的人,以阿尔弗雷德、贝德、卡克斯顿、布莱克顿、克姆敦、德雷克、塞尔顿、达格堆尔、牛顿、吉本、布林德里、瓦特和维吉伍德[2]的名义,盘踞在不列颠的巨人山上,他们把辛劳的汗水变成了荣誉和力量。

    这里人杰地灵。谁来到这块充满魔力的土地,谁都会脱胎换骨。荒芜的沙滩、恶劣的天气让每个探险者都不由自主地变成了劳动者,来到这里的流浪汉要么弯下腰来为财富拼死拼活,要么就会被这里的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强者生存,弱者消亡。就连英格兰的浪荡之徒和酒鬼之流也拥有某种坚韧顽强的性格。撒克逊人和撒克逊——丹麦人由此养成了一种坚强的气质,并影响到那些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法国人和诺曼人。

    在英格兰能发现许多令人钦佩的行事方法或手段,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这个种族扩张思想的发展或是其不可避免的衍生。具有这样头脑的人就是这样思维、这样行事的,他们乐意用平和的心态和公正的行为对待他的家仆和佃户,尽管这么做是多么违背他作为贵族所要表现出的一种权力意志。同样,他的邻居,即便很富有、位居高爵,也同样被这种思维所缠绕,拥有同样的想法。

    在古代,这个岛屿就以饲养猛犬品种而闻名于世,这种猛犬特别凶猛,一旦它咬紧了牙关,只得砍下它的头来才会把牙齿分开。人如其狗。英国人就有那种强健、暴躁的气质。这一点医护人员很清楚,若要使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屈服于他人的意愿,那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英国人举行的比赛也是贴身肉搏,针锋相对,在公开的地方进行公平的竞赛————这是一项没有欺骗、不可逃避的较量,直到一方或双方都败下阵来。当埃塞瓦尔德国王在温波恩安顿下来时,他用他自己的语言说道:他“得二者选一,要么在这里生存下来,要么就在这里倒下去”。他们憎恨阴谋诡计,他们不会暗中下毒,不会设伏陷害,也不会冷箭伤人;就算有时互相打得鼻青脸肿,之后他们也会握手言欢,结成终生不渝的挚友。

    在学校里、在农村集市上、在议员竞选活动中,以及在国会上,你都可以看到这些哥特式特质的踪迹。在这里,没有阴谋诡计,大家真诚相待,和平相处,甚至连无记名投票选举也难以容忍。在议会上,反对派的策略就是无情地抨击政府,抵制它的每一个主张;在商贸交易中,追逐利益是商家的命根子,然而他们一旦得知自己被人欺骗,那就是莫大的耻辱。

    克勒尔姆·狄格比爵士是查理王朝和詹姆斯王朝的两代朝臣,曾取得过斯堪德隆海战的辉煌胜利,是当时英国人的英雄典范。“他相貌英俊,身材魁伟,善于雄辩,语言华美。无论他降临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受到尊重。他精通六国语言,文韬武略博览贯通。”[3]克勒尔姆爵士写过一本书,名为《论肉体与灵魂》,他在书中指出:“推理孕育了不同的人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七彩的人生,一步步推理就是我们人生道路的一级级阶梯。人,之所以为人,只不过就是在编织着人生的各个链条。人无论做什么,只要背离这种工作,他做什么都像背离人的天性一样不完善。然而,假如他除此之外不做什么,而是把自己解脱出来只关注各种各样的外在行为,他却能在简单言论的背后发现人生的艺术、缘由、规则、界限以及原型。”

    是英国的天才们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凡事必须合乎逻辑。即便是喜从天降,如果不合逻辑,他们也不会喜欢————因为这种喜事与他们的自我价值判断相矛盾,使他们难以理解。他们有种出于本能的恐惧:如果他们的思想掺入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就会分散他们持续的专注力,因而他们妒忌那些能自由联想的心灵。他们对天才缺乏耐心,不能容忍那些冥思苦想的人,也无法掩饰对活跃思想的轻蔑,因为尽管这些思想有理有据,但常与他们步调不一。他们也不喜欢无休止的推理,因为他们非常看重事实根据,他们的推理就是这样一个逻辑:汤里放盐,锤子敲钉子,用桨划船,这是厨师、木匠、化学家遵循的自然逻辑。在这里,能言善辩是没有一点作用的。他们的思维不会自我迷失,而是专注在结果上。他们喜欢像大学博士塞缪尔·约翰逊这样的人,当他的主要命题处于危急之时,他会立刻跳出他“三段论”推理,不顾一切地去拯救它。英国人眼界开阔,他们能握着很多股丝线却不会让它们缠绕在一起。他们讲究规律,井然有序;他们逻辑分明,绝对不会混淆轻重;他们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他们胸怀坦荡,海纳百川————这是一个“度”的科学。在法庭上,法官的自主与起诉者的忠贞同样精妙;在议会里,自由是他们最妙的发明,这是一个合乎宪章的反对手段。就当法庭和议会都装聋作哑,起诉人也不会缄默不语。他们镇定而又有耐心,他们年复一年的答辩武器就是用累计和估价来顽强地再现他们的冤情。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考虑他们的人头和开支,当无计可施时他们就会下定决心,就会亮出底牌————采取革命这种极端行为了。他们一定要看到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就算斗争延续好几个世纪,他们也会坚持到底。

    宪章运动请愿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有数百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英国人的逻辑里还注入了正义的成分,这在其他民族中并不明显,————他们相信对立统一、公平竞争。在每个问题上,他们都要寻求各方的主张,直到事情水落石出。如果他们怀疑某一理论,就会对它不屑一顾,然而却对事实顶礼膜拜。这是一台机器吗?是一份特许状吗?是比赛场上的拳击手吗?是议员候选人吗?————英国人的普遍做法就是在得到验证之前不做出任何判断。他们不会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奏效的工作计划,一台有用的机器,一个可操作的宪章,他们会一直等到最后结果,并遵从其结论,摒弃所有臆测之论。政治上,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提出一些非答不可的问题:谁来纳税?采取什么方法来促进贸易?怎样提高粮食产量?要为纺织工人做些什么?

    英国人这种独特的正义感及其影响令法国人惊诧不已。菲利浦·德康敏[4]说:“我认为,在我所知道的主权国家中,英国是最关注大众利益、最少对民众使用暴力的国家。”生命能得到保障,人权也有保障;如果没有安全感,谈何自由?然而在法兰西,“平等”、“博爱”和“团结”正是实施暗杀的口实。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英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度。在英国,哪怕一个人的敌人多如牛毛,他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英国人自尊心强,相信因果,奉行现实逻辑,把目的与手段紧密结合,这一切,使他们成为了现代世界的领头羊。孟德斯鸠说:“除了英国人,其他民族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常识。”这常识指的是对我们现实存在状况的一种感知,对可以说明的自然法则的一种感知,对不可以说明但能通过实践才能证实的自然法则的感知(当然,实践会出现差异也允许差异存在)。他们对所怀疑的理论不屑一顾,也不在乎那些让他们感到束缚手脚、枯燥乏味的权威部门;他们只注重事实,为了实现目的,他们会不择手段;他们工作起来就像蚁群和蜂群一样勤劳,令人钦佩。

    改良羊的品种

    都铎王朝时期,人们在改良羊的品种。

    这个民族的偏爱就是热衷于实用。他们喜欢杠杆、螺丝、滑轮、佛兰德斯[5]的役马、瀑布、风车、水磨以及承载他们货船的大海以及风力。比起他们皇冠上闪闪发光的印度克伊奴尔大钻石,他们更喜欢比人聪明的天然粗水晶,它的两极指向地球的两极,它的轴线与世界的轴线相平行[6]。现在,英国人最热衷的就是蒸汽和电流。他们在精美雅致的艺术上显得笨手笨脚,但是在原生艺术方面却独具匠心;他们不是珠宝或是镶嵌方面的高手,但是在整个欧洲,他们是冶炼、采煤、羊毛加工、制革等方面的能手。他们致力于农业,致力于灌溉,学会了怎么抵制海水的侵蚀,怎么治理狂风、流沙以及寒冷的沼泽地;学会了捕鱼;学会了制造那些生活必需品,如盐、石墨、皮革、羊毛、玻璃、陶器、砖等,学会酿蜜和养蚕,并依靠他们紧密合作,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工厂主穿着一套西服坐下来吃晚餐,而这套衣服在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还是羊背上长着的羊毛呢。你和一位绅士共进美餐,桌上会摆着鹿肉、雉鸡、鹌鹑、鸽子、家禽肉、蘑菇、菠萝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出产于他的庄园。他们持家有道,所有家用或农用工具都得到妥善保管,不会缺失,也不会过多而浪费。在住和穿方面,他们注重和谐、适用。法国人发明了饰边褶裥,而英国人创造了更为实用的衬衣;当英国人穿外套时,他们会非常规矩地把扣子一直扣到下颚,尽管布料粗糙,但经久耐用。如果是一个贵族,他还会穿得更差一些。他们对朴素结实的帽子、鞋子以及外套的嗜好,影响了整个欧洲。人们认为他们的穿着非常得体、非常合身,但又不可能去刻意记住他们穿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把这些精华深藏在日常饮食、艺术创作和生产制造之中。从每一件刀具的外形,我们就可以看出工匠们的想法和丰富经验。他们把钱都花在刀刃上,比如说花钱制造蒸汽轮船,花大价钱提高其机器的稳固性和轮船的动力。他们北极船队的装备令人钦羡不已,似乎要把伦敦带到了极地一样。他们修筑道路、水渠,建造暖和又通风的房子。他们直率而又务实的态度对现代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生意场上,英国人相信,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别想。他们还坚信,如果你不能为了生意准备一切,那么生意将使你一事无成。他们有着全局思维,注重细节,但也知道轻重缓急,不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德国人就是这样)。这使他们在生意场上灵活多变,这也是英国商业强盛之所在。

    在战场上,英国人时刻注重自己的作战方法。他们持着他们的德国先祖西维利斯的观点,塔西佗是这样陈述西维利斯的看法的:“众神是站在强者一方的。”————这句话却被波拿巴想当然地翻译为:“他已注意到上帝总是偏袒最强的军队。”他们的军事科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当进攻军队的御重大于防守部队的时候,后者就会被消灭。因此,当威灵顿在西班牙军队带兵时,他首先把每个士兵和所带装备一起过磅,然后再称他们的净重。他相信,一个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每个士兵的重量和能力,而不在于重枪大炮。帕默斯顿勋爵曾对下议院说,英国军队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军队都更关心士兵的健康和舒适程度,因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战争来临之时,英国军队就能比其他任何军队拿出更多的兵力。就在轰炸波罗的海丹麦军事要塞之前,尼尔逊亲自上船,花了许多天的时间,不辞劳苦地测量航道。爱尔丁著名的海战战略家约翰·克拉克的击破敌舰队列战术,只不过是把波拿巴集中兵力的作战原则应用于海战而已;尼尔逊前后夹击每一艘敌舰的战术,就是把舰队一部分安排在敌船的外前方,一部分安插在其尾部;科林伍德公爵经常告诉其麾下,如果他们可以在5分钟内发射3颗能直接命中敌舰侧舷的炮弹,那么,没有任何船舰能抵御他们的进攻,经过不断地训练,结果他们只用三分半钟就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英国人认为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能与他们势均力敌的民族,所以他们只凭借最简单的手段,不喜欢采用一些困难繁琐的战略战术,而喜欢短兵相接来解决争端,因此,对他们来说,胜利就是依靠士兵的力量、勇气和耐力[7]。尽管他们尽力改善装备,提高性能,加强火力,但是他们心底里还是相信,海战的法宝就是把你的战舰靠近敌人,然后用全部火力进攻,决一胜负。这是古老的作战方式,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其他国家,这种方式都不会过时。

    英国人通常不会为了所谓的荣誉、宗教情绪或一时冲动去流血牺牲,而一般是为了财产,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才去造反闹事[8]。他们没有印第安人跳战斧舞的兴致,也不像法国人激情浪漫————为一个徽章或是为了一个什么宣言。英国人只是安安静静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挣他每天的工资。假如你想动他的工资、动他的牛群、动他享有的公共权利或是他的店铺,那么他会和你没完没了,一直拼到法庭上去见高低。大宪章、陪审团、人身保护权、星室法、船税、教皇制度、普利茅斯殖民地以及美国革命,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涉及到了一个自耕农基本生活的权利而产生的问题,如果不触及到这一点,就不会激起不列颠民族的愤怒和反叛。

    特拉法尔海战

    这是一场海军史上名垂青史的战斗,大英帝国因为此战的胜利而走上了海洋霸主的道路。图为英军与敌人短兵相接的场景。图为蒙·坦格·佐森的画作《特拉法尔海战》。

    循规蹈矩和精于盘算是英国人的本能,当然我们也得承认他们拥有宽广的视野,但是放纵使他们付出代价、引起了危机,也使他们绞尽脑汁。一般来说,给马戴上眼罩,它会把活干得更好。英国人脑子里所考虑的事情也只不过就是我们日常的问题:“先生,请问,你呆在家里靠什么生活呢?”有关自由、课税、特权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钱的问题。那些牛高马大的家伙,天天沉溺于吃喝玩乐,已经变得耳目迟钝了。他们那昏沉的脑袋需要战争、贸易、政治甚至是迫害来刺激一下,他们只有在刀光剑影的烽火岁月中才能领悟这些真理。

    塔西佗是这样评价德国人的:“心血来潮时他们会勇猛无比,但缺乏耐心和毅力。”这样一个受命运摆布的民族,如果头脑中没潜伏有一点耐心的话,他们也不可能建成伦敦城。我不知道是哪一个部落和哪一种习性影响了这个民族,致使他们形成了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但是我知道他们会把每一颗要钉的钉子钉得牢牢的。他们不会去碰撞运气,也不会急于求成,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来做好准备工作,然后耐心地等待一点一点的回报。他们生产的皮革要在大缸中鞣制七年之久。在谢菲尔德,我参观了罗杰斯的工厂,看到了制造剃刀和小刀的整个过程。他们告诉我,在制造绝好钢材的时候,绝不能心怀侥幸,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只有这样,制造出来的刀子才万无一失,这也是他们在所有工作中的表现————多做少说。

    神话传说,当托尔和他的同伴们到达乌特加德[9]时,有人告诉他们:“要想能在世间存活,不仅要身怀一技,还要胜人一筹。”[10]这个问题依然摆在托尔的子孙后代面前。一个劳作的民族,每个人都要学习掌握某种技艺或具体细节,并力图精益求精,胜人一筹。他们宁愿万事俱废,也要坚持把这一样事情做好、做精。我想没有一个民族能具备这样的彻底精神————全国上下,人人都想技艺精通。

    在辩论中法国人最后会这样说:“这是为了显示我的能力。”英国人马上会反驳道:“不!这是为了全力以赴,促就事业成功。”塞缪尔·罗米利爵士拒绝在公众场合发言,他把自己限定在议会下院,在那里可以通过演讲来表达自己的提议。议会下院的事务主要由几个人来完成,但那是很繁重的工作。罗伯特·皮尔爵士“能把英国政府蓝皮书倒背如流”,而他的同事和政敌也能把《英国议会议事录》牢记心头。高级的行政和法律职务并不是一个个轻轻松松的岗位,而是一些需要惊人的脑力劳动的工作。许多伟大领袖,比如皮特、卡宁、卡瑟雷和罗米利,都在这个职位上心力交瘁过早而死。他们是鉴别一名优秀劳动者的行家,如果他们能找到一位像克拉雷登、菲利浦·沃里克爵士、威廉·科温特利爵士、阿什雷、伯克、瑟娄、曼斯菲尔德、皮特、艾尔顿、皮尔或是罗素那样的人,那再好的工作、再高的职位,都不为过。

    英国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