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英国人的特性最新章节!

    他们是自由强健的民族,生活在一个安全而富饶的国度。他们不是靠机遇,也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靠他们的品质和个人非凡的能力,引领着当今世界的潮流。

    英国人的成功并非源自天外飞钟或诺亚方舟,而是他们世世代代坚韧不拔和坚持人人平等的回报。

    一个种族的优势并不在于他们宽实的肩膀、柔韧的肌肉,或高大的身材,而在于他们直通智慧深处的和谐。

    一个种族所持有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整个制度体系。无论信仰对精神或道德品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使人们独立于他们的种族之外,与众不同,并使这个民族的生存岌岌可危。

    一位天才的解剖学家曾写过一部专著[1],论证种族不朽。然而种族是一种脆弱的政治体系,易受变更和破坏。这位解剖学家没有把他所假定的种族建立在任何必要的规则之上,因此也无法揭示这些种族在观念上、先验理论上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他同样也未能对现有的种族进行准确统计,并界定它们之间的真正差异;也没有提出精辟的论点,没有得到各个种族的理论检验。同一种族,个体差异极大,就像狼和叭儿狗那样明显。然而各个种族之间又在寂然无声地相互转化,令你无法断定一个种族源于何处,止于何地。因此,有关种族的统计,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布鲁门巴赫[2](Blumenbach)认为有五大种族,洪堡[3](Humboldt)认为有三大种族,而最近我们探险队的皮克林[4](Pickering)先生认为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十一种。

    据统计,1848年大英帝国的人口总数为二亿二千二百万人,也许占全球人口的1/5,领土面积达500万平方英里。迄今为止,不列颠人掌控着整个大英帝国,因为在二亿多人口中,土生土长的不列颠人达四千万之多。再加上在美利坚合众国,它还拥有二千万人口(奴隶不计算在内)、三百万平方英里的领土,尽管国外移民数量庞大,却也被迅速地同化了。于是具有英国血统和说英语语言的人口达到了六千万,他们统治着其余的二亿四千五百万人。

    根据英国人口普查的准确统计,英国本土人口为二千七百五十万人。这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在于它证实了这个不列颠人的优越性。他们是自由强健的民族,生活在一个安全而富饶的国度。他们不是靠机遇,也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靠他们的品质和个人非凡的能力,引领着当今世界的潮流。人们一直不相信英国竟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信不信由你,这片国土上的确人才层出不穷,他们有最先进的发明创造,并能一一加以运用。他们身体健壮,他们的坚强毅力在战争或劳动中得到彰显。这种永不衰竭的活力满足了这个民族在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的欲望。1852年,走出国门的英国人每天以千数在增长,但英格兰能否为更多的英国人移民国外创造条件,人们拭目以待。英国人有着很强的通融能力,为海外殖民地人们所仿效。他们积极进取,善于宣传,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不断扩展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法律十分宽容,废除了奴隶制度,压迫的存在也只是偶然的和暂时的。可见,英国人的成功并非源自天外飞钟或诺亚方舟,而是他们世世代代坚韧不拔和坚持人人平等的回报。

    我们是否能把这种力量归功于他们的种族性或其他原因?人们总是乐于谈论血统或种族的力量。每个人都想说他们的优势不是来自于空气、土壤、大海或矿山和采石场,也不是来自于他们的法律、传统或运气,而是来自于他们的智慧,这是对他们更好的赞赏。

    罗杰·培根(Roger Bacon)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

    在种族学说中,我们期望找到某些类似生理学法则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某个健康的个体身上所发现的骨骼、肌肉或基本器官,在它的同类身上同样也能找到。我们期望在子孙们的身上能够找到祖先们身上曾经拥有的每一种心理取向和道德品质。一个种族的优势并不在于他们宽实的肩膀、柔韧的肌肉,或高大的身材,而在于他们直通智慧深处的和谐。这样才会有人间奇迹出现,才会有美誉流芳百世。首先,我们对其血统加以考察,通过有意的观察与模仿,————他们吃什么样的东西,受到什么样的抚养,受过什么样的教育,进行过什么样的训练,造就了他们天生的聪颖、敏感的思维和健全的智慧?像阿尔弗雷德王(King Alfred)、罗杰·培根(Roger Bacon)、威克姆的威廉(William of Wykeham)、瓦尔特·罗利(Walter Raleigh)、菲利浦·悉德尼(Philip Sidney)、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speare)、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亨利·韦因(Henry Vane)等这些人是怎么产生的?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伟大人物?是空气?是海洋?还是他们的出身呢?毫无疑问,这些人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典范。听话的耳朵与说话的舌头总是不离左右,天才是不可能遗世独立的,他们一定受到世人拥戴。

    数百万印度人被置于这个遥远的北欧小岛的统治之下,难道这不是种族所为吗?据说,所有的凯尔特人是天主教徒,所有的撒克逊人都是新教徒;凯尔特人喜欢中央集权,而撒克逊人热衷于代议制原则,如果此话当真,那么种族观念发挥着重大作用。两千年来犹太人尽管饱经沧桑,但他们始终维系着同样的品性、从事着同样的职业,种族观念对他们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种族观念在黑人中间也至关重要。加拿大的法国人虽断绝了与本国人的来往,但仍保持着他们民族的禀性。不久前,在密苏里州,以及在伊利诺州的中部,我有幸拜读了塔西图[5](Tacitus)的《论日耳曼人的习俗》一书,发现赫西尼亚(Hercynian)山林的日耳曼人跟美国林地里的印第安纳州人(Hoosiers)、伊利诺州人(Suckers)和威斯康星州人(Badgers)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阿尔弗雷德王(King Alfred)

    每一个种族都力图使自己长盛不衰,但同时也遭受到外族力量的抵制。文明犹如一种化学试剂,把一个种族一切远古的特性消融殆尽。今天的阿拉伯人依然是法老时代的阿拉伯人,但今天的不列颠人与往日的卡西贝鲁斯人(Cassibelaunus)或奥西亚人(Ossian)已截然不同。每个宗教派别都有其外貌特征:卫理公会教徒有卫理公会教徒的脸孔,贵格会教徒有贵格会教徒的脸孔,修女有修女的脸孔。从一个英国人的举止便可得知他是否是国教徒。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他们的外貌和着装上一看便知。英国人生活的某些细节也同样惹人注目,如充分的个人自由、充足的食物、上等的啤酒和羊肉、开放的市场或高额的劳动收入;高薪拢才————宜人的海岛生活,使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学士们在这里找到了无数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们会出于政治或商业利益自主联盟或罢工;他们也会因优秀的工作业绩和战争的胜利而优越感与日俱增等等。

    要想削弱一个种族的力量并非难事,信仰是一种主要因素。一个种族所持有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整个制度体系。无论信仰对精神或道德品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使人们独立于他们的种族之外,与众不同,并使这个民族的生存岌岌可危。

    可怕的种族学说的种种局限表明,当一个种族的根基尚未稳固时,其他外族会对它加以威胁和破坏。正如我们所见,种族的稳定性与不可替代性并不能为这些脆弱的民族界线的永久性提供充分的依据,因为我们的一切历史对于永恒的大自然来说,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6]。在我们的博物学中,像水果品种的改良和动物种群的繁殖这种微不足道而又最为孤立的事情,在地质年代的演进中也有其自身的价值。此外,尽管我们通过纯种族的传说来取悦个体及其种族的自恋,但我们所有的经历都不过是种族的演进历程,奇异的相似之处比比皆是。当我们在人类身上看到老虎和狒狒退化的器官时,我们就会明白种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它们只不过是洪荒时代的大海里溅落到我们身上的几滴浪花而已。因此,当我们难以分辨马来人(Malay)和巴布亚人(Papuan)、塞尔特人和罗马人、撒克逊人和鞑靼人(Tartar)时,就不会感到迷惑和大惊小怪了。

    低级的生物是最为简单的机体:要么是只有一个嘴巴,身体如一团乳胶的虫子,或只是一条线形状的蠕虫。随着体形的增长,这些机体也变得复杂起来。我们对纯血统之说兴趣盎然,而大自然则更青睐杂种。孩子的长相是其父母亲容貌的综合,有些特征还是从壁画上的祖先们那里继承而来。最优秀的民族必定是那些与外界广泛交融的民族。而促进世界性种族融合的航海业,成了推动各民族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

    英国人的多重性格显露了其复杂的血统。他们的每一特征都融合了相去甚远的众多因素。其语言是混杂的,人名也来自不同的国度————来自三四个国家的三种语言吧;他们的思想倾向也各自相对:长远规划与随心所欲,灵活创新的思维与呆板保守的思想,全球化的工作视野与偏执的生活陋习,进取自由、宽容法律与阶级对立;因战争和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们却又对故土魂绕梦牵。这是一个多极政治力量分化的国度————公爵和宪章主义者并存,达拉谟的主教们(Bishops of Durham)和衣不裹体的煤矿工人共处————除了这些特例以外,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地方值得赞扬,当然,她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去谴责。

    很明显,这个民族不是源于一个纯种族系,然而他们却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与之有渊源的种族。要对一个民族追根溯源实非易事。有谁能准确地说出英国现在还有哪些种族呢?有谁弄得清他们的历史渊源呢?有谁能从解剖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把他们加以区分开来呢?

    对于英国人种族的历史性问题很难得出一个称心的答案,无论他们源于哪一个祖先,站在我们面前却是货真价实的英国人。他们有着十分显著的特征,独一无二。————我想我还是暂且把他们的直系祖先搁置一旁。笛福曾愤言:“英国人是人类种族的泥巴。”我想他有他的道理:就像是水、石灰和沙卵混合起来变成了灰浆,各种性情相互结合,各种矛盾相互协调,形成了英国人果断的性格。总之,英国人的历史绝不是来源于同一个地方,或是基因相同的撒克逊人、朱特人或弗里西亚人(Frisians)中某一个或几个种族的历史,而是所有这些种族的相互融合。某些特性在英格兰传承下来了,就像果园的一百种梨树,有八种或十种适应果园的土质枝繁叶茂,其他品种则被淘汰。

    《大不列颠帝国》扉页

    1616年出版的《大不列颠帝国》的扉页,展现了历史上在英国生活过的几个古代民族:罗马人、丹麦人、撒克逊人和诺曼人。

    由于英国人的血统源于多个民族的融合,因此他们需要大量的海陆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才能和个性。也许海洋就像一极为酸、另一极为碱的原电池组,英格兰有意在美国培养自由主义者,在伦敦扶植保守主义者。而他们血统中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仍自始至终都在聆听着他们的大洋母亲的娓娓絮语,不列颠人不改初衷默默厮守着他们祖祖辈辈的家园。

    还有,我们这么说似乎只在强调非种族因素的影响作用,因为当我们谈及英国人的特性时,我们的确把她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撇开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不谈,只是简单地聊聊伦敦,我们只谈那里的过往行人。在伦敦学术展览馆墙上悬挂的那些肖像画,《笨拙》周刊[7]或俱乐部会所里的名士画像,橱窗上的版画,都独具典型的英国特色,而非美国特色,当然,也不是苏格兰或爱尔兰特色。这只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民族特色。当你来到北方,走进那里的工业区和耕作区,或走进那些从来足不出户的人群当中时,如约克郡或苏格兰,你将再也看不到世界公民式的英国人了。当你来到苏格兰,人们彬彬有礼的尊贵态度顿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鄙俗的热情与精明。这个地区以贫穷和粗俗闻名,而这里的知识分子却走进了辩证法的死胡同里不肯回头[8]。爱尔兰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与英格兰无异,可爱尔兰食物短缺,与欧洲大陆也没有正常的联系。那里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居民是小佃户,这完全是一个低劣或上帝安置不当的民族。

    我们可以对其祖先及血统加以考察,因为没有什么比不列颠的繁荣更取决于她优秀的种族了。只有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才能使这块方寸之地变成泱泱大国。我们可以这么说,在一场快艇赛中,如果双方的船只一样,要想夺魁就只有靠人了。最优秀的赛手不论上到哪一艘船上,他都能稳操胜券。

    或许传统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湮没在传说之中,但我们的思绪仍可以清晰地追溯。这种传统已经扎根,不容动摇。厨房的壁钟要比我们观天记时更方便。我们必须使用常用的类别,就像我们使用的林奈[9](Linnaean)分类法那样,不求像他那样精确或不可更改,只是为了方便。否则,当一个种族固有的特性被某些新的人类学家宣称为他们的敌对势力所拥有时,我们顿时就骑虎难下了。

    我发现英国人明显可以分为许多类型,一类肤色红润、白嫩丰满、体格健壮、面部轮廓分明,像一个骰子,操着浓厚的海岛口音;一类是诺曼底型,带有诺曼底人特有的心安理得。另一些人,从肤色和体形来看似乎是美国人,他们说话没有特色,思维迟钝,我们把这些人叫做撒克逊人。还有一种是肤色黝黑、具有三四种混合血统的罗马人。

    1.关于英国人祖先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英国人的祖先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血统————凯尔特人的血统。有些民族只是昙花一现。希腊人现在何处?伊特鲁里亚人(the Etrurians)踪影全无,还有罗马人也销声匿迹。但凯尔特人或西顿尼德人(the Sidonides)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起源已无从考究。因为他们的坚韧和勤劳,他们还将世世代代繁衍下去。他们在不列颠的土地上耕种,给了海洋和山脉诗一般的名字,形成了自己天籁般的语言,他们在欧洲最古老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们从不以暴力来掠夺财产,而是让庄稼汉拥有土地,自耕自足。他们拥有字母表、天文学、祭祀文化和崇高的信仰,他们才华横溢却深藏不露。在梅林之歌中,他们创造了中世纪最流行的文学故事和扣人心弦、趣味盎然的亚瑟神话。

    2.只要我们还记得那个古老的传奇,就知道英国人主要源于过去210年间罗马人很难征服————甚至是不可征服————的日耳曼人。据说,在那个古老的帝国,凡是曾参与过征服这个民族的罗马人,都感到后悔万分。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742——814),法兰克的国王,萨克森的征服者,圣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欧洲史上最早的君主之一。他在位的14年期间,发动过对伦巴德人、撒拉森人、撒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0多场战争,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版图。

    3.有一天,查理曼大帝带领大军在高卢纳波奈斯(Narbonnese Gaul)的一个小镇安营休息,他往窗外一看,北欧人的艇队正在地中海游弋。他们甚至潜入到他驻军的小镇港口。查理曼大帝大吃一惊,立即集合士兵,上船做好战斗准备。当他们再次航行出海时,大帝对他们凝视良久,泪水盈眶地说道:“他们必将给我的子孙们带来灾难。想到这我就备受煎熬。”英雄有泪不轻弹。北欧人建造了大船,发明了船具装置————绳索、风帆、罗盘和水泵,并在港口穿梭不停,他们想要得到的远不止于一艘船。除非现在把他们武装起来,每个港口由他们经营。因为即便他们在抛锚之处寡不敌众,只要稍做挪动,他们就会重获优势。波拿巴(Bonaparte)的战争艺术,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坚作战的艺术,这一定是他们的战争艺术,因为他们是战争的发动者。在战争中,比起陆地民族来,他们从更有利的制高点投入战斗;从海上撤退时也似胜利凯旋一般。一旦敌方在海岸上严阵以待,他们的海盗行径不能得逞时,他们又故伎重演,勇敢地准备做起生意来了。

    由史诺洛·史特拉森(Snorro Sturleson)辑录的《海姆斯克林拉》(Heimskringla),或《挪威列王传》(Sagas of the Kings of Norway),是英国历史的《伊里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就像荷马史诗一样,这个民族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挪威列王传》描述了一个恰似斯巴达王国的君主政体共和国。在傲慢的市民面前,政府的形象荡然无存。在挪威,没有像波斯大军那样为拥戴国王而拼得你死我活的血腥战斗,但立法者和土地持有者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每个人,不论职位是自己挣来的还是世袭的,都被称为国王的朋友或亲信。并且由于人口稀少,每个人都会受到高度的重视。人们经常评论说某些少数人比一般人更有气派,这种特征把这一传奇与英国种族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还有就是英国人以物质利益为主导,他们坚信把功绩和土地联系起来是合情合理的。《挪威列王传》中的英雄不是南欧的骑士,也没有法国人和西班牙人的幻想,他们只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农夫,在艰苦的岁月中奋起保卫自己的财产。他们果断地拿起武器,但绝不是为了行侠仗义,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土地。他们是先进的务农能手,在贫瘠的海岸边上,过着水陆飘摇的生活,一半食物采自海洋,一半食物采自陆地。他们饲养大量的奶牛,酿制麦芽酒,种植小麦,熏制腌肉,制作黄油和干酪。他们在海湾捕鱼,在岛上猎鹿。在这些农夫之中,国王的权力常常变更,有时也不会超出一个州长的权力。国王由农夫们在各自的农庄轮流供养。就像我们某些农村地区安置冬季教师一样,一周于此,一周置彼,下两周又到了另一家农庄。国王把这戏称为住酒店。在一个贫穷的国家,一个贫穷的国王带领随从,离开自己的采邑,在全国上下收取赋税,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命。

    斯堪的纳维亚人建造的船只

    斯堪的纳维亚人能建造极好的船只,他们用结实的龙骨作框架,使船更适于航海。

    这些北欧人大部分都是优秀的民族,他们思维敏捷,意志坚定,谈吐自如,行为果敢。但他们杀人成性,他们生存的主要目的就是杀人或被杀。船桨、大镰刀、渔叉、铁橇、泥灰刀和干草叉都是他们得心应手的杀人工具。有两个国王酒足饭饱之余就以比试谁能举剑刺穿对方来取乐,英弗(Yngve)和阿佛列(Alf)国王就有过此举。另有两位国王有一天上午骑马出去溜达,发现身边没有武器时,就取出马嘴中的嚼子互相打斗,直到拼得头破血流,阿尔里克(Alric)和艾利克(Eric)就是例证。北欧人看见一根帐篷绳或一段斗篷绳就想拿去杀人,即使对面站着的是自己的妻子、丈夫甚至最高贵的国王。只要农夫手里有把草叉,他会用它刺穿一个达格王(King Dag)。英格亚德王(King Ingiald)把六个国王灌醉后将他们在一间房子里一起烧死,心里感到特别爽快。从来没有哪位穷绅士像北欧人那样活得不耐烦,迫不及待地要了却一生。要不挑起事端,要不就像埃伊尔王(King Egil)一样,痛痛快快地让一头公牛把自己牴死,或者像奥农德王(King Onund)那样,让塌方来掩埋。奥丁(Odin)死于瑞典,但却因寿终正寝而成了人们的笑柄。对于战斗中的瑞典赫克王(King Hake)来说,只要他还能站起来,他就没有停止过厮杀敌人,他下令把阵亡战士们的尸首和武器装上战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