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美国的民族性格与信念最新章节!

    美国人认为缅怀过去是对时间的浪费,然而他们对未来却充满了热情,他们认为推荐一种意见或做法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大家都准备采纳的意见或做法。这种对他们所认可的东西的期待,或者说对期待的东西的认可,带来了乐观主义的态度。这种乐观是开拓者必备的素质。

    英格兰与美国共同的语言与传统类似于其他的家族纽带关系:在生活遭遇大的危机时,他们将会团结在一起,但有时也会闹些小摩擦或是彼此挑点毛病。英美两国社会基础很相似,因此他们相处融洽,息息相通,都会本能地抵制那些阻碍这种和谐关系的东西。如果由于某种错误或是出于某人的失误使得两国之间出现一些分歧,这种分歧常会显得反常。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标准评判对方而不会像对待其他外国人那样必须发挥想象力从而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在道德、社会风俗和艺术方面,假如按照优点的大小把两国分处高下就有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虚荣心,这种将两国相互比较的危险不仅仅会招致不满,更重要的是这种比较会损害理解,因为实际上优秀品质分很多种,各不相同,而且人们对待自由生活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比较是那些无法洞察所比较事物真谛的人所采用的权宜之计,哲学如果只能从某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关系中去找其本质,那就太肤浅、太注重自我了。其实在美国自然存在的事物的核心都有某种独特的、与其他事物不可比的东西。这就好比一粒种子,它要靠本身的意志力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竭力发芽、生长。变化是不受约束的结果,反过来自由又是精神上哪怕微小的根本性变化的先决条件。我奉劝读者不要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进行比较,而要忘掉自我,去感受美国生活的内在特征、去观察美国人如何自然地形成其情感与判断,去如实报道在美国这块新的自由天地里所出现的一切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做到由表及里。

    但美国人并不只有一个,而有好几百万,分布在东南西北各地,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种族、职业以及宗教也有差异。诚然,我所举的那个美国人是虚构的,但是在阐述这类问题时运用寓言式的手法是必要的,而且不妨承认这一点。讨论自然存在的事物时,我们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讲求实际的人也许注意不到这一点,但是事实上人类的言论本来就不是针对自然存在的事物的,而是针对概念的本质,针对思想所提出、所戏弄的诗歌似的言词或逻辑术语。当命运或必然性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这种惬意的概念游戏转移到赤裸裸的事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时,我们才会放弃华而不实的思想,去关注生活中那些大事的标志。我们只得用自己想出的标准去考虑世界上的一切活动与价值观。我所提到的典型的美国人就是这些标志之一。如果我要谈论按照迂腐传统进行分类的群体或是概念化的个体,我仍然要依靠标志来表达,创造出道德上的标准和虚伪的简便。碰巧,概念化的美国人与实际情形十分符合。虽然在美国生活着一些黑人,个体美国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习俗、性情、思想却有很明显的一致性。他们都离别了故土与祖坟,毅然决然地一起投入了一个新的生活漩涡,而这个漩涡所在处原本是个空荡荡的地方。做一个美国人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新的道德状态,新的教育和新的生涯,因此哪怕是一点点唯心主义的虚构都足以掩盖每个美国人性格中的大部分特点,或掩盖大多数美国人在社会见解和政治判断上的总体取向。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美国《独立宣言》的推动者,第三任总统。他曾游历欧洲,记下新成立的美国所要避免的任何东西,对美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美洲的发现为欧洲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迁徙选择,除了黑人以外,所有的殖民者都是自愿放逐自己的。那些幸运者、守旧者和懒惰者难离故土,而具有不安分天性的人或者被他人排斥的人则很想去开辟新的天地。从这一点来看,美国人是最具冒险精神的人,或说是欧洲那些最具冒险精神的人的后裔。他们骨子里未必明智,但一定是社会上的激进分子。对于他们来说,过去的东西,特别是久远的过去的东西不仅没有权威,而且是跟现实无关的、拙劣的、陈腐的。美国人认为缅怀过去是对时间的浪费,然而他们对未来却充满了热情,他们认为推荐一种意见或做法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大家都准备采纳的意见或做法。这种对他们所认可的东西的期待,或者说对期待的东西的认可,带来了乐观主义的态度。这种乐观是开拓者必备的素质。当然这样的性格不可能仅靠继承存在于某个国家。对传统的继承往往会使一个民族变得平庸,使那个民族屡屡出现返祖现象。美国人的特性得以保持且普国认同源自社会的传播功能或民主制度中极大的社会压力。然而有些美国人不那么幸运,他们或者生来保守,或者对富有诗意的微妙、虔诚的静修、令人愉快的激情感兴趣,不过这些人的耳边总是充斥着诸如要出色地工作、要发展、要进取、要变革、要繁荣的话语————每扇门都只朝这个方向敞开,所以他们要么封闭自己,在某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自生自灭(有时我们会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发现这样的孤独、憔悴的唯心主义者),要么他们会直赴牛津、佛罗伦萨或蒙玛特尔[1]去拯救自己的灵魂,或许也可能是去躲避拯救。

    先驱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并不只局限于对自身的看法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而会继续发展。因为他充满自信、感到安全、心情舒畅,所以他总是微笑着友善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人们常认为个人主义、粗莽和自恃总与自私和无情相随相伴,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伤害我们睦邻关系的应该是依赖性、不安全感和互不相让。当人们感到失望时(他们肯定会很快感到失望)对人们爱心的奢求就会导致怨恨和最终的卑鄙。只要盛奶的容器不摇晃,分别放在凉爽的地方,也不常打开盖子,那么人类的善良之奶就不容易变质。美国人并不多愁善感,但他的感情却很深沉,待人总是很友善。假如让我观察某个人的内心深处,却找不到友善的影子,那我敢断定这个人一定不是美国人。但是由于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他的友善也绝非并无所图。美国人生性和善,他敬重每一个人,希望人人都幸运。但他也有衡量友谊的大致尺度,他希望每个人都自强自立,并且在轮到他帮助别人时也能不吝援手。在他向邻居提供了一次机会之后,他认为这已经足够了。但在他看来提供一次机会还是责无旁贷的。

    18世纪中期的波士顿

    正如自信有可能发展成自负一样,乐观、仁慈和友善也会演变成对一切事物的糊涂的滥爱。对于心地善良的美国人民而言,很多东西是神圣的:性是神圣的,女人是神圣的,孩子是神圣的,生意是神圣的,美国是神圣的,共济会的集会地是神圣的,大学俱乐部也是神圣的。这种崇敬之情出自美国人对这些事物抱有的良好愿望,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崇敬之情,这样的良好愿望才得以延续。如果美国人并没有把这些事物看成神圣的,他也许就会有时怀疑它们是否完美。贫寒的单身女人的唯心思想也属于这种情况,她们能够从丑陋的事物中看出美的内涵,她们感到十分幸福,因为她们的老狗有那么哀婉的眼睛,牧师的话那么感人,只有三棵向日葵的花园那么赏心悦目,已故的朋友曾经那么忠诚,自己的远亲那么富有。

    美国的一所教堂

    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的国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信教。美国人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神圣的:性是神圣的,女人是神圣的,孩子是神圣的,美国是神圣的……

    现在来想想美国的空荡荡吧,这不仅是指某些尚无人涉足的有形的空荡荡以及北美大陆尚存的主要的空旷特征,而且还有精神上的空荡荡。一个移民点的人,甚至他们那种家很容易就能迁往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出生地长久地生活下去,也没有人相信上学时老师的教导。美国人并非一气之下抛弃了这些累赘的东西,只不过是他东奔西走时不知不觉地就忘了那些东西。广袤的土地给精神和身体都带来了一种自由。你可以随意在任何地方支起帐篷,或者如果你想搭建点什么,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建成任何你喜欢的风格。你有足够的空地、现成的材料,而且不受任何固定模式的约束也不会遭到任何批评。你相信自己的经验,不仅因为你别无选择,还因为你发现你可以安心地而且很顺利地这么做。对一个想去开拓、探索的人来说,决定运气的东西并不太复杂。正因为你可以轻装就道,所以你花钱似流水,但是也取得了令你高兴的经验。失去一切身外之物其实算不上失去了什么,因为你仍然毛发无损还是原样的自己。同时你的进取心会给你提供应付新情况、不断创新的机会。此外,进取心还能教会你如何明智地处理问题。你的生活与思想将会变得简单、直截了当,没有什么可喜的起色和变化。你所做的一切都很刻板、很重实效,你不明白人们有什么必要为了所谓的优雅(也就是本能或习俗)而作出那些无关紧要的牺牲。在你看来,美术是传统的奢华,就跟希腊语和梵语一样,都是用来取悦贵妇人和阔小姐的。因为虽然你十分欣赏办事慷慨的风格,你却并不承认办那些事不是为了利益。遗憾的是艺术制作从本质上说也应该是慷慨的并令人愉快的,因此艺术的问题并不在其明确的专业追求上(因为这时美术便成了一种实际的任务和某种生意),而在于其影响广泛的魅力上,天才的艺术家都追求这种魅力,这种魅力也是人类一切行为合格的标准。精致比简约更受喜爱,精致需要造诣,而简约则是最基本的标准;风格会受些许损失,表现能力损失最大。对于美国人而言,想用新奇方法尽快处理问题的急切心情和赶紧收获成果的热情使他不愿追求历经曲折才会得到的享受。取得成功的路必须是捷径,而象征只能仅仅是象征。如果他的妻子渴望奢华,她当然可以得到;如果他有某种恶习,那也是允许的,但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

    同时,美国人还富于想象力,通常生活紧张的地方,人们的想象力也格外丰富。人们如果缺乏想象,就无法生活。但是他的想象力是现实的,所预测的未来也是很直接的,在数字、度量、设计、经济以及速度等方面他都根据自己的经验,用最明确的措词来说明自己的想法。他在处理问题时是个唯心论者,但在理解了事物的物质潜力之后,他却可以成功地发明创造,稳妥地改革,迅速地应付紧急情况。一生中他总是能够及时投入并及时退出,从不会落伍也不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有种热情使他能够有分寸地驾驭物质力量,这种热情甚至使他收敛了平时的偏执秉性。好的工匠很难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艺术意向分辨清楚,也分辨不清自己的潜力与能够实现自己意向的东西之间的差别。据此他的理想也会以某种预感或预言的形式出现,其中一些谨慎作出的预言通常会成为现实。美国人快乐工匠式的理想便是如此。当他是个穷孩子时,他也许会梦想能够上学,后来他真的就上了学,或者至少得到了一个学位;他梦想腰缠万贯,后来他真的变得很富有,也许在速度和程度上并未如他所愿;他梦想能够娶到他所爱的拉结(《圣经·旧约》中,雅各的第二个妻子,他第一位妻子利亚的妹妹),而实际上他娶到的是利亚,即便如此,他仍会在利亚身上看到拉结的影子。他梦想能为支持并推动一个庞大、活跃和进步的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后来他的确做到了。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理想差不多总能实现,美国人自信且满怀主宰意识地微笑着,他相信上帝和自然都在帮助他。

    自信的美国人

    图为1773年,第一位真正的“西部人”丹尼尔·布恩率领一批人向美国西部进发。“美国人自信且满怀主宰意识地微笑着,他相信上帝和自然都在帮助他。”

    据此美国人的唯心论总是与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携手同行。美国人不是革命家,他相信自己正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向美好的未来。而对那些革命者来说,对现实的不满是唯心论的基础和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现存的事物只是一些无理性的事件和恶习的荒谬混合,他们希望未来基于推理而且是他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的完全体现。他们对与现实截然不同或完全不可能的事物(如果他们想象得出的话)有热情,这种事物很单纯,他们喜欢并且相信这种事物,因为他们的本性有这种需求。革命者认为只有消灭掉生活中的一切官僚机构才会有生活的自由,因此在寄托希望时他们是极端的唯心主义者,但在涉及感知和记忆时,他们则远不像诗人和艺术家那么唯心。在文明社会中他们对一切隐现的美好事物颇为麻木,因此在对现实的事物的看法上,他们往往是粗心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对道德世界的无知和缺乏经验表明他们不善于接受教育(除非那无知和无经验是运气不好造成的)。正是缺少教育和内在活力的共同作用催生了唯心论。在理性方面,我们应受谴责的是我们爱用想象的东西永远取代事物本身的面貌;如果扩大一点来说,我们应受谴责之处还在于我们总爱先验地空想,然而这种空想却使我们勇敢而固执地追求我们所谓的美好的东西————也就是能满足我们本性需要的东西,哪怕命运为这种追求提供的机会很少。但是革命者缺乏对过去和现在事物的洞察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唯心主义判断,从而使他们对未来的梦想难以实现。对人类而言,经验对于正确的具体思想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其他动物来说也许并非如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