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儿童教育心理学最新章节!

    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读书、书写和计算,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孩子就不会比正常人承受更大的困难。

    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个体心理学在心理和教育方面涵盖甚广,其中自然不能忽略外在环境的影响。过去所推崇的内省心理学太过狭隘,为了补充这种心理学的理论漏洞,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创建一种新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迫在眉睫。但是,个体心理学则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个体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也不会忽略社会心理的影响因素。它既不会只专注于个体心理,而将外在环境的影响因素置之度外,也不会只专注于环境因素而不考虑个体心理的重要性。

    负有教育职责的人或教师都不应该将他自己视为孩子唯一的教育者。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冲击孩子的心理,并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他。间接的影响就是:外界环境影响了父母及其心理状态,而父母的这种心态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外在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个体心理学应该把这些因素纳入考虑之中。

    首先,所有的教育者都不能忽视经济因素给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例如,我们必须记住,有些家庭世世代代经济窘迫,总是疲惫悲哀地为维持生计劳苦奔波。这种家庭终日生活在压抑凄苦的环境之中,家长不可能教育孩子对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和乐于合作的态度。他们的心理饱受生活的压抑,总是受到经济窘迫的困扰,这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产生合作的心态。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知道,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或者恶劣的经济环境中,都会对父母和孩子的生理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这种生理影响进而又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战后欧洲出生的孩子身上看出这一点,与他们的长辈相比,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除了恶劣的经济环境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外,父母对孩子生理卫生的无知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这种无知与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内敛、溺爱的态度是分不开的。父母溺爱孩子,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吃苦,但有时他们在关注孩子方面又显得粗心大意。例如,当他们看到孩子的脊骨弯曲变形,他们会觉得这是会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而自然恢复的。他们没有及时地医治孩子。这当然是一个错误,因为在大城市并不缺乏医疗服务设施。如果孩子的身体器官有缺陷却没有得到及时矫正,那么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疾病隐患,这些疾病也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种身体疾病都是心理上潜伏的危险,因此要尽量保护孩子,不让孩子生病。

    如果心理问题的难关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勇气和社会情感来应付这一难题。事实上可以这样说,只有当孩子缺乏社会情感时,孩子的心理才会受到生理疾病的烦扰。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属于社会,是群体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孩子心理上对生理疾病的防御力要远远强过那些饱受溺爱的孩子。

    有的人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身体疾病造成的。然而生理疾病只是孩子性格缺陷爆发的一根导火索。患病期间,孩子会发觉自己的某种能力,即他可以掌控自己的家人。他看到父母脸上的焦虑不安,他知道他们是在为他担忧。病愈之后,他仍想继续获得家人的关注,并提出各种要求摆布父母来达到这个目的。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那些缺乏社会情感训练的孩子身上,他们不放过任何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

    然而有趣的是,疾病有时能够改变孩子的性格。这里有个关于一位教师的次子的案例,可以对此进行说明。这位教师曾经为这个孩子感到十分担忧,却又对他无可奈何。这个孩子不时地会离家出走,他的成绩也是班级里垫底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出于无奈想要把他带到管改所进行教育,却被检查出孩子患有忧郁型肺结核。这种疾病需要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当孩子病愈之后,家人发现他变成了家里最听话的孩子。这孩子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特别关心,在患病期间他如愿以偿了。他以前调皮捣蛋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他才华出众的哥哥的阴影之下,他想和哥哥一样获得家人的赞扬,因此他才持续地以各种叛逆举动进行抗争,想要获得关注。但在患病之后,他发现自己也可以像哥哥一样得到父母的喜爱,他因此变得十分听话,表现良好。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孩子患疾病的经历常常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孩子对于诸如危险的疾病和死亡等事情经常感到震惊。疾病留在孩子心里的痕迹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我们发现有些人对疾病和死亡产生了感兴趣。其中一部人找到了发挥兴趣的正确之道,也就是说,他们中某些人成了医生或护士;但更多的人始终犹如惊弓之鸟,深受疾病给他们的心灵造成的阴影之苦,严重妨碍了他们从事有益的工作。通过对上百名女孩的调查,其中将近一半的人承认,她们在生活中最大的恐惧就是对疾病和死亡的想象。

    因此,父母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免他们受到疾病的影响。他们应该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尽可能地避免他们受到突如其来的疾病的打击,他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活得有价值。

    孩子生活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跟陌生人、家庭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触。孩子和他们打交道会给他们不良影响,因为这些人对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感兴趣。他们喜欢逗孩子开心,或和孩子做一些在短时间内就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他们尽情地赞美孩子,这会使孩子变得自负起来。在和孩子的短暂相处中,他们会对孩子宠爱至极,这一做法会给教育者对孩子的正常教育带来麻烦,所有这些都应该避免。不应该让陌生人干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此外,陌生人通常还会搞混孩子的性别,他们称小男孩为“美丽的小女孩”,或者称小女孩为“漂亮的小男孩”。这种情况同样应该尽量避免,其中的理由我们会在下一章详细讨论。

    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孩子能够由此看到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程度。换句话说,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关于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最初印象。那些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严格地将家人和外人做出区分。在他们心中,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将他们的家庭与社会隔绝开了。这类孩子总是对外界充满敌意。这种家庭不会增进与外部世界的社会关系,这会使孩子的疑心变得更重,还会造成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如此也就无从发展孩子的社会情感了。

    当孩子3岁时,家长就应该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们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不然,孩子长大些再与陌生人接触就会变得局促不安、脸红胆怯,甚至对其他人抱有敌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那些被溺爱的孩子身上,他们总是想着“排挤”别人。

    父母如果能够较早发现并矫正孩子的这些缺点,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免去很多麻烦。如果一个孩子在3~4岁间受到良好的养育,家长总是积极鼓励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他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集体意识,那么,孩子在今后的交往中不仅不会局促不安和以自我为中心,身体和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而那些生活封闭、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孩子,很可能患上神经功能症或神经错乱症。

    在讨论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这一话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家庭经济变化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果是原本富裕的家庭遭遇经济变故,家道中落,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这种变故会让孩子更加难以接受,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来优渥的生活。而现在失去了那种优越的待遇,他们会十分怀念原来的生活。

    如果原本经济困顿的家庭一夜之间富足起来,也同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时父母可能不懂得怎样合理地运用金钱,尤其在对待孩子上他们可能会犯错。他们觉得不必在金钱上对孩子吝啬了,他们会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这也是在暴富家庭中常常会出现问题孩子的原因。

    如果能够恰当地训练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能力,那么上述的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在上述的所有情形中,孩子总是能找到逃避锻炼他们合作精神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对此要特别留意。

    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

    不仅外在的物质环境变化,例如贫穷或暴富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不正常的精神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困难。对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由于家庭原因而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即家庭偏见。这种偏见大多是由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招致的。例如,父亲或母亲在社会上曾经做过丢人现眼的事情,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会对未来充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