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儿童教育心理学最新章节!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作用的结果。相比将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而言,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忍和自信的品质,要让他们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教育者能够判断孩子努力的极限在哪儿,那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就更容易获得进步。

    自卑与超越

    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追求卓越的诉求与人的自卑感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没有感受到自卑或自我感觉处于“下游”状态,我们就不会有突破现状的愿望。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为了方便表述,在这里我们将会把它们分开来讨论。本章我们将要讨论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关于追求优越感我们首先会考虑的问题是:追求优越是否和我们的生物本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对此做出的回应是:这是一个不大可能成立的推想。我们并不认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性与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

    人的活动局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人的某些能力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例如,我们不可能拥有狗的嗅觉能力,也不可能用肉眼看到紫外线。但是我们拥有的某些功能性能力是可以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我们可以从这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中看到追求优越感的生物学上的根源,也可以从中看到个体人格心理发展的根源。

    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冲动。人的本性无法容忍长期的低下和屈从,被蔑视和被侮辱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会使人产生渴望登攀更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美。

    实践表明,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作用的结果。某种环境的力量造成了孩子的自卑、脆弱和不安全感,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儿童的整个精神心理产生了刺激作用。于是儿童就会下定决心摆脱这种状态,达到新的高度,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的感觉。儿童努力向上的愿望越强烈,他的目标就会定得越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这些目标常常超越人的能力范围。由于儿童在幼儿时期常常能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便刺激儿童设想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我们发现,儿童自己也会有挥之不去的幻想,他们会被一种“成为卓越人物”这样的想法所控制,这种想法通常会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脆弱的儿童身上。

    比如,一个14岁的孩子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要求他回忆童年时期的印象时,他说,他记得在他6岁的时候,他因为不会吹口哨而极其痛苦。可是,有一天当他走出房间时,他竟然会吹了。他感到非常惊讶,并相信这是上天的杰作。这清晰地表明:脆弱感和想象自己是个大人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追求优越感与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从一个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中看到他的野心。如果他渴望得到认可的愿望过于强烈,那么他往往就会产生嫉妒心理。这种类型的儿童很容易变得希望他们的竞争对手遭遇不幸。他不仅怀有这种阴暗心理,通常还会因此引起神经疾病,而且还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举动,刻意地给别人制造麻烦,甚至表现出明显的犯罪特征。这样的孩子为了证明、抬高自己的价值,会做出刻意诋毁中伤、羞辱对方的卑劣行径,尤其是在众人围观的公共场合。他自以为没有人是能够超越他的,因此,无论是抬高自己的价值还是贬低别人的价值都不重要。当权力的私欲达到一定程度,他就会表现出报复心理。这种孩子总是表现出一种好斗和和挑衅的姿态,他们眼露凶光、大发雷霆,时刻准备着和想象中的对手博弈。对于那些极力追求优越感的孩子,考试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通过考试的评测,他们的无价值的地方就会轻而易举地暴露出来。

    以上也证明,学校有必要调整考试制度,以此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考试对不同学生来讲意义不同。我们经常发现,考试对某些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他们的脸色忽白忽红、说话结巴、身体颤抖,他们又惊又怕,大脑一片空白。有些学生不敢单独回答问题,他们只能混迹在人群之中,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看着他。儿童追求优越的心理在游戏之中也会有所体现。例如,儿童在玩驾驭马车的游戏过程中,追求优越感的儿童不愿意去扮演马的角色,他们对具有决定权的车夫更感兴趣,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他们想成为领导者,想去指挥别人。如果想成为马夫的角色这一诉求受到阻碍,他们就会扰乱游戏,以此为乐。如果他们屡遭挫折,并因此气馁,丧失了信心和勇气,那么他们在面临新的情境时就会表现畏缩,而不是勇往直前。

    那些还拥有雄心壮志、不曾失去勇气的儿童,依然会喜欢各种竞争性质的游戏。不过,在遭受挫折时,他们也会表现出惊恐和不知所措。我们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游戏、故事和历史人物中,推断出他们自我肯定的方向和程度。我们会看到许多成年人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理所当然的,对于那些雄心壮志的人来说,拿破仑无疑是一个恰当的偶像。整日沉溺于妄自尊大的白日梦的人,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那些时常遭受失望打击的人们常常会在梦境之中寻求心理的满足与陶醉。

    儿童在追求优越感时会趋向于不同方向,我们以此来将它们分为不同种类。当然,我们不可能将这种区分划分得十分精准,因为儿童在追求优越方面差异太大,而这种差异的维度是由孩子自信心的大小决定的。心理健康的儿童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就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会用行动来争取教师的好感,也会将自己打理得整齐清洁,正是一个正常儿童的作为。不过,现实证明,这样的儿童只属于少数。

    另一些孩子则是以优于别人为目标,并表现出令人不解的执着。通常,这种追求功利性过强,但这点通常会被人忽视,因为我们习惯性地助长孩子的雄心,并鼓励他们多加努力。但是,追求的目标太大往往会妨碍孩子的正常成长。雄心太大会给儿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短时间内他尚能承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紧张的心理压力会不可遏制地加剧。如此一来,儿童可能会花过多的时间在书本上,从而忽视了其他活动。受膨胀欲望的主宰,这类儿童往往为了做到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而回避其他问题。对于儿童这样的发展方向,我们很难满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不可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这类儿童的目标就是超越其他所有儿童,并由此来安排他们的生活,这种目标的局限性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这时,我们应该提醒他们,要多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常和小伙伴们玩耍,而不是一味地将精力放在书本上。这类孩子虽不占大多数,却也经常出现。

    此外,还会出现在一个班级里两个学生暗中较劲的情况。如果能够得到机会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个相互较劲的儿童会有一些共存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并不十分令人喜欢。他们身上有着善妒的性格,一个独立的、和谐的人格则不会出现这种品质。这些儿童看到别的孩子获得成功就会恼怒不已。当其他儿童处于优越位置时,他们的身体往往会出现头疼、胃疼之类的症状。当其他儿童受到表扬的时候,他们就会退至一旁,不会交口称赞。然而,这种嫉妒情绪的出现并不能充分反映出这类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

    这类儿童并不能和他们的伙伴们和平相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试图做个领导者去指挥别人,也不愿意遵守游戏规则。然而,他们这样做是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的。他们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同学,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和同学们愉快地玩耍。在他们眼里,同学是会威胁自己的地位的。这类儿童对获得成功没有一点信心,当他们察觉到自己处于危险环境之中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他们背负着别人和自己的期待,这使他们难以承受这种负担和压力。

    这类儿童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家庭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对这份期待总是怀着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他们总是想着要超越别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种任务是一种负担,但只要他们处于有利的情势中,他们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负重前行。

    如果人类掌握了绝对真理,能够找到一种完美方法使儿童免遭上述困难,那么,我们就不会有问题儿童了。既然我们找不到完美的方法,我们也无法创造出尽善尽美的成长环境,那么对孩子过于热切的期望无疑是一件异常危险的事情。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感受完全不同于那些没有不良心理负担的儿童对困难的感受。我们这里所说的困难是指不可避免的困难。想让儿童免遭困难实在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具有普适性,亟待改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味争强好胜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将要面临的困难。

    雄心勃勃的儿童只注重最后的结果,即人们肯定他的成绩。如果成绩得不到肯定,他们就不会感到满足。众所周知,在很多情况下,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远比马上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一个喜欢争强好胜的儿童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这种过度看重别人评价、有着严重依赖心理的儿童并不少。

    保持平衡

    面对价值问题的判断,保持平衡感是何等重要。这从那些器官发育不完善的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这样的儿童十分常见。许多儿童身体的左半部比右半部发育得更好,这一事实鲜少有人知道。在右撇子更为盛行的文明中,左撇子儿童会遭遇异乎寻常的困难。我们会发现,左撇子儿童在书写、阅读和绘画的活动中往往会陷入困境,他们在运用手的活动中表现笨拙,显得不够灵活。我们需要借助某些方法去鉴定一个儿童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有一个简单但不绝对的办法就是让儿童双手交叠,左手大拇指在上的就有可能是左撇子儿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很多人是天生的左撇子,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

    如果我们以左撇子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首先,在右撇子文明横行的时代,左撇子儿童通常被视为笨拙。这种情况就好比,当我们惯于靠右行驶的这些人在英国或是阿根廷这种习惯靠左行车的国家里试图开车穿越街道时,我们会感到不知所措。左撇子儿童只会比这更糟糕,当他们生活在惯用右手的家庭里时,他们的左撇子不仅妨碍自己的生活,也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在学校练习写字时,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会低于平均水平。由于其他人并没有了解到其中的原因,所以他们经常受到惩罚、抱怨、得到差的分数。在这种情形下,左撇子儿童除了相信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确实有欠缺外,往往不会想要其他理由。他们会感觉受到贬损、被人看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与别人竞争。家人也会因为他们的笨拙表现而埋怨他们,这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当然,左撇子儿童不一定会一蹶不振。但许多儿童在类似的情形下放弃了努力。他们不明白自己身处一个怎样的困境中,更没有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因而要自己走出困境的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