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儿童教育心理学最新章节!

    人格的统一性

    儿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想要理解他们所做的事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同时,不应把儿童特定的行为当成孤立的音符来解析,而是要将它视为整个乐章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

    儿童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无论我们接触到哪一个方面,它都引人入胜,令人着迷。也许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我们想要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全部生活史。儿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想要理解他所做的事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人格统一性的发展就是把人的行动和表达协调成一个单一的模式,这种发展从童年就开始了。生活的要求迫使儿童以协调统一的方式对生活做出回应,而使他应付环境的统一反应方式不仅构成了儿童的性格,还使他的行为个性化,从而与其他儿童区别开来。

    众多心理学派通常都忽视了人格的统一性这一事实,就算不能轻易说是忽视,也没有给予它应得的重视。这就导致在心理学理论或精神病学实践中,被实践者的某一个表达或手势被孤立开来研究,似乎它们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有时,这种表达或手势被称为一种情结,其假设是,某一动作或表情可以与个体的其他活动相互隔离。这就如同从一首完整的乐谱中抽出一个音符,然后试图脱离组成乐谱的其他音符,单独理解这个音符的含义。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却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

    个体心理学认为自己有义务来抵制这一普遍谬误。当这种做法运用到儿童教育上时,造成的危害会更大。这一错误的行为模式在儿童惩罚的理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如果儿童做了什么招致惩罚的事情,一般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通常,人们会考虑到儿童人格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但是惩罚对于儿童来说常常是弊大于利的。如果这个儿童犯了一个他多次重犯的错误,教师或家长会先入为主地将他视为屡教不改。但是,如果这个儿童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那么,人们通常会鉴于对这个儿童的整体好感对他从宽处理。

    不过,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在全面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探讨这种犯错误的情况是怎样产生的。这种情况犹如试图从整首乐谱中抽取的某一个音符。

    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懒惰,但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知道的根本原因;同样的,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撒谎,但是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原因。

    深谙人性的苏格拉底就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儿童来回答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毕竟回答这些问题对一个心理学家来说也是勉为其难的。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这个办法并不是描述这个儿童的具体行为,而是要理解儿童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摆在他面前的任务。

    下面这个例子将会阐释了解儿童整体生活背景有多么重要。

    一个13岁的男孩有一个妹妹。在他8岁之前,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这段时光里,他过得快乐美好,他周围的每个人都乐于满足他的每个要求。他的父母都对他宠爱有加,他的父亲喜欢安静,性情温和。他的儿子依赖他,他感到很高兴。但孩子一般都对母亲更亲近些,更何况他的父亲是个军官,经常不在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尽量满足这个既依赖又固执的儿子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

    不过,当儿子表现出没有教养和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母亲也会很生气,母子关系因此出现了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首先表现在男孩总是试图支配他的母亲,对她专横霸道、发号施令,总而言之,他就是无时无刻地以各种无礼的方式来引人注目。

    虽然男孩总是在制造麻烦,但他的本性并不坏。因此,他的母亲总是宽容他无礼的态度和行为,依然帮他收拾衣服,辅导功课。这个男孩笃定他的母亲会帮他解决遇到的任何困难。毫无疑问,他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同其他儿童一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直到他8岁的时候,他在小学的学业进展顺利。

    有了妹妹之后,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父母对他难以忍受。他开始自暴自弃、漫不经心、懒散拖沓,这让他的母亲觉得崩溃。一旦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及时地满足,他就会扯母亲的头发,拧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使她不得安宁。

    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随着他的妹妹的长大,他愈加坚持自己的行为模式。妹妹很快就成了他捉弄的目标。虽然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的身体,但是他对妹妹的嫉妒之心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恶劣行为始于妹妹的诞生,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妹妹就成了家庭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一个儿童的行为开始变坏,或者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还要调查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诚然,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不能够宣称,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是由另一个更年幼的孩子的出生导致的。但我们可以肯定,落向地面的石头必然会朝着一定的方向以某一种速度下落。而个体心理学所做的研究使我们有权宣称,造成行为倒退的,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发挥作用。而这些错误的产生,影响了个体成长。

    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这无可厚非。这些错误和其结果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某种失败或者某种错误的人生方向。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需要在心理上确定一个目标,而心理目标的确定涉及人的判断,而一旦涉及判断,就会有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目标的确定早在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儿童在2~3岁时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追求优越的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他们,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达成。错误目标的确定通常是基于错误的判断。不过,目标一旦形成,它就会不同程度地约束、控制着儿童。儿童把自己的目标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也会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便全力以赴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展开追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