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千金翼方校释最新章节!

    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论曰:安康公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属随征士〔1〕甄权以新撰《明堂》〔2〕示余。余既暗昧,未之奇也。时有深州〔3〕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冰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啖如故。尔后缙绅之士〔4〕,多写〔5〕权图,略遍华裔。正观中,入为少府〔6〕,奉敕〔7〕修《明堂》,与承务郎〔8〕司马德逸、太医令〔9〕谢季卿、太常丞〔10〕甄立言〔11〕等校定经图,于后以所作呈示。甄权曰:人有七尺之躯,脏腑包其内,皮肤络其外,非有圣智,孰能辨之者乎。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今年过百岁,研综经方,推究孔穴,所疑更多矣。窃闻寻古人伊尹〔1〕《汤液》〔2〕,依用炎农本草;扁鹊针灸,一准黄帝雷公〔3〕。问难殷勤,对扬周密。去圣久远,愚人无知,道听途说〔4〕,多有穿凿〔5〕,起自胸臆〔6〕,至如王遗乌御之法,单行浅近,虽得其效偶然,即谓神妙。且事不师古,远涉必泥〔7〕。夫欲行针者,必准轩辕〔8〕正经;用药者,须依《神农本草》。自余《名医别录》〔9〕,益多误耳。余退以《甲乙》〔10〕校秦承祖〔11〕图,有旁庭脏会等一十九穴,按六百四十九穴有目无名,其角孙景风一十七穴,《三部针经》〔12〕具存焉,然其图缺漏。仍有四十九穴,上下倒错,前后易处,不合本经。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至如石门、关元二穴,在带脉下相去一寸之间,针关元主妇人无子,针石门则终身绝嗣〔1〕。神庭一穴在于额上,刺之主发狂,灸之则愈癫疾。其道幽隐,岂可轻侮之哉。人诚知惜命,罕通经方,抄写方书,专委下吏,承误即录,纰缪转多。近智之徒〔2〕,不见正本〔3〕,逢为经钞〔4〕。以此而言,可为深诫。今所述针灸孔穴,一依甄公明堂图为定,学者可细详之。且夫当今医者,各承一业,未能综练〔5〕众方,所以救疾多不全济。何哉,或有偏功针刺,或有偏解灸方,或有惟行药饵,或有专于禁咒,故以纲罗诸疾,有愈于是。慨其如此,聊以养疾之暇,撰录灸经,以贻后嗣。其于条例具之。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不能如此,虽时愈疾,兹为偶瘥,非医瘥也。又以孔穴难谙,非图莫可,虽复经本具述,自非硕学之士〔6〕,造次未可卒知,所以先述取穴方法云尔。

    〔1〕征士 不就朝廷征聘之士。《后汉书•周磐传》:“周磐,字坚伯,汝南安城人,征士燮之宗也。”

    〔2〕《明堂》 唐代甄权所撰《明堂人形图》,一卷,已佚。

    〔3〕深州 州名。隋开皇十六年置,治所在安平。其后屡经废置,治所屡有迁移。至唐先天时移治陆泽(今深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深县、安平、饶阳、束鹿等县地。

    〔4〕缙绅之士 古代对士大夫的称谓。《后汉书•赵壹传》:“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

    〔5〕写 誊录。《广韵•马韵》:“写,转本曰写。”

    〔6〕少府 秦官九卿之一,掌宫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等。晋南北朝沿置,至明废。

    〔7〕奉敕 奉诏。按“敕”,自上命下之辞。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8〕承务郎 隋唐时官职名,职掌籍帐。

    〔9〕太医令 掌管医药的主官。秦汉有太医令丞,隋唐为太医署主官。

    〔10〕太常丞 秦置奉常,汉景帝改名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11〕甄立言 唐代医家,甄权之弟。精本草,善治寄生虫病。撰有《本草音义》、《本草药性》、《古今录验方》等。

    〔1〕伊尹 商代人,相传曾为商汤厨师,后创制汤剂,并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2〕《汤液》 即《汤液经法》,相传为伊尹所撰。

    〔3〕雷公 传说中上古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精于针灸之术。

    〔4〕道听途说 “途”原作“塗”,今改。按“塗”,同“途”。《广韵•模韵》:“塗,路也。”《集韵•模韵》:“途,通作塗。”

    〔5〕穿凿 于理不可通者,强求其通。犹言“牵强附会。”

    〔6〕胸臆 谓臆测。按“臆”,主观的,猜测的。辛弃疾《美芹十论》:“定势也,非臆说也。”

    〔7〕泥 拘泥。《论衡•书解》:“问事弥多而见弥博,官弥剧而识弥泥。”

    〔8〕轩辕 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9〕《名医别录》 古本草著作,约成书于汉末,辑者佚名。原书早佚,其佚文主要见载于《证类本草》。

    〔10〕《甲乙》 即《针灸甲乙经》,魏晋间皇甫谧撰。

    〔11〕秦承祖 南朝刘宋医家,精于针灸医药,撰有《脉经》、《偃侧杂针灸经》、《明堂图》等,均已佚。是较早绘制经络穴位图的古代医家之一。

    〔12〕《三部针经》 即《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亦称《针灸甲乙经》,魏晋间皇甫谧撰。因该书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书,故名。

    〔1〕绝嗣 无子接代。《汉书•李寻传》:“……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

    〔2〕近智之徒 浅陋平庸之辈。按“近”,浅陋,平庸。《北史•崔宏传附崔浩》:“圣策独发,非愚近所及,顾陛下必行无疑。”

    〔3〕正本 谓善本。

    〔4〕逢为经钞 谓奉为经典。按“逢”,迎接。用如“奉”。《方言•卷一》:“逢,迎也。自关而西曰迎,或曰逢。”

    〔5〕综练 谓归纳熟悉。按“综”,归纳整理。《文心雕龙•定势》:“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练”,熟悉。《南史•王准之传》:“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

    〔6〕硕学之士 谓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曾巩《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

    仰人面二十六穴第一

    神庭 在发际直鼻,不刺。一云入发际一分。

    曲差 夹神庭一寸半,在发际。

    攒竹〔7〕 在眉头陷中。

    〔7〕攒竹 原作“攒行”,据《针灸甲乙经》改。

    睛明 在目内眦。

    迎香 在禾窌上鼻下孔旁。一云在禾窌上一寸。

    素窌 在鼻柱端。

    水沟 在鼻柱下人中。

    兑端 在唇上端。

    龈交 在唇内齿上龈缝。

    本神 在曲差旁一寸半。

    阳白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承泣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

    四白 在目下一寸。

    巨窌〔1〕 夹鼻旁八分,直瞳子。

    〔1〕巨窌 原作“臣窌”,据《针灸甲乙经》改。

    禾窌 直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

    地仓 夹口旁四分。一云在口角一韭叶近下动脉。

    承浆 在颐前下唇之下。

    廉泉 在颔下结喉上舌本。

    头维 在额角发本神旁一寸半,不灸。

    上关 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取之。

    下关 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穴,张口则闭。

    颊车 在耳下曲颊端陷中。

    大迎 在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

    丝竹空 在眉后陷中,不灸。

    瞳子窌 在目外去眦五分。

    颧窌 在面骨〔2〕下下廉陷中。

    〔2〕(qiú 求)骨 原作“鼽骨”,今改。按“鼽”,通“”。颧骨。《说文通训定声•孚部》:“鼽,假借为。”《玉篇•页部》:,面颧也。”

    头上第一行九穴第二

    上星 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容豆。

    囟会 在上星后一寸陷中。

    前顶 在囟会后一寸半骨陷中。

    百会 在前顶后一寸半,顶中心。

    后顶 在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

    强间 在后顶后一寸半,脑户前一寸半。

    脑户 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不灸。

    风府 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不灸。一云在瘖门上一寸。

    瘖门 在项后发际宛宛中,不灸。一云在脑户下三寸,又名哑门。

    头上第二行六穴第三

    五处 在头上,去上星一寸半。

    承光 在五处后一寸,不灸。一云一寸半。

    通天 在承光后一寸半。

    络却 在通天后一寸半。

    玉枕 在络却后七分半,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

    三寸。

    天柱 夹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

    头上第三行六穴第四

    临泣 当目上眦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目窗 在临泣后一寸。

    正营 在目窗后一寸。

    承灵 在正营后一寸。

    脑空 在承灵后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

    风池 在颞颥后发际陷中。

    伏人耳后六穴第五

    颅息 在耳后青脉间。

    瘛脉 在耳本鸡足青脉,不灸。

    完骨 在耳后入发际四分。

    窍阴 在完骨上,枕骨下。

    翳风 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

    浮白 在耳后入发际一寸。此穴在翳风前,窍阴后,写时请为用心看。

    伏人脊中第一行十一穴第六

    大椎 在第一椎上陷中。

    陶道 在大椎下节间。

    身柱 在第三椎下节间。

    神道 在第五椎下节间。

    至阳 在第七椎下节间。

    筋缩 在第九椎下节间。

    脊中 在第十一椎下节间,不灸。

    悬枢 在第十三椎下节间。

    命门 在第十四椎下节间。

    腰俞 在第二十一椎下节间。

    长强 在脊骶端。

    伏人脊中第二行二十一穴第七

    大杼 在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中。

    风门热府 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肺俞 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心俞 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膈俞 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肝俞 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胆俞 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脾俞 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胃俞 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三焦俞 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肾俞 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大肠俞 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小肠俞 在第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膀胱俞 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中膂俞 在第二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白环俞 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上窌 在第一空腰果下一寸夹脊陷中。

    次窌 在第二空夹脊陷中。

    中窌 在第三空夹脊陷中。

    下窌 在第四空夹脊陷中。

    会阳 在阴尾骨两旁。

    伏人脊中第三行十三穴第八

    附分 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各三寸。

    魄户 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神堂 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

    在肩膊内廉夹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

    膈关 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三寸。

    魂门 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

    阳纲 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三寸。

    意舍 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

    胃仓 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三寸。

    肓门 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志室 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

    胞肓 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三寸。

    秩边 在第二十一椎一两旁各三寸。

    侧人耳颈二十穴第九

    颔厌 在曲周颞颥上廉。

    悬颅 在曲周颞颥上廉中。

    悬厘 在曲周颞颥下廉。

    天冲 在耳上如前三寸。

    曲鬓 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

    角孙 在耳廓〔1〕中间上,开口有穴。

    〔1〕耳廓 “廓”,原作“郭”,今改。按“郭”,用同“廓”。《释名•释宫室》:“郭,廓也。”

    率谷 在耳上入发际一寸半。

    和窌 在耳前兑发下动脉。

    耳门 在耳前起肉,当耳缺。

    听会 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

    天容 在耳下颊后。

    听宫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天牖 在颈筋缺盆,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一云在风池上一寸。

    缺盆 在肩上横骨陷中。

    天鼎 在颈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半。

    天窗 在曲颊下扶突后,动应手陷中。

    扶突 在曲颊下一寸,人迎后。

    人迎 在颈大筋脉动应手,夹结喉旁,以候五脏气,不灸。

    水突 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

    气舍 在颈直人迎,夹天突陷中。

    侧胁十穴第十

    章门 一名长平,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

    京门 在监骨腰中季肋本,夹脊。

    带脉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

    五枢 在带脉下三寸。一云在水道下一寸半。

    维道 在章门下五寸三分。

    居窌 在长平下八寸三分监骨上。

    泉腋〔1〕 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取之。

    〔1〕泉腋 即渊腋穴。按“泉”,为“渊”的避讳字,唐人为避唐高祖李渊名讳而改。

    大包 在泉腋下三寸。

    辄筋 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著胁。

    天池 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著胁直腋掘肋间。

    胸部中央直下第一行七穴第十一

    天突 在颈结喉下五寸中央宛宛中。

    璇玑 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

    华盖 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

    紫宫 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玉堂 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

    中〔1〕 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中。

    〔1〕中 即膻中穴。

    中庭 在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胸部第二行六穴第十二

    俞府 在巨骨下去璇玑旁各二寸陷中,仰卧取之。

    或中 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卧取之。

    神藏 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卧取之。

    灵墟 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神封 在灵墟下一寸六分。

    步郎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胸部第三行六穴第十三

    气户 在巨骨夹俞府两旁各二寸陷中。

    库房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

    屋翳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

    膺窗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

    乳中 不灸刺。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

    胸部第四行六穴第十四

    云门 在巨骨下气户两旁各二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

    中府 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

    周荣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

    胸卿 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

    天溪 在胸卿下一寸六分陷中。

    食窦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中,举臂取之。

    腹中央第一行十四穴第十五

    鸠尾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不灸刺。

    巨阙 在鸠尾下一寸。

    上脘 在巨阙下一寸,去蔽骨三寸。

    中脘 在上脘下一寸。

    建里 在中脘下一寸。

    下脘 在建里下一寸。

    水分 在下管下脐上一寸。

    脐中 不刺。

    阴交 在脐下一寸。

    气海 在脐下一寸半。

    石门 在脐下二寸,女子不灸。

    关元 在脐下三寸。

    中极 在脐下四寸。

    曲骨 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中。

    腹第二行十一穴第十六

    幽门 在巨阙旁半寸陷中。

    通谷 在幽门下一寸陷中。

    阴都 在通谷下一寸。

    石关 在阴都下一寸。

    商曲 在石关下一寸。

    肓俞 在商曲下一寸,直脐旁五分。

    中注 在肓俞下五分。

    四满 在中注下一寸。

    气穴 在四满下一寸。

    大赫 在气穴下一寸。

    横骨 在大赫下一寸。

    腹第三行十二穴第十七

    不容 在幽门旁一寸五分,去任脉二寸,直四肋端,相去四寸。

    承满 在不容下一寸。

    梁门 在承满下一寸。

    关明 在梁门下,太一上一寸。《千金》云:梁门下五分。

    太一 在关明下一寸。《千金》、《甲乙经》皆云梁门下一寸。

    滑肉门 在太一下一寸。

    天枢 去肓俞一寸半,夹脐各二寸陷中。

    外陵 在天枢下,大巨上。《千金》云:在脐下一寸两旁各二寸。

    水道 在大巨下三寸。

    归来 在水道下二寸。

    气冲 在归来下,鼠上一寸。

    腹第四行七穴第十八

    期门 在第二肋端不容旁各一寸半,上直两乳。

    日月 在期门下五分。

    腹哀 在日月下一寸半。

    大横 在腹哀下三寸直脐旁。

    肠结 在大横下一寸三分。一云腹结。

    府舍 在肠结下三寸。

    冲门 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两端约中动脉。一云冲门。

    手太阴肺经十穴第十九

    少商 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鱼际 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内。

    太泉〔1〕 在掌后陷中。

    〔1〕太泉 即太渊穴。

    经渠 在寸口陷中,不灸。

    列缺 去腕上一寸半。

    孔最 在腕上七寸。

    尺泽 在肘中约上动脉。

    侠白 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

    天府 在腋下三寸臂臑内廉动脉,不灸。

    臑会 在臂前廉,去肩头三寸。

    手阳明大肠经二十穴第二十

    商阳 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

    二间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三间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合谷 在大指歧骨间。

    阳溪 在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一云在合谷上三寸。

    偏历 在腕后三寸。

    温留 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 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 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曲池 在肘外辅屈肘曲骨之中。一云在肘上横纹中。

    肘窌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 在肘上行马裹大脉中,不刺。《甲乙经》云:在肘上二寸。

    臂臑 在肘上七寸肉〔1〕端。

    〔1〕肉 肌肉的突起部分。《素问•玉机真脏论》王冰注:“者……谓肘膝后肉如块者。”

    肩窌 在肩端臑上斜,举臂取之。

    秉风 在夹天窌外肩上髃后举臂有空。

    肩井 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

    天窌 在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

    巨骨 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

    肩髃 在肩端两骨间。

    手少阴心经八穴第二十一

    少冲 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少府 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直劳宫。

    神门 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

    阴郄 在掌后脉中去腕半寸。

    通理 在腕后一寸。

    灵道 在掌后一寸半。

    少海 在肘内廉节后陷中。

    极泉 在腋下筋间动脉入胸。

    手太阳小肠经九穴第二十二

    少泽 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中。

    前谷 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后溪 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腕骨 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阳谷 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中。

    养老 在手踝骨上一空在后一寸陷中。

    支正 在腕后五寸。

    小海 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肩贞 在肩曲胛〔1〕下两骨解间,肩髃后陷中。

    〔1〕胛 原作“甲”,今改。按“甲”,同“胛”。《说文解字•骨部》:“髆,肩甲。”段玉裁注:“《释名》作肩甲。《灵枢经》作肩胛。”

    手厥阴心主经八穴第二十三

    中冲 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

    劳宫 在掌中央动脉。

    内关 在掌后去腕二寸。

    大陵 在掌后两筋间陷中。

    间使 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郄门 去腕五寸。

    曲泽 在肘后内廉下陷中,屈肘得之。

    天泉 在曲腋下去臂二寸,举腋取之。

    手少阳三焦经十七穴第二十四

    关冲 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腋门 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

    中渚 在手小指次指后本节后间陷中。

    阳池 在手表腕上陷中。

    外关 在腕后二寸陷中。

    支沟 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中。一云在阳池上一寸。

    会宗 在腕后三寸空中。

    三阳络 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不刺。

    四渎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 在肘外大骨后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

    清泠泉〔1〕 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

    〔1〕清泠泉 即清泠渊穴。

    消泺 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

    天宗 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

    臑俞 夹肩窌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肩外俞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

    肩中俞 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

    曲垣 在肩中央曲甲陷中,按之应手痛。

    足太阴脾经十二穴第二十五

    隐白 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大都 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

    太白 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

    公孙 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

    商丘 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

    三阴交 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漏谷 在足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机 在膝下五寸。

    阴陵泉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得之。

    血海 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

    箕门 在鱼腹上越筋间动应手阴市内。一云在阴股内起脉间。

    气冲 在阴股内动脉。此穴已见上腹第三行中。

    足阳明胃经十五穴第二十六

    厉兑 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去内庭二寸。

    冲阳 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去陷谷三寸。

    解溪 在冲阳后一寸半腕上陷中。

    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下廉,胻外廉陷中。

    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一名上巨虚。

    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一名下巨虚。

    条口 在下廉上一寸。

    三里 在膝下三寸胻外廉。

    犊鼻 在膝膑下骭上夹解大筋中。

    阴市 在膝上三寸,伏菟〔1〕下,若拜而取之。

    〔1〕伏菟 即伏兔穴。

    伏菟 在膝上六寸起肉。

    髀关 在膝上伏菟后交分中。

    梁丘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

    足厥阴肝经十一穴第二十七

    大敦 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

    行间 在足大指间动应手陷中。

    太冲 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

    中封 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伸足乃得。

    蠡沟 在足内踝上五寸。

    中郄 在足内踝上七寸胻骨中,与少阴相直。

    膝关 在犊鼻下三寸陷中。《甲乙经》云二寸。

    曲泉 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而得之。

    阴包 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之间。

    五里 在阴廉下二寸。《甲乙》、《针经》云:在阴廉下去气冲三寸阴股中动脉。

    阴廉 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

    足少阳胆经十五穴第二十八

    窍阴 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侠溪 在足小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