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地藏菩萨本愿经译注最新章节!

    原典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①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②,暂无休息。动经尘劫③,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④,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⑤,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⑥。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⑦,饶益众生。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⑧:‘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⑨,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悯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悯,如何哀救?’

    “罗汉悯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⑩,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悯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⑾,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悯,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⑿,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⒀,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⒁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悯,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⒂,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注释

    ①阿逸多:梵语Ajita的音译,意即不能被打败,被征服;汉译作无能胜,未降。此处专称弥勒菩萨。这是对弥勒菩萨的极其尊敬的称呼。

    ②五道:又称五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这五种存在的境地。这五者都不能免于生死的轮回。

    ③尘劫:又称尘点劫,时间单位,有两种说法:(一)三千尘点劫: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物为粉末,在每一个大千世界撒一点粉末,直至撒完,再将所受尘末之所有的大千世界磨为粉末,每一粒粉末为一劫,合而为一个三千尘点劫;(二)五百尘点劫,磨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为尘,每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撒一尘粒,直至撒完,所撒之世界再磨为尘,每一尘粒为一劫,合而为五百尘点劫。形容极其久远的时间。

    ④定自在王:众生性识不定,所以出入罗网,不得解脱。这位菩萨摄心入定,所以能抉破网罗,得大自在,所以叫作定自在王。

    ⑤一切智成就如来:能知一切之智,称一切智。分别有三:一是叫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叫道种智,能成就菩萨道;三是叫一切种智,能成就佛道。一切智成就如来即指具一切种智能成就觉悟的人。

    ⑥如来、应供、正遍知……佛世尊:经中此处一口气举了佛的十个名号,是每一位佛的通称。古印度人认为,如果要赞美佛陀这样的救世者,任何一个单独的词汇都不足圆满表达这么一种意思,甚而十个百个名号都只能收到差强人意的结果。

    (一)如来 梵语 tathāgata,亦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

    (二)应供 梵语 arhat,即阿罗汉,意译则为应受供养,受人天的供养。

    (三)正遍知 梵语 samyak-sambuddha,指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四)明行足 梵语 vidyā-carana-sampanna,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意之行业,悉皆圆满具足。

    (五)善逝 梵语 sugata,指行八正道而入涅槃。

    (六)世间解 梵语 loka-vid,即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与出世间之道。

    (七)无上士 梵语 anuttara,如来之智德,于人中最胜,没有再超过的人。

    (八)调御丈夫 梵语 purusa-damya-sārathi,指佛大慈大智,以种种方便法调御修行者,使住涅槃。

    (九)天人师 梵语 ?āstādevama-nussyānām,佛为天和人的导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不应作,何者善、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

    (十)佛世尊 巴利语 Buddha Bhagavat,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知三世一切诸法称佛。佛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共尊,故称世尊。

    ⑦十善:十种善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⑧发愿:发愿有二种:一种是佛的发愿,自己先成了佛,然后再度众生;一种是菩萨发愿先度尽了众生,然后自己方才成佛。

    ⑨清净莲华目如来:佛有三十二种好相,因为佛诸恶都断净,德行圆满,所以他的面,像净满的月亮一样;他常以慈悲的眼察看众生,他的眼睛像清净的莲花一样。

    ⑩须弥山:又称妙高山、苏弥庐山、须弥楼等。按照古印度的宇宙观,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山河大地星辰都是围绕它而环列的。此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金银琉璃等众宝装成。山上有诸天神居住,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则为四天王天;帝释天所在的天高四万二千由旬。其宫宇也是众宝嵌镶而成,壮丽非常。四天王天以外是七香海,七香海再往外则是七金山。七香海为内海;七金山之外是咸海,咸海外是铁围山所绕,咸海中有四大部洲、八中洲和无数小洲。铁围山所环绕的范围内便是一世界区域。一此世界中,须弥山是最为高大的了。

    ⑾三涂:三种极其恶劣的环境:地狱、饿鬼、畜生。众生作恶事,便会堕入这三途,作为果报。地狱是火涂,是烈火烧身的地方;饿鬼是刀涂,是刀杖迫害的地方;畜生是血涂,是兽畜吞食的地方。

    ⑿梵志:婆罗门的汉译,又作梵士。梵语为brāhman-a,清净的裔族。

    ⒀无忧国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⒁无尽意:是说救度众生的意愿,没有穷尽的菩萨。

    ⒂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称之。

    译文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我承蒙佛如来的威德神通所获得的力量,所以能够到百千万亿的世界中去示现种种不同的化身和形象,拯救超拔一切作了罪业受到报应的众生。如果不是仰仗了如来大慈大悲的力量,就不可能作出这种分身的变化了。现在,我又承蒙了佛陀您的嘱咐,在弥勒菩萨成佛以前,把那些在六道生死中轮回的众生拯救超拔出来,使他们得以脱离苦难。只愿世尊您释怀为安,不再挂虑忧愁。”

    这时,佛告诉地藏菩萨说:“那一些还没有能够得到解脱的众生,他们的性格和意识,都还飘摇不定,没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由习恶结成罪过,由行善结成佛果。他们有时为善,有时作恶,都是随着所遭遇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就像车轮旋转在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道那样,得不到片刻的休息。虽然历经千千万万的劫数,受尽苦楚,却依然心存迷惑,成为难以脱离苦难的障碍。就仿佛鱼儿游入网中,却以为是长流的水道,正在顺水而走呢。偶然间逃脱罗网,有了脱身苦难的机会,却又不知不觉地再一次落入网中。像这样的人,我当然是非常的忧虑担心,他们只怕是很难教化的呀!你既然要完成过去发下的宏大誓愿,超度那些受苦受难的有罪之辈,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说这话的时候,法会中有一个名叫定自在王的大菩萨,对佛说道:“世尊,地藏菩萨从亿万年的劫时以来,究竟都发过一些什么样的宏誓大愿,得蒙世尊您今天如此热情地殷勤赞叹?但愿世尊您大略地说一说。”

    于是,世尊告诉定自在王菩萨:“注意听,听仔细了,并以善心去考虑思索,好好想想。我自然应当为你分别解说。

    “在那已经过去的、无数无量千万亿的说不尽、道不完的劫数之前,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名号称为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那佛的寿命长达六万劫时。没有出家之时,曾做过一个小国的国王。他和邻国的国王是朋友,他们相伴同修十善业之法,对周围的百姓众生,广做好事。

    “他所在的那个国家的邻国,所有的人大多做过很多恶事。一天,两个国王因此商谈起这件事情,一致认为应该广设方便法门,来救拔这些众生,使他们不再作恶。其中一个国王发愿道:‘我希望早早成就佛道,以便超度这些众生脱离苦海,使他们一个也不遗漏剩下。’

    另一个国王发愿道:‘如果我没有度尽那些受苦受罪的众生,使他们获得安乐,成就佛道,我将决不成佛。'”

    佛说完这个故事之后告诉定自在王菩萨道:“那两个国王,其中一位发愿早成佛道以度尽众生的国王,就是一切智成就如来;另一位发誓说要先度尽受苦受罪众生,如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度,自己就不愿成佛的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