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道通玄要[敦煌本]最新章节!

br />     此十善者因缘上诫之律,十天神王所奉,能行之者飞天齐功。

    持身戒品

    与人君言则惠于国。

    与人父言则慈于子。

    人师言则爱于众。

    人兄言则悌于行。

    人臣言则忠于上。

    人子言则孝于亲。

    人友言则信于交。

    人妇言则贞于夫。

    人夫言则和于室。

    人弟子言则恭于礼。

    野人言则劝于农;

    与贤人道士言则正于道。

    异国人言则各守其域。奴

    婢言则慎于事。

    天尊言:此一十四诫持身之品,四天帝王常所宗奉,普告四方正主、神祇、人民、百姓子,咸使行此上品,參於四天,自然福堂。

    能行之者,四天所貴,地祇所稱,位比仙王也。

    十善戒品

    天尊言:今撰上品十诫之律,可以度人,广加开化,令入法门。勤奉之者则得自然之福、无为之道也。

    十戒者:

    一者不得嫉妒胜己,抑絶贤明。

    二者不得饮酒放荡,秽乱三宫。

    三者不得淫犯他妻,好贪细滑。

    四者不得弃薄老病穷贱之人。

    五者不得诽谤善人,毁攻同学。

    六者不得贪积珍宝,弗肯施散。

    七者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

    八者不得忆论经典以为虚诞。

    九者不得背师恩爱,欺诈新学。

    十者平等一心,仁孝一切。

    天尊言:此十诫普教十方无极世界,度一切人。能奉之者,功书十天,福延九祖,拨出长夜九幽之中,上升南宫,身入光明,因缘不絶,克得神仙。

    十恶戒品

    天尊言:诸行并足,当避十恶,远于盲道。

    一者饮酒淫色,贪欲无已。

    二者阴贼世间,训谤道士。

    三者轻师慢法,傲忽三宝。

    四者窃取经书,妄宣道要。

    五者借换不还,欺诱万民。

    六者杀生贪味,口是心非。

    七者不孝背恩,违义犯诸禁戒。

    八者诵经忽略,瞋B自是。

    九者责望人意,嗔恚四辈。

    十者意断经旨,损益圣典,不信宿命,快情所为、秽慢四大、不念生道。

    天尊言:此十恶之戒,不能离身。犯之者身遭众横,鬼神害命,考楚万痛,恒无一宁;履善遇恶,万向失利,死入地狱,幽闭长夜

    要决十戒品

    灵宝经思微定志卷

    二真曰:此实简要,始蒙开明,乃有如此之妙旨而早不悟,不胜天尊成济之恩,衔荷而已,岂是今日卑辞可谢。

    天尊曰:合掌谛受,法师烧香,便为说诫。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淫犯人妇女。三者不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必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天尊曰:能受是十诫,修行如法,十方天官无不卫护,必致得道。

    大道通玄要卷之六

    大道通玄要卷第七 S.3618

    上元戒品 中元戒品 下元戒品

    上元戒品

    三部品诫部有六十条,合一百八十条诫。各有阴阳、左右、水火、风刀考官典之。正月十五曰上元校诫之日;七月十五曰中元校诫之日;十月十五曰下元校诫之日。此一年三月三日,皆地上及五帝五岳灵山、三界神官及诸水府三官司罗,无穷无极,无深无远、无大无小,一切神灵皆同上诣三天玄都三元宫中,资诸天地上得道及未得道、见在福中及兆民生死缘,对宿根薄,録功过轻重,列言上天。是其日,无极天尊、十方大圣众、卅二天帝,飞天神王、高上玉虚至真大神、无极大道太上老君、诸君丈人、五老帝君、南极北极、东西二华、九灵真母、南上元君、太和玉女同时俱到。三元宫中众圣既集,诸天飞仙、神仙、真人、玉女、长生司命、司録、司杀、南斗、北斗;诸天日月星宿、璇矶、玉衡,一切众神莫不系然俱至。三元左右中宫、三官九府百廿曹阴阳、左右水火风刀,孝官各算计天上天下生死薄録,更相校谴,有善功者上名青薄,罪重者上名黑薄,各以一通列言三官,功过善恶,豪分无失。是其日则地祗右别,营卫门户,行之八年,皆得三官保举,度名青薄之中,克得上仙道,不失其分也。

    上真禅号高下尊卑功过仪典。上真众圣朝礼旋行功过仪典。上真大圣游晏从驾功过仪典。上真总校生死图録功过。上真总领生死命藉算録功过。上真总领生死功德轻重功过。上真总领鬼神功德执叙轮转功过。上真总领鬼神幽责开度功过。上真总领升度死魂更生轻重功过。上真总领死魂受练安灵功过。上真总领神仙得道年月品秩功过。上真总领万魔謡歌之音功过。学上道不信经戒怀疑两心罪。

    学上道轻慢圣文评论经典罪。学上道轻慢师主违背盟誓罪。学上道毁谤师父不崇大义罪。学上道窃取经书无有师宗罪。学上道学无师而授弟子罪。学上道诱取经书而传弟子罪。学上道得经书无师盟度罪。学上道受经不依经科年月传授罪。学上道受经传授非其人罪。学上道受法师门无开度之功罪。学上道无功而传授弟子罪。学上道传法宿奏不合而传罪。学上道传经不宿奏五帝罪。学上道受经无信贱道罪。学上道遏断贤路自取功名罪。学上道朝半八节不礼师罪。学上道不修斋直之罪。学上道斋直不精之罪。学上道诵经越略罪。学上道旋行越次静竞罪。学上道恚怒师父罪。学士及百姓子攻击善人罪。学士及百姓子恶口赤舌罪。学士及百姓子评论师主百姓罪。学士及百姓子饮酒失性罪。学士及百姓子杀生阴贼罪。学士及百姓子贪欲矫逸罪。学士及百姓子秽浊道法罪。学士及百姓子咒咀神鬼罪。学士及百姓子杀害众生罪。学士及百姓子谤语两舌不信罪。学士及百姓子奸淫秽浊罪。学士及百姓子盗窃人物罪。学士及百姓子嫉贤妒能罪。学士及百姓子背师恩爱罪。学士及百姓子欺师背口罪。学士及百姓子泄露天文罪。学士及百姓子毁谤经法罪。学士及百姓子修经中悔罪。学士及百姓子不忠于上罪。学士及百姓子罔略于下罪。学士及百姓子欺罔同学罪。学士及百姓子欺罔百姓罪。学士及百姓子口善心恶罪。学士及百姓子说人过罪恶。学士及百姓子轻慢三光罪。学士及百姓子秽慢神鬼罪。

    中元戒品

    学士及百姓子嫉妒同学罪。学士及百姓子浮华妄语罪。学士及百姓子贪利入已无厌罪。学士及百姓子积禄重宝不施散罪。学士及百姓子乐人宝物入己罪。学士及百姓子愿人伤败流散罪。学士及百姓子私畜刀杖兵器罪。学士及百姓子屠割六畜杀生罪。学士及百姓子射刺野兽飞鸟罪。学士及百姓子烧山捕猎罪。学士及百姓子捕鱼张筌罪。学士及百姓子金银器食罪。学士及百姓子贪乐荣禄虐正罪。学士及百姓子烧败见物成功罪。学士及百姓子饮食投水中罪。学士及百姓子贪浊滋味肥熏罪。学士及百姓子贪食五辛罪。学士及百姓子草书伪意罪。学士及百姓子合聚群众罪。学士及百姓子图谋人妇女罪。学士及百姓子心谋国事罪。学士及百姓子图谋人家物事罪。学士及百姓子粗物易好物罪。学士及百姓子交关天子侯王罪。学士及百姓子干知天时星宿罪。学士及百姓子火烧田野山林罪。学士及百姓子斫伐树木摘草华罪。学士及百姓子与恶人交游亲近罪。学士及百姓子交关流俗华竞罪。学士及百姓子在人中独食罪。学士及百姓子学世间交关婚姻事罪。学士及百姓子放荡世间妓乐罪。学士及百姓子面誉世人阴毁人罪。学士及百姓子说人尊上善恶罪。学士及百姓子泄露人阴恶私鄙罪。学士及百姓子攻击善人横生无端罪。学士及百姓子妄视人书疏司微罪。学士及百姓子与女人独行独语罪。学士及百姓子男女同座羣踞罪。学士及百姓子男女共食交错衣物罪。学士及百姓子男女教化不善罪。学士及百姓子自贵矫逸罪。学士及百姓子因恨报怨罪。学士及百姓子离别家室罪。学士及百姓子落子伤胎罪。学士及百姓子亲宗族疏异姓罪。学士及百姓子毒药投水中伤生罪。学士及百姓子淫爱弟子罪。学士及百姓子枚集人众罪。学士及百姓子投书谐世人罪。学士及百姓子自许用性罪。学士及百姓子妄作忌讳罪。学士及百姓子希人物事罪。学士及百姓子评论师友长短罪。学士及百姓子轻慢经教法言罪。学士及百姓子薄贱夭人老病罪。学士及百姓子弃薄乞人罪。学士及百姓子承威势以陵世间罪。学士及百姓子阿党所亲罪。学士及百姓子父母兄弟别离各居罪。

    下元戒品

    学士及百姓子嗔恚弟子罪。学士及百姓子恚责世人罪。

    学士及百姓子不放生度死罪。学士及百姓子富贵忘师罪。学士及百姓子诸天斋日不念道罪。学士及百姓子信人恚言师主罪。学士及百姓子唱论人恶事罪。学士及百姓子笑人顽闇贫贱罪。学士及百姓子观人为恶事罪。学士及百姓子禁人作善事罪。学士及百姓子快人过失罪。学士及百姓子去就背向罪。学士及百姓子五岳三河无简名罪。学士及百姓子污秽五岳三河罪。学士及百姓子弃人所欲罪。学士及百姓子驰骋流俗求竞世间罪。学士及百姓子庆予世间求悦众人罪。学士及百姓子仍他人之功为己德罪。学士及百姓子名人饮食怒恶罪。学士及百姓子惊怛百姓衰厄罪。学士及百姓子惊怛鸟兽促着穷地罪。学士及百姓子惊怖老小罪。学士及百姓子轻凌官长有司罪。学士及百姓子论议世间曲直罪。学士及百姓子妄论国家衰盛罪。学士及百姓子施惠追吝罪。学士及百姓子游傲无度罪。学士及百姓子登高望下罪。学士及百姓子笼飞鸟走兽罪。学士及百姓子快人家丧祸罪。学士及百姓子以棘刺横人行道罪。学士及百姓子拜礼神鬼罪。学士及百姓子裸形三光罪。学士及百姓子啊风骂雨罪。学士及百姓子换借不还罪。学士及百姓子罔人求荣称罪。学士及百姓子傲慢三宝轻忽天尊罪。学士及百姓子谋人君长师父罪。学士及百姓子观人不孝父母兄弟罪。学士及百姓子矫称自异号真人罪。学士及百姓子信用外道亲术邪鬼罪。学士及百姓子无师托学欺诈神人罪。学士及百姓子衣服盈余弗散穷人罪。学士及百姓子窃写经戒慢露罪。学士及百姓子荣饰衣褐华丽罪。学士及百姓子身不洁净上高座罪。学士及百姓子秽慢师门不恭罪。学士及百姓子师有哀忧不建斋请罪。学士及百姓子弃师父追世盛罪。学士及百姓子师豪贵随逐希望罪。学士及百姓子师疾厄不侍省理罪。学士及百姓子远厄急逐宽乐罪。学士及百姓子出入道户不开启罪。学士及百姓子妄与他人入道户语罪。学士及百姓子斋请不为三官迁功罪。学士及百姓子自愁家门不念他人穷厄罪。学士及百姓子家有丧疾怨道咎师罪。学士及百姓子得师经道而自称已得罪。学士及百姓子传师道法不折逆功信雅。学士及百姓子八节不请师言名五帝雅。

    大道通玄要卷第七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二 P.2363

    ◇入其中者矣,故不◇◇时则百鬼攻其外,众疾发其内,而不可◇◇能守之,遭过大难,水火兵贼,必得独全,虽厄不死,乃知道真耳。

    皇人经卷

    上一真之极也,中一真之至也,下一真之妙也。天皇得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上成众妙之君。三皇体真以守一,故一无藏形。仙人寻真以求一,故三一俱明,一无藏形。其真极也,三一俱明,得一而已。

    灵宝五符经卷

    中黄道君曰:天生万物人为贵。人一身形苞含天地,日月北斗、璇叽玉衡、五岳四渎、山川河海、风伯雨师、零星社稷、骐麟凤皇、龙虎玄武、五谷桑麻、六畜牛马、鸟兽鱼鳖、龙龟元灶、竹木百草,无所不法也。亦立天子,置三公九卿卿、廿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亦布九州岛岛百廿郡、千二百县、万八千乡、三万六千亭、廿八万二百县、万八千乡、三万六千亭、廿八万侯,亦有宫阙、家宅、门户、井口、釜甑、粳粮、黍鸿,诸神可饮食者,人而知之,即可长生也。人头员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鼻为丘山,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支为四时,五藏法五行,亦为五帝,亦为五曹,上为五星,下为五岳,内为五玉,外为德,外为五云,化为五龙。五藏者,谓肺、心、肝、脾、肾也。六府者,胆为肝府,胃为脾府,大肠为肺府,小肠为心府,旁光为肾府,齐为都乡府,胆为天子大道君,脾为皇后贵女,心为太尉公,左肾为司徒公,右肾为司空公,八卦神八者并齐,太一为九卿,十二珠楼神十二人,脾中谏议大夫十二人,并三焦神三人合廿七人大夫。四支神为八十一元士,上元黒为官善使者,下元煞为大鸿庐,上部九变,中部九孔,下部九名,法九州岛岛也。三公府、九卿府、廿七大夫府、八十一元士府,合为百廿府,府内为五曹,外为五官,合为千二百县,中神万八千卿,上神万八千为三万六千亭,亭有五侯,为十八万侯。又肺为玉堂宫尚书府,心为绛宫元阳府,肝为青阳宫兰台府,胆为紫微宫无极府,脾为中宫太素府,肾为幽昌宫太和府。子欲为道,长生不死,当先存其神,养其根,行其添,呼其名,冥欲卧,从上三呼之,竟乃止。若体有疾痛之处,皆随处九呼其名,令神治之,正卧冥目,存其神,所疾立愈。月望朔八至之日夕,皆存神内视,呼体上神名,使令拘魂制魄,真人曰:子欲登仙,当召身神。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二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四

    罗振玉贞松堂藏本

    ◇人之源望也。至于青精先生、彭铿、凤纲及◇山四皓、淮南八公,并以服上药不至一齐口,欲出处嘿语,肥遁山林,以游化为乐,以升虚为感,非不能登天也,弗为之也。此诸君自展转五岳,改名易貌,不复作尸解之絶也。夫尸解之道,如为小妙,既令希者情沮,闻者不及,壹以死镇其路,亦无所复论。虽彭铿游山,凤纲市朝,四皓假首以素、八公变形万化,亦吾所不愿矣!自有方诸刻名,应得尸解之仙者,或禀受使然、或志行替败,或学寻浅失,或情向颓住,此自希尚所及,正以分得之,非向论诸君,衍门子辈,既饱上药,而故为尸解者也。吾昔受先师尸解上方、委化之道,虽不得获用,常所依依。今向尘埃四会,交兵激合,三官驱除,疾贤害道,言神仙者致疯,寻淫利者富贵,志道求生者亦何为汲汲于风火之中?束带以入乎牢市哉!今密出尸解之方,可各以传示弟子应为真人者,用之潜遁,足以远凶患,施之而逝,可以尽□孙,隐之而游,可以登名山也。若夫道数兼备,万行斯明,役使百鬼,招众灵,坐在立亡,分界散形,虽处三军而台锋不能兵,虽行凶危而灾厉不能丁,虽入市朝而百害不能生者,可无复施尸化之迁耳。夫此之解者,率多是不汲汲于龙轮,乐安栖于林山者矣。以録形灵丸以合唾,涂所持杖与之俱复,三日则杖化为已形,在被中也。自徐遁去也,傍人皆不觉知也。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尸解。凡百纵任,故自得还其故邑也,但当改姓名、变容貌耳。昔有人作此法,入林庐山积十三而复还家也。夫修下尸解法者,皆不得反望故乡,此谓上解之道,名配紫简,三官不复M其闲邺,妄以死加之也。

    此録形灵丸亦可与人作尸解也,但当晓示其去止节度耳。欲将得意弟子俱行游者,当案之。其用他药得尸解,非是灵丸之化者,皆不得反故乡,反故乡三官执之也。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一傍出者,有死毕未敛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白日去谓之上尸解也,夜去者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而去者谓之地主者。虽获隐遁而迹兆不灭,为人所疑。令世志未厌,不及旋故乡,游栖靡定,深所腹腹,意在于此,自是太清尸解之法,那得比太极之极化遁乎,高卑絶饥,良有由也。

    仙品

    灵宝经自然经诀卷

    道言:修行得上仙者飞升虚空,体合无形,长与道同,永无数之劫也,七祖生天堂上仙。白日升天,有居上宫,封于名山,亦上仙之次也。中仙者,空中结宫室,或居昆仑、蓬来、钟山。下仙者,常栖诸名山洞宫,综领三界鬼神、地上生死之事。下仙有功积劫,亦当上补天仙,若其但寿百千万岁,故死者谓延寿之道,不得名仙也。

    升玄经第七卷

    道言:吾布教施诫,具有明决,得道之品,莫不有三,上得神仙,中得泥丸,下得延年。神仙成真,自然登天,白日乘景,上造紫晨,头生肉结,金刚之身,玉童散华,天女和烟,左右凤歌,前后龙鳞,威仪严妙,悉是天人。泥丸灭度,得免土官,魂神澄正,得升天堂,或补仙品,或生圣王,更须轮转,储积德行,行满福立,云车乃迎,灭度积功,非唯一生,志意不倦,克成仙王。延年之法,康庄迟死,絶谷清肠,休粮无秽,服食草木,以却尸鬼,寿终命极,免踪北豊,得为土下主者,检摄人鬼生死之目,三百六十岁进为仙人。

    兼忘品

    灵宝敷斋卷

    真人曰:受灵宝真文,行是斋,自得此大福,大福度人为先,所以先人后身,倚伏兼忘,忘其所忘,忘与玄洞。

    列子力命第六

    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曰去曰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则谓之都忘。所信亡不信,直矣、谷矣,奚去、奚就、奚哀、奚乐、奚为、奚不为?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灭,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以众人之观,不易其情貌,独往独来,独出独入,敦能孩之!

    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商太宰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商太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矣!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真一品

    妙真经上

    一道之为真乎,道有真一,真人所以轻举虚迹者,使羣物自得玄,得一以生也。天不得一不能清,地不得一不能明,人不得一不能成,玄不得一不能生,非一不能承一,非一不能御羣神、制万物,万物皆称为人,知一万事毕,不能知一,道不妄出。

    升玄经第四卷

    道陵又问:向者天尊云,道不二念,不审为二,是一也,为非一也。答曰:不一之一。又问不一之一,是真一非。答曰:真一之一,不能不一,不能不一,则有二,有二非一之谓,不一之一,以不见二,故则无一。无一者是无二义。道陵又曰:若真一不能不二者,非一之谓,安得复谓为真一者也。答曰:夫物在一,不能不一,心既存一,已为兼二,兼二之心存,则谓不一,虽心不一用,用不兼二,用不兼二,故守一而已,终不变二,故名真一。未能忘一,故知有挟二之心,皎然可见。道陵又曰:若尔者,真一之一,便是止一,不能忘一,忘一存一,觉然可了,未审念之与一,为是一也,为是二也。答曰:其实不殊,而名有内外,念者念此一也,一者一此念也。又曰:念一一念,有何差别,答曰:念一者想不散,一念者心得定也。心定在一,万伪不能迁,郡耶不能动,故谓真一。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四

    大道通玄要(拟)S.3839

    为福田;若见疾病,当愿一切以道自安,勉此苦厄;若见死丧,当愿一切学道常存,济度三涂;若见鱼猬,当愿一切不为罪始,终入无为;若见夷狄,当愿一切宾王中国,不生边地;若见少年,当愿一切及时学问,遂成盛令;若见老病,当愿一切以道摄生,不更衰耄;若见三光,当愿一切并明灵曜,暗冥即消;若见云雨,当愿一切惠泽盈溢,无所不宜;若见素雪,当愿一切常居洁白,逍遥自在;若见灵风,当愿一切蕴怀披散,德流遐迩;若见净水,当愿一切洗垢清虚,平等其心;若见名香,当愿一切受姿芳盛,众秽萧然;若见好华,当愿一切乐散诸圣,相好具足;若见车马,当愿一切得道无为,乘凤驾龙;若见弦歌,当愿一切玩经散说,以道娱乐;若见福食,当愿一切无不饱满,世享天厨,德流主人,如水归海,宗庙胤长,常居贵盛,世兴四辈,俱生王家;若见致施,当愿一切祸灭九阴,福起十方,德如山海,莫不兴隆,七世生天,子孙贤忠,富贵魏魏,所欲皆从。学道飞仙,驾云乘龙,道士坐卧,常愿我等四大合德,同体道真,长存玄都,师友自然,济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遥有无,洞观妙门。

    念品

    升玄经卷第五

    太上曰:道陵,有十想念,当一心学。何等为十?一者思念道法,无有差别想;二当思念圣人威神,悉皆等同,无优劣想;三当思念圣人之恩,起慈父想;四当思念经法,生乳哺想;五当思念法师,生慈母想;六当思念一切有识,禀受形质,若干不同,或丑长短白黑,皆如幻化。非有常法,皆归消灭,死病臭烂,无一可贪之想;七当思念圣人,形相端严,华色丰洁,然亦非常,会有迁变,非定一想;八当思念圣人出世,留念殷勲,方宜教示,愚蒙众生,变化随物,形无定方,我等云何,反自懈堕,生精进想;九当思念本师,恩重难可得报,令我今日得见神尊闻受经法,皆是本师之恩,生感恩想;十当思念得闻上法,思还本土,宣布未闻,欲令众人得法利想。道陵,是为十想念。

    灵宝经劝戒法轮卷

    道言若学神仙,思念无量,普得长生,身与我神,入定妙通。

    若奉师宗,思念无量,普得训厉,身与我神,同受制度。

    若奉经教,思念无量,普得聪慧,身与我神,同得升仙。

    若见讲说,思念无量,普得瞻听,身与我神,了解玄义。

    若见斋诫,思念无量,普入法门,身与我神,内外清萧。

    若见行香,思念无量,普入芳盛,身与我神,不履秽尘。

    若见三光,思念无量,暗冥普消,身与我神,长处光明。

    若见行云,思念无量,普得荫覆,身与我神,同入云轮。

    若见雨注,思念无量,普得洒润,身与我神,得天厅流。

    若见素雪,思念无量,普居洁白,身与我神,凝梁成真。

    若见霜露,思念无量,保真不落,身与我神,无不制伏。

    若见净水,思念无量,普得沐浴,身与我神,洗垢除秽。

    若见大江,思念无量,普注渊泽,身与我神,无不苞容。

    若见大山,思念无量,普得郓遏,身与我神,栖托岩穴。

    若见树木,思念无量,普无雕悴,身与我神,郁成茂林。

    若见种殖,思念无量,普得滋长,身与我神,学曰成生。

    若见菓林,思念无量,普得成就,身与我神,结实生根。

    若见飞鸟,思念无量,普得空行,身与我神,时生羽翻。

    若见禽兽,思念无量,不生害心,身与我神,隐学幽林。

    若见宫阙,思念无量,普得瞻仰,身与我神,转轮国王。

    若见城社,思念无量,普得入朝,身与我神,修整严饰。

    若见台观,思念无量,普瞻八极,身与我神,洞见幽微。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