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素书译注最新章节!

“树荣枝茂,其根必深。民安家业,其国必正。土浅根烂,枝叶必枯。民役频繁,百姓生怨。种养失时,经营失利,不问收与不收,威势相逼征;要似如此行,必损百姓,定有凋残之患。”

    第二十二则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解读 和已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一定会翻车,和灭亡的国君做同样的事也一定会灭亡。

    张注“汉武欲为秦皇之事,几至于倾;而能有终者,末年哀痛自悔也。桀纣以女色亡,而幽王之褒姒同之。汉以阉宦亡,而唐之中尉同之。”

    王氏曰“前车倾倒,后车改辙;若不择路而行,亦有倾覆之患。败国昏乱之君,不行仁政,若与所为事同,后必灭亡。如吴王夫差宠西施,子胥谏不听,自刎于姑苏台下。子胥死后,越王兴兵破了吴国,自平吴之后,迷于声色,不治国事;范蠡归湖,文种见杀。越国无贤,却被齐国所灭。与覆车同往,与亡国同事,必有倾覆之患。”

    第二十三则 以人为鉴, 可知得失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解读 见过之前发生的不幸的事,就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发生类似的事;厌恶前人做过的恶行,就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

    张注“已生者,见而去之也;将生者,慎而消之也。恶其迹者,急履而恶,不若废履而无行。妄动而恶知,不若绌动而无为。”

    王氏曰“圣德明君,贤能之相,治国有道,天下安宁。昏乱之主,不修王道,便可寻思平日所行之事,善恶诚恐败了家国,速即宜先慎避。”

    第二十四则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解读 恐惧危险的人能获得安全,害怕死亡的人能得以生存。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合乎道义,就能吉祥幸福;不符合道义,就会凶险莫测。吉祥之人,所有的福气都会汇聚到他身上;不祥之人,所有的灾祸都会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而是自然的规律。

    张注“有道者,非己求福,而福自归之;无道者,畏祸愈甚,而祸愈攻之。岂其有神圣为之主宰?乃自然之理也。”

    王氏曰“得宠思辱,必无伤身之患;居安虑危,岂有累己之灾。恐家国危亡,重用忠良之士。疏远邪恶之徒,正法治乱,其国必存。行善者,无患于己;为恶者,必伤其身。正心修身,诚信养德,谓之有道,万事吉昌。心无善政,身行其恶;不近忠良,亲谗喜佞,谓之无道,必有凶危之患。为善从政,自然吉庆;为非行恶,必有危亡。祸福无门,人自所召;非为神圣所降,皆在人之善恶。”

    第二十五则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解读 决策正确,才不会遭遇祸患;没有深谋远虑,就不能避免眼前的忧患。

    王氏曰“行善从政,必无恶事所侵;远虑深谋,岂有忧心之患。为善之人,肯行公正,不遭凶险之患。凡百事务思虑远行,无恶亲近于身。”

    第二十六则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同志相得。

    解读 志趣相投的人一定会情投意合、相得益彰。

    张注“舜则‘八元’‘八凯’,汤则伊尹,孔子则颜回是也。”

    王氏曰“心意契合,然与共谋。志气相同,方能成名立事。如刘先主与关羽、张飞心相同,拒吴敌魏有定天下之心。汉灭三分,后为蜀川之主。”

    第二十七则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同仁相忧。

    解读 都怀有仁善之心的人,一定会互相担忧、关心彼此。

    张注“文王之闳、散,微子之父师、少师,周旦之召公,管仲之鲍叔也。”

    王氏曰“君子未进,贤相怀忧;谗佞当权,忠臣死谏。如卫灵公失政,其国昏乱,不纳蘧伯玉苦谏,听信弥子瑕谗言,伯玉退隐闲居,子瑕得宠于朝。上大夫史鱼见子瑕谗佞而不能退,知伯玉忠良而不能进。君不从其谏,事不行其政,气病归家,遗子有言:‘吾死之后,可将尸于偏舍,灵公若至,必问其故,你可拜奏其言。’灵公果至,问何故停尸于此?其子奏曰:‘先人遗言:见贤而不能进,知谗而不能退,何为人臣?生不能正其君,死不成其丧礼!’灵公闻言悔省,退子瑕,而用伯玉。此是同仁相忧,举善荐贤,匡君政国之道。”

    第二十八则 多行不义必自毙

    同恶相党。

    解读 为非作歹的人会结党营私。

    张注“商纣之臣亿万,盗跖之徒九千是也。”

    王氏曰“谗言在位,不行善政,昏乱国家。谄佞居官,恣意为恶,丧亡天下。如汉献帝昏懦,十常侍弄权,闭塞上下,以奸邪为心腹,用凶恶为朋党。不用贤臣,谋害良相;朝廷失政,诸侯有不伏之心;天下凶荒,英雄起侵夺之志。曹操奸雄,董卓谋乱,不能禁治,后有败亡之祸。此是同恶为党,昏乱家国,不行仁政,丧亡天下。”

    第二十九则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同爱相求。

    解读 爱好相同的人会互相访求。

    张注“爱利,则聚利之臣求之;爱武,则谈兵之士求之;爱勇,则乐伤之士求之;爱仙,则方术之士求之;爱符瑞,则矫诬之士求之。凡有爱者,皆情之偏、性之蔽也。”

    王氏曰“忠臣辅国,助君之德。谗佞败国,掌君之德。如燕王好贤,筑黄金台,招聚英豪,用乐毅而保全其国;隋炀帝爱色,建摘星楼宠萧妃,而丧其身。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信用忠良,国必有治;亲近谗佞,败国亡身。此是同爱相求,行善为恶,成败必然之道。”

    第三十则 嫉妒生于利欲,而不生于贤美

    同美相妒。

    解读 同为倾国倾城的佳丽,会互相嫉妒。

    张注“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第三十一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同智相谋。

    解读 智谋相当的人,会互相算计。

    张注“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

    第三十二则 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同贵相害。

    解读 权势相当的人,会彼此倾轧、相互残害。

    张注“势相轧也。”

    王氏曰“同居官位,其掌朝纲,心志不和,递相谋害。”

    第三十三则 朋友,以义合者

    同利相忌。

    解读 追求同样利益的人,会彼此猜忌、相互迫害。

    张注“害相刑也。”

    第三十四则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解读 有共同语言的人,更容易沟通,愿意彼此呼应。

    张注“五行、五气、五声散于万物,自然相感应也。”

    第三十五则 君子淡似亲,小人甘以艳

    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

    解读 性格差不多的人会互相依靠;有着相同道义的人,彼此会很亲近;都处在同样困难中的人会互相帮助,同渡难关。

    张注“六国合从而拒秦,诸葛通吴以敌魏。非有仁义存焉,特同难耳。”

    王氏曰“圣德明君,必用贤能良相;无道之主,亲近谄佞谗臣;楚平王无道,信听费无忌,家国危乱。唐太宗圣明,喜闻魏徵直谏,国治民安,君臣相和,其国无危,上下心同,其邦必正。强秦恃其威勇,而吞六国;六国合兵,以拒强秦;暴魏仗其奸雄,而并吴蜀,吴蜀同谋,以敌暴魏。此是同难相济,递互救应之道。”

    第三十六则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同道相成。

    解读 在同一道路上的人,会互相扶持,共成大事。

    张注“汉承秦后,海内凋敝,萧何以清静涵养之。何将亡,念诸将俱喜功好动,不足以知治道。时曹参在齐,尝治盖公、黄老之术,不务生事,故引参以代相。”

    王氏曰“君臣一志,行王道以安天下;上下同心,施仁政以保其国。萧何相汉镇国,家给馈饷,使粮道不绝,汉之杰也。卧病将亡,汉帝亲至病所,问:‘卿亡之后谁可为相?’萧何曰:‘诸将喜功好勋俱不可,惟曹参一人而可。’萧何死后,惠皇拜曹参为相,大治天下。此是同道相成,辅君行政之道。”

    第三十七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解读 从事同一技艺的人,会互相窥探。精通同一技巧的人,会互相较量,争得胜负。

    张注“李醯之贼扁鹊,逢蒙之恶后羿是也。规者,非之也。公输子九攻,墨子九拒是也。”

    王氏曰“同于艺业者,相观其好歹;共于巧工者,以争其高低。巧业相同,彼我不伏,以相争胜。”

    第三十八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解读 以上这些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为人处事方面,不可违背。

    张注“自‘同志’下皆所行,所可预知。智者,知其如此,顺理则行之,逆理则违之。”

    王氏曰“齐家治国之理,纲常礼乐之道,可于贤明之前请问其礼;听问之后,常记于心,思虑而行。离道者非圣,违理者则不贤。”

    第三十九则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解读 放任自己却去教育他人,这样别人一定不会听从他说的话;只有端正自己的行为,再去教化别人,他人才会顺从。

    张注“教者以言,化者以道。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教之逆者也。‘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化之顺者也。”

    王氏曰“心量不宽,见责人之小过;身不能修,不知己之非为。自己不能修政,教人行政,人心不伏。诚心养道,正己修德。然后可以教人为善,自然理顺事明,必能成名立事。”

    第四十则 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解读 违背了天地人事的常理,就很难让他人顺从自己;顺应天理去做事,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不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顺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事情就会顺理成章地做好。

    张注“天地之道,简易而已;圣人之道,简易而已。顺日月,而昼夜之;顺阴阳,而生杀之;顺山川,而高下之;此天地之简易也。顺夷狄而外之,顺中国而内之;顺君子而爵之,顺小人而役之;顺善恶而赏罚之。顺九土之宜,而赋敛之;顺人伦,而序之;此圣人之简易也。夫乌获非不力也,执牛之尾而使之却行,则终日不能步寻丈;及以环桑之枝贯其鼻,三尺之绳縻其颈,童子服之,风于大泽,无所不至者,盖其势顺也。”

    王氏曰“治国安民,理顺则易行;掌法从权,事逆则难就。理事顺便,处事易行;法度相逆,不能成就。”

    第四十一则 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解读 如果能够按着这样的道理做事,那么,修身、齐家、治国都可以做得很好。

    张注“大小不同,其理则一。”

    王氏曰“详明时务得失,当隐则隐;体察事理逆顺,可行则行;理明得失,必知去就之道。数审成败,能识进退之机;从理为政,身无祸患。体学贤明,择善行仁,保终吉矣。”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