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格言联璧译注最新章节!

;  明洪应明《菜根谭》:“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卉,何物不可饮啄?而鸱鸮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飞蛾死于明火,故有奇智者[95],必有奇殃[96];游鱼死于芳纶[97],故有美嗜者,必有美毒[98]。

    【译文】

    飞蛾死于明亮的火光中,因此智慧超群的人,一定会遭遇非比寻常的灾祸;游鱼死于香饵和钓线上,因此有所贪好的人,一定会遭遇美味的毒计。

    慨夏畦之劳劳[99],秋毫无补[100];笑冬烘之贸贸[101],春梦方回。

    【译文】

    慨叹自己奔波劳苦的人,到头来对自己没有丝毫帮助;可笑那些迂腐昏聩的人,只有大梦初醒之时才能回到现实。

    吉人无论处世平和[102],即梦寐神魂[103],无非生意[104];凶人不但作事乖戾[105],即声音笑貌,浑是杀机。

    【译文】

    善良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即便是在睡梦之中,心中也无不充满着好生之意;凶恶的人不仅做事乖张暴虐,即便在言语说笑之间,脑中也都充满着杀伐之念。

    【源流】

    明洪应明《菜根谭》:“吉人无论作行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

    【译文】

    仁善的人心胸宽广,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宽广的气度,所以福气聚集而吉祥流长;鄙陋的人内心刻薄,无论做什么事都极尽刻薄,所以福禄微薄而恩泽短浅。

    【源流】

    明洪应明《菜根谭》:“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充一个公己公人心[106],便是吴越一家;任一个自私自利心[107],便是父子仇雠[108]。

    【译文】

    胸中怀有一颗对己对人都公正的心,即便是仇敌也会亲如一家;胸中怀有一颗自私自利的心,即便是父子也会变成仇敌。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充一个公己公人心,便是胡越一家;任一个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雠。”

    理以心为用[109],心死于欲则理灭[110],如根株斩而木亦坏也[111];心以理为本,理被欲害则心亡,如水泉竭而河亦干也。

    【译文】

    天理通过人心来呈现,人心一旦为欲望所蒙蔽,那么天理亦随之泯灭,就像树木的根被斩断而枝干亦随之枯亡。人心以天理为根本,一旦天理被欲望侵害,那么人心也就消亡了,就像泉水枯竭而河流亦随之干涸。

    鱼与水相合,不可离也,离水则鱼槁矣[112]。形与气相合,不可离也,离气则形坏矣。心与理相合,不可离也,离理则心死矣[113]。

    【译文】

    鱼与水是合在一起的,不可彼此分离,离开水鱼就会干枯死去。身体与元气是合在一起的,不可彼此分离,离开元气身体就会朽坏死亡。人心与天理是合在一起的,不可彼此分离,离开天理人心就会死去。

    天理是清虚之物,清虚则灵,灵则活;人欲是渣滓之物,渣滓则蠢,蠢则死[114]。

    【译文】

    天理是清明虚空的事物,因为清明虚空人便有了灵性,有了灵性便走向新生;人欲是肮脏污秽的事物,因为肮脏污秽人就变得愚蠢,愚蠢便会导致死亡。

    毋以嗜欲杀身[115],毋以货财杀子孙,毋以政事杀百姓,毋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译文】

    不要因不良嗜好欲望而伤害了自己,不要因财货金钱而伤害了子孙,不要以国家政事的名义来伤害百姓,不要以学术的名义来贻害后人。

    【源流】

    宋费衮《梁溪漫志》卷第九“刘高尚事”:“高尚尝言曰:‘世之人以嗜欲杀身,以货财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问文章杀天下后世。’”

    明郭良翰《问奇类林》卷九:“崔清献座右铭曰:‘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凝阳道人偈其一曰:‘毋执去来之势而为权,毋固得丧之位而为宠,毋恋聚散之缘而为亲,毋认离合之身而为我。’”按,《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宋代崔与之化用刘高尚之语。

    毋执去来之势而为权[116],毋固得丧之位而为宠[117],毋恃聚散之财而为利[118],毋认离合之形而为我[119]。

    【译文】

    不要拿那些去留不定的势力来谋求权力,不要努力稳固那些得失不定的官位来求取尊荣,不要倚仗那些聚散不定的财富来追逐利益,不要误将存灭不定的肉体当成真正的自我。

    【源流】

    明郭良翰《问奇类林》卷九:“崔清献座右铭曰:‘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凝阳道人偈其一曰:‘毋执去来之势而为权,毋固得丧之位而为宠,毋恋聚散之缘而为亲,毋认离合之身而为我。’”按,刘公尧,号凝阳道人,《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代刘公尧之语。

    贪了世味的滋益[120],必招性分的损[121];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吃天道的亏。

    【译文】

    贪恋世俗上的好处,必定招致本性上的损害;占了人事上的便宜,必定要吃天道上的大亏。

    精工言语[122],于行事毫不相干;照管皮毛[123],与性灵有何关涉[124]!

    【译文】

    花言巧语,与踏踏实实做事毫不相干;做表面文章,与修身养性又有什么关系!

    荆棘满野,而望收嘉禾者愚[125];私念满胸[126],而欲求福应者悖[127]。

    【译文】

    田野里长满了荆棘杂草,却盼望着收获丰厚,这样的人是极其愚蠢的;心中充满了私欲,却祈求福祉降临,这样的人是非常糊涂的。

    庄敬非但日强也[128],凝心静气[129],觉分阴寸晷[130],倍自舒长[131];安肆非但日偷也[132],意纵神驰,虽累月经年,亦形迅驶。自家过恶自家省[133],待祸败时,省已迟矣;自家病痛自家医,待死亡时,医已晚矣。

    【译文】

    庄重恭敬不仅会使人日渐强壮,心气平和,纵然一分一秒,也会让人倍感舒缓悠长;安乐放纵不仅会使人日渐衰落,精神涣散,纵然连年累月,仍会让人觉得时光飞逝。自己的过错要靠自己来反省,等到败亡时,再反省就太迟了;自己的病痛要靠自己来医治,等到死亡时,再医治就太晚了。

    多事为读书第一病,多欲为养生第一病,多言为涉世第一病[134],多智为立心第一病[135],多费为持家第一病[136]。

    【译文】

    杂事太多是读书的最大毛病,欲望太多是养生的最大毛病,说话太多是处世的最大毛病,心智太多是立心的最大毛病,花费太多是持家的最大毛病。

    今之用人,只怕无去处[137],不知其病根在来处[138];今之理财,只怕无来处[139],不知其病根在去处[140]。

    【译文】

    当今用人,只担心无法安排人的去处,却不知道问题出在人的培养上;当今理财,只担心没有钱财的来源,却不知道问题出在了钱财的花费上。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五:“今之用人,只怕无去处,不知其病根在来处;今之理财,只怕无来处,不知其病根在去处。”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141],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无成。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142]。

    【译文】

    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贫穷却没有志向。低贱并不可恶,可恶的是低贱而没有才能。年老并不可叹,可叹的是年老而没有成就。死亡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死得没有任何意义。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二:“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闻。”

    事到全美处[143],怨我者难开指摘之端;行到至污处[144],爱我者莫施掩护之法。

    【译文】

    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即便怨恨我的人也难以找到指责我的借口;行为到了污秽不堪的地步,即便关爱我的人也无法施展掩护我的办法。

    【源流】

    清李铠《读书杂述》卷二:“事到至美处,则举世是之,虽仇我者亦必输心以为是,不敢出一语相讥,何也?天下有公是故也!行到至污处,则举世非之,虽厚我者亦必交口以为非,不能出一词为解,何也?天下有公非故也。”

    衣垢不湔[145],器缺不补[146],对人犹有惭色[147];行垢不湔,德缺不补,对天岂无愧心。

    【译文】

    衣服脏了却不清洗,器具破损了却不修补,面对他人尚且有惭愧的神色;行为有污秽却不去“清洗”,道德有破损却不去“修补”,面对苍天难道心中就不感到惭愧吗?

    【源流】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一:“衣垢不湔,器缺不补,对人犹有惭色;行垢不湔,德缺不补,对天岂无愧心。”

    供人欣赏[148],侪风月于烟花[149],是曰亵天[150];逞我机锋[151],借诗书以戏谑[152],是名侮圣[153]。

    【译文】

    为了向人显示风流才情,便沉醉花街柳巷与风尘女子为伴,这是亵渎上天;为了向人显示话语的机智犀利,就借用诗书经典的话与人调侃,这是侮辱圣贤。

    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译文】

    最大的罪过就是对上天冒犯,最大的罪恶就是没有羞耻,最大的过错就是多言多语。

    【源流】

    明刘宗周《学言》:“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154]。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155]。

    【译文】

    最恶毒的语言,莫过于造谣诬陷。最恶劣的行为,莫过于严厉刻薄。最险恶的心思,莫过于深不可测、阴险毒辣。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二:“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156];暴人之恶,痛于戈矛。

    【译文】

    谈论别人的美善,给人带来的恩惠就如同沐浴般舒服;揭露别人的丑恶,给人带来的痛楚要比戈矛刺伤还疼。

    【源流】

    汉刘向《说苑》卷十六:“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

    当厄之施[157],甘于时雨[158];伤心之语,毒于阴冰[159]。

    【译文】

    困境中的帮助,就像及时雨般甘润;伤透人心的话语,比寒冰还要让人心凉。

    阴岩积雨之险奇[160],可以想为文境[161],不可设为心境;华林映日之绮丽[162],可以假为文情[163],不可依为世情[164]。

    【译文】

    山中不见天日能积云兴雨的险奇之处,可以设想为文章意境,但不可设想为人的心境;阳光普照山林的美丽景致,可以假设为文章情彩,不可以当作世道人情。

    巢父洗耳以鸣高[165],予以为耳其窦也[166],其言已入于心矣,当剖心而浣之[167];陈仲出哇以示洁[168],予以为哇其滓也[169],其味已入于肠矣,当刲肠而涤之[170]。

    【注释】

    【译文】

    巢父用洗耳朵来彰显他的清高,我以为耳朵不过是个孔洞,请他做帝王的话已经进入了他的心里,应当把心剖开好好洗洗;陈仲用出门吐鹅肉来表示他的高洁,我以为吐出来的不过是残渣,那鹅肉的滋味已经进入了他的肠胃,应当把肠子割下来好好洗洗。

    诋缁黄之背本宗[171],或衿带坏圣贤名教[172];詈青紫之忘故友[173],乃衡茅伤骨肉天伦[174]。

    【译文】

    诋毁僧人和道士离经叛道的人,或许就是那些身居朝堂却损害圣贤礼法的伪君子;大骂高官不念故友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蜗居茅屋却干着伤害骨肉亲情的真小人。

    炎凉之态[175],富贵甚于贫贱;嫉妒之心,骨肉甚于外人。

    【译文】

    世态炎凉,在富贵之人身上体现得比穷人更为明显;嫉妒之心,在骨肉亲人中体现得要比外人更为严重。

    【源流】

    明洪应明《菜根谭》:“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兄弟争财,父遗不尽不止[176];妻妾争宠,夫命不死不休。受连城而代死[177],贪者不为,然死利者何须连城[178]?携倾国以待殂[179],淫者不敢,然死色者何须倾国[180]?

    【译文】

    兄弟之间争夺财产,长辈的遗产不分干净就不会停止;妻妾之间争夺恩宠,丈夫不死就不会罢休。接受价值连城的宝物而代替别人去死,就连最贪婪的人也不会去做,然而那些为利益而死的人,他们所得到的哪算得上价值连城呢?带着倾国倾城的美女去等死,就连最好色的人也不敢,然而那些为美色而死的人,他们所贪图的美色哪算得上倾国倾城呢?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史搢臣《愿体集》”:“兄弟争财,其父遗不尽不止;妻妾争宠,其夫命不死不休。”按,《格言联璧》“兄弟争财”句当本于清代史典编撰之文句。

    病危乌获[181],虽童子制梃可挞[182];臭腐王嫱[183],惟狐狸钻穴相窥[184]。

    【译文】

    病重的大力士乌获,即便是小孩子也能拿棍子打他;死后身体腐臭的美女王嫱,也只有狐狸才会钻进墓穴去看她吧。

    圣人悲时悯俗,贤人痛世疾俗,众人混世逐俗,小人败常乱俗。

    【译文】

    圣人因时俗崩颓而心生悲悯,贤人因世道衰微而痛心疾首,普通人只能在混乱的社会中随波逐流,奸邪小人却能败坏伦常扰乱社会。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四:“圣人悲时悯俗,贤人痛世疾俗,众人混世逐俗,小人败常乱俗。呜呼!小人坏之,众人从之,虽悯虽疾,竟无益矣,故明王在上则移风易俗。”

    读书为身上之用[185],而人以为纸上之用[186];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为享福之地。壮年正勤学之日,而人以为养安之日[187];科第本消退之根[188],而人以为长进之根。

    【译文】

    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常人却认为是为了考取功名;做官是为了造福百姓,而常人却认为是为了自己享福。壮年正是勤奋学习的时候,而常人却认为是安闲享乐的时候;科举及第本应是保身谦退的契机,而常人却认为是努力上进的契机。

    【源流】

    清唐鉴《学案小识》卷六“安丘刘先生”条:“(先生)又曰:‘读书为身上之用,而人以为纸上之用;做官乃辛苦之时,而人以为快乐之时。衰年正勤学之日,而人以为养安之日;科第本消退之根,而人以为长进之根。’”按,安丘刘先生即刘源渌,《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刘源渌之语。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189]。

    【译文】

    兴盛是衰败的开始,福气是灾祸的根源。最大的福气就是没有灾祸,最大的灾祸就是刻意求福。

    【源流】

    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二十七“王华”条:“(王华)蹙然曰:‘……,父子复相见于一堂,人皆以为荣,吾谓非荣乎?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以为荣,复以为惧也。’”按,《格言联璧》“盛者衰之始”句当本于明代王华之语。

    明吕坤《呻吟语》卷六:“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