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词曲概论最新章节!

    歷來談唐、宋長短句歌詞的人,都把這種新興文學形式分成令、引、近、慢四種。它的差别,原來是音樂上的關係,而不是單獨指篇幅的短長。在《宋史·樂志》中,只有急曲和慢曲之分,但也不曾説過慢曲就是長調。分小令、中調、長調三種名稱,據萬樹《詞律》説是從《草堂詩餘》開始的。(《草堂詩餘》傳爲宋人所選,但版本流傳,遞有增改。今所見洪武刊本,並無小令、中調、長調的説法,不知萬樹《詞律》所云,是何種版本。) 清初人毛先舒作《填詞名解》,就依照這個分類法,并且説:“凡填詞,五十八字以内爲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爲中調,九十一字以外者俱長調也。此古人定例也。”(《填詞名解》卷一“紅窗迥”條) 這個説法,如萬樹所指出,是不足爲據的。在張炎《詞源》卷下《音譜》篇中,把慢曲、引、近,都稱作“小唱”,是對大曲和法曲而言。提到“小唱”的唱法,他説:“須得聲字清圓,以啞篳篥合之,其音甚正,簫則弗及也。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鈎,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爲難矣。”這裏説明慢曲、引、近的音樂關係,在宋代都是一些清唱曲子。這些清唱曲,有的出於民間創作;有的出於教坊翻造;也有的是從大曲或法曲中裁截一段下來單獨使用。據王灼説:“凡大曲,就本宫調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碧鷄漫志》卷三《甘州》條) 這樣看起來,引、序、慢、近、令原來都是可以從大曲裏面截出一段來的。王灼又説:“《甘州》,世不見,今僊吕調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吕調有《象甘州八聲》;他宫調不見也。”查柳永《樂章集》,《八聲甘州》恰是僊吕調,那當然就是王灼所説的“八聲慢”。這慢曲只九十七字。再看姜夔的《霓裳中序第一》,卻有一百零一字;又《念奴嬌》别名《百字令》。這一切都説明,引、抒、慢、近、令等名稱,只是音樂性質的不同,不是篇幅長短的關係;不過,一般小令都是比較短些。今所傳唐、宋人詞,在所用曲調上標明了令、慢、序、引、近等字樣,自然容易辨别;但大多數都没有這類標記,究竟那些是急曲,那些是慢調,自從曲譜散亡以後,是很難一一查考出來的。我疑心就是標明了“慢”字的長調,在一曲之中,也有它的抑揚高下、輕重緩急的不同音節。譬如周邦彦的《蘭陵王》,據陳元龍注的《片玉集》,標了“越調”二字,當然就是王灼所説“三段、二十四拍”的《越調蘭陵王》(《碧鷄漫志》卷四) ;而它的末段如毛 在《樵隱筆録》中所説是“聲尤激越”的。毛 標明它是《蘭陵王慢》;但據王灼説,宋代“又有《大石調蘭陵王慢》,殊非舊曲”,而毛 認爲可能是北齊遺聲的《越調蘭陵王》卻不曾加上“慢”字。如果不是慢曲中也有急調,就是周邦彦所用的《越調蘭陵王》原是急曲,毛 把它錯認爲大石調的《蘭陵王慢》,是不合本曲的聲情的。

    我們現在要研究宋詞長調的結構和它的組織法式,也就只能在整闋的聲韻安排和章法句法方面,加以分析,求得哪些調子適宜於表達哪一類的思想感情。歸根究底,仍不外乎應用“奇偶相生”、“輕重相權”的兩條基本法則,予以靈活運用而已。

    這裏所説的長調,姑指從九十字以上的《八聲甘州》到二百四十字的《鶯啼序》:有的是唐人遺制,如《雙調雨霖鈴慢》(《樂章集》作《雨霖鈴》,注“雙調”,未標“慢”字) ,王灼以爲“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碧鷄漫志》卷五) 者是;有的是宋教坊所作新腔,如柳永《樂章集》中所用的許多長調都是;有的是音樂家兼文學家所創作,如周邦彦《清真集》中某些長調和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十七支自度曲中若干長調是;當然也有很多是民間藝人的創作,所謂“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舊唐書·音樂志》) 者是。

    長調不論是急曲或慢曲,它的作法都和小令有所不同。它的聲韻安排和篇章結構,都是比較複雜而嚴密得多的。每一個曲調的高低抑揚的音節,必須和作者所欲表達的起伏變化的思想感情相應,而在聲韻組織上要取得和諧與拗怒的矛盾的統一,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了。關於“輕重相權”的音節問題,前面兩章中也都有過一些分析,現在先來談談“奇偶相生”在長調結構上的主要作用。長調是篇幅較大的東西,所以在布局方面,必得先有一個打算;運用詞賦家鋪張排比的手法,是頗適宜於寫作長調歌詞的。張炎在論《制曲》篇中,提到作慢詞的方法,説道:“作慢詞,看是甚題目,先擇曲名,然後命意;命意既了,思量頭如何起、尾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後述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詞源》卷下) 所以要“先擇曲名”,是考慮這個詞牌所表達的聲情與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否相應,這就是填詞家所謂選調問題。韻部關係整個聲情的變化,有的適宜表達豪壯激烈情感,有的適宜表達哀怨纏綿情感,非得注意選用,才能恰如其分地把各種不同情感充分表達出來,這就是填詞家所謂選韻問題。因爲長調的園地比較寬廣,只有預先作好布置,把賓主陪襯給以適當安排,才能運用巧妙的藝術手法,引人入勝,這就是填詞家所謂布局問題。要作成一首動人的好詞,這三個問題,都非全面考慮不可。至於“命意”,是千變萬化的,要作具體的分析,不是本編範圍内的事,也不是幾句話可以説了。這裏只能就選調、選韻、布局三個問題,在宋詞代表作中,舉些例證給以具體分析,作爲進一步研究宋詞長調的聲律問題的開端。

    這裏先談布局問題,也就是應用“奇偶相生”的基本法則來分析一下某些詞牌的結構問題。有的調子,是偶多於奇的,適宜於描寫雍容寬綽的氣度或纏綿舒緩的感情。有的調子,是奇多於偶的,適宜於表達曲折變化的感情或淒壯蕭颯的場面。下面就平韻的長調,先來談談這個“奇偶相生”的問題,附帶説明選韻和表情的重要關係。

    例一(甲)

    蘇軾《沁園春》:

    孤館燈青,野店鷄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鬥尊前。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例一(乙)

    辛棄疾《沁園春》:

    一水西來,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經歲,重來杜老,斜川好景,不負淵明。老鶴高飛,一枝投宿,長笑蝸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處,著個茅亭。  青山意氣峥嶸,似爲我歸來嫵媚生。解頻教花鳥,前歌後舞,更催雲水,暮送朝迎。酒聖詩豪,可能無勢,我乃而今駕馭卿。清溪上,被山靈卻笑,白髮歸耕。

    《再到期思卜築》

    例一(丙)

    對克莊《沁園春》: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唤厨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輛,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鷄輕唤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夢孚若》

    這個調子,第一、二、三句成一片斷;或兩個對句,一個單句;或全用單句。每句都是平聲落脚,情調是比較低抑的。接着用一個仄聲字(最好是去聲字) 領下四個四言偶句,顯示格局的開張,音響也漸由低轉高;第四、五句的全用仄收,稍見拗怒,也就把前三句的低抑情調突然激了起來。四句成一片斷。接着又是兩個四言偶句,綴上一個七言單句成一片斷,又把上面過於整齊的形式,疏宕一下,顯示感情的由緩轉急,引起下面的三言句,作爲轉關;再用一個仄聲字領起下面兩個四言偶句,作爲上半闋的結束。過片處連用兩個韻脚,從上半闋的結尾轉出另外一層意境來,情調更趨緊促。以下各個片斷的句法和韻脚,都與上半闋第四句以下相同。這許多偶句,都是適宜鋪張排比,顯示壯闊局面的關鍵所在。有的利用一個領字把整齊的隊伍統帥起來;有的利用一個單句把偶句疏動一下,使它變得非常靈活。這就便於驅使心胸中的豪邁氣概,又寬展,又有勁。所以一般豪放派作家,都愛選用這個調子來抒寫他的壯闊襟抱。

    例二

    張耒《風流子》: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漫簪黄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蘋烟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横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沉浮。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閒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這個調子的偶句之多,仿佛與《沁園春》不相上下;但它卻不適宜於表達豪情壯采。我們試加比較一下,這上半闋共有八個四言偶句,兩個五言偶句,雖然前面的四言偶句,有個去聲領字,而所有偶句的落脚字都是一平一仄,交錯使用的。這在形式上過於齊整,在音節上也太和諧,格局寬展有餘而轉换乏勁;這就造成了它的呆板性和軟弱性,只適宜於抒寫柔情。

    這上面都是偶多於奇的例子。

    例三(甲)

    柳永《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喁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争知我、倚闌干也,正恁凝愁。

    例三(乙)

    蘇軾《八聲甘州》: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商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烟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爲我沾衣。

    《寄參寥子》

    例三(丙)

    辛棄疾《八聲甘州》: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横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閒。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例三(丁)

    吴文英《八聲甘州》:

    渺空烟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宫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宫裏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天無語,華髮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

    《靈岩陪庾幕諸公游》

    《甘州》原來是唐人所謂邊塞曲之一,聲情是激壯的。這個“八聲慢”從歌詞的組織形式看起來,該是曼聲促節兼而有之的。上面所舉的四個例子,開端兩句有些出入,當然該以柳詞爲標準。但這個曲調的激壯聲情,也適合蘇、辛派的口味。這第一、二句都用平聲落脚,卻不是連押兩韻,情調也就有些低抑,與《沁園春》的發端相仿;但第一字就用一個去聲的“對”字領起下文,便覺逆入有勢,能够把下面的低抑情調振起。接着又用一個去聲的“漸”字領起下面兩個四言偶句、一個四言單句;而這三句的落脚字,前二仄而後一平,也能顯示音節的矯健。第六、七句上六、下五,落脚字一仄一平;第八、九句上五、下四,落脚字也是一仄一平,這在音節上是異常和諧的;而在句法上則參差錯落,移步换形,極盡變化。下半闋過片處連用兩個仄聲字落脚,第二句卻用一個去聲的“望”字,挺接上句,領起下面兩個四言句,剛作一小頓,立即再用一個去聲的“嘆”字作爲轉關,領下一個四言、一個五言句子。第六句改用上三下四的七言句式,再着一個去聲的“誤”字作爲第六、七兩句的關紐;這樣筋摇骨轉,百折千回,逼出精彩的收尾。第八句也是用的上三下四的句式,而下四字又是上一下三,掩抑有致;結以四字平收,一正一奇,使人撫玩不盡。這樣變化多端的格局,適宜表達曲折變化、激壯蒼涼的情緒,是蘇、辛、吴三家所共同理解的。但是這個發端逆入的妙用,三家都不曾顧到;“倚闌干處”的上一下三,也只有吴文英的“上琴臺去”與柳詞相合。這證明蘇、辛派詞家對音律是不够嚴密的。

    例四

    柳永《玉蝴蝶》: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黄。遺情傷。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兒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遥,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這個曲調的組成,也是應用“奇偶相生”、“輕重相權”的基本法則,畧加變化而來的。它的上、下片都有上三、下四的兩個七言偶句;下片又多兩個四言偶句,構成它那“奇偶相生”的格局。整闋的句脚字,也多是平仄相間,構成和諧的音節;只上片的第四、五句,下片的五、六句,連用平收,構成低抑的情調。這種曼聲低唱,是只適宜於表達傷離念遠的柔情的。

    上面第三例是奇多於偶,第四例是奇偶約畧相當的。由於格局的不同,因而所顯示的聲情也隨着變化。第一章所舉的《滿庭芳》、《望海潮》、《木蘭花慢》、《憶舊游》、《高陽臺》等調,也都可以拿來參互比較,找出它的不同格局來。

    接着再來看看奇數句式過多,對長調的構成和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等重要的關係。例如《六州歌頭》原來是個十分激壯的調子,據《演繁露》説:“《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爲吊古詞,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聞其歌,使人慷慨。”我們試就宋人遺作,加以比較,感到這個曲調所以組成悲壯音節,而能使聽者激發“慷慨”的心情,主要是由於它運用了許多三言短句,構成激越緊張的繁音促節,使情調自然趨於激壯。我認爲這該是屬於急曲一類的長調,不能把它當作慢詞。雖然這個調子構成了這種格局,但由於選韻的不同,也可以使它所顯示的聲情發生根本的變化。舉例如次:

    一、賀鑄作: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黄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雲衆,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係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二、張孝祥作: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消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脱縱横。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下羽方懷遠,静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爲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泪如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