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词曲概论最新章节!

    詞是隨着曲調的流行而發展的。前面説過,到了唐玄宗開元年代,新音樂正在層出不窮,流行的曲調已經很豐富了。由於士大夫階層的保守思想,推遲了新體歌詞的向前邁進;但在當時的廣大人民中間,這種新風氣卻早已打開,而且達到了相當繁榮的地步。敦煌鈔本詞的發現,是最好的證明。

    敦煌是唐代對外貿易的交通孔道,商業相當發達,而且有大隊的戍卒,更番從内地到那邊去。所以這地方的文化事業,也有輝煌的成就。這只要去千佛洞看看那些壁畫,就可以想象這地方的藝術傳統是怎樣的優秀而悠長的了。在瑞典人斯坦因等盗去的敦煌石室舊藏文物中,發現有唐寫本《雲謡集雜曲子》三十首,還有一些寫在佛教經典或殘存文件紙背的小曲。經過一些學者分别在法國巴黎圖書館和英國倫敦博物院鈔集回來的,約有一百六十多首。這裏面除了極少數是晚唐、五代人李曄(唐昭宗)、温庭筠、歐陽炯等人的作品外,其它都是出於無名氏之手。這些無名氏的作品,總是運用樸素的語言,很坦率地反映了一些社會面貌和人民羣衆的思想感情,有的可能是開元年代或更早一些的民間作品。且看《雲謡集》中一些描述征婦懷念征夫的作品:

    征夫數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聽砧杵起,塞雁行。孤眠鸞帳裏,枉勞魂夢,夜夜飛揚。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爲傳書與,表妾衷腸。倚牖無言垂血泪,暗祝三光。萬般無奈處,一爐香盡,又更添香。

    《鳳歸雲》

    悲雁隨陽,解引秋光。寒蛩響,夜夜堪傷。泪珠串滴,旋流枕上。無計恨征人,争向金風飄蕩。  搗衣嘹亮,懶寄迴文先往。戰袍待穩絮,重更熏香。殷勤憑驛使追訪。願四塞來朝明帝,令戍客休施流浪。

    《洞僊歌》

    風送征軒迢遞,參差千里餘。目斷妝樓相憶苦,魚雁山川鱗蹟疏,和愁封去書。  春色可堪孤枕,心焦夢斷更初。早晚三邊無事了,香被重眠比目魚,雙眉應自舒。

    《破陣子》

    這些詞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和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駕的《古意》:

    夫戍蕭關妾在吴,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泪,寒到君邊衣到無。

    幾乎没有什麽兩樣。這些詞説不定是唐玄宗時代的民間作品。還有《敦煌零拾》裏所收的《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爲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寫得又清新,又真摯。第二句比唐詩人劉禹錫、白居易所寫,多了一個字,也可以看出民間的作品,是要來得活潑自由些。還有一首《鵲踏枝》:

    叵耐靈鵲多瞞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裏。願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裏。

    描寫一位少婦的微妙心理,對喜鵲忽兒恨它,忽兒又寄以殷切的希望,這感情是真實的,卻用鵲兒的對話,表達出來,藝術手腕也到了自然純熟的階段。

    在這一百多首的敦煌雜曲中,反映了各階層的苦悶心情,寫來都相當真樸。最多的是寫征婦怨情,象《送征衣》:

    今世共你如魚水,是前世因緣。兩情準擬過千年。轉轉計較難,教汝獨自孤眠。  每見庭前雙飛燕,他家好自然。夢魂往往到君邊。心穿石也穿,愁甚不團圓。

    這結尾一轉,表現了堅貞的愛情和樂觀的心理,也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設想到的。有的還抒寫謀事不成,流落他鄉的苦悶,如《菩薩蠻》:

    自從涉遠爲游客,鄉關迢遞千山隔。求宦一無成,操勞不暫停。  路逢寒食節,處處櫻花發。携酒步金堤,望鄉關雙泪垂。

    一個落魄文人,到了投靠無路的時候,典了冬衣,買上一瓶酒,獨自跑向長堤,想借這消遣消遣,卻是前路茫茫,欲歸不得,這是何等淒涼的形象!結句多了一個字,也和《望江南》的第二句一樣,顯得比較靈活。

    還有一種聯章體,用同一詞牌,重叠幾次,來描寫一樁故事或一段情景,好象宋人的鼓子詞。例如《搗練子》詠孟姜女故事: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長城路,實難行,乳酪山下雪紛紛。吃酒只爲隔飯病,願身强健早還歸。

    堂前立,拜辭娘,不覺眼中泪千行。勸你耶娘少悵望,爲吃他官家重衣糧。

    辭父娘了入妻房,莫將生分向耶娘。君去前程但努力,不敢放慢向公婆。

    這故事不够完整,而且後面兩章是描述杞梁辭家前往築城時的惜别情況,該放在孟姜女去送征衣之前。這類小唱,大概是唐代西陲戍卒隨手抄下來,哼着以排遣苦悶的。首尾不全,也不足怪。

    儘管這些小曲,不免還有粗糙的地方,可是所表達的都是勞動人民的真實感情,没有一些扭捏作態,這是士大夫們所望塵莫及的。可惜這些無名英雄的作品,一向不爲統治階級所重視,因而大部分都埋没掉了!

    談到詩人們對這種新形式的嘗試,有相傳爲李白作的《菩薩蠻》:

    平林漠漠烟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雖然多數學者認爲有些靠不住,但看李白對古樂府的學習要比任何人努力,他是了解向羣衆歌曲吸取養料的重要性的。過去的民間歌曲都值得大詩人學習,偶而采用幾支眼前經常看到、聽到的時興調子,嘗試填些歌詞,也並不出乎情理之外。上章引的沈括《夢溪筆談》也記録了一些李白填詞的傳説。我們不應把填詞的創始者歸功於李白,有如黄昇所説:“《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爲百代詞曲之祖。”(《唐宋諸賢絶妙詞選》卷一) 但絶對否定李白有填詞的可能性,那也未免過於武斷了。

    關心廣大人民生活的詩人,是比較易於接受産自民間的新興事物的。作歌行“深得諷諫之意”(白居易語) 的韋應物,和張籍同以樂府著稱的王建,都留下了一些小詞。如韋作《調笑令》: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離。離别,離别,河漢雖同路絶。

    王作《調笑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