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问题最新章节!

    中国工业化刚刚起步,但潜力很大。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工业将飞速发展。中国的未来维系于两个方面。第一,工业发展方式;第二,任何单一要素。中国遭遇的种种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工业形势有关。因此,我先对这一形势进行简单描述,再讨论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铁路矿山是一个国家工业生命的根基。所以,我们先来谈铁路,再来说矿山,随后再讲讲其他方面。

    刚有铁路时,清政府和牛津、剑桥大学一样抵制新生事物,极力反对修铁路[1]。1875年,外国人修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短程铁路,清政府大为震惊,毁掉了这条路线。1881年,第一条可供永久使用的铁路进入建设阶段,但一直等到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结束后才基本修成。甲午战争后,列强以为中国分崩离析,纷纷争夺租界,划定势力范围。比利时修通北京到汉口要线。美国获得汉口——广州铁路段特许权;不过,这条铁路只修到长沙,就没再修下去。俄国建了满洲铁路,把北京跟西伯利亚铁路、欧洲连在了一起。德国修通了从青岛到济南的胶济铁路。法国在南方修了一条铁路线。英国希望获得长江流域铁路垄断权。这些铁路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都归外国人。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欧洲人意识到,对中国人要多加小心,要不然他们忍无可忍,发起怒来不得了。此后,新筑铁路所有权留给了中国政府,但外国人有很大管理权,因此,中国政府的所有权没有多大价值。到这时,中国人才开始认识到,中国必须有铁路,而且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把铁路管理权抓在自己手中。1908年,津浦线、沪杭线获批,外国可以贷款援建,但中国政府完全行使管理权。与此同时,中国收回京汉线,自主建成北京——张家口线,没有接受外国援助。在中国大干线中,除了满洲铁路(东清铁路)和胶济铁路受外国控制以外,其他线路差不多都是中国人在管理。关于满洲铁路,如果中国不能发展强大,打败日本,就再也收不回这条铁路了。而且,整个满洲地区目前基本上已经让日本控制住。但关于胶济铁路,因为华盛顿会议达成协议,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中国将在五年内赎回。所以,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可以收回沦丧区以外的所有重要铁路线管理权。这一时局振奋人心,显然要归功于中国人睿智清醒。

    京张干路起点

    京张铁路修成时修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的合影。左侧为工程技术人员,右侧是铁路工人。

    承德府火车站

    上海——吴淞铁路

    西直门铁路停车场

    一列火车穿过北京的城墙

    辛博森极力强调中国人应将所有铁路收归国有。我觉得他说的很对。近日,他在华盛顿会议上帮助中国争取胶济铁路,并让铁路成为与会人员重点关注事项。他在1919年初写道[2]:

    控制中国、建立新共和国的那把钥匙就是铁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人借鉴西方思想建立民权政府,解除了外国蚕食清帝国的危险。但外国人手中还有一把更微妙的武器。这个武器就是铁路。俄国人有满洲铁路。这个新招让日本人学了过去。借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之便,日本人不仅得到了满洲铁路经过的那一部分富裕发达的省份,还将一个新技巧付诸实施。这个技巧将经济侵略、警察控制、军队卫戍融合在一起。利用这个技巧,日本人开发了一块高度发达的铁路区,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外国人聚居区,以图日后颠覆中国政权。日本人还坏在,他们把这种新技巧从满洲转到山东,最终还将扩大到中国腹地,也会扩大到直隶、内蒙古。到那时,北京就会被团团围住。如果没有人出面阻止,日本不会就此罢手。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日本。方法很简单:让列强承认,中国领土上所有铁路都是中国主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必须由北京的全国铁路总局直接管理;站长、乘务员、警察必须是中国公民;设定标准,限制外国技术援助;从现在起,外国人仅享有筑路特许权,竣工一段,交接一段,承接单位是全国铁路总局。

    如果胶济铁路协议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五年后将完成改革。我十分同意辛博森的看法,这一改革至关重要。但我们必须作好这样的准备:日本会想尽各种办法不履约,比如,煽动中国内战;让日本特务假扮中国人,杀害日本雇员,等等。因此,在中国实际控制胶济铁路之前,谁心里都没底,不知道中国能不能收回来。

    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不会经营铁路。京张铁路跟外国人修得一样好。中国人自己管理的铁路段管得都很好,让人赞叹。我从刁敏谦的著作中摘引1919年的数据[3]:国有铁路:在营6,027千米;在建383千米。私有兼省有:773千米。特许权铁路:3,780千米。总计:10,963千米,即6,810英里。(特许权铁路主要分布在满洲和山东。中国已失掉满洲铁路段,有可能会收复胶济铁路。因此,特许权铁路问题不是大问题。但满洲铁路到了外国人手里后,外国势力利用铁路为非作歹。)关于财务状况,刁敏谦给出了1918年国家主干线数据:

    此后几年情况不太喜人。我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字。

    我没发现有哪方面的证据说明中国人不会管理铁路。相反,中国做了很多工作,解决了列强各自筑道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各遵其制,标准不一;载货列车不能从一线转到另一线。但中国目前最应该做的还是多建铁路,以便开发西部,连通广州、汉口。这其中应该会有丰厚利润。

    也许,矿山跟铁路同等重要。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让外国控制矿石资源,各种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弹药也供应不上,还要仰仗外国恩惠。目前中国矿业形势远不如人意。1919年初,美国驻华商务参赞安立德对中国矿业资源作出如下判断:

    中国得天独厚,煤炭储量极为丰富,铁矿供应充裕。这两种资源都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1917年,中国进口1400万吨煤。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虽然煤储量惊人,但开采得很少。据估计,中国目前年产煤2000万吨,但比美国煤储量大。1918年,美国产煤6.5亿吨。在铁矿方面,据估计中国有4亿吨适合冶炼,另有3亿吨可用土法加工。有人估计,1917年中国生铁产量为50万吨。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几年后,生铁、成品钢年产量将达几百万吨。此外,中国富产锑、锡。过去几年间,中国在开采冶炼这两种矿石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应珍视、守护矿产财富,增进国民福祉[4]。

    根据《1919年中国年鉴》,1914年中国煤总产量为6,315,735吨,铁矿石总产量为468,938吨[5]。对比安立德提供的1917年数据————煤2000万吨,生铁(非铁矿石)50万吨,明显可以看出这三年进步很大。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样的速度可望保持下去。但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快速发展,而是国家发展。日本矿产资源贫乏,迫切希望从中国攫取丰富矿藏,拿的越多越好。这对日本很重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些人不可能迁到日本在中国大陆占领的地块。第二,钢铁是帝国主义必需品。

    中国人为上海的江南造船所而深感自豪。该所由北洋政府管理,可筑造现代船舶,已为美国政府建造4艘万吨轮。程锡庚[6]说:

    所用材料主要取自中国,但钢材要从欧美进口(中国能生产的钢材量非常有限。而且,之前和日本签过合同,有一部分要出口到日本,留给国内用的非常少)。

    鉴于中国铁矿资源丰富,我们必须把铁矿一事解释清楚。这对于想要了解现代政治的人非常有用。

    《1919年中国年鉴》[7](跟《惠克特年鉴》一样,很少涉及政治)列出了中国五大铁矿,并附有说明介绍。第一大矿是大冶矿,隶属于汉冶萍煤铁有限责任公司。读者可能会记得,二十一条要求第三号就有这个公司。《中国年鉴》估计,该矿共计已开采出5000万吨矿石,主要来自两个矿山。其中一家产铁率为65%,另一家是58%~63%。1916年产量为603,732吨(此后产量大增)。年鉴接着写道,“日本注资该公司。根据1915年中日所签协议(是在日本修改二十一条要求,并发出最后通牒强迫实施该要求后签的),中国政府承诺不会把该公司转为国有,也不得强迫该公司从日本以外的资源借款。”必须补充说明的是:汉冶萍有一名日籍会计,一名日籍技术顾问。生铁、铁矿石达到额定值后,必须卖给日本帝国铁厂,价格必须远低于市场价,只能留一小部分公开出售[8]。

    《中国年鉴》列出的第二个铁矿是铜陵铜官山矿。说明如下:铜陵位于长江沿岸,下游约55英里处是安徽芜湖。1904年英国公司————伦敦与中国辛迪加获得该矿开采特许权。1910年,交还中国,作价52,000英镑。接手的公司是一家中国公司,专为开发该矿而成立。也就是说,这些矿回到了中国人手里。我不知道产能大概是多少,从售出价格来看,应该不大。汉冶萍公司资本是2000万美元,远远高于52,000英镑。《中国年鉴》提到了5家铁矿,只有这一家在年鉴出版时不在日本人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