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问题最新章节!

    跟意大利、希腊一样,中国常被文化人误判。他们把中国看成是一座博物馆。留住古代之美非常重要,但没有一个朝前看、有远见的人满足于当一个馆长,其他什么都不干。所以,在欧洲游客眼里,中国的高人雅士鄙陋粗俗,不知美为何物。在华欧洲人,且不说他们有种种利己动机,一般都极端保守。那是因为,他们喜欢所有跟欧洲明显不一样的东西。但这只是外人的态度。这里的“外人”指的是那些把中国当作一种事物进行观察,而非一个地方生活起居的人。他们只看中国的过去,不看中国的未来。中国的仁人志士自然不以这种观点看待自己的国家。他们希望祖国博采现代世界精华,而不仅仅是活在过去,让人瞧着好玩有趣,变成牛津大学、黄石公园。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他们竭尽全力,推动高等教育,让更多中国人运用、欣赏西方知识,但同时又能摆脱西方谬误缺陷的束缚。中国人正在朝这个方向做的事情深有意味,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不让人欢喜的时代发生的最让人憧憬的事情。

    传统旧课是首先需要关注的。中国人在幼年时诵习经典,死记硬背,不求文意,年纪稍长再听讲解,明白其中含义。这就是18世纪中国的教育模式。现年30多岁的中国人虽然最终接受的是现代教育,但一开始都是在旧式学校学会读写。目前这样的学校在中国占多数。小学教育一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这里完成。每个孩子每天都得熟记一部分古文,并在课上大声朗诵。所有孩子齐声诵读的时候,那声音可以说是震耳欲聋(我在北京的时候,就住在这样一座学校附近,所以我说的是个人亲身经历)。用这种方法学会阅读的人不在少数。在大城镇里,就连苦力也常常是这个读法。但中国字不好写,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不多。我估计,能读会写的中国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宣布实施教育改革。随后,建立师范学校,依据现代理念培训教师,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将作出更大成就,变革小学教育,让更多人走进小学堂。从下列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学校、教师、在校生数量都在增加。该数据摘自刁敏谦《觉醒的中国》第4页。

    鉴于统计年份发生了辛亥革命和内战,我们必须承认,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进步。

    中国政府制定计划,希望普及小学教育。但到目前为止,因为国内秩序不稳,又缺乏资金,只能在几个地方实现,规模比较小。如果中国政局能够稳定下来,小学教育将很快得到普及。

    当然,传统古文典籍教育不只在小学阶段开设。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古文艰深难懂。即便在宋明新儒学的硕儒看来,也大有研究空间。几百年来,中国一直尊崇这方面的学问。我们能碰到这方面的老学者。人们习惯性地遵从他们的观点见解,即便是谈到政治,也洗耳恭听。不过,他们是老学究,天真稚朴,不谙世事。看见他们,就让人想起查尔斯·兰姆在《牛津度假记》一文中描述的人物————满腹才学、诚挚可亲,但完全不懂现代世界,比如,这些人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是受11世纪哲学家启发。中国该不该推行老学究式的高等教育,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跟欧洲人争论是否应该推行古典教育的情况一模一样。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同一结论。那就是,完全应该有专家学人修习传统经典,但给一般学识的人开的普通课程应多考虑现代需求,多讲科学、现代语言、当代国际关系。到目前为止,我发现中国所有改革派教育者都是这种看法。

    中国第二类高等教育由传教士开办,现在几乎都在美国人手里。大家都知道,美国在中国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通过庚子赔款确立的。按照列强自己的说法,当时,多数国家只要求赔偿实际损失。但美国向中国提出要求,并最终获得一大笔赔款(批评美国做派的人是这么讲的)。他们倒挺大方,把多出的那一部分拿出来支持中国教育,把中国学子送到本土和美国的大学里学习。这种行为不论从政治上来讲,还是从商业方面来看,都非常合理、管用。中国很多职位都给了受过美国影响的人。这些人笃信,世界诸强之中,中国只有一个真朋友————美国。

    我们可从三座大学看出美国人一般是怎么做工作的。这三座大学我都有一定了解,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洛克菲勒医院有关联),以及所谓的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坐落在西山脚下,景色怡人,校内有不少建筑,风格为美式,坚固美观[1],完全靠庚子赔款而建。学校气氛让人感觉这里就是一所小型美国大学。校长是中国人,几乎是美国大学校长的翻版。教师部分是美国人,部分是在美国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后者人数越来越多。走进校门,明显感觉这里干净整洁、遵期守时、严谨高效。我不知道教学情况怎么样,但就我看到的一切,我感觉这所大学师资完备、水准不低。美国大学的一大优点是学生必须学习英语。汉语和欧洲语言有天壤之别。这意味着,如果学生只懂中文,就算读的是最精湛的译文,也还是理解不了欧洲人的思想。因此,学习欧洲几种语言非常有必要。而英语是整个远东地区最熟悉、用处最大的语言。

    学生在清华学习数学、科学、哲学。一般来说,这些课程也是各大院校普遍会开的基础课程。优秀学子毕业后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从政。毋庸讳言,他们为中国的进步贡献很大,提高了效率和技术水平,也让中国人更诚实。

    洛克菲勒医院就诊楼很大,很显眼,既体现了中式美感,又符合欧洲实用要求。屋顶铺着绿瓦,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墙壁和窗子是欧洲风范。这种融合令人称道,但可能不尽完美。医院里现代科学设备应有尽有,但跟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一样,也有垄断倾向,跟医院没有关系的人用不了这些设备。北京协和医学院开设多种课程,不只有医学,还有英语文学等。显然,这些课教得都很不错。开设这些课程很有必要,能给中国培养出达到欧洲水平的内外科医生。因为,医学院学生有必要精通欧洲说的几种语言。学习欧洲其他知识也离不开过硬的语言功底。当然,在中国这个卫生不佳、流行病频发的国家,目前急需牢固掌握的是医学科学知识。

    所谓的北京大学体现了中国不得不忍受的治外法权。有人是这么跟我讲的,北洋政府已经在北京建了一所大学,师资完备,取名为“北京大学”。但循道卫理派传教士决定把“北京大学”这个名字起给自己办的大学。所以,现有大学不得不更名为“国立大学”。这件事听起来就好比是一群老派中国人在伦敦定居,准备教儒学,逼着伦敦大学换掉名字一样。但我不愿意提起“治外法权”这个问题。滥用这种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要想废除这一权利,还得再过几年。

    归国留学生在中国自成一派[2]。北京有一个“欧美同学会”,非常不错。欧洲人习惯说留学生不好,但这种说法没什么道理。留学生分为几派,各派间偶有争执,尤其是那些只到过日本的留学生跟游学欧美者地位不平等。我的印象是,美国在学生身上留下的印记比其他国家都要鲜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不太英化,而从美国学成归来的美国化程度更深。对于希望实现现代化、赶上时代潮流的中国人来讲,摩天大楼、热闹奔忙似乎是浪漫场景,因为这种景象跟中国很不一样。在孔子正宗传人遍地的中国,保守欧洲人看重的旧传统跟中国古风一比,就像是雨后一茬茬长出来的蘑菇。所以,传统、习俗这些东西打动不了中国人。这让人想起英国旅行作家亚历山大·金莱克写的《日升之处》,其中有英国乡村绅士和奥斯曼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