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问题最新章节!

    在详细讨论日本对中国政策以前,我想提醒读者警惕“黄种人”惯性思维,好像中国和日本曾经结成过某种联合体。当然,乍一看,我们的确可以把中国和日本分成一组,与欧洲和非洲人种作对比。首先,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黄种人,有人种之亲。但人种之亲对政治、文化的意义微乎其微。日本原住民阿伊努族肤白发浓,社会地位低下,在日本人眼中是蛮族。日本人宣称,阿伊努族是白种人,跟我们西方人很像。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须发浓密的阿伊努族人。我怀疑日本人居心不良,想逼着我们认远亲。但即便阿伊努族人真的是雅利安人后裔,也证明不了他们跟西方人有什么共同点。相比之下,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共同点比跟我们的更多。文化相似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同族同源。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文化源自中国。直到今天,日文跟汉字几乎一样。日本人仍然信奉佛教。而他们信奉的这种佛教教派也是从中国传来。日本伦理根基中的忠诚、孝道都是儒家提倡的美德,随着中国古文化的其他方面传进来。但即便在欧洲影响侵入以前,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国民品格已经有很大差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源相似的观念思想是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从秦始皇时代(约公元前3世纪)开始,就一直是幅员辽阔、实施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帝国,与安南人、缅甸人、蒙古人,甚至是印度人等外域民族往来频繁。而日本是依岛而建的王国,除朝鲜、中国外,几乎不对外交流,与中国也只是偶有来往。日本社会分成若干氏族,彼此征战不断,具备封建骑士制的优缺点。但他们对宏观层次上的经济或行政管理问题漠不关心。把孔子的思想观念加以改造,使之适应日本社会并不算太难。因为孔子在世时,中国诸侯国林立,就连圣人孔子本人都是这样一个诸侯国中的朝臣,跟魏玛时期的歌德差不多。但孔子的学说在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这也是自然而然。

    比如,在旧日本,忠于氏族首领是至德。这种德一经扩大,就变成了今天的爱国主义。如果势均力敌的几方经常发生冲突,人们自然而然会赞美忠诚这种美德,不仅在幕藩时代的日本是这样,在现代国际社会也不例外。中国则相反。权力稳固,帝国辽阔,江山千年流传,忠诚不是迫切需要,而稳固产生了一套不同的美德。比如,殷勤有礼,体贴周到,折中妥协。而现在,稳固不再,中国掉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土匪遍地,各自为战。中国人很难因时而变,变得爱国,变得残暴冷酷、肆无忌惮。日本人没有遇到过这种困难。几百年来,身在幕藩无序状态下的他们一直被灌输要适应那种状态。所以,我们就发现,西方影响只是让日本和中国原本就有的差别变得更加明显。现代中国人喜欢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但不喜欢我们的机械工巧。而现代日本人喜欢我们的机械工巧,不喜欢我们的思想观念。

    从一定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当作一个整体,但必须把日本排除出去。俄国、中国、印度有广阔平原,适合发展小农种植农业,容易被成吉思汗式的帝国所统治。这种帝国以武力夺天下,重视军功。有了现代铁路后,这三个国家更易受到一个中心的控制,比以前时代更加稳固。他们可以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面对外部攻击毫不怯弱,能够做到商业独立,可以强大到对进步视若无睹。在他们眼中,进步说不定哪天就能实现。比如,俄国恰巧诞生一位伟大君主,具备德国人的组织调度能力。但日本完全站在上述种种可能的秩序之外。日本和英国一样,必须仰赖商业贸易才能做到国强民富。到目前为止,日本还不具备与商业贸易国家相匹配的开明自由思维,一心只想壮大军事实力,渴望在亚洲攻城略地。这种政策与中国和俄国相左。目前,这两国处于劣势,日本因此得逞。但中国和俄国迟早会重拾力量,到了那时,日本现行政策固有的弱点就会暴露无疑。

    采用这种政策自然是因为日本有两种不太相容的野心抱负。一方面,他们愿意捍卫亚洲,反抗白人压迫。另一方面,他们希望以平等身份加入西方强国,列席盛宴,压榨那些杀人效率不高的国家。日本的第一个抱负应该能结好中国和印度,但与白人交恶。第二种抱负已经产生了英日同盟,而且结出了果实————朝鲜遭吞并,满洲和内蒙古实际上也被日本收入囊中。日本是国际联盟一员,位列凡尔赛五大强国、华盛顿三巨头之席。表面上,日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国,但心里想的是称霸亚洲。为此,他们支持黄色、棕色人种(不包括黑人)获得解放,不受白人暴虐统治。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在神户商会发言时称:“有三亿印度人望着我们,把他们从英国奴役的枷锁下解救出来。[1]”在远东,我问了很多英国人,我们的政府能从英日同盟中得到什么益处。在我看来,似乎只有一个答案能让我们理解政府的动机。那就是,结成同盟后,日本会在印度少做一些反英宣传活动。话虽如此,有一点不用怀疑:日本人会在印度人面前变身反抗白人专政的卫士。蒲雷[2]引用京都帝国大学市村博士的见解,列出了白人的种种罪状:

    (1)白人只把自己当人看,认为有色人种的文明是下等的。

    (2)白人极度自私,只顾自己利益,对自己眼中的劣等人的利益视而不见。

    (3)白人对自己的人种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向别人索要特权,拿到手后,还想再拿。

    (4)白人在各方面都走极端。与有色人种相比,他们不仅人多,心眼还坏。

    (5)白人崇拜金钱,以为金钱在手,万事不愁,为赚到金钱不择手段。

    在我看来,以上列举的白人种种恶行完全公允。有人可能会觉得,从这种角度看西方人的那个国家极力想变得跟西方不一样。但这不符合日本人的道德观念。日本人的想法刚好相反,他们认为有必要模仿西方人,越像越好。我们应该能看到,在欧洲人对中国人犯下的一长串罪行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不曾做过的。日本人压根就没想过要对中国平等看待。而且,虽然日本人希望白人对自己平等看待,但他们又觉得日本比任何一个白人国家都高出不止一星半点。日本的真实欲望是超越白人,而不仅仅是与白人平起平坐。大隈重信在1913年的一次演讲中直截了当说出了这层意思:

    白人把世界当作自己的财产,以为别的人种都比自己差得远。白人妄作判断,以为白人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统治全世界,自己愿意怎么来就怎么来。日本民族深受这种观点所害。这是一种错误。因为日本人不比白人低劣,而是和他们完全平等。白人与天意作对,就让他们去遭殃[3]。

    引用名人的话说日本是万国之雄并不难。我们也可以从北半球数到南半球的厄瓜多尔,引用名人的话,说这些国家也都是万国之雄。最让我们忧心的不是日本的动人说辞,而是他们的所作所为。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与朝鲜有关。战争爆发之前,中日商定,双方提前协商好才能插手朝鲜国事。日本人称中国违反约定。双方都不对。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双方都想打帝国主义牌,因此形成了竞争关系,产生了冲突。中国人不经打,败得一塌糊涂。从那时开始到现在,中国一直不敢用武力反抗外国势力,只有民间的义和团运动是个例外。因为遭到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人没有享受到胜利果实,英国则袖手旁观。俄国人觊觎朝鲜,法国人跟他们结了盟,据推测德国人也已经加入,因为皇帝威廉二世惧怕“黄祸”。三国一插手,俄日战争不可避免。如果中国已经在朝鲜站稳脚跟,日本并不会太在乎,但俄国一进来,就成了日本的心头大患。俄国人不是白白跟中国人做朋友,他们获得了旅顺和大连的租约,在满洲得到了修铁路、开矿山的权利,修通了东清铁路,直通满洲,把旅顺和北京跟西伯利亚铁路、欧洲连在一起。取得了所有这些成绩以后,他们开始行动,渗入朝鲜。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如果1902年英日没有缔结同盟,也许就不会有俄日战争。在英国政策中,这一同盟一直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但日本对外政策却以这一同盟为基石。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个例外。那时,日本原以为德国会赢。英日同盟约定,如果一方同时受到两国攻击,另一方必来救援。当然,这一同盟最开始是因为害怕俄国而结。而且还考虑到了这一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