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问题最新章节!

    要看明白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必须了解19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些事实。几千年间,中国是远东首屈一指的帝国。中国地域辽阔,土壤肥沃。中国人勤奋刻苦,彬彬有礼。在中国,我们所理解的贵族制于公元前就走到终点。善作古文者入仕治国。中西交流时作时辍,多着眼于宗教。在公元纪年之初几百年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一些学者前往印度,掌握这一新宗教理论。但到了后来,蛮族入侵,抵印学佛几不可能。基督教景教教派于7世纪传入中国,影响不小,但再次湮灭不传(1625年,景教石碑在长安发现。至此,人们才对景教有所了解)。17世纪到18世纪初,罗马天主教传教士深得朝廷信任。这些人懂天文,修订中国历法,改变了紊乱状况[1]。他们制作的地球仪和观象仪至今还在北京城墙上,供人观瞻。但时间一长,各修会间争执不断,遭到中日两国全面驱逐。

    1793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伯爵来华,要求扩大通商,派外交代表长驻中国。此时,乾隆当政。乾隆是清王朝最杰出的君主。他通文善墨,支持艺术发展(中国各地都有乾隆手书)。白克浩司与濮兰德合著的《北京宫廷编年史及回忆录》中收有他给英王乔治三世的答复[2]。我本想全文引录,但摘录部分已经足够。敕谕开头如下: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继续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满足乔治三世的要求,态度措辞好像是在对付一个无理纠缠的孩子。乾隆认为,不必派驻大使,理由如下:

    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乾隆认为,英国人觊觎中国物产,但英国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能拿得出手跟中国交换。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

    因此允许在广州继续开展有限贸易。

    乾隆本不必向马戛尔尼伯爵加恩,但“朕未忘尔地孤远,独处海之一隅,然朕亦未忽视尔国对天朝之无知。”结尾处,乾隆敕谕:“谨遵此命,勿有疏失。”

    我想说的是,只有当人们不再觉得乾隆这份敕谕荒谬可笑时,才会理解中国。罗马人自诩为寰宇之主,帝国之外疆土对他们无足轻重。乾隆治下疆域比罗马要广,人口很可能也更多。中华帝国与罗马同时崛起,但不仅没有衰亡,还通过战争、同化的方式让所有敌人束手就擒。中国邻邦除日本外,都相对处于荒蛮状态。而日本是靠亦步亦趋模仿中国,才发展了自己的文明。亚历山大叹息没有新世界让他征服。他压根就没听说过还有中国这个地方。而在他叹息时,距离孔子辞世已有150年之久。所以,跟亚历山大一比,乾隆对世界的看法还不算荒诞不经。此外,他对贸易的看法也不能算错。臣民幸福安乐之物中国样样不缺,西方强迫中国通商不过是为了一己之利,而能与中国交换的东西仅仅是聊胜于无。

    乐器表演者

    高跷舞

    吸食鸦片

    吸食鸦片

    中国的不幸在于,中国文化缺失科学这一面。在艺术文学、礼仪风俗方面,中国至少可以同欧洲等量齐观。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本来就在任何方面都比不过天朝帝国。北京有家博物馆,除了陈列中国精工细制的艺术品之外,旁边还摆着路易十四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希望能打动皇帝,记住他这个“太阳王”的辉煌耀眼。跟旁边的中国东西一比,路易十四的礼物显得花哨俗气、粗糙简陋。英国的确诞生了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洛克与休谟,以及所有让文学艺术熠熠生辉的人物,但这并不能表示我们就比中国人高明多少。让我们傲然于世的是牛顿、罗伯特·波义耳以及继承他们科学衣钵的人。他们之所以让我们傲然于世,是因为他们让我们在杀戮艺术方面更游刃有余。英国人杀死中国人要比中国人杀掉英国人更容易。所以,我们的文明比中国高明,乾隆荒谬可笑。英国人打败拿破仑后,立即着手证明这一命题为真。

    中英第一仗于1840年打响。原因是,中国政府极力叫停鸦片进口。战争以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供英国、法国、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做贸易而终结。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与中国开战,毁掉了北京附近的圆明园[3]。该建筑内藏珍品,艺术价值相当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远在法国兰斯大教堂之上。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起因是,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遇害。这两个人的死成全了他们。因为他们要是活着,没几个中国人会跟他们信教。但他们一死,倒是给全世界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基督伦理课。德国人占据胶州湾,建了一个海军基地,在山东拿到了铁路采矿权。根据《凡尔赛条约》,这些权利应该按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转让给日本。山东实际上成了日本的财产。不过,美国在华盛顿坚持认为山东应该还给中国。但这两个传教士给西方文明做出的贡献并不止于中国。德国国会不断拿他们的死做文章,对《德国大海军法案》展开第一次辩论。法案认为,德国有了战舰,就能在中国受到重视。德国建好战舰后,英德关系恶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义和团运动也是因此而起。据说,义和团最开始针对的就是住在山东的德国人。不过,其他列强处处都在学德国。俄国人在旅顺建了海军基地,英国人占了威海卫,还在长江上划定了势力范围。种种“学”法,不一而足。美国淡然处之,说要保证中国完整,实施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中,能让所有欧洲人都记住的不多,义和团运动就是其中一件。在我们欧洲人展示了洗劫北京城的“厚德大义”后,我们又要了一大笔赔款,把北京使馆区变成了一座围城。直到今天,这个区域仍然有一道墙围着,里面驻满了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部队。墙外是一片空地,中国人不得建作别用。使馆区受公使团管辖,中国当局对走进门内的任何人没有管理权。每当有政权贪污巨款、卖国投奸被推下台时,为这些政权卖命的人就到日本或其他公使馆避难,罪即可免。在这片神圣的使馆区周围,美国人建了一个大无线电站,据说能与美国本土直接联系。至此,乾隆对西洋人的鄙薄合情合理。

    但义和团运动引发的庚子赔款也办了一件好事。美国人发现,在支出所有损害赔偿金后,还剩下一大笔。于是,他们还给了中国,让花在高等教育上,投往两个地方。一部分拨给受美国控制的中国大学,另一部分送学业优异的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中国从中受益不小,美国从中国人(尤其是受过最好教育的那一部分)的友谊里得到的好处也不可计量。这一点显而易见,但英国几乎没有显露出任何迹象要去效仿一二。

    要想弄清楚中国政府面临的困难,有必要意识到,中国因战乱不断,为条约所迫,丧失了财政独立。此前,中国在欧洲外交方面没有任何经验,不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后来,中国人自己做不了主,不能把以前签好的条约当作一纸废书。因为,这里面载明了各强国的特权,每一国都有特权。

    时局如此,关税税率是最鲜明的体现[4]。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对通商口岸进口的所有货物征收5%的关税,出口税率不超过5%。这一条约构成了中国整个关税体系的基础。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税率为货物协定价格的5%。税则本应每十年修改一次,但实际上只改过两次,一次是1902年,一次是1918年[5]。而且改的也不过是货物协定价格,5%的税率仍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年深日久,物价上涨,实际税率远低于5%。中国由此蒙受巨大关税损失。实际上,改税率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同英国之外的12个国家都签有最惠国条款,要修改税率得13个国家一致同意才行。

    西方列强认为门户开放对中国是一剂万能灵药。但我们不要忘记,门户开放不能让中国恢复独立自主。就关税而言,受益的是其他主权国家[6]。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了关税制度,但这一条约却不像其他通商条约那样设有时间限制,规定任一方可废止该条约。低税率对列强有利,他们想把自己的商品卖到中国来,当然不愿意作任何变更。过去英国实施自由贸易,还可以为自己辩解,说我们强加给中国的政策跟我们本国政策一模一样。但其他12个国家却找不出这种借口。而且,1921年,英国通过了《产业保护法案》,抛弃了自由贸易,就更找不出什么借口了。

    美国步兵

    英国步兵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