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佛说无量寿经译注最新章节!

    本节导读

    如果说信念决定人生方向,那么,愿力则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愿力不够强的人,人生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退缩;而愿力宏大的人,困难越大,越能激发他的潜能,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创造生命的奇迹!法藏比丘就是这样的人,他原为国王,听闻佛法后立志出家求道,在如来的教导下发下四十八愿,勇猛精进,广修福德、智慧,最终不仅自己修得相好光明,寿命无量,成为阿弥陀佛,而且建成西方极乐净土,为众生提供了一个清净的修道场所。

    〔过去因缘〕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1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2。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1 无央数:梵语‌“阿僧祇”,译为‌“无央数”,无尽的数目。

    2 灭度:灭除一切烦恼,度尽一切苦恼众生,而证涅盘。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劫的时候,锭光如来出世,教化度脱无量无数众生,使他们全部得道,然后才灭度。(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便亲近、供养锭光佛),接着他又依次亲近、供养了五十二尊佛:光远如来、月光如来、旃檀香如来、善山王如来、须弥天冠如来、须弥等曜如来、月色如来、正念如来、离垢如来、无著如来、龙天如来、夜光如来、安明顶如来、不动地如来、琉璃妙华如来、琉璃金色如来、金藏如来、炎光如来、炎根如来、地种如来、月像如来、日音如来、解脱华如来、庄严光明如来、海觉神通如来、水光如来、大香如来、离尘垢如来、舍厌意如来、宝炎如来、妙顶如来、勇立如来、功德持慧如来、蔽日月光如来、日月琉璃光如来、无上琉璃光如来、最上首如来、菩提华如来、月明如来、日光如来、华色王如来、水月光如来、除痴冥如来、度盖行如来、净信如来、善宿如来、威神如来、法慧如来、鸾音如来、师(狮)子音如来、龙音如来、处世如来。以上提到的五十二位如来,相继灭度。

    赏析与点评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直饶热得人流汗,荷池莲蕊也芬芳。

    ————古德

    佛陀讲述法藏比丘修行的经历。早在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劫前,从锭光如来起至处世如来止,共有五十二佛出世教化众生,法藏比丘皆依止这些佛修菩萨道,积诸功德。这是法藏比丘修行的第一个阶段,修行时间之长,令人无法想象。这说明菩提圣果是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1、善逝2、世间解、无上士3、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4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1 明行足:智慧、福德圆满具足之人。明,智慧;行,福德行;足,具足。

    2 善逝:修正道,向好的去处而去,入于涅盘。善,好;逝,去。

    3 无上士:在诸法中,涅盘无上;诸人中,佛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佛在九界众生中无人能与之相比,故号‌“无上士”。

    4 右绕:佛教礼法,以右旋为敬。

    译文

    (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从锭光佛时开始,亲近供养了五十二尊佛)。当他转生为一位国王时,第五十三尊佛————世自在王如来出世,他拥有十大名号: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也是每一尊佛共同拥有的称号。这位国王听到世自在王如来说法之后,心生欢喜,随即发无上成佛的大愿,舍弃王位,舍俗出家而作沙门,法号法藏,才高勇猛,智慧非凡,无人能及。他来到世自在王如来面前,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向右绕佛三圈,合掌跪下,以偈赞颂佛的功德。

    赏析与点评

    佛(觉悟的人)有十大名号:如来(乘如实之道来),应供(无上福田,应受人、天供养),等正觉(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人),明行足(智慧、福德圆满具足),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盘),世间解(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天人师(天、人导师)和世尊(觉圆德满,为一切世人所共尊)。这十种称号通用于每一尊佛。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亲近拥有以上十种美德的无数圣者,怎能不发成佛大愿,步入不退转的修行大道?!

    〔叹佛功德〕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1,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1 摩尼:即摩尼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解除众生贫困;能放射万丈光芒,除去众生疾病、愚痴。此宝因而成为消灾、吉祥的象征。

    译文

    世自在王如来的面容发出紫金色的光芒,令人觉得伟岸庄严;如来的威德神力广大无极,无与伦比;如来的身光光芒万丈,世上没有任何发光的东西可以与之相比拟;太阳、月亮、摩尼宝珠皆能发出世间最明亮的光,然而与如来身相发出的光明相比的话,就会黯然失色,简直就像黑墨一样;如来的慈悲容貌,超绝世间,无与伦比;如来所宣扬的妙法,声音响遍十方诸佛国土。

    赏析与点评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赞佛偈

    基督教的《新约》,将基督的教义称为‌“福音”;佛教的经典,则把佛所说的法称为‌“法音”。福音的‌“福”对佛教徒来说,只是修人天福报,最多是享受天界福报;可是佛陀的法音,可以帮助众生除烦恼、越三界、出苦海、成佛道,甚深微妙,无人能及。法藏比丘听闻佛法后,无限欢喜,出自内心赞叹佛的面相、身相,更赞叹佛之法音,‌“一切无有如佛者”,因而至诚皈依佛法,终生不悔。

    〔请示修行之法〕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1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

    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2,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

    1 摄取:摄受、获取。

    2 净土之行:成就净土之行法。

    译文

    佛陀告诉阿难:法藏比丘说了以上偈颂后,就禀告世自在王如来说:佛啊!我已经发了无上正觉成佛的菩提心愿,愿佛世尊为我宣说如何修行的法门,我一定会照着去做,获取无数佛国最清净庄严微妙之处,作为我追求的目标,使我在这个世间快速成佛,拔除生死痛苦的根源,了生脱死。

    佛陀又告诉阿难:当时,世自在王佛十分赞赏地对法藏比丘说:你已经亲近过无量诸佛,而且又久修梵行,关于如何修行、如何建立佛国净土一事,不用我来说,你自己应当早已知道了。

    法藏比丘仍不太明白,非常诚恳地对佛说:建立佛国净土一事太深奥了,绝对不是我所能知能见的境界,唯愿世尊为我详细地开示,究竟诸佛如来是如何成就净土的?我听了之后,一定如佛所说的去修行,以期成就我的心愿。

    〔修行心要〕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译文

    当时,世自在王佛知道法藏比丘是一个品行高尚、明白事理、志愿深广的人,为大法器,于是为他说法:譬如大海的水,一望无际,但是若有人用斗持之以恒地去取水,经历无量无数劫时间,最后也能将水汲干,获取海底珍宝;同样,尽管法门深广如大海,只要你有恒心,至诚专一,精进不退,必然能获得所求之佛果,就连成佛都不成问题了,还有什么心愿是不能实现的呢?

    赏析与点评

    佛陀继续讲述世自在王佛对法藏比丘教诫的心要,‌“至心精进,求道不止”。换而言之,修行若‌“一曝十寒”,再浅的法也难知皮毛;若能精进不懈,再难的法也能参透。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1,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

    1 志无所著:立志证入无所执着的境界。

    译文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法藏比丘详细介绍了二百一十亿个诸佛国土的情景,比较它们的优劣,讲述这些地方众生之善与恶、国土之粗与妙。为了满足法藏比丘的心愿,佛还以神通之力将所说的诸佛土,一一展现在他的面前。

    这时,法藏比丘听了世自在王佛的介绍,又亲眼目睹了这些诸佛世界,随即发起无上的殊胜大愿,心无他念,一心努力建造清净佛土,志向高远无比,一切世间无人能及。就这样,整整修了五劫,一心一意摄取建立庄严佛国的清净之因,终于建成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绝妙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世人所不能企及的清净之行。

    阿难听完法藏比丘的修行经历,心中便生起了一个疑问:世自在王佛和其国人民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呢?

    佛陀说:这位佛应身的寿命有四十二劫。

    赏析与点评

    也许有人认为,佛国净土必定都是清净庄严,奇妙无比。其实不然,譬如说,佛陀所教化的娑婆世界,除证道的圣贤外,也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的不善众生。所以自在王如来向法藏比丘介绍了二百一十亿佛国净土,有净有秽,有善有恶,有粗有妙,其目的是让法藏比丘博取众净土之长,避开一切秽土的缺点,以便他将来建立超越一切佛国的西方极乐世界。

    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

    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译文

    法藏比丘用了五大劫的时间,完成了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土微妙之处后,又回到老师世自在王佛面前,顶礼佛足,右绕三遍,然后合掌立于佛前,禀告佛说:世尊!庄严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清净之行,我都已经修持圆满了。

    世自在王佛非常欢喜地对他说:今天正是时候了,你应该把你的大愿,详细地向大众宣布,好让大家听了都生欢喜心,同时也能使那些已发菩提心之菩萨,听到你的大愿之后,都来效法你,一心修行净土法门,以此因缘,圆满成就你普度众生之大愿。

    法藏比丘很恭敬地向世自在王佛说:我佛慈悲,请细听我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为之审察、鉴定。

    赏析与点评

    法藏比丘凭借巨大的愿力,用了五劫的时间,不仅建成了博取众佛国之所长的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而且还不辞劳苦地接引众生往生到极乐国土。法藏比丘的四十八大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下文将作详细解读。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话,我就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佛教将众生分为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和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两大类。六凡中的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道。有这些众生存在的地方,贪、嗔、痴、慢、疑不止,争斗不断。所以,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一愿是‌“国中无三恶道愿”,即社会中没有邪恶之人,因为风气好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命终以后,还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不复更生恶道愿”是法藏比丘发的第二愿,因众生一旦往生到极乐净土,无时无刻不在听闻诸佛菩萨的教诲,去恶从善,不断向上,根本没有再堕入三恶道受苦的可能。好的教化,不仅会防止人变坏,而且可令人向善,人人具有向善的心,才是理想的社会。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身体不与诸佛一样全部都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在我们这个世界,种族歧视皆因有分别执着心而起,因而纷扰不宁,争斗不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三愿是‌“各得真金色身愿”。在众相中,以紫磨金色最为尊贵,令人一见生欢喜心、恭敬心。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并非都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是相由心生。因众生心善而面善,不会生起分别执着之心,纷争自然平息,这才是理想的社会。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身体相貌有所不同、有美有丑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依据佛教的因果律,修行必有福报,分依报与正报两种。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的众生,其身体依过去的善业而感召庄严慈悲之相,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四愿————‌“相貌无有好丑愿”。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能知道过去之事,乃至不能知道过去百千亿那由他(亿)劫之事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若问后世事,今生做者是。

    ————《佛说三世因果经》

    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其实连明天会发生什么事都无法知晓,更不用说生自何来,死去何处。有天眼通的人则不然,能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因知前世所造恶业今世必受报,虽受苦而无怨;知今世种恶因,来世必受报,无时无刻不精进修行,以求来世得善果。故知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五————‌“宿命通愿”,是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石。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能获得天眼,乃至不能看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人们常说的‌“千里眼”,仅能见到千里外之物,而得天眼通的人能观三千大千世界、六道众生之事,随缘救度有缘人,离苦得乐。如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目干连,他用天眼寻找去世的母亲,看见母亲堕落在饿鬼道之中受苦,于是设法去济度她,最终使其母得生天上享乐。故知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六————‌“天眼彻视愿”,是方便救度众生的法宝。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能获得天眼,乃至不能听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并且不能全部牢记在心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人们常说的‌“顺风耳”,仅能听到千里外的声音,今日人间的电台、电视、计算机,用电波传递声音、影像,也没有突破地球的范围。而‌“天耳通”则能使人听闻十方诸佛说法,并能如同观世音菩萨那样循声救苦。故知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七愿————‌“天耳彻听愿”,不仅可使人闻法,更强调方便救众。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能知道他人心想,乃至不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众生心念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总会经历形形色色的误解和被误解,感到无奈、伤心和愤怒。误解若不能得到及时化解,轻则折磨人的身心,重则激化矛盾,引发生死博弈,这一切皆因无法了知他人内心所思所致。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八愿————‌“他心通愿”,不仅能知他人所思,而且能了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想所思,知己知彼,应机说法,契机度众,令众生离苦得乐,转凡入圣。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能获得神足通,乃至一念之间,不能超越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虽快,快不过光速,而比光速更快的是人的心念。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九愿————‌“神足飞行愿”,就是能随心所欲,来去自由,闻法度众生。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心中还执着有我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人们因我执而起我想,有想则起贪嗔痴等妄念,烦恼不断。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愿————‌“无有我执愿”,指往生极乐国土的人,因已去除我执而无贪嗔痴等妄念,身心清净,快乐自在。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1,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1 定聚:必定能成佛的圣者聚集在一起。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的天人,不能住于一定能够成佛的定聚、证得不退转菩萨、最终必定成佛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齐宣王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齐宣王感到很惊讶:‌“人才如此难得,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位,哪有这么多贤士?!”淳于髡回答:‌“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我大概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河里取水一样容易。”

    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典故的来源。三恶道的众生没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往生者都是一心向善之人。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一愿————‌“住正定聚愿”。诸上善人聚集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光明有限,乃至不能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唐·张拙

    法藏比丘通过无量劫的修行,而成无量光佛,其佛性之光,遍照虚空法界,驱散众生心中的黑暗。这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二愿————‌“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寿命有限,乃至不能达到百千亿那由他劫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阿弥陀佛过去无量劫以来所积累的功德,感正报庄严,寿命无限量,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三愿————‌“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若我佛国之中声闻弟子数量能够计算,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皆证得缘觉,在百千劫时间中,如果能够计算出他们的总数,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佛陀无问自说净土的殊胜法门,无数声闻弟子依教修习,往生净土。故《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四愿————‌“声闻无数愿”。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佛国之中的天人,寿命无边无量。除他原本有愿,不求长寿,寿命长短随心自在。倘若不能这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唐·白居易

    孔子说‌“仁者寿”,仁者就是道德高尚、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君子。他们心地宽广,自然能够健康长寿。小人作恶多端,生怕坏事败露,整日担心忧愁,如坐针毡,怎么能不短命呢?在净土中的都是善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寿命特别长。然而,也有人愿意倒驾慈航,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随其本愿,寿命可长可短。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五愿————‌“寿命长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之国土将充满美善,没有一丝丑恶)。我佛国之中的天人,连不善的名字都不会听到,否则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大学》中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但在极乐世界,却很容易见到。《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无三恶道……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只有一心向善的人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而言之,极乐净土没有心地不善之人,更何况是不善之名呢?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六愿————‌“不闻恶名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谘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诸佛若不一致赞叹称颂我名号的话,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不仅释迦世尊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同时赞叹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使得闻其名号者,产生信心,种下得救的种子。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译文

    当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即便是犯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分裂和合僧团、出佛身血五逆罪以及诽谤正法的人,只要一心一意,相信并且发愿求生我国,这样的善念,即使只有十个,(也能往生我国),倘若不能往生,我誓不成佛!

    赏析与点评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