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佛说无量寿经译注最新章节!

    本节导读

    该经一开始就对听经人作了详细交待,含意深刻。首先,听众包括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罗汉与菩萨,包括各种类型的人,表明净土念佛法门适合一切根机的众生,不论男、女、老、幼、僧、俗,聪明的、笨的、富的、贫的、有慧根的、没有慧根的人,只要念佛,就能走上解脱之路。其次,听众中菩萨是特殊的人群。佛陀向与会大众介绍诸大菩萨仿效佛陀‌“八相成道”的修道经过,揭示同一个道理,‌“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自然的弥勒”,以此说明,解脱成佛这等大事在入门前需要善知识指点迷津,诸佛菩萨加持,一旦入门,只有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方能证果。最后,在众多菩萨的衬托下,法藏比丘隆重出场,大众皆感到惊讶,经阿难发问,而成就了佛陀讲说《无量寿经》的因缘。

    〔六成就〕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1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1 耆阇崛:灵鹫山,简称灵山,许多大乘经典均讲于此地,在今印度比哈尔省王舍城东北方约十公里处。

    译文

    我阿难亲耳听到佛陀如此说法:有一天,佛陀在古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一万二千位德高望重的比丘在一起。

    〔声闻听众〕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1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2、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干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障、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果乘、尊者仁性、尊者喜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1 尊者:德尊学博、有修有证之人。

    2 离垢:洁净第一,因打扫寺庙,愿令心无尘垢,断除一切烦恼,故名离垢。

    译文

    这些弟子都是断除了妄想、分别、执着的圣者,具有种种神通妙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弟子有:五比丘中最先悟道的阿若憍陈如(Aj?āta-Kauinya,了本际)尊者,威仪第一马胜(A?vajit,正愿)尊者,坐禅第一的离婆多(Revata,正语)尊者,五比丘之一的摩诃男(Mahānāman,大号)尊者,悟空第一的须菩提(Subhūti,仁贤)尊者,洁净第一的离垢尊者,答问第一的摩诃俱絺罗(Mahā-Kauhila,名闻)尊者,供养第一的善实尊者,得戒第一的树提(具足)尊者,受天供第一的憍梵波提(Gavāpati,牛王)尊者,护众第一的优楼频螺迦叶(Uruvilvā-Kā?yapa)尊者,教化第一的伽耶迦叶(Gayā-Kā?yapa)尊者,精进第一的那提迦叶(Nadī-Kā?yapa)尊者,苦行第一的摩诃迦叶(Mahākā?yapa)尊者,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神通第一的大目干连(Maudgalyāyana)尊者,知星宿第一的劫宾那(Kapphia)尊者,辩才无碍的摩诃迦旃延(Mahākātyāyana,大住)尊者,闲居第一的赖咤和罗(Rāstrapāla,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Mahā-cunda)尊者,说法第一的富楼那(Maitrāyaniputra,满愿子)尊者,天眼第一的阿那律(Aniruddha,离障)尊者,威仪第一的难陀(流灌)尊者,福田第一的宾头卢颇罗堕(Piola-bhāradvāja,坚伏)尊者,长寿第一的薄拘罗(Vakkula,面王)尊者,持戒第一的优婆离(Upāli,果乘)尊者,布施第一的尸利罗(Sīvali,仁性)尊者,妙声第一的牧牛难陀尊者(喜乐),善来(Svāgata)尊者,密行第一的罗睺罗(Rāhula,罗云)尊者,多闻第一的阿难(ānanda)尊者。他们都是佛陀的上首弟子。

    赏析与点评

    有一次,一个瞎了一只眼的人向舍利弗乞讨一只眼睛。舍利弗取下自己的右眼,那人接过右眼后很不满地说:‌“右眼对我没用,我需要的是左眼。”无奈之下,舍利弗又取下自己的左眼,那人接过左眼用鼻子闻一闻后说:‌“眼睛如此腥臭,对我有何用?”说完便将这只眼扔在地上,用脚踩了又踩,扬长而去。舍利弗深感众生心愿难以满足,很难超度,因而退失了大乘菩提心,在小乘教法中进进退退六十小劫。

    在佛陀的弟子中,如舍利弗这样退失大乘心的声闻弟子极多,佛陀因而首先列举了一万二千位声闻弟子中三十一位最有成就者,暗示佛陀主要是为声闻弟子而宣说此经,希望他们回小向大,最终导归净土法门。

    〔出家菩萨〕又与大乘众菩萨1俱:普贤菩萨2、妙德菩萨3、慈氏菩萨4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

    〔在家菩萨〕又贤护5等十六正士6: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

    1 菩萨: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兼善天下,上求下化,悲智双运。

    2 普贤菩萨: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以‌“实践”、‌“大行”著称,四川峨嵋山为其说法道场。

    3

    妙德菩萨:即文殊菩萨,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以‌“智慧”著称,山西五台山为其说法道场。

    4 慈氏菩萨:佛陀的继承人,以‌“慈悲”著称,现住兜率天内院,为众生说法。

    5 贤护:保护身口意三业以自利,乐于护持他人以利他,故名‌“贤护”。

    6 正士:菩萨的别名,依正知正见而修行之士。

    译文

    在此集会的还有无数修学大乘的菩萨,包括普贤、妙德(文殊)、慈氏(弥勒)等贤劫中所有的菩萨。

    另外,以贤护等十六位修行之士为首的无量在家菩萨: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

    赏析与点评

    普贤排在文殊和弥勒之前,含有深意。普贤代表大行,表示修净土法门的人有了信与愿后,老实念佛的行动极为重要。‌“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行乃尽。”这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大愿,表明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并非贪图自我享受,而是悟道后广度众生。这也许是净土宗推普贤菩萨为其始祖的原因之一。

    〔德遵普贤〕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八相成道〕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

    〔降兜率相〕处兜率天1,弘宣正法。

    〔入胎相〕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出胎相〕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

    1 兜率天(Tuita):欲界第四天,分内、外二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如太上老君李耳便住于外院修身炼丹;内院为‌“一生补处”的菩萨居住地。佛陀成佛之前,就住在内院中,然后从天降生人间成佛。未来成佛的弥勒,现在正住在此天的内院中,将来也从此天下降人间成佛。

    译文

    来此集会的所有在家修行之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普贤菩萨‌“解行并进”的美德十分敬佩,并以普贤菩萨为榜样,具备菩萨所有的修行愿力,一心一意地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之佛号上,并做有利于众生的功德事业。他们云游于天上人间,随机应变地以各种方法,协助佛陀教化众生,进入佛法的大海,最终到达觉悟真理的彼岸。

    (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都曾发过誓愿),要在无穷尽的世间修行中成就为佛,(于是仿效佛陀八相成道的轨迹),先在兜率天弘扬正法。

    (待佛灭度后),立即舍弃兜率天宫安乐的生活,投胎降生于人间。

    (他们都是)从母亲右边胁下出生,立即能行走七步,大放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大地产生动、涌、震、击、吼、爆六种震动。然后,他们都会大声宣告:我将在世间悟道成佛,天上天下尊贵无比!这时,帝释诸天以及大梵天王等前来供养侍奉。天上人间所有众生,都来皈依信仰。

    赏析与点评

    《西游记》中孙悟空无法无天,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都无法降服他,结果他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这表明,在一般人心目中,佛陀是至高无上的,无论他有多伟大,都是应该的。德国著名佛教学者奥登堡(Oldenberg)教授以大量的证据证明,佛陀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

    考古学家在佛陀出生地尼泊尔的鹿野苑,发现了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古代最伟大的国王阿育王雕刻的‌“法敕”,更进一步说明佛陀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悉达多太子降生后七日,亲生母亲摩耶夫人便不幸去世,他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成人。这说明佛陀年幼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饥饿时需要喝奶、吃饭,天冷时需要穿衣。后来他感受到生老病死无常相逼,遂出家学道,‌“八相成道”而证佛果。‌“八相成道”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盘。同样,佛陀在宣讲《无量寿经》时,向与会大众先介绍诸大菩萨修道的经过,说明这些菩萨并非一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同悉达多太子一样,从普通人修起,经‌“八相成道”而证圣果。

    〔在家相〕示现1算计、文艺、射御2,博综道术,贯练群籍3。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4。

    1 示现: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种种身形。

    2 射御:礼乐射御书数,名为六艺。其中‌“御”代表射箭、舞刀、击剑、驾车、骑马等。

    3 贯练群籍:印度九十六种外道学术,以四吠陀为主体,皆贯通无碍。

    4 色味之间:过着饮食男女的生活。

    译文

    菩萨在童年时,学习算术、诗书、技艺,以及射箭、舞刀、击剑、驾车、骑马等知识,且无一不精,又广泛地学习各种圣贤之道、神仙之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到了青年时期,他在皇宫后院的试艺场,与五百释子比武,技压群雄。后又娶妻生子,过着饮食男女的生活,享用人间美味佳肴。

    赏析与点评

    菩萨年轻时和我们一样,修文习武,为实现自我而奋斗,成为多才多艺、博学深智的人。成家立业后,时刻有醇酒、音乐、美人相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人世间的财富、名誉、地位乃至学问、武功,无不成就,自我得到最大的满足。由此观之,出家学道并非因生活失败,而是如同弘一大师那样,是追求人生更高境界之举。

    〔出家相〕见老病死,悟世非常1。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2;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1 非常:即无常。世间的一切,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不能常在,所以都是无常的。

    2 法服:修行人穿的衣服,相当于佛教的袈裟。

    译文

    (生命中的某一天),菩萨目睹世人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觉悟人生无常之苦,于是放弃世间的荣华富贵,进入山林修行,寻求解脱之道。他骑白马离开王宫,并摘下王冠珠宝,打发侍候他的人返回皇宫,自己脱下华服,穿上袈裟;剃除须发,端坐树下,苦修六年,(一无所获后),方知应如何修行,才能转入中道实相的正道修行轨道。

    赏析与点评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重和气泻肝肠。

    ————明·憨山德清

    菩萨在人生旅途中,深深地感受到人生苦短,生死无常,于是决心出家,寻求解脱之道。这是出家求道的直接原因。

    〔降魔成道相〕现五浊刹1,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2。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3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1 五浊:劫浊,劫难时代,灾难重重;烦恼浊,世人心中充满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众生浊,众生障深慧浅,资质低劣,苦多乐少;见浊,邪见流行,思想混乱,莫衷一是;命浊,众生因恶业而受报,身心交瘁,寿命短促。

    2 金流:太阳初出,阳光照在流动的河水上,河水呈金色,故称‌“金流”。

    3 魔:魔罗(Mara)的简称,专指扰乱人心智的心魔。

    译文

    菩萨在五浊恶世中示现成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随顺众生的根机程度,为之说法,给予光明,济以安宁。菩萨在深山苦修六年,满身尘垢,于是来到一条河边,沐浴在金色的河水中。尘垢除尽,天神按下河边大树枝条,菩萨手扶树枝,从容上岸,在众多灵异之鸟的簇拥下,走向觉悟的道场,这些吉祥的征兆,彰显菩萨修行的功德。这时,净居天化作割草童子,向菩萨进献吉祥草。菩萨体察他的苦心,以悲悯的心来接受所布施的草,将草铺于菩提树下,盘腿而坐,全身放大光明,惊动了邪魔。魔王率领大小群魔,以威吓、诱惑的手段试探菩萨。菩萨用智慧和力量,将他们全部降服终于得悟至高无上的宇宙人生真理,觉悟成佛。

    赏析与点评

    孔雀虽以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

    外形虽有美仪容,未若断漏功德尊。

    今此比丘犹良马,能善调伏其心行。

    断欲灭结离生死,受后边身坏魔军。

    ————《别译杂阿含经》

    经过苦苦的探索,菩萨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苦难来自我们有所执着的心。追求人世间‌“五欲”之乐,固然无法使人获得长久的快乐;执着于某一种修行形式(如极度的苦行),也不是修行的正途,因为这只会使人囿于修行形式,到了一定的境界,便无法突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只有超越对修行形式的执着,从心入手,‌“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才能进入新的天地。通过对思维的重整,菩萨降伏了有所住的心魔而行中道。

    〔转法轮相〕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1。扣法鼓2、吹法螺3、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1 佛吼而吼:佛陀讲法,契机契理,令人信服,犹如雄狮一吼,百兽慑服。

    2 扣法鼓:比喻宣说人天小乘自利之法,如人扣鼓,其声闻近。

    3 吹法螺:比喻宣说大乘自利利他之法,如人吹螺,其声闻远。

    译文

    这时,帝释诸天以及大梵天王都来劝请佛陀宣扬正法,启动法轮的运行。佛陀接受请求,按照过去诸佛说法的模式,云游于天上人间,为众生演说正法,犹如雄狮怒吼;彷佛战鼓擂起,宣说小乘自利之法;好像巨螺吹响,宣说大乘自利利他之法;执持智慧的利剑,斩断烦恼之魔;犹如高悬之法幢,为人生指明正确方向;如振聋发聩的巨雷声,唤醒迷途之人;如闪电在一那令众生恍然大悟;像甘甜的雨水,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灵。法音使众生得到觉悟。佛陀的光辉,照亮了无量无数的世界。所有的世界,都发出六种震动。

    赏析与点评

    佛陀一生说法可分为五个阶段,统称为‌“五时教”:佛于菩提树下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称为华严时;在鹿野苑等处,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称为阿含时;在接下来的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大乘经典,称为方等时;在以后的二十二年间,说各种般若经典,强调诸法皆空之义,称为般若时;在佛陀生命的最后八年中,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佛陀即将入灭时,又在拘尸那拉城娑罗双树间,说《大般涅盘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称为法华涅盘时。上文中‌“扣法鼓”暗指第二阶段的小乘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