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最新章节!

    (一)中国百年来之文化问题与中国文化之价值

    (二)中国数十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西方文化之科学民主自由之精神于中国,所以失败之故及其态度上之错误

    (一)中国百年来之文化问题与中国文化之价值

    如吾人以上对于中国文化精神之解释为不误,则吾人可以进而讨论:中国现在之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将来应发展之趋向。

    中国近百年来之文化问题,皆表现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冲击。此可谓自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时代起。因太平天国所假藉者,乃西方宗教中之上帝信仰。太平天国之乱平,表示曾、左、李、胡所代表之中国文化精神之胜利。然曾、左、李、胡,已知中国文化中,缺乏西洋之坚甲利兵,与其他富强之术,须加以补救,而知学习西洋富强之术之重要。清末国人又知非变法不足以图存,而有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之连动。康、梁之君主立宪运动,因不能满足中国民族推翻满清之要求,孙中山、章太炎诸先生之民主立宪运动胜利,遂有民国之建立。此是中国政治受西方文化之冲击而生之大改变。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民国初年,学日本军国民教育。新文化运动时,学者倡英美式之个性教育,鼓吹语体文代文言,以科举与民主之口号,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提倡妇女解放、自由恋爱、劳工神圣与自由思想,皆若为革中国传统文化之命者。国民党所领导北伐之成功,主要由于以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为号召。其所宗之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亦与中国自清末至新文化运动以来所要求之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之愿望相符,故北洋军阀,迅速崩溃。平心而论,三民主义之思想,原为力求包括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之潮流,亦力求应合于中国文化精神者。然三民主义乃一政治上主义,其所承于中国文化者,只限于传统社会、政治、伦理精神之一方面,故即在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文化思想之暗流,仍是一面鄙弃中国学术文化精神,一面崇拜西方最新之思潮。 malie 主义者因自命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之文化之批判与否定者,而被青年视为最新之西方思潮。此思潮又适合于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对于西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之侵略之反感,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均贫富之意识相应,再济以八年抗战之后民族元气之亏伤、国民政府中官僚之腐化,于是中国大陆,终为 * 党所支配,而中国大陆之文化教育乃改而纯以俄为师,以求 malie 主义化。 * 党之革命不只为政治的,乃彻底之社会文化之革命。 * 党视中国过去文化为封建文化,近百年中国文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文化,此皆依其历史哲学,不得不加以扬弃者。由此以观,则中国近百年之文化,至少在表面上可谓之为西方文化次第征服中国传统文化之历史,或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之冲击前,一步一步退却,而至于全然崩溃之历史可也。

    吾人若承认,中国近百年来,至少在表面上,中国文化乃以西方文化之袭入,而一步一步退却,为西方文化所征服。于是可使吾人生数问题:一、中国文化精神,究竟是否有其永久不磨的价值?如其无永久不磨之价值,中国文化历史何以有数千年之久?二、中国文化究竟有何缺点?如无缺点,何以近百年来,至少自表面观之,中国社会之变革,乃由西方传来之文化思想为领导?又何以中国现在沦至如此悲惨之国际地位,人民遭遇如此深之苦难?三、中国近百年对于西方文化之一切接受,是否皆是必须且应当?西方文化真有价值之处何在?究竟哪些方面是中国人所当接受,而当进一步儘量接受者?当接受之理由何在?接受之态度当如何?四、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之接受,是否必须先破坏中国文化之传统?或只须以其所长补吾人之所短?如吾人须接受西方文化,以补吾人所短,是否即是将二种原来不同之文化精神重新加以综合,以创造中国之新文化?抑依中国文化精神之自身之发展,亦本当发展至一如是之综合之阶段?五、中国当有新文化之面目,大体是如何?中国近百年之变乱的历史,是否表示中国民族活力之衰弱?中国民族是否真有能力创造新文化?如何证明其有此能力?又中国近百年之变乱历史中,中国社会文化是否有真正之进步,其进步之处何在?

    上列诸问题,可谓为中国近百年,关心中国文化前途者,所一直思索的。吾自开始能自动读书用心之日起,亦一直有此问题在心,及今已近三十年。此诸问题,每一问题,皆有各种可能答案,每一答案,如欲为之觅一理由,皆似极容易。然人对此不同之问题,如各取一答案,而细加考察,即见其中有种种矛盾冲突,而逼人至其他答案。百年来之文化思潮,亦即在此各种可能的答案中轮转,循环往复,如在漩流。而中国近百年文化思想之无出路,亦即使建国大业终无出路者。然吾人在经此 * 党之全盘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并否认中国近百年所接受之欧美文化之后,吾人确已到一一切从混吨中立根基,纯依理性上、理想上之当然与定然,以思维一切之时代。中国文化生命,已到一可自漩流中拔出,而真正向前伸展的时代。而此诸问题,已有比较和谐融贯之答案,逐渐显出,为中国人所见。以下只将吾所见者,提出结论,然后再择要加以说明。

    吾所见者是:中国文化精神确有其永久不磨的价值。然其发展至今,与西方文化对照而论,亦确显出其有种种缺点。中国近百年对西方文化中科学民主自由精神之接受与摄收,亦为一不自觉的择善而从之理性所支配。唯中国近百年来,人接受西方文化之意识态度,恒出于一欲望之动机,而显一卑屈羡慕之态度。同时西方文化之长,又常不能真正皆为中国人所倾心接受。人恒一方以为要接受西方文化之科学与民主自由等精神,必须打倒否定传统文化;然又终为传统文化之精神所牵挂。于是今之中国文化思潮,乃陷于种种矛盾,而无出路。故中国以后之接受西方文化,必须彻底改变以往之卑屈羡慕态度,而改持一刚健高明之态度。仍在自己文化精神本原上,建立根基。自内心之深处,自觉中国人当接受西方文化之理由;吾人如真能以一刚健高明之态度,从内心深处自觉中国人当接受西方文化之理由,吾人即将发现。今日接受西方文化之长,将不限于科学与民主自由。而吾人接受西方文化,亦并非只是左右采获,截长补短,以为综合;而即是完成中国文化精神之发展,以形成中国中国文化前所未有之新阶段。以此新阶段之中国文化,不仅可超过过去之中国文化,亦可在理念上,超越现在以前之西方文化。吾人自中国文化精神将有之新发展,再回头看中国近百年来,文化思潮之冲突,与社会所历之变化,仍可发现有一中国民族精神之潜力在生长,有种种社会文化之进步事实可指出。因而亦可在一超越的眼光下,肯定中国近百年之变乱之价值。此即吾人本书之结论。将错综加以说明于下文者:

    关于中国文化之价值,本书全部皆在发挥,此处本不拟再加覆述。吾人皆知世界上唯中国文化有四五千年之历史,此四五千年之中国历史文化,复有一贯之统绪。此历史之长久,固不必即为中国文化之精神有至高价值之客观证明。因人可谓价值之高下,不与存在时间之长久相应(如黑格尔之历史哲学,即持此论)。然吾人如肯定存在本身即一价值,则一文化能使其自身长久存在,必有其所以能使其自身存在之理由。此理由只能在此文化之能满足长久时期之人之精神要求,而有其不容磨灭之精神价值。则文化存在长久,虽不必为其文化精神有至高无上之价值之客观证明;然断然可为其有不容磨灭之价值之客观证明。吾人如自内部探索中国文化精神之价值,吾人实可发现:中国文化精神,至少在一点上,实有其至高无上之价值。此即依于人者仁也之认识,以通天地、成人格、正人伦、显人文是也。吾似不能谓:唯中国文化能知重人、重仁,因西方基督教之爱与佛教之慈悲,亦是重仁。基督教以上帝必命其子化生为人,以救人同入天国,并教人以在地若天之道,佛教以佛法主要为人而说,皆"重人"之精神。然中国思想之不以仁只为超越而外在于上帝之心或佛心,而以人性即仁,以至以一切善德,皆直接内在于人性;则特为数千年来之中国思想,万变而不离其宗者。此种人性即仁之思想,始发于孔子欲仁仁至,仁不外求之思想,而由孟子加以发挥。而自学术文化史观之,则实导源于中国古代宗教中,对天帝之信仰,早即重其德性。犹太人尚力,其上帝以权能显。希腊人尚智,柏拉图之造物主( timeaus 对话中之 dimiuge )以能知一切理念之智慧胜。故耶稣之上帝,虽以爱之德性为主,而后来基督教之上帝,仍特以全知全能之理智、意志见尊(此可看中古神学论上帝之德性,或谓以智为主,或谓以意志为主,相争至烈)。而中国古代宗教之天帝,则自始以宽大无私之德性显。孔、孟之大慧,即在直接体承人所信天帝之无私之德,以见人当遵行之仁道。由是而尽心行仁道以知人之仁性,即可知天之所以为天,而存心养性即事天。人成圣即与天合德。故孔、孟之思想,乃即就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以为其"哲学之智慧及道德之实践"所凭依。此古代宗教之信仰,亦即全融摄于彼等之哲学智慧、道德实践之中,而若超化于无形。此皆吾人之前所已论。吾人若真扣紧此处,以观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精神之本原,吾人即可谓中国思想,真为本质上之一天人合一之思想。孔、孟之精神,为一继天而体仁,并实现此天人合一之仁于人伦、人文之精神。由孔、孟之精神为枢纽,所形成之中国文化精神,吾人即可说为:依天道以立人道,而使天德流行(即上帝之德直接现身)于人性、人伦、人文之精神仁道。此意,依宋明理学言之,即依太极以立人极,而于人极中见太极。依西方理想主义思潮之术语言之,即为直接依绝对之生命精神,以成就主观生命精神,而使绝对精神生命,内在于主观生命精神,而再通过主观生命精神,以表现于客观生命精神,即表现于人之各种对人对物之感应关系(人伦)及精神文化之活动(人文)上。夫然,故中国文化,实在本源上最为清净,而以一极高明之对于性与天道合一之智慧,极敦厚笃实之"立地上以承天年,承天道以隆人"之德性为基础之文化。吾人如以譬喻之语言之,吾人可谓中国文化精神在本原上,为一直上直下,不使天与任何人,或任何人生文化活动,或地上之万物受委屈者。因其不使一切天、人、物与人生文化活动受委屈,故中国文化精神,又有致广大而极宽平舒展一面。吾之全书,实皆不外将此诸义,自各方面烘托出。吾人欲知中国之性与天道合一之智慧,吾人必须深切反省,吾人之心之虚灵明觉,可无所不涵盖,吾人之德性可无所不贯通,吾人又不可私吾人之德性,而当视此人之德性即天地之德性。此在本书论自然、论心、论宗教三章,吾人已有所论。吾人如再由此三章之义,触类引申,以论中国先哲对于心性与天道之智慧,并与世界之其他文化思想中,对于心性与天道之智慧比观;即可见在细密分疏方面,中国学术文化,虽不如西方与印度,然在洁净精微与高明一面,确有对人类文化永远不磨之价值。

    吾人欲知中国人之"立地上以承天,承天以隆人道"敦厚笃实之德性一面,吾人必须注意中国文化之始于夏禹之重朴实劳动、尚忠敬之精神,由夏至孔子一段,逐步开出人文世界之历史;与孔子继天而体仁之教,及其在汉以后之次第实现于民族之凝结,中国政制之改造,土地之开发,文化区域之逐步扩大之历史。此在本书,甚为忽略。然单就敦厚笃实之德性而论,吾人直接自中国今日之农民,与中国之人格世界中,朴实的经学家、史学家,重践履之儒者、理学家,方正贤良之名臣,忠君爱国之儒将,以身殉道之气节之士,仁厚之君主,如汉光武、宋太祖,古典的文人,如屈原、杜甫,与独行人物,皆可以想见。此可阅本书人格世界一章,已足知此种人格之德性直接使人敬爱,而有其永远不磨之价值也。

    至于观中国文化精神之致广大而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