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生三书最新章节!

    (一)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轮转相

    人间万事由人而作。而人之作事,由于心灵为之主宰。心灵之大德,即在能开发它自己,亦能凝聚它自己。

    心灵的开发之反面,是心灵的闭塞;心灵的凝聚之反面,是心灵的流荡。闭塞似凝聚而非凝聚,流荡似开发而非开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恒不免本自己一套不自觉的情见私欲或习气来作主张。这些情见私欲或习气,在我们的心灵的天地中,凭空添上许多墙壁,心灵安得不闭塞?

    但是人在要把这些墙壁加以推倒时,又常连人带马,一齐都倒,整个的生命心灵,都向外流荡。此情见、私欲与习气,则如泥沙之与黄河水同时泛滥而出。人之心灵,昏浊如故,不过貌似流行有力而已。

    此时再筑堤堵塞,人之心灵又或再归于闭塞。

    大约人通常都是在此心灵之闭塞与流畅中轮转。流荡便不能凝聚;闭塞便不能开发。以流畅为开发,以闭塞为凝聚,则产生人生之一最大的颠倒见。

    而另一人生最大的颠倒见,则是在心灵正闭塞的时候,人因自甘闭塞,于是反而视心灵的开发为流荡,而不去求开发。而在心灵流荡的时候,他亦可因自甘流荡,于是反而视心灵的凝聚为闭塞,而不去求凝聚。此即自己关了能超越闭塞与流荡的智慧之门。

    这时须要开发智慧,亦须要凝聚智慧,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心灵的凝聚与开发,其与心灵的闭塞与流荡之别,在何处。本文想多少帮助读者有此认识。

    我不希望说得太多,以免使读者之智慧流荡。如果读者觉得我说得太多,希望他本其智慧再加以凝聚。如果读者觉我说得太少,亦希望他自开发其智慧,以思唯本文之所未能说及者。

    欲认识心灵之凝聚与开发,无妨先从似在心灵之外的事物之凝聚与开发说起来。我们说心灵,不先说心灵自己,而先说它以外的东西,使人先想它以外的东西;此“想”,亦是心灵自身的一种开发。而由此再回头,说到心灵自己时,则又是心灵自身的一种凝聚。

    (二) 自然世界中之凝聚与开发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事物总是不断在那儿开发,那儿凝聚。开发是一化为多,凝聚则多结为一。万物由开发而生,由凝聚而成。这是中国先民极早便认识的道理。从一般物理说,动是开发,静是凝聚;热是开发,冷是凝聚。从时间说,昼之阳光普照,是开发;夜之覆盖万物,是凝聚。春生夏长是开发,秋收冬藏是凝聚。从植物说,百花齐放是开发,绿叶成荫子满枝是凝聚。种子开花,花结种子,是一无尽相续的开发而凝聚、凝聚而开发之生命历程。而从整个之生命世界说,则你看植物之位于一定的空间,上承雨露,向日朝阳,下面根须四出,以吸养料,而成其自己枝干花叶,这便是一种以开发为凝聚。而动物之赖植物为生,必有休息睡眠,以反于混沌无知,然后醒来能巡行四方,游目四顾,便是一种以凝聚为开发。一切生之孳生,大皆由雌雄牝牡,交接凝合而生,人间儿女言情,乃在山间水涯;夫妇欣合,恒于洞房静夜。亦以其他人缘既断,彼此之精神与生命,乃更得其凝结之道,而后能开心发情,生儿育女也。由此等等,是知在自然之世界,实无往而不见凝聚,无往而不见开发,而二者乃相依以成宇宙之日新而富有者也。

    (三)心灵与自然世界之关系

    其次,从我们人与自然之关系上说,则人之异于其他自然万物者,在其有自觉的心灵。此自觉的心灵,亦即宇宙之心。人由此自觉的心灵,向外面之自然看,只见日往月来,云行雨施,草木茂盛,禽兽繁殖。此不断日新而富有之自然世界,从整个看,只是一大生广生,生生不已,不断开发化育之历程。其中间之节节段段凝结聚合之历程,若隐而不见。人于此遂唯知赞天地之化育。然而人如回头看人之此心,何以能认识体会此自然世界之森罗万象,与其开发化育之历程;便知此乃是以天下之至虚,容天下之至实;以天下之至简,御天下之至繁;以天下之至微至精,彰天下之至广与至大。只此心之一点灵光不昧,便能包含万象,使日月于此见其明,山河于此呈其形,风云变态,花草精神,飞者飞而走者走,皆为此一点灵光之所彻,如一一收摄于此灵光之内,再卷而怀于其此心之无尽藏之中。则吾人心灵之在自然世界,即自然万象凝聚之所。而天地之所以有人,人之所以有心灵,盖即以若无人之此心灵,则整个自然万象,将只是分别并行的自凝自流,而无统一的凝聚之所也。

    (四)人文世界中之凝聚与开发

    然我们人对自然加以认识之活动本身,及人对自然世界所作之事业,所造之文化看,则又将见此一切皆依于人之自开蕴藏,而自发其心。混沌凿破而人工开物,天机泄露而人文化成。人之能造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皆不外将自然与人心本有之能力,使之由隐而显,由幽而明,由寂天寞地而地动天惊。此若无所增,又大有所增。此所增者在形式,不在材质。形式者,文也。故曰人文,曰文化,曰文明。人文、文化、文明者,以人对自然之开发一面而言也。

    但是克就人在自然所造之文化自身看,亦复由二面构成。一面是文化中已成之具体成绩,一面是运用此一具体成绩之人之精神。此已成之具体成绩,原为人创造文化之精神所凝聚而成。而运用此具体成绩之人之精神,则可对此具体成绩之意义与价值,加以新认识,新理解,新开发。已成之具体成绩,谓之过去之历史。而认识理解过去历史之意义与价值,加以新开发者,谓之生生不已之人类创造文化精神。唯此生生不已之人类创造文化之精神,能创造人类未来之历史。

    自历史以观文化,则人类全部文化,自今已往,皆是历史。而历史中之事,一一既皆过去人精神之所凝聚而成,则一一如皆已决定,永不改移。人之历史意识,乃一一再加以认识考证。愈认识考证,而如愈决定,愈为永不可改移者。此之谓人生之历史意识本身之凝聚性。然而自人当下之创造文化精神,以观历史,则历史实存于人之历史意识之中。历史中之事之意义与价值,皆在现在与未来。如现在未来尚未决定,则历史中之事之意义与价值,亦不决定;而唯由人之创造文化的精神,以刻刻加以翻新。此之谓人之创造文化精神本身之开发性。

    其次,从人类文化中之各部分看,则一切社会政治经济之组织制度,为无数人之共同习惯、共同理想之聚积凝结所成,其性质遂比较固定而难变。而一切文学艺术之作品、学术思想,则更赖于个人精神之创造与开发,其内容遂复杂而多歧。故观人类文化生活之轨道,必观之于制度;论人类文化生活之生命,则必求之于文学艺术与学术思想。组织制度,当求其安定而可久,足以凝聚群众之人心;文学艺术与学术思想,则当求其能善化腐朽为神奇,足以开发个人之德慧,以文学艺术对学术思想而言,则文学艺术重在兴动人之情感,偏于开发;学术思想重在统整人之观念,偏于凝聚。在学术思想中,则由约至博是开发,由博返约是凝聚。故科学更重开发,哲学更重凝聚。凡此之分,皆相对而言,可说者甚多,而不必一一加以列举。

    (五)人性人格与人文之关系

    然文化乃原于人精神之创造,表现于社会。唯人之人性自身,乃人一切精神之创造之本原。人之人性原于天。天心开发,天德流行,凝聚以成人心与人性。人心人性开发,而有个人之人格实现,社会之人文化成。然文化之内容,可分部门与领域,而个人之人格,则各为统一之独体。由个人之人格,分别发展开拓其各种心灵活动,而个人可有所贡献于社会文化之各方面;社会文化之各方面之发达兴盛,又聚合交凝,以陶养一人之人格。故又可谓人文由人格而生,此如繁枝茂叶之原于一一之种子。复可谓人格由人文而成,此如花叶相扶,还结为一一之果实。果实或种子为自然世界生机之所寄;而个人之人格,为人文世界人类历史世界生机之所寄。故由观人文世界之复杂丰富,至观个人人格之统一而各为一独体,而后吾人观此人间之智慧,乃由分散而集中凝聚于此人间之至实与至真。

    各种人格中,有由人性之自然的表现开发,及社会文化之自然的陶养铸造,而成之自然人格;亦有真正能自作主宰之精神人格。人之人性自然要表现开发,人所生息之社会文化,亦自然要去陶铸出与之适应之人格。由此而有上所谓自然人格。此自然人格,如为一自然之人性,经社会文化之风气之自然的吹拂,所成之果实。而此果实,却不必即能为开创未来文化之种子。唯真正自作主宰之精神人格,乃能既承天心之开发、天德之流行,以有其自然之人性,而又不只任此自然的人性自然的表现开发,而能自觉此人性之为我有,而自己决定其人格之如何形成;于是乃能一方承受其所生息之社会文化之陶铸,又能转而陶铸其所生息之社会文化。然后可为开创未来文化之种子,既能为果,亦能为因。自作主宰之精神人格,即其心灵或精神能自觉的自己凝聚于其自己,以自己开发其自己之人格。此宇宙间之开发凝聚之二大理,亦唯在自作主宰之精神人格中,乃不复只相对而并立,分散于外在之万物,且显其真正之统一,以直接呈现于此精神人格之内部。

    (六)心灵之闭塞相与流荡相之因与缘

    心灵之开发不易,心灵之凝聚尤难。大率质地朴厚者,心灵最待开发;而天资颖秀者,其心灵最须凝聚。否则质地之朴厚,或归于智慧之闭塞,而天资之颖秀,难免于聪明之浮露,而归于精神之流荡。闭塞为心灵开发之大敌,流荡为心灵凝聚之大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心灵之有大闭塞与大流荡之患者,亦不足以知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要也。

    人之生也,形气限之,限于身躯之七尺,限于有生之百年。唯人此身躯之劳而必求息,则人心有白日之昭明,亦有睡眠之昏沉。唯此百年内,人不能长壮不老,则人有精力充沛之时,亦有神志衰退之期。欲养此身躯,人不能无饮食之事,欲续此生命,又不能免男女之欲。此皆人与生物之所同,自然所施于人之大限。然谓此为心灵之大患所在,或溯原此心灵之闭塞与流荡,于此人与生物所同有之大限,则又似是而实非。盖凡此人与生物所同受之限制,实依于天地间凝聚开发相依而有之公理。此观前文所论而自明。人依此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幼壮,而衰老,而有饮食男女之事,以与万物共此天地间之公理,以自凝聚自开发其自然生命,固不必足见人之德性之所存,然要亦非人真罪恶之所在。人心灵之闭塞与流荡,乃人之心灵内部之罪恶。若徒溯其原于人自然生命中所受之限制,此乃卸责归罪之方,是由吾人未尝凝聚此心以观此心所生之谬见也。

    如实言之,人心灵之闭塞与流荡,只有其如何如何之闭塞与流荡之相貌,可资描写。其外缘,亦可加叙述。然实无决定其必有此闭塞流荡之外在原因可追溯。无论追溯之于自然之限制,或人类祖先之亚当,或前生之业障,此皆出位之思,而无究竟之论可得。如谓此原于一魔,则此魔亦不在外,而非有实体,足决定人心之必有如是闭塞或如是流荡也。若果真有外在原因或实体之魔,足决定人心之必有如是闭塞或流荡,则此心灵如是闭塞或流荡之命运,即必然注定,决无可逃;而化闭塞为开发,以凝聚止流荡之事,亦终古无可能。人之自开发而自凝聚,以成自作主宰之人格,亦终古无可能矣。

    心灵流荡之相貌,为开发复开发,而无凝聚。心灵闭塞之相貌,为凝聚复凝聚,而无开发。开发复开发而无凝聚,如开发之离凝聚以远扬;凝聚复凝聚而无开发,如凝聚之舍开发而自锁。人心灵之开发与凝聚,乃相依相养以为命。而当其相离,则开发如远扬无归,遂成流荡;凝聚如自锁不出,遂成闭塞。流荡之心,依于开发,而失开发之所依;闭塞之心依于凝聚,而失凝聚之所依。故在能自凝聚自开发之先天心体上,皆为无根,而只根于此心体之一端之用。一端之用,不与他端相辅为用,以周行不殆,遂还自竭。故流荡之行,闭塞之志,终难久持。持之既久,心灵之生命,乃归于自杀。

    心灵之闭塞与流荡,皆在先天心体上无根,而唯由于心灵之自陷于其凝聚或开发之一端,以使二者相离而生。至于此自陷之何以生,乃不能再问者。此是尽头处。若人再问,即是执此自陷,为一实在之对象,而视如有体。此执之本身,即为自陷之加深。须知此自陷,实只有相有用,亦可姑说依于一自陷性为根;然此性非心体之本性,而此性仍在心体上无根。故于此性,亦不能视如有体,而吾人之视自陷如有体之执,其本身亦只是另一自陷。此另一自陷,还复在心体无根。此义读者有疑,无妨暂存于心,以供参究,以待一朝之豁然,亦不必勉强求解。然由人心之自陷,而成闭塞与流荡,则有外缘可说。明其外缘,则亦可助人之释此惑。

    人之心灵之闭塞之外缘,即人过去生活所留于心灵之内在的累积习气(私欲意见均由习气成)。人之心灵流荡之外缘,即人之当前生活所遇之环境中,外在的不断刺激。然此过去生活之累积习气,并不必然的决定当前之我为此累积习气所缚,以致此心之闭塞;而此环境之不断刺激,亦不必然决定当前之我为此不断刺激所摇,而致此心之流荡。故皆只为当下此心之闭塞与流荡之外缘,而不能为其因。

    我们前由人心能认识自然世界之万象,而存记之于心,以见此心之为无尽藏。然人心匪特能认识自然世界之万象,而存记之于心;亦且能将其在人间世界之生活中,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之一切,一并存记之于此无尽藏中。此皆可见人心之凝聚一切,而加以保存之盛德。然人心之每有一存记,乃人心自己之自呈其凝聚之用之一结果,而此一结果复有一吸注人心,还就其中,加以执著以沉陷其中之另一用,而足致心灵闭塞之结果者。由此以观此心为无尽藏,即亦为内含无尽之幽暗,而暗中如有无尽之陷阱者。吾人平日生活中,每一观念之生,每一情欲之动,每一行事之成,当其保存于此无尽藏中时,皆可各从其类,凝为习惯。而此习惯既成,则无论为善为恶,皆为可吸引人之还就其中,加以执著而沉陷其中。则此时之恶习惯,固可导人为恶,善习惯亦可使人蔽于小善,而忘大善,以成不善。此习惯之可吸引人沉陷,如有一种不可见之气,故名之为习气。

    我们说人心之又一大用,在其能开发自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