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美学漫步最新章节!

    第一节 庄子的哲学

    《庄子》一书并不是出于庄子一人之手。而是一部庄学丛书。《内篇》大部可靠,《外篇》《杂篇》也有部分的可靠材料,非全伪。我们叙述庄子的思想,以《内篇》为主要的材料。《天下篇》是比较晚期的道家思想,我们不根据它来说明庄子的思想。[85]

    一、天道。

    东廓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廓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题)稗(音拜)。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廓子不应。(《知北游》)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至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庄子认为,万物都是道的表现。[86]道即是自然,即天,即全宇宙。这一点他是与老子的思想一致。在宇宙论方面来说,他是唯物者,他承认先有存在,再到感觉意识。[87]他要以“道”为师:

    吾师乎!吾师乎![88]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彫众形而不为巧。(《大宗师》)

    个别存在都占有全宇宙的一部分,万物变化都表现了全宇宙的一部分。道是全体,是一(一不是数目而是整个)。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89]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齐物论》)

    唯达者知通为一,[90]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91]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齐物论》)

    道是客观存在,不依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这个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唯达者知通为一”),一切个别的事物不能违反这个宇宙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必需随顺自然(天道服从自然的规律),否则即陷于悲剧的结局:[92]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耶?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齐物论》)

    二、人生修养方法(解脱此悲剧之方)。[93]

    庄子把他的天道观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方面,即成为他的适性,逍遥顺化的人生态度。[94]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95]……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96],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97]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逍遥游》)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只能顺从自然界的规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不能强扭自然界规律以从已。了解了这个自然变化的规律,并且掌握了这个规律,即可以得到“逍遥”;认识了必然就是自由。[98]

    天道是可以被认识的,并且是可以掌握的。能完全掌握这个规律的人即是庄子所谓“至人”“圣人”“神人”。他们并不是“无名”“无功”“无己”,乃是说他们不以自己的才能、智力,与天道对抗,他们“顺化”,随顺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自作主张”。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自然规律之用于人生方面者曰道德)而浮游,则……与时俱化(与自然变化的节奏一致)……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累邪?(认识必然,即是自由)(《山木》)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

    他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看起来似乎争取主动,其实是完全服从自然,不作任何主张,把生活交给自然。若妄作主张,则为“不祥之人”:

    夫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令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如儒家之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之性,人之异于禽兽者),夫造化(自然)者,必以为不祥之人。(《大宗师》)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生)不诉,其入(死)不距……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俞樾云:捐当揹,即背字),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大宗师》)

    一个人是否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并不在乎他的形骸肢体生得完整无缺,主要的要看他是否认识了自然变化的法则,并且看他是否与之顺化,逍遥。所以庄子列举了许多形骸残废的至人,作为人生的榜样。[99]

    三、思想方法。

    庄子的天道观教人先认识天道(自然规律),才可以知道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不过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物,所以看问题时不能只站在人的观点,而应站在天的观点。

    道恶乎隐(依据)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隐于小成(片面的),言隐于荣华(表面的)。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齐物论》)[100]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齐物论》)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谓两行。(《齐物论》)[101]

    个人的见解只代表了他自己的观察的角度,不可看到真理(天道)的全部。任何的说明也不过说明了宇宙全体的一小部分,说明了这一小部分反而把大部分的道理遗漏了,甚至损伤了: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