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一首 脉证合十四条 方十六首

    【按语】

    本篇论述妇人杂病,包括月经病、带下病、热性病、情志病以及外阴病等。徐本作“方十四首”,俞本作“方十三首”。

    [01]妇人中风〔1〕,七八日续来寒热〔2〕,发作有时,经水适断〔3〕,此为热入血室〔4〕。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5〕。方见呕吐中。

    【注释】

    〔1〕妇人中风:指病因为感受风邪。此当与下条“妇人伤寒”互见妇人患热入血室的病因是感受风寒之邪。

    〔2〕续来寒热:俞本作“续得寒热”。

    〔3〕经水适断:指妇人患热入血室的症状。此亦当与下条“经水适来”互见热入血室可出现经行不止或经行刚来的症状。

    〔4〕热入血室:中医妇科病名,妇女在经期或产后由于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症见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少腹疼痛、阴道出血,高热时可出现神志不清等。类似今之急性子宫内膜炎。血室,指胞宫,今称之为“子宫”。

    〔5〕本条论述热入血室的证治。亦见于《伤寒论》144条。

    【译文】

    妇人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七八天持续有寒热往来、定时发作、经血中断的症状,这是邪热与经血结在胞宫,因而寒热像疟病那样休作有时。当用小柴胡汤治疗。方见《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5]。

    [02]妇人伤寒发热〔1〕,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2〕,必自愈。〔3〕

    【注释】

    〔1〕伤寒发热:指出热入血室的病因及症状。《伤寒论疏义》:“前云中风,此云伤寒,互文以见风寒,俱有此证也。上条云发热、恶寒,此但云发热,承前以省文也。”

    〔2〕无犯胃及上二焦:表明本病的治疗禁忌。不要治上、中二焦,当治下焦,病就会痊愈。胃,指中焦。上,指上焦。

    〔3〕本条承上条再论热入血室的证治。亦见于《伤寒论》145条。此两条内容当互相补充,互见热入血室的病因、证候及治则(治法与禁忌)。

    【译文】

    妇女感受风寒之邪,表现有发热(恶寒),经血刚来,白天神志清楚,夜暮(热盛时神志不清)好像见到鬼神那样胡言乱语。这是热入血室。治疗不要从上焦及中焦着手(而要用小柴胡汤治下焦血热),则病就能痊愈。

    [0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1〕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2〕如结胸〔3〕状,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4〕,随其实〔5〕而取之〔6〕。

    【注释】

    〔1〕得:俞本无此字,《伤寒论》、《玉函经》、《脉经》皆作“得之”。

    〔2〕热除脉迟……胸胁满:《伤寒论》作“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金匮玉函经二注》:“热除脉迟、身凉者,邪气内陷,而表证罢也。胸胁下满……热入血室而里实。”

    〔3〕结胸:中医病名,由于邪热结于胁腹引起疼痛的一种病证。

    〔4〕期门:针刺穴位名,足厥阴肝经的募穴,位于右侧胁肋部。《金匮玉函经二注》:“期门,肝之募,肝主血。刺期门,泻血室之热,审何经气实,更随其实而泻之。”

    〔5〕实:《玉函经》、《脉经》皆作“虚实”。

    〔6〕取:治也。本条论述妇人热入血室并邪结胁腹的证治。亦见于《伤寒论》143条。

    【译文】

    妇人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月经刚来潮,病到七八天发热已退,脉数亦减,肌肤不热而温和,但胁腹胀满(疼痛),像结胸病那样,而且神志昏乱,说胡话,这也是热入血室。治当针刺期门穴,再随其里实而(用小柴胡汤)治疗。

    [04]阳明病,下血〔1〕,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2〕汗出者愈。〔3〕

    【注释】

    〔1〕下血:指经期下血。

    〔2〕濈(jí)然:形容迅疾汗出。

    〔3〕本条论述阳明病而致热入血室的证治。亦见于《伤寒论》216条。

    【译文】

    患阳明病热盛而见经血下行,神昏说胡话,这是热入血室,头部汗出(而身无汗)。治当针刺期门,随其里实而用泻法,使周身迅速汗出,病可痊愈。

    [0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1〕,半夏厚朴汤主之〔2〕。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3〕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4〕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注释】

    〔1〕咽中如有炙脔(luán):自觉咽中似物梗阻的症状。犹如烤熟的肉块梗阻在咽喉中,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后人称之为“梅核气”。《医宗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脔,切成块的肉。炙脔,《脉经》误作“炙腐状”。

    〔2〕半夏厚朴汤:本方有理气解郁、化痰降逆的作用。方中以半夏、厚朴化痰行气为主。本条论述咽中痰凝气滞的证治。

    〔3〕怗(zhān)怗:声音不和谐。

    〔4〕苏叶:又名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嫩枝叶。有理气宽中的作用。

    【译文】

    妇女咽中似有烤熟的肉块,当用半夏厚朴汤治疗。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要方》作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肉块,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以上五味药,用七升水同煮,煮到四升。分四次温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06]妇人脏躁〔1〕,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2〕主之。〔3〕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注释】

    〔1〕脏躁:中医病名,以无故哭笑、喜怒无常的精神症状为主症的病证。多由情志抑郁、心脾两虚所致。本病多见于女子,男子亦有。类似今之癔病,又名歇斯底里。

    〔2〕甘麦大枣汤:本方有甘润缓急、养心宁神的作用。

    〔3〕本条论述脏躁的证治。

    【译文】

    妇女患脏躁病,常常悲伤要哭,好像神灵作怪,且多打呵欠及伸懒腰。当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甘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以上三味药,用六升水同煮,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本方还能补益脾气。

    [07]妇人吐涎沫〔1〕,医反下之,心下即痞〔2〕,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3〕

    小青龙汤方见肺痈中。

    泻心汤方见惊悸中。

    【注释】

    〔1〕吐涎沫:即咳嗽吐泡沫样的稀痰,为肺有寒饮,当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

    〔2〕心下即痞:指心中痞闷。心中,即胃腹部。下,训“中”。此是误治后出现的证候。

    〔3〕本条论述肺有寒饮误治后的治法。

    【译文】

    妇女原本咳吐稀痰,而医生误用下法治疗,以致出现脘中痞闷。此时治疗当先祛除痰涎,用小青龙汤;待痰涎祛除后,再治其脘中痞闷,可用泻心汤。

    小青龙汤方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14]。

    泻心汤方见《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治第十六》[17]。

    [0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1〕,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2〕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3〕,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4〕。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5〕,气冲〔6〕急痛,膝胫疼烦〔7〕;奄忽眩冒〔8〕,状如厥癫〔9〕;或有忧惨,悲伤多嗔〔10〕,此皆带下〔11〕,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12〕,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13〕。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14〕

    【注释】

    〔1〕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表明妇人病的病因不外乎三个方面。虚,为气血虚少,是病之本;积冷,是久积寒气,邪感于外;结气,是气机郁结,由七情所伤,邪感于内。三者皆可导致经水不利,甚至闭经。诸,犹“之”。

    〔2〕胞门:指胞宫,即子宫。

    〔3〕关元:穴位名,在脐正中线,脐下三寸。此泛指少腹。

    〔4〕在上呕吐涎唾……非止女身:指出上述虚、积冷、结气三种病因,不仅引起妇女下焦的病变,还可导致上、中焦的疾病。在上焦可引起以吐涎沫为主症的肺痿,肺痈当是肺痿;在中焦,如果寒气结聚,会引起以绕脐痛为主症的寒疝或两胁疼痛。若中焦热毒蕴结,可引起少腹疼痛,脉数,肌肤干燥犹如鱼鳞的肠痈病。这些病还常发生在男子身上,不仅是女子。脉数无疮,当是“脉数有疮”。《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盖此条以‘血寒积结下焦为主,自寒伤经络’至‘非止女身’十五句,是客词,系于举上焦、中焦之病,以备下焦之参照者。”

    〔5〕气街:穴位名,为气冲穴的别名。位于脐下,属足阳明胃经。此泛指少腹。

    〔6〕气冲:同“气街”。

    〔7〕在下未多……膝胫疼烦:表明在下焦的病变不多,如月经不调,阴部疼痛,少腹冷,两侧少腹疼痛,牵引至腰背、两膝及足胫疼痛。

    〔8〕奄忽眩冒:骤发头昏眼花。奄忽,急遽也。

    〔9〕厥癫:指昏厥及癫痫两种病证名。昏厥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厥……或令人暴不知人。”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病证。

    〔10〕嗔:发怒。

    〔11〕带下:中医病证名,泛指妇女带脉以下的病证,包括月经、赤白带下诸疾,即一切妇科病的总称。《金匮要略心典》:“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

    〔12〕三十六病:参见《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13]条“妇人三十六病”。

    〔13〕审脉阴阳,虚实紧弦:强调审清脉之阴阳,证之寒热虚实,因之积冷、结气。虚实,概括寒热。紧弦,指病因。紧主寒邪,即积冷;弦主气郁,即结气。

    〔14〕本条论述妇人杂病的病因、范围及辨证施治的准则。《医宗金鉴》:“此条为妇人诸病纲领。”

    【译文】

    妇女的疾病不外乎气血虚少、久积寒气、气机郁结三种病因,都会导致经水不利,甚至闭经。经过长期的慢性过程,血因寒凝滞不通,胞宫亦为寒气所伤,以致经络阻塞,经血凝结(引起月经不调)。

    (上述气血虚少、久积寒气、气机郁结三种病因)在人体上部还可形成以咳吐涎沫稀痰为主症的肺痿,造成病人形体消瘦。在中部由于寒气结聚可引起以绕脐部位疼痛为主症的寒疝,或者两胁疼痛与脏腑相连;有的热毒蕴结在中焦,导致少腹疼痛、脉象浮数的肠痈,肌肤干燥犹如鱼鳞错出那样。以上这些病也经常发生在男子身上,不单女子。引起下部疾病的不多,如月经失调、阴部疼痛、少腹冷;有的则出现牵引至腰背两侧及少腹拘急疼痛,甚至两膝及足胫疼痛;还有表现为突然头昏眼花,症状类似昏厥、癫痫那样;有的表现为忧愁、凄惨、悲伤、经常发怒等情志疾病。这些都是妇人病,并非鬼神作怪。由于经常发作,日久不愈,会使病人形体消瘦,经脉虚寒。尽管妇人病种类很多,有三十六种病,且千变万化(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只要审清脉象的阴阳、证候的虚实寒热、病因的积冷或结气(治疗针对病情),或用针刺或用药物,就能使病情转危为安。这些虽然同属妇人病,但病源各不相同,应当辨清并熟记,切忌不以为然。

    [0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1〕,暮即发热,少腹里急〔2〕、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3〕主之。〔4〕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各二两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5〕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注释】

    〔1〕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妇人五十岁左右,经水本当停止,而今下血十数日不止。下利,当是“下血”。

    〔2〕里急:《脉经》作“里急痛”。

    〔3〕温经汤:本方有温经行瘀的作用。方中以吴茱萸温经散寒为主。今动物实验证明吴茱萸具有收缩子宫的功效。《金匮要略今释》:“温经汤实妇科要药。”《中国医学大辞典》称本方的功用:“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孕,后世调经种子诸方,皆莫能脱此范围也。”

    〔4〕本条论述冲任虚寒兼瘀血所致的漏下证治。

    〔5〕兼取:即兼治。

    【译文】

    问道:妇人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患有漏下十数天不止之症,傍晚发热,少腹拘急而胀满,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这是什么病?老师说:这种病属于妇科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曾经小产,瘀血停留在子宫未尽。怎样知道的呢?根据口干唇燥等以上症状,可以诊断。应当用温经汤治疗。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芍药各二两 人参 桂枝阿胶 牡丹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

    一升,去心以上十二味药,用一斗水同煮,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本方亦可治妇女子宫虚寒,久不能怀孕,还兼治崩漏出血或经行过多以及月经到期不来。

    [10]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1〕,土瓜根散〔2〕主之。〔3〕

    土瓜根散方:阴癫肿〔4〕亦主之。

    土瓜根〔5〕 芍药 桂枝虫各三分〔6〕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注释】

    〔1〕经一月再见者:指月经一月来两次。

    〔2〕土瓜根散:本方有活血祛瘀的作用。方中以土瓜根为主。

    〔3〕本条论述瘀血而致月经不调的证治。

    〔4〕阴癫肿:俞本、徐本、赵本作“阴肿”,即阴囊肿胀。

    〔5〕土瓜根:又名王瓜根。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块根。有清热、消瘀、破血的作用。

    〔6〕三分:赵本作“三两”。

    【译文】

    (妇人)腰带以下的疾病,月经不通利,少腹硬满而胀痛,经水一月出现两次,当用土瓜根散治疗。

    土瓜根散方:男子阴囊肿胀亦可治。

    土瓜根 芍药 桂枝虫各三分

    以上四味药,研成散剂。每次用酒饮服方寸匕,一日服三次。

    [11]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1〕,旋复花汤〔2〕主之〔3〕。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4〕十四茎 新绛〔5〕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注释】

    〔1〕寸口脉弦而大……妇人则半产漏下:此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13〕条及《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8]...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