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按语】

    本篇专论产后病。先论新产妇人易患的痉病、郁冒及大便难三种病证,后述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以及下利、呕逆等常见病。俞本作“脉证六条”,徐本作“方八首”。

    [01]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1〕,二者病郁冒〔2〕,三者大便难〔3〕。何谓也?师曰:新产血〔4〕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痓。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5〕

    【注释】

    〔1〕痉:指产后痉病,中医病名,由于产后血虚汗出,筋脉失养,感受风邪所致。类似今产后所得的破伤风。

    〔2〕郁冒:中医病名,由于产妇血虚津伤、复感寒邪引起的以发热、无汗、昏冒为主症的一种热病。类似今之产褥热。

    〔3〕大便难:指大便难解之症,由于产后津伤肠燥而引起。

    〔4〕血:《脉经》作“亡血”。

    〔5〕本条论述新产妇人常见的三种病证及原因。

    【译文】

    问道:新产妇人很容易患三种病证:一是痉病,二是郁冒,三是大便难。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说:产后初期,由于血虚,又出汗很多,容易感受风邪,所以会得痉病。产后出血较多,再加上出汗,亦容易感受寒邪,所以会得郁冒病。由于产后津液损伤,肠胃干燥,所以会出现大便难解之症。

    [0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1〕。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2〕。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3〕方见呕吐中。

    【注释】

    〔1〕产妇郁冒……厥而必冒:指出郁冒的脉证。由于产后气血两虚,故脉微弱。“不能食”前,徐本、俞本有“呕”字。呕不能食,大便坚硬,头汗出而身无汗,省略“发热、恶寒”之症。厥,指昏厥,为郁冒的主症。冒,指郁冒。《金匮要略今释》:“本条之郁冒,盖即今之产褥热。……本条不言发热者,省文。”但头,《脉经》作“但愿”。

    〔2〕冒家欲解……阴阳乃复:指出郁冒必须周身汗出,才能病愈。冒家,亦指患郁冒的病人。大汗出,即周身汗出。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是但头汗出的机理,而郁冒欲解,必须周身出汗,原因是阴虚阳亢,通过汗出才能使阴阳平复。《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此条文法,稍近倒装。‘小柴胡汤主之’一句,本当在‘但头汗出’下,其以先辨郁冒之理,故更于章末补出三句也。冒家大汗出,即是小柴胡相适之效,亦犹少阳病振汗之比。且以‘血虚下厥’三句,释头汗出之理。‘所以产妇喜汗出者’四句,释前条亡血复汗之理,即血虚邪客之候。‘阴阳乃复’一句,与‘冒家欲解,必大汗出’相应。”故头,《脉经》作“故但愿”。

    〔3〕本条论述产后郁冒的证治。

    【译文】

    产妇患郁冒病,其脉象微而弱,症见(发热、恶寒、呕吐)不能饮食,大便坚硬,头部汗出,昏厥。原因是阴血不足,孤阳上越。要治疗郁冒病,必须使其周身汗出。由于阴虚阳亢,汗出才能使阴阳平复。治疗可用小柴胡汤(扶正祛邪)。方见《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5]。

    [0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1〕发热者,此为胃实〔2〕。大承气

    汤主之。〔3〕方见痉中。

    【注释】

    〔1〕更:《脉经》上有“而”字。

    〔2〕病解能食……此为胃实:胃实,指胃家实。《脉经》作“胃热气实”。《伤寒论》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除发热外,当有腹满痛、大便秘结之症。《金匮要略编注》:“病解者,谓郁冒已解。能食者,乃余邪隐伏胃中,风热炽盛而消谷;但食入于胃,助起余邪复盛,所以七八日而更发热,故曰胃实。是当荡涤胃邪为主,故用大承气峻攻……仲景本意,发明产后气血虽虚,然有实证,即当治实,不可顾虑其虚,反致病剧也。”

    〔3〕本条论述郁冒病并发胃实证的治法。

    【译文】

    郁冒病热已退,胃纳亦转佳,但七八天后又发热,这是肠胃中尚有实邪(可见腹满痛,大便秘结之症),当用大承气汤治疗。方见《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3]。

    [04]产后腹中疝,虚劳不足。〔2〕

    痛〔1〕,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

    【注释】

    〔1〕(jiǎo)痛:《集韵》:“,小痛也。”产后血虚内寒,筋脉拘急,故腹中隐隐而痛。《金匮要略论注》:“痛者,缓缓痛也。概属客寒相阻,故以当归通血分之滞,生姜行气分之寒……君之以羊肉。所谓形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2〕本条论述产后虚寒腹痛的证治。

    【译文】

    产后腹中隐隐而痛,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此方并可治腹中寒疝及虚劳不足等病。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方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8]。

    [05]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1〕,枳实芍药散〔2〕主之。〔3〕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4〕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5〕下之。

    【注释】

    〔1〕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腹痛且胀满,不得安卧,是因气血郁滞、恶露当下不下所致。

    〔2〕枳实芍药散:本方有行气和血的作用。因气滞,以枳实行气止痛,且枳实烧黑能行血中之气;因血郁,以芍药和血止痛。

    〔3〕本条论述产后气血郁滞的腹痛证治。

    〔4〕太过:徐本作“大过”,赵本作“过”。

    〔5〕麦粥:指大麦粥,能调和胃气,于行滞中寓补养之意。

    【译文】

    产后腹痛且胀满,不得安卧,当用枳实芍药散治疗。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以上两味药,研成散剂。每次服方寸匕,一日服三次。本方还可治疗疮痈脓肿,用大麦粥混合服下。

    [06]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1〕,宜下瘀血汤〔2〕主之。〔3〕亦主经水不利。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4〕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5〕。

    【注释】

    〔1〕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产妇腹痛,一般皆由气血郁滞引起,按理当用枳实芍药散行气和血。如果用后腹痛仍不解除,则可能是由于瘀血停着在少腹的缘故,应当有少腹硬满、拒按、恶露不下的症状。“腹痛”下《脉经》有“烦满不得卧”五字。

    〔2〕下瘀血汤:本方有破血逐瘀的作用,为峻下瘀血之剂。以蜜为丸,是缓和其药性,使峻药而缓攻。

    〔3〕本条论述产后瘀血内结的腹痛证治。

    〔4〕二两:徐本作“三两”。

    〔5〕新血下如豚肝:指药后恶露得下,鲜血呈暗红色,犹如猪肝色。豚,即猪。

    【译文】

    老师说:产妇腹痛,一般都用枳实芍药散治疗。如果药后腹痛未除,这是有瘀血停留在少腹部,当用下瘀血汤治疗。本方还可用于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足

    以上三味药,研成细末,与炼制过的白蜜混合,制成四颗丸药。用一升酒煮一颗丸药,煮到八合。一次服完。药后鲜血得下,犹如猪肝那样暗红色。

    [0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1〕,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语,至夜即愈〔2〕,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3〕。方见痉病中。

    【注释】

    〔1〕少腹坚痛:按少腹部坚硬而有痛感。

    〔2〕再倍发热……至夜即愈:表明下午3——5时发热加重,烦躁,并且有说胡话,至晚上热度降低,神志清楚,胡话暂停,并非指疾病痊愈。至夜即,《脉经》作“利之则”。

    〔3〕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互指热结在里,在少腹。膀胱,即少腹部,实指子宫。此病类似今之子宫内膜炎。本条论述产后热结腹痛的证治。

    【译文】

    产后七八天,没有太阳表证,按之少腹部坚硬有痛感,这是恶露尚未干净;大便也秘结,发热烦躁,脉象微中有实。午后发热加重,出现烦躁,不能进食,且说胡话,直至晚上胡话才稍停。当用大承气汤治疗。方见《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3]。这是热结在少腹的缘故。

    [08]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1〕,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2〕续在耳,可与阳旦汤。〔3〕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注释】

    〔1〕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产后患太阳中风,持续十数日尚未解除。产后,《脉经》作“妇人产得”。

    〔2〕阳旦证:指太阳表证,即发热、恶寒、汗出、头痛等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