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译注最新章节!

    论三条 方八首

    【按语】

    妇人病指妇女所特有的疾病,包括经(月经)、带(带下)、胎(妊娠)、产(产后)四方面的疾病。本篇专论妊娠病,即妇女因怀孕而得的疾病。妊,即姙,《说文解字》释为“孕也”;娠,《说文解字》:“女妊身动也。”身动,即胎动。《产宝百问》:“娠则以时而动也,故曰妊娠也。”本篇论述因妊娠而下血、腹痛、呕吐、小便难及水气等常见病。篇名中,俞本作“脉证三条”,徐本作“方九首”。

    [0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1〕,其人渴〔2〕,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3〕,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4〕,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5〕

    【注释】

    〔1〕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平脉,即正常的脉象。阴脉,指尺脉。《金匮要略心典》:“平脉,脉无病也。即《内经》‘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意。阴脉小弱者,初时胎气未盛,而阴方受蚀,故阴脉比阳脉小弱。至三四月,经血久蓄,阴脉始强。《内经》:‘所谓手少阴脉动者,妊子。’《千金》所谓‘三月尺脉数’是也。”

    〔2〕渴:后世各家多认为是“呕”之误。

    〔3〕妊娠:《脉经》作“为躯”。

    〔4〕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此句为倒文,当在“名妊娠”之下。《脉经》无“于”字,“此证”作“娠”。

    〔5〕本条论述妊娠的脉证及治法。

    【译文】

    老师说:妇女(怀孕初期)的脉象与平时一样,只是尺脉稍弱一点,但有口渴(呕吐),不能进食,也没有寒热,这叫做妊娠(反应),这些症状当在怀孕六十天左右出现,只要用桂枝汤(调和脾胃)即可方见《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36]。如果医生误作病治,在后一月中运用吐下等法(是不对的),要绝对禁用。

    [02]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1〕,而得漏下不止〔2〕,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3〕。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4〕,后断三月衃〔5〕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6〕主之。〔7〕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注释】

    〔1〕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脉经》作“妊娠经断三月”。症病,中医病名,指腹内有结块的病,属“症积”之类,类似今之“子宫肌瘤”。

    〔2〕不止:《脉经》作“下血四十日不止”。

    〔3〕症痼害:因症积痼疾妨害胞胎而出现断续下血的症状。《脉经》无“症痼害”三字。

    〔4〕胎下血者:《脉经》作“胎也,下血者”。

    〔5〕衃(pēi):指凝结的赤黑色血块。《说文解字》:“凝血也。”

    〔6〕桂枝茯苓丸:本方有化瘀消症的作用。方中以桂枝温通血脉,桃仁、丹皮、赤芍活血化瘀,茯苓扶正健脾。本方制成丸药,且服药剂量从少量开始,逐步递增,目的使其缓下症积而不伤胎。

    〔7〕本条论述妊娠因症病引起下血的证治。

    【译文】

    妇女原有症积的病证,停经不到三个月就出现下血不止,而且脐腹部觉得有胎动,这是因为症积妨害胞胎发育(而出现反复出血)。妊娠六个月有胎动,前三月(怀胎时)依然像行经那样下血,后三月经断是由于瘀血凝聚(而暂停下血)。现又出现下血不止,原因就在于症积未去除的缘故。应当下其症积,可用桂枝茯苓丸治疗。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以上五味药,研成细末,加入炼制过的白蜜混合,制成丸药,如兔粪大小。每天饭前服一丸。若不见效,渐加至三丸。

    [03]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1〕,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2〕,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3〕。当以附子汤〔4〕温其脏。〔5〕方末见。

    【注释】

    〔1〕其胎愈胀:即其腹愈胀。愈胀,《脉经》作“踰腹”。

    〔2〕少腹如扇:《脉经》作“寒者,小腹如扇之状”。

    〔3〕子脏开:类似今之子宫颈松弛症。子脏,即胞宫,今称为子宫。开,《脉经》作“闭”。

    〔4〕附子汤:方未见。据《伤寒论》304条有“附子汤”,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组成。方中附子温经散寒为主,茯苓、白术补气安胎,芍药缓急止痛。

    〔5〕本条论述妊娠虚寒腹痛的证治。

    【译文】

    妇女怀孕六七个月,脉弦发热,腹胀腹痛,怕冷,少腹部像被扇风那样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子脏口松开的缘故。治疗应当用附子汤温暖其子脏。方未见。

    [04]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1〕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2〕,胶艾汤〔3〕主之。〔4〕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5〕干姜一两,胡治〔6〕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7〕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8〕,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注释】

    〔1〕半产:中医病名,指妊娠三月后,胎儿未成熟而半途产下。即今称之早产。《脉经》作“中生”。

    〔2〕胞阻:中医病名,怀孕时出现阴道下血及腹痛之症,因胞胎发育受阻,故名。即今之先兆流产。《脉经》作“胞漏一云阻”。

    〔3〕胶艾汤:本方有调补冲任、养血安胎的作用。方中以阿胶、艾叶养血止血为主。其中当归、地黄、芎?、芍药四味药,即为中医养血的祖方。后世名为“四物汤”。

    〔4〕本条论述妊娠因胞阻而下血的证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此条漏下与半产后下血是客,妊娠下血,腹中痛是主,三证并列,以备参对也。”

    〔5〕加:俞本作“如”。

    〔6〕胡治:俞本、徐本作“胡洽”,即《胡洽方》,南北朝胡道洽著,已亡佚;赵本作“胡氏”。

    〔7〕六两:底本缺,据俞本加。

    〔8〕三升:俞本作“五升”。

    【译文】

    老师说:妇女有(经期)漏下不止的,有早产后连续下血不止的,还有妊娠期下血的。如果伴有腹中疼痛的,这是由于胞阻引起的,当用胶艾汤治疗。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疗妇女胞动没有干姜: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

    以上七味药,先用五升水、三升清酒同煮(除阿胶外),煮到三升,去掉药渣,再放入阿胶,使其全部溶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病未愈,再按原方服用。

    [05]妇人怀娠〔1〕,腹中〔2〕痛,当归芍药散〔3〕主之。〔4〕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芎?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注释】

    〔1〕娠:赵本作“妊”。

    〔2〕(jiǎo):《广韵》:“腹中急痛也。”

    〔3〕当归芍药散:本方有疏肝健脾、调和气血的作用。方中以当归、芍药行血止痛为主。后世著名的“逍遥散”即从本方化裁而成。《金匮正义》:“芎归芍药,是以和血舒肝;苓术泽泻,是以运脾胜湿。此即后人逍遥散之蓝本也。”

    〔4〕本条论述妊娠气血不和的腹痛证治。

    【译文】

    妇女怀孕时,腹中绞痛,当用当归芍药散治疗。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半斤,一作三两

    以上六味药,研成散剂。每次取方寸匕,用酒混合。每日服三次。

    [06]妊娠呕吐不止〔1〕,干姜人参半夏丸〔2〕主之。〔3〕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